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騎游蘇州路書、攻略

騎游蘇州路書、攻略

蘇州,簡稱“蘇”,古稱姑蘇,是江蘇省地級市。蘇州位于江蘇東南,東傍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長江,京杭大運河貫穿南北。這里氣候溫暖、景色秀麗、物產(chǎn)豐富,和杭州并稱人間天堂。

蘇州集中了江南園林之精華,有代表宋、元、明、清不同建筑風(fēng)格和藝術(shù)特色的古典園林的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網(wǎng)師園等。蘇州園林是中國古典建筑的代表流派之一,它的園林建筑風(fēng)格,曾影響到整個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調(diào),拙政園、留園、獅子林等古典園林更是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蘇州園林獨特的造園手法,為我們帶來“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得林泉之趣”的藝術(shù)境地。

蘇州的古鎮(zhèn)很多,單是“江南六大古鎮(zhèn)”,蘇州就獨占其三。但無論它盛名在外,還是鮮為人知,只要你走在蘇州的古鎮(zhèn)里,那如煙的廊橋,悠然的風(fēng)景,愜意的時光……都會讓你迷失在一個叫做“江南”的夢里。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的美是娟秀的美,她那馳名中外的名勝古跡,無不以流光溢彩的風(fēng)姿為游人所傾倒。而古城那“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域特色,更使人陶醉,可以說蘇州無處不景,處處使人恍若置身于一副優(yōu)美的畫卷之中。

騎游蘇州,游蘇州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昆山周莊、吳江同里、吳中甪直、吳中木瀆、昆山千燈、昆山錦溪等古鎮(zhèn);游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街的平江路、山塘街;游蘇州的古典園林:拙政園、留園、網(wǎng)師園、滄浪亭、獅子林等。

騎行線路:上海-錦溪-周莊-同里-木瀆(宿)-光福-蘇州市區(qū)(宿)-陽澄湖-甪直-千燈-上海,騎行里程約320公里,時間安排3-4天。

D1.上海-木瀆,里程:121.4km,路書:3067124

1、線路及里程:上海市區(qū)-65.9km-錦溪古鎮(zhèn)-10.6km-周莊古鎮(zhèn)-15.4km-同里古鎮(zhèn)-29.5km-木瀆古鎮(zhèn)。

2、游周莊、錦溪、同里、木瀆。

3、午餐安排在錦溪,晚餐和住宿安排在木瀆。

4、旅游攻略:

錦溪古鎮(zhèn),開放時間:8:00-17:00。免費進(jìn)入,內(nèi)部景點另收費,九景點聯(lián)票65元(60-69歲老年人半票)。

周莊古鎮(zhèn),開放時間:7:00-21:00。門票100元(60-69歲老年人半票)。

同里景區(qū),開放時間:8:00-17:15。聯(lián)票100元(60-69歲老年人半票)。早上7:30前,晚上17:00后進(jìn)入景區(qū)免票。

木瀆古鎮(zhèn),開放時間:8:30-17:00。無需門票,小景點聯(lián)票78元(嚴(yán)家花園、虹飲山房、古松園、榜眼府第等四個景點)(60-69歲老年人半票)。

5、景點介紹:

(1)錦溪古鎮(zhèn)是一個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江南水鄉(xiāng)古鎮(zhèn),素有“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xiāng)”的美譽,留存諸多人文景觀、古跡名勝和無數(shù)獨具明、清特色的建筑。著名的景點有通神御院,陳妃水冢,蓮池禪院等。

錦溪古鎮(zhèn)境內(nèi)湖蕩密布,河巷縱橫。南有五保湖,淀山湖,西北有陳湖。古鎮(zhèn)的內(nèi)河道長達(dá)6公里,形成了錦溪河湖相通、澤浸環(huán)鎮(zhèn)、街巷依水,橋巷相連的典型江南水鄉(xiāng)風(fēng)貌。錦溪古鎮(zhèn)現(xiàn)存的民居大部分是明清和民國時期建造的,大多數(shù)居民因水而筑,臨水而建,房屋多為一、二層的磚木結(jié)構(gòu),青瓦白墻,臨水開門窗或建筑水埠碼頭。兩條沿河的街道形成了古鎮(zhèn)的主要商業(yè)街。

主要景點:

通神道院原名“天慶觀”,位于昆山市錦溪鎮(zhèn)南大街西首,南宋始建,元、明、清歷代曾擴(kuò)建,今存東岳殿及山門,建筑面積200平方米。1991年公布為昆山市第一批文物保護(hù)單位。

陳妃水冢在錦溪鎮(zhèn)南五保湖中。宋隆興元年(1163年),金兵入侵,孝宗攜眷南遷臨安,途中陳妃病歿,立水冢而葬。1992年重修。1997年公布為昆山市第二批文物保護(hù)單位。

蓮池禪院位于錦溪鎮(zhèn)南首五保湖畔,始建于南宋,占地面積5111㎡,建筑總面積1400㎡。

天水橋,俗稱北觀音橋,南北走向跨于油車港上,橋始建于明永樂五年(1407年),由郭子敬出資建造,清順治九年(1652年)重建?,F(xiàn)存的天水橋是單孔拱橋,除橋拱為青石質(zhì)地外,其余由花崗石構(gòu)成。橋長17.2米、寬2.7米、凈跨6米、矢高3.1米。

普慶橋又名俞家橋,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乾隆年間重修。橋為花崗石質(zhì)地,單孔拱橋,東西走向,跨于市河上。橋長18.5米,寬2.8米,凈跨6米,矢高3.75米,保存基本完整。有橋聯(lián) “兩岸煙飛通海市,一溪浪涌接澄湖”之句。2005年12月公布為昆山市第一批控制保護(hù)建筑。

里和橋,又稱南塘橋、南觀音橋。建于南宋,坐落在古蓮池西側(cè)的三圖河上,為明代“錦溪八景”之一,“古井風(fēng)亭”所在地。

十眼橋位于昆山市錦溪鎮(zhèn)南,架于墳塘港至五保湖口,南北走向。橋長52米、寬2.8米、高3米,主孔跨度3.5米。九墩十孔。橋墩采用條石整齊疊砌,結(jié)構(gòu)堅固。建國后,幾經(jīng)修繕,現(xiàn)保存良好。

文星閣位于昆山市錦溪鎮(zhèn)古蓮池畔。始建于明朝,為三層樓閣式建筑,磚木方形結(jié)構(gòu),飛檐翹角,高15.6米,總面積約200平方米。歷史上曾幾經(jīng)修葺。1991年公布為昆山市第一批文物保護(hù)單位。

(2)周莊古鎮(zhèn)四面環(huán)水,因河成鎮(zhèn),依水成街,以街為市。主要景點有富安橋、雙橋、沈廳等。井字型河道上完好保存著14座建于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橋。800多戶原住民枕河而居,60%以上的民居依舊保存著明清時期的建筑風(fēng)貌。

主要景點

雙橋,俗稱鑰匙橋,由一座石拱橋——世德橋和一座石梁橋——永安橋組成。世德橋長十六米,寬三米,跨度五點九米;永安橋長十三點三米,寬二點四米,跨度三點五米。雙橋中,石拱橋橫跨南北市河,橋東端有石階引橋,伸入街巷;石梁橋平架在銀子浜口,橋洞僅能容小船通過,橋欄由麻條石建成。

沈廳由沈萬三后裔沈本仁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占地2900多平方米,坐東朝西,七進(jìn)五門樓,共有大小房屋100余間。

張廳是江南民居中比較典型的前廳后堂格局,是周莊保存比較完整的明代建筑,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整個張廳占地面積1800多平方米,大小房間60余間,前后分為六進(jìn),還有一個私家后花園。

富安橋位于中市街東端,橫跨南北市河,通南北市街,相傳橋旁有總管廟,所以它原名總管橋。橋的四個角上都有一座樓房,而且樓房一、二樓之間是沒有樓梯的,必須走到外面橋階上繞上去,橋上有五塊江南一帶罕見的武康石。

全福寺分為三個部門,東西兩個為花園,分別是為了紀(jì)念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陸龜蒙和西晉文學(xué)家張季鷹而建,中間即是全福講寺。

澄虛道院是周莊是一個道教圣地,道教始創(chuàng)于東漢,由張陵創(chuàng)立,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道教奉老子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經(jīng)》為主要經(jīng)典,追求修身養(yǎng)性,長生不老。

財神居位于周莊鎮(zhèn)東垞,是周莊富貴園根據(jù)歷史資料和歷史原貌,在原址設(shè)計、修建、布置的仿明式建筑。

(3)同里鎮(zhèn),江南六大古鎮(zhèn)之一,同里舊稱“富土”,唐初改為“銅里”。始建于宋代,截至2015年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中國水鄉(xiāng)文化古鎮(zhèn)。在護(hù)區(qū)域內(nèi),明清建筑占十分之七,400多年來的文化遺址、遺物、遺跡、遺風(fēng)猶存,隨處可見深宅大院、園林小筑。現(xiàn)存著名的有退思園、耕樂堂、環(huán)翠山莊、三謝堂、侍御第、臥云庵、城隍廟、尚義堂、嘉蔭堂、崇本堂等園林和古建筑。同里的特點在于明清建筑多,鎮(zhèn)內(nèi)有明清兩代園宅38處,寺觀祠宇47座,有士紳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數(shù)百處之多。古鎮(zhèn)原有“前八景”、“后八景”、“續(xù)四景”等二十多處自然景觀,后尚存“東溪望月”、“南市曉煙”、“北山春眺”、“水村漁笛”、“長山嵐翠”諸景。

主要景點:

退思園,面積十畝八分,小巧玲瓏。以居住與園林相結(jié)合的江南居住建筑為特點。如退思園、崇本堂、嘉蔭堂等。南園茶樓是同里的一大建筑特色,還用當(dāng)?shù)靥赜欣匣⒃顭M怂紙@,建于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園主任蘭生。退思園的設(shè)計者袁龍,詩文書畫皆通。他根據(jù)江南水鄉(xiāng)特點,因地制宜,精巧構(gòu)思,歷時兩年建成此園。

嘉蔭堂,位于竹行街尤家弄口,建于民國初年,有四進(jìn),門窗梁棟皆雕刻精美。房主柳炳南,北厙人,先于蘆墟開設(shè)油坊,發(fā)跡后遷于同里營建宅第,共耗白銀貳萬兩。崇本堂位于富觀街長慶橋北堍,坐北朝南,面水而筑,東與嘉蔭堂隔河相望,西與長慶橋等三橋相連,整齊的石駁岸護(hù)衛(wèi)著這座古樸的宅第。

珍珠塔陳家牌樓位于同里鎮(zhèn)北的富觀橋與永安橋之間,是明萬歷八年(1580年)南京道監(jiān)察御史陳王道死后,朝庭為表彰其為官清正、政績卓著而旌表之。牌樓三個門面大小,用四根直徑尺許的方形石柱拔地聳立。牌坊上方為楠木結(jié)構(gòu),坊上飛檐翹角,正中額扁上刻著“清朝侍御”四個大字,下面額板上縷刻:“大明萬歷庚辰為南京道監(jiān)察御史陳王道立”。在許多木架上還雕刻了各種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牌樓后則是陳王道的故居,內(nèi)有陳氏家祠、孚寄堂和陳翠娥書樓等。

 同里的古橋有:三橋——太平橋(1913年)、吉利橋(1987年重建)、長慶橋(1470年始建,1704年重建);思本橋(1253年)、富觀橋(1353年)、普安橋(1369年)、泰來橋(1746年)、中元橋(1755年)、烏金橋(1811年)、永壽橋(1879年重建)、大興橋(1913年)、獨步橋、升平橋(1997年重建)。思本橋是古鎮(zhèn)橋齡最長的、也是最古老的橋,建于南宋,跨越的橋港上。普安橋又稱小東溪橋,初建于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在其西側(cè)石壁上,刻著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一泓月色含規(guī)影”,下聯(lián)為“兩岸書聲接榜歌”。

 同里民居大多建于明清時代,充滿了江南水鄉(xiāng)小鎮(zhèn)古老文化的韻味。同里的建筑大都貼水而筑,臨水而建。因五湖環(huán)繞于外、一鎮(zhèn)包涵于中,因此鎮(zhèn)上的老百性幾乎擇水而居,為洗涮方便,鎮(zhèn)內(nèi)家家戶戶都在臨水的一面建成石階,作為水河橋,既簡單又實用。也有人家搭建了伸向和面的小閣樓,并專門備好吊捅,隨時可以取水。在四五十年代,同里鎮(zhèn)內(nèi)很多地方都有過街樓和過街棚。

磚雕是同里民宅的一大景觀,一般又分為繪畫與書發(fā)兩大類,其技法可分浮雕、深雕、透雕、堆雕等多種?,F(xiàn)存磚雕大部分在舊宅和園林的門樓、照墻、脊飾等處,尤以大量的磚雕門樓為多。其中,以朱宅五鶴門樓最為狀觀,五只雄鶴侍立盤旋,飄逸中顯露出一種仙風(fēng)道骨,此門樓堪稱江南磚雕藝術(shù)之精品。木雕則以“崇本堂”、“嘉蔭堂”為最。

(4)木瀆古鎮(zhèn)是與蘇州城同齡的漢族水鄉(xiāng)文化古鎮(zhèn),已有2500多年歷史。有豐富的歷史文化沉積,經(jīng)國家批準(zhǔn)的文物保護(hù)單位有12處。1983年被列為太湖13個風(fēng)景區(qū)之一,享有“秀絕冠江南”之譽。鎮(zhèn)西有風(fēng)景名山靈巖山,山上建有“館娃宮”,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山頂皇家花園,給后人留下了諸多遺跡。雄距山頂?shù)撵`巖寺為梁代建筑。靈巖山以中國佛教和游覽勝地著稱于世。清康熙、乾隆二帝多次南巡,與靈巖山遙遙相對的天平山位于鎮(zhèn)西北,更以“紅楓、清泉、怪石”三絕聞名江南,“天平觀楓”成為江南的一大奇觀。木瀆古鎮(zhèn)明清文化遺存豐富,清代《姑蘇繁華圖》描寫木瀆景致占一半。明清時代鎮(zhèn)上有私家園林30余處,享有“園林之鎮(zhèn)”的美譽。

主要景點:

嚴(yán)家花園,最初是清乾隆年間蘇州大名士沈德潛的寓所。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沈氏后人將此院落讓給木瀆詩人錢端溪。錢氏疊石疏池,筑亭建樓,取名端園,有友于書屋、眺農(nóng)樓、延青閣諸勝。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瀆首富嚴(yán)國馨買下端園,重葺一新,更名“羨園”。因園主姓嚴(yán),當(dāng)?shù)厝朔Q“嚴(yán)家花園”。嚴(yán)家花園經(jīng)過三代主人的努力,前后歷時二百多年,無論是歲月滄桑,還是人文蘊積,都賦予嚴(yán)家花園一種文化氣息和名園風(fēng)范。

虹飲山房,是清代乾隆年間蘇州近郊著名園林,因為門對香溪,背靠靈巖,“溪山風(fēng)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遠(yuǎn)過于其它園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木瀆的時候,必到虹飲山房,在這里游園、看戲、品茗、吟詩,直到夜色降臨,才依依不舍,順著門前的山塘御道,返回靈巖山行宮。因此,虹飲山房在當(dāng)?shù)赜直环Q為乾隆皇帝的“民間行宮”。

古松園,清末木瀆富翁蔡少漁所建。蔡少漁與嚴(yán)國馨(嚴(yán)家淦祖父)、鄭齡九、徐鳳樓三家合稱木瀆“四大富翁”,富甲一方。其建筑布局為前宅后園,典型的清代宅第園林風(fēng)格。宅內(nèi)各處建筑古樸雅致,雕刻十分精細(xì),有一定的藝術(shù)和文化價值,為蘇州市文物保護(hù)單位。后園有一株明代羅漢松,蒼翠虬勁,姿態(tài)優(yōu)美,古松園即因此松而名。

靈巖山,位于木瀆古鎮(zhèn)西北,山高182米,方圓124公頃,山多奇石,尤以靈芝石為最,由此得名。又因遠(yuǎn)望靈巖如巨象伏地,故別稱象山。因為西麓產(chǎn)硯石,故又稱硯山。向有“靈巖秀絕冠江南”、“靈巖奇絕勝天臺”、“吳中第一峰”等美譽。

天平山,位于木瀆古鎮(zhèn)古西北,海拔201米,占地近百公頃。因其山頂平正而名天平山,又因范仲淹的高祖葬于山麓而名范墳山。蘇州天平山與北京香山、湖南岳麓山和南京棲霞山并稱為中國四大賞紅勝地。

D2.木瀆-蘇州市區(qū),里程:50km,路書:3067654

1、線路及里程:木瀆古鎮(zhèn)-12.5km-光福古鎮(zhèn)-25km-蘇州城區(qū)。

2、游光福古鎮(zhèn)、七里山塘景區(qū)、平江歷史街區(qū)、蘇州園林:拙政園、留園、網(wǎng)師園、滄浪亭、獅子林。

3、午餐、晚餐、住宿均安排在蘇州城區(qū)。

4、旅游攻略:

光福景區(qū),全天開放。成人聯(lián)票:50元(含香雪海、司徒廟、銅觀音寺)。(60-69歲老年人半票)。

留園,開放時間:7:30-17:00。旺/淡季門票:55元/45元,老優(yōu)待票(60-69歲)27.5元。

拙政園,開放時間:7:30-17:30。旺/淡季門票:80元/70元,老優(yōu)待票(60-69歲)半票。

網(wǎng)師園,開放時間:7:30-17:30旺/淡季門票:40元/30元,老優(yōu)待票(60-69歲)半票。

滄浪亭,開放時間:8:00-17:00。門票:20元,老優(yōu)待票(60-69歲)10元。

獅子林,開放時間:7:30-17:30。旺/淡季門票:40元/30元,老優(yōu)待票(60-69歲)半票。

5、景點介紹:

(1)光福古鎮(zhèn)位于蘇州,是一個自然景區(qū)。

歷史上,光福曾有寺觀34座,散布在崇山峻嶺之中,現(xiàn)存有司徒廟、銅觀音寺、圣恩寺、永慧寺等。這里有“清、奇、古、怪”的千年古柏,有名甲天下的“香雪?!?,有香飄十里的窯上千畝桂花。這里山峰重疊,四季花香,山外有湖,湖中有山。相傳清康熙、乾隆皇帝及明代唐伯虎等文人墨客都曾到光福鄧尉探梅。鄧尉種梅始于2000年前的西漢,至清代已經(jīng)“望衡千余家,種梅如種谷”,故有“鄧尉梅花甲天下”的說法。稱這里梅花為“香雪海”,形象地概括了光福梅花的神韻、香味、色彩和數(shù)量。

光福既有“香雪?!?、“清奇古怪”等歷史名勝;又有萬畝花卉苗木、千畝古桂園、百畝木荷花等自然景觀;還有梅花節(jié)、開捕節(jié)、桂花節(jié)等節(jié)慶活動。古往今來,光福都是一個絕佳的旅游勝地。臨太湖,品船餐;蕩漁舟,做漁人。在光福的沖山、漁港兩村的船餐街和漁家樂久負(fù)盛名。光福還是傳統(tǒng)工藝之鄉(xiāng),是蘇繡的發(fā)源地之一,精堪的核雕、玉雕、佛雕雕刻工藝巧奪天工

(2)山塘街因山塘河而命名。唐寶歷元年(825年),詩人白居易任蘇州刺史,對蘇州城外西北河道進(jìn)行疏浚,利用自然河浜開挖成直河(由閶門外護(hù)城河直達(dá)虎丘山麓),稱山塘河,便于行舟。又把挖出泥土填堆成長堤,長堤寬闊成路,也直通虎丘,當(dāng)時虎丘稱武丘,山上有武丘寺,故詩人筆下直稱為武丘寺路,后人稱“白公堤”,堤長七華里,又稱七里山塘。因介于閶門鬧市與名勝虎丘之間,逐漸成為繁華的旅游商業(yè)街。

山塘街上河道多,橋多的特征充分體現(xiàn)了蘇州這個水城的街巷特點。其河道逶迤平行,綿延至虎丘長達(dá)七里。山塘河的東段民居大多都是臨水構(gòu)筑,水榭和水閣都是由木樁支撐著的。河的西段水面則疏朗寬闊,兩岸種植花木綠樹。水面上橫跨的古橋或平或拱、或單孔或三孔。

山塘沿街兩側(cè)的大多數(shù)古建筑,大多是晚清和民國時期的建筑,為幾落幾進(jìn)構(gòu)成的建筑群體,縱向為落,橫向為進(jìn)。其單門面種類有:石庫門、柵板門、遮堂門、矮撻門、雀宿檐門等。建筑入口有門廳、轎廳、花廳、樓廳等三到五進(jìn),有些住宅則擁有七進(jìn),其前后兩巷相通。在縱貫線上,明代的建筑幾乎都是一路的,但到了清代,隨著經(jīng)濟(jì)實力的提高,人們開始崇尚奢侈,所以就出現(xiàn)了三路、五路。備弄的設(shè)立在縱橫交錯的各路之間,往往是由備弄隔開的。弄不但是建筑的前后進(jìn)通道,又起到了各路間的消防作用。

(3)平江路是蘇州的一條歷史老街,平江路歷史街區(qū)是蘇州古城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區(qū)域,堪稱古城縮影。平江路基本延續(xù)了唐宋以來的城坊格局,并至今保持著活力。

平江路是一條傍河的小路,北接拙政園,南眺雙塔,全長1606米,是蘇州一條歷史攸久的經(jīng)典水巷。早在南宋的蘇州地圖《平江圖》上,平江路即清晰可辨,是當(dāng)時蘇州東半城的主干道。800多年來,不但平江路的河流形態(tài)、街道建制與原先基本相仿,而且還分明地保留著“水路并行,河街相鄰”的水鄉(xiāng)格局。平江路算是蘇州保存得最完好的古街了,與觀前街一巷之隔,但其清靜古樸的生活氣息與咫尺外的鼎沸喧嘩迥然兩個世界。

漫步在平江路上,你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的石橋,從北端的東北街開始至南邊的干將路,總共有17座橋,每一個橋都有著不同的特色,需要慢慢的去感受和發(fā)現(xiàn):苑橋(平江路南端,跨平江河,“傳為闔閭苑囿游憩之地”見《吳郡圖經(jīng)續(xù)記》)、思婆橋、壽安橋、雪糕橋、積慶橋、青石橋、眾安橋、新橋(與眾安橋成雙橋格局)、朱馬交橋(傳春秋時初建,宋岳飛貼身待衛(wèi)馬后王橫血濺于此)、通利橋、唐家橋、胡廂使橋(僅有的一座拱式古石橋,傳紀(jì)念胡姓廂使官所建)、保吉利橋、慶林橋、奚家橋、潘家橋、華陽橋。

與平江路垂直相接的是諸多狹小的街巷,懸橋巷﹑獅林寺巷、傳芳巷、東花橋巷、曹胡徐巷、丁香巷、大小新橋巷、衛(wèi)道觀前、中張家巷、大儒巷、蕭家巷、鈕家巷等等,每一個名字背后都可能有著長長的故事。巷子一徑是高高的垣墻夾著曲折的街巷,頗有些曲徑通幽的意境。不知高墻內(nèi)深藏了多少私家花園,園林講究市園相隔,俗者屏之,然而這也顯出了蘇州生活的另一面,市井生活與清修別院從來便是互為表里,共為蘇州文化空間的魂魄,清雅高遠(yuǎn)的文人趣味自然提煉了蘇州的精神氣蘊,而“大隱于市”的美學(xué)體味卻也需要人間煙火來成全。

(4)拙政園,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紀(jì)初),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

拙政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園南為住宅區(qū),體現(xiàn)典型江南地區(qū)傳統(tǒng)民居多進(jìn)的格局。園南還建有蘇州園林博物館,是一座園林專題博物館。

主要景點:

東花園

秫香館,秫香,指稻谷飄香。此處以前墻外皆為農(nóng)田,豐收季節(jié),秋風(fēng)送來一陣陣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館亦因此得名。秫香館為東部的主體建筑,面水隔山,室內(nèi)寬敞明 亮,長窗裙板上的黃楊木雕,共有 48幅,雕鏤精細(xì),層次豐富,栩栩如生。落地長窗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館妝點得古樸雅致,別有情趣。

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間范圍比較逼仄。整座亭子猶如一只展翅欲飛的鳳凰,給本來平直、單調(diào)的墻體增添了飛舞的動勢。斜倚亭邊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 間錦鯉遨游,荷蓮輕蕩。

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莊重質(zhì)樸,圍柱間有坐檻。四周草坪環(huán)繞,花木扶疏。亭北平崗小坡,林木蔥郁。亭子之所以取“天泉”這個名字,是因為亭內(nèi)有口古井,相傳為元代大宏寺遺物。此井終年不涸,水質(zhì)甘甜,因而被稱為“天泉”。

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靈空架于水波上,佇立水邊、秀美倩巧。此榭面臨廣池,是夏日賞荷的好地方。

綴云峰,蘭雪堂北,山峰高聳在綠樹竹蔭中,山西北雙峰并立,取名“聯(lián)璧”。綴云峰、聯(lián)壁峰為歸園田居的園中景點。綴云峰的形態(tài)自下而上逐漸壯大,其巔尤偉,如云狀,巋然獨立,旁無支撐,此峰苔蘚斑駁,藤蔓紛披,不乏古意。

中花園

香洲,為“舫”式結(jié)構(gòu),有兩層樓艙,通體高雅而灑脫,其身姿倒映水中,更顯得纖麗而雅潔。香洲寄托了文人的理想與情操。

雪香云蔚亭 雪香,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此亭適宜早春賞梅,亭旁植梅,暗香浮動。又稱冬亭。

梧竹幽居,建筑風(fēng)格獨特,構(gòu)思巧妙別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亭,為中部池東的觀賞主景。此亭背靠長廊,面對廣池,旁有梧桐遮蔭、翠竹生情。亭的絕妙之處還在于四周白墻開了四個圓形洞門,洞環(huán)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疊交錯的分圈、套圈、連圈的奇特景觀。 “梧竹幽居”匾額為文徵明題。

松風(fēng)水閣,松、竹、梅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被稱作“歲寒三友”。松樹經(jīng)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將之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者。松之蒼勁古拙的姿態(tài)常被畫入圖中,是中國園林的主要樹種之一。松風(fēng)水閣又名“聽松風(fēng)處”,是看松聽濤之處。

小飛虹,是蘇州園林中極為少見的廊橋。朱紅色橋欄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飛虹,故以為名。古人以虹喻橋,用意絕妙。它不僅是連接水面和陸地的通道,而且構(gòu)成了以橋為中心的獨特景觀,是拙政園的經(jīng)典景觀。

遠(yuǎn)香堂為四面廳,是拙政園中部的主體建筑,建于原若墅堂的舊址上。堂北平臺寬敞,池水曠朗清澈。堂名因荷而得。夏日池中荷葉田田,荷風(fēng)撲面,清香遠(yuǎn)送,是賞荷的佳處。

海棠春塢 玲瓏館東側(cè)花墻分隔的獨立小院是海棠春塢。造型別致的書卷式磚額,嵌于院之南墻。院內(nèi)海棠兩株。庭院鋪地用青紅白三色鵝卵石鑲嵌而成海棠花紋。與海棠花相呼應(yīng)。

聽雨軒 在嘉實亭之東,與周圍建筑用曲廊相接。軒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邊有芭蕉、翠竹,軒后也種植一叢芭蕉,前后相映。雨點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聽雨人的心態(tài)各異,就能聽到各具情趣的雨聲,境界絕妙。

玉蘭堂,是一處獨立封閉的幽靜庭院,玉蘭堂高大寬敞,院落小巧精致。南墻高聳,好似畫紙,墻上藤草作畫,墻下筑有花壇,植天竺和竹叢,配湖石數(shù)峰,玉蘭和桂花,色、香宜人。

西花園

笠亭 在扇亭后的土山上還有一小亭,稱“笠亭”。“笠”即箬帽,亭作渾圓形,頂部坡度較平緩,恰如一頂箬帽,掩映于枝繁葉茂的草樹中。

卅六鴛鴦館

宜兩亭 在別有洞天靠左,疊有假山一座。沿假山上石徑,有一座六角形的亭子位于山頂,這就是“宜兩亭”。

卅六鴛鴦館(十八曼陀羅花館),為西花園的主體建筑,南部稱“十八曼陀羅花館”,北部名“卅六鴛鴦館”,這是古建筑中的一種鴛鴦廳形式。 南廳是十八曼陀羅花館,曼陀羅花即山茶花。北廳因臨池曾養(yǎng)三十六對鴛鴦而得名。卅六鴛鴦館內(nèi)頂棚采用拱型狀,既彎曲美觀,遮掩頂上梁架,又利用這弧形屋頂來反射聲音,增強音響效果,使得余音裊裊,繞梁縈回。

倒影樓(夜景),倒影樓以觀賞水中倒影為主。樓分兩層,樓下是“拜文揖沈之齋”,文是指文徵明,沈是指沈周,這兩位均是蘇州著名的畫家,沈周還是文徵明的老師。當(dāng)年,西園園主張履謙為表達(dá)自己的景仰之情,于光緒二十年(1894)特建此樓以資紀(jì)念。倒影如畫景色絕佳。

留聽閣,為單層閣,體型輕巧,四周開窗,閣前置平臺,是賞秋荷聽雨的絕佳處。閣內(nèi)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銀杏木立體雕刻松、竹、梅、鵲飛罩,刀法嫻熟,技藝高超,構(gòu)思巧妙,將“歲寒三友”和“喜鵲登梅”兩種圖案柔和在一起,是園林飛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浮翠閣,為八角形雙層建筑,高大氣派,煞是引人注目。山上林木茂密,綠草如茵,建筑好像浮動于一片翠綠濃蔭之上,因而得名“浮翠閣”。

塔影亭,在留聽閣,回頭望塔影亭,頓覺美妙致至。攢尖的八角亭映入水中,宛如寶塔,端莊怡然,不失為西部花園中一個別致的景觀。

與誰同坐軒,小亭非常別致,修成折扇狀。蘇東坡有詞“與誰同坐?明月、清風(fēng)、我”,故名“與誰同坐軒”。軒依水而建,平面形狀為扇形,屋面、軒門、窗洞、石桌、石凳及軒頂、燈罩、墻上匾額、半欄均成扇面狀,故又稱作“扇亭”。

波形廊,在西花園與中花園交界處的一道水廊,是別處少見的佳構(gòu)。從平面上看,水廊呈“L”形環(huán)池布局,分成兩段,臨水而筑,南段從別有洞天入口,到卅六鴛鴦館止;北段止于倒影樓,懸空于水上。

(5)留園為中國大型古典私家園林,占地面積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風(fēng)格,園以建筑藝術(shù)精湛著稱,廳堂宏敞華麗,庭院富有變化,太湖石以冠云峰為最,有“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間處理精湛,造園家運用各種藝術(shù)手法,構(gòu)成了有節(jié)奏有韻律的園林空間體系,成為世界聞名的建筑空間藝術(shù)處理的范例。全園大致分為中、東、西、北四部分,中部為原留園所在?,F(xiàn)園分四部分,東部以建筑為主,中部為山水花園,西部是土石相間的大假山,北部則是田園風(fēng)光。

主要景點:

綠蔭,明高啟葵花詩:“艷發(fā)朱光里,叢依綠蔭邊?!苯ㄖ鱾?cè)原有一株古楓,小軒籠罩在樹蔭下,故名。建筑似軒,硬山造,臨水而筑,劉氏寒碧莊時已有。軒南庭院墻上有石匾嵌于其上,錢大昕書“花步小筑”。

恰杭,明瑟樓下方室稱“恰杭”,杭:《唐韻》與航同,《說文》方舟也,此建筑及其西涵碧山房在可亭處看來有如一艘航船,取杜甫“野航恰受兩三人”之句。故名恰杭。此名盛氏時已有。

可亭,取白香山可以容膝,可以息肩,當(dāng)其可斯可耳之意,指此處有景可以停留觀賞。亭為六角,飛檐攢尖,結(jié)頂為一花瓶倒扣(為1953年整修時應(yīng)急之作)。劉氏時稱“個中亭”,盛氏時稱“可亭”。解放后整修,亭頂比昔時略尖一些。

西樓,位置在五峰仙館之西,劉氏時曾名西爽,今俗稱西樓。建筑為單檐歇山造,和曲溪樓相通。

冠云峰 留園內(nèi)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絕品,齊集太湖石“瘦、皺、漏、透”四奇于一身,相傳這塊奇石還是宋末年花石綱中的遺物。北宋末年,雖然北面戰(zhàn)事吃緊,金兵壓境,但宋徽宗卻在東京城內(nèi)大興土木,建造“延福宮”、“萬壽山”。他下令在全國范圍內(nèi)征集奇花異石,夸口要搜羅天下珍品于宮廷之中?;兆谒顚幩哪晏氐卦谔K州設(shè)立了蘇杭應(yīng)奉局,專門負(fù)責(zé)搜羅名花奇石。冠云峰就是未來得及運的花石綱的遺物。

濟(jì)仙亭,此亭為廊亭,盛氏時此亭無名,后因亭北青楓樹邊有一石形如濟(jì)顛,而俗稱濟(jì)仙亭。

明瑟樓,水經(jīng)注:“目對魚鳥,水木明瑟?!贝颂幁h(huán)境雅潔清新,有水木明瑟之感,故借以為名。樓為二層半間,卷棚單面歇山造,樓上三面置有明瓦和合窗,樓梯在外,用太湖石堆砌而成,梯邊一峰屹立,上鐫“一梯云”三字。樓梯面東墻上,有董其昌書“飽云”二字磚匾一塊。此樓劉氏時已有。

小蓬萊,《史記》:“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贝颂幵谒禺?dāng)中,故借以為名。二面曲橋相連,上面架以亭式紫藤棚架。此處有黃石,刻有“小蓬萊”三字,系解放后新題。盛氏時園中亦有小蓬萊者,據(jù)考證系指今西部土山。

濠濮亭,《世說》:“晉簡文帝入華林園,顧謂左右曰:會心處不必在遠(yuǎn),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間想也,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卞?,即濠上,濮,水名,古人觀魚之地。此處借以為名。亭為方形四角,單檐歇山造,其北挑出水面而筑。劉氏時稱此亭為“掬月亭”。亭側(cè)池畔立有一石,倒影池中如圓月,名印月。盛氏時名“濠濮想亭”。今易名濠濮亭。

亦不二,不二:《維摩經(jīng)》曰:“文殊問維摩詰,何等是不二法門。維摩詰默然不應(yīng)。文殊曰:善哉善哉,乃無有文字語言,是真人不二法門?!币鉃橹苯尤氲?,不需文字語言。建筑為半亭形式,后倚走廊,亭后廊墻上開有圓洞門,貫通東園一角。小亭正北,面對待云庵。

待云庵,盛康,別號待云庵主,此處是盛氏家庵,是園主參禪禮佛的一方凈土,故名待云庵。建筑為單檐歇山造?!按啤倍衷瓰槌鞔u細(xì)門宕上的磚匾。據(jù)楊一村講,1953 年整修時,他是工地負(fù)責(zé)人,其時磚匾已破碎,只剩下面半段,當(dāng)時缺乏有關(guān)資料,疑為佇云(見留園1982年前所有說明書)。后經(jīng)園林有關(guān)專家考證,認(rèn)為應(yīng)作貯,孟郊詩“開亭擬貯云,鑿石先得泉”。庭院中有峰有泉,故名(1988年南京工學(xué)院出版的蘇州旅游叢書《留園》,即稱貯云庵)。今已根據(jù)史料,恢復(fù)原名。

冠云樓,冠云,峰名,此樓為觀冠云峰而設(shè),盛氏時樓曾名“云滿峰頭月滿天樓”。樓下名“仙苑停云”。建筑為三開間五架屋,東西兩面又各接一間四架屋。樓下正中壁上嵌有古代魚化石一方。

冠云亭,為觀峰而設(shè)。亭為六角攢尖,頂部飾有如意桔子。

冠云臺,此臺實質(zhì)系亭,為觀峰而設(shè),建筑呈正方形,單檐歇山造。

揖峰軒 宋朱熹《游百丈山記》“前揖廬山,一峰獨秀”。此建筑西有一湖石名“獨秀峰”,軒前庭院稱“石林小院”,庭院內(nèi)有晚翠、迎暉、段錦、競爽等太湖石峰,園主癡石,借用米芾拜石典故,稱其軒為揖峰軒。建筑為硬山造,外觀二間半,實質(zhì)只有一間半,劉氏時就有此名,沿用此今。

靜中觀 唐劉禹錫詩“眾音徒起滅,心在靜中觀”。語意超塵出世。建筑為亭,由于二面借廊,只有一角,頗為罕見。此名劉氏時就有。

又一村,陸游詩:“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蓖檎叫?,單檐歇山造,解放后新建。“又一村”三字盛氏時即有,開始系指東面一片,即“花好月圓人壽軒”,“少風(fēng)波處便為家”,“亦吾廬”這一范圍,后開辟西部,通常指西面一帶。因廣植梅林,并有綠楊、桃杏、菜畦、豆架,富有田園風(fēng)味,故名。

小桃塢,此處多桃杏,故名。建筑五開間,其前附有二個耳室,解放后修建留園時增設(shè),原為草頂,后改瓦。現(xiàn)為外賓接待室。

至樂亭 《陰符經(jīng)》“至樂性馀,至靜則廉”。昔王右軍生平篤嗜種果,謂此中有至樂存焉。盛氏時亭外皆植果樹,園主取名“至樂”,即襲此意,主人能兼永叔右軍之樂,主人之樂至矣。今果樹雖無,但此處景物疏朗,使人胸懷寬暢,心情快樂。亭為六合舍頂,系仿天平山范祠御碑亭略變形而成,解放后重建。

舒嘯亭,陶潛《歸去來辭》“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亭為圓形攢尖式。建筑在西部土山上,下臨清流,借以為名。盛氏時此處為“月榭星臺”,解放后重建,改名“舒嘯”。

八角亭,此亭原在城內(nèi)修仙巷,為宋氏園內(nèi)之物,解放初修建留園時從宋宅內(nèi)移入留園。因此亭為八柱八角,沒有新的題名,故通常稱為八角亭。地址在東園一角內(nèi)。

曲溪樓,《爾雅》:“山瀆無所通者曰溪,又注川曰溪?!鼻?,亦即曲水,此處為借用。建筑臨水,二層,單檐歇山造,樓只有前半爿,下為過道,狹長,進(jìn)深僅 三米 左右,南北長十余米。其下劉氏曾名“攸寧堂”,樓名曲溪,曲溪之名沿用至今。

清風(fēng)池館,《詩經(jīng)》:“吉甫作頌,穆如清風(fēng)。”又宋蘇東坡《赤壁賦》中“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水榭向西敞開,平臨近水,環(huán)境舒適,借以為名。建筑為水軒形式,單檐歇山造。劉氏時稱垂楊池館,盛氏時改名為清風(fēng)池館,昔署匾曰“清風(fēng)起兮池館涼”。

自在處,宋陸游詩:“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贝颂幘吧c詩意相同,借以為名。前側(cè)一峰名“朵云”,對面置有青石牡丹花臺,雕刻精美,為明代園林遺物。

遠(yuǎn)翠閣,方干詩:“前山含遠(yuǎn)翠,羅列在窗中?!痹娕c景符,借以為名。其下即自在處,劉氏時曾名“空翠”,后改名含青樓,盛氏時名“遠(yuǎn)翠閣”。閣實質(zhì)為樓,其上三面都置有明瓦和合窗,二層,單檐歇山造。

五峰仙館,此館為園內(nèi)最大的廳堂,五開間,九架屋,硬山造。由于梁柱均為楠木,故又稱楠木廳。此處舊為徐氏“后樂堂”,劉氏時擴(kuò)建為“傳經(jīng)堂”。盛氏時因得文征明停云館藏石,屬吳大澄書 其額,更名“五峰仙館”。

涵碧山房,宋朱熹詩“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建筑面池,水清如碧,涵碧二字不僅指池水,同時也指周圍山巒林木在池中的倒影,故借以為名。建筑三間,卷棚硬山造,東面緊靠明瑟樓,劉氏時稱“卷石山房”,盛氏時名“涵碧山房”,因建筑前臨荷池,故通常又稱荷花廳,俞樾《留園記》中“涼臺燠館”即是指此。

君子所履,君子,為德者之稱;履,《說文》,足所依也。指此處為有德的君子涉足場所。建筑為盛氏時所建,后毀。2000年在原址上重建。建筑為方亭,單檐歇山造,亭西一片草地即“射圃”。

洞天一碧為小屋一間,因三面置有空窗,亦可稱亭。因此地在石林小院內(nèi),有如洞天福地中的一塊碧玉,故名。劉氏時此建筑就有,盛氏時稱“洞天一碧”,解放后曾稱“石林小屋”,今已恢復(fù)原名。

活潑潑地,殷邁自勵詩“窗外鳶魚活潑,床頭經(jīng)典交加”。此處鳶飛魚躍,天機(jī)活潑,借以為名。建筑為水閣形式,或稱水榭。單檐歇山造,四面環(huán)有走廊。盛氏時即有。

盛家祠堂,盛康在得留園后,于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建立義莊,額為“龍溪盛氏義莊”,祠堂為義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坐落在留園大門西側(cè)。祠堂共分四進(jìn),前二進(jìn)今辟為賣品部,后二進(jìn)為樓,樓兩側(cè)建有烽火墻,樓下大廳今辟為留園展示館,展示介紹留園歷史和文化藝術(shù)。

還讀我書齋,晉陶潛《讀山海經(jīng)》詩:“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此處從前是書齋,建筑為樓,二重,硬山造,劉氏時稱“還讀館”,盛氏時稱“還讀我書齋”,解放后曾稱“還我讀書處”,現(xiàn)已恢復(fù)原名。

聞木樨香軒,木樨,即巖桂。軒為方形,后倚云墻,單檐歇山造,徐氏時稱“桂馨閣“,劉氏時曾名“餐秀軒”,盛氏時改為今名。

汲古得修綆,唐韓愈詩:“汲古得修綆?!薄墩f苑》:“管仲曰短綆不可以汲深井”。綆 ,井索也。修綆,即長索。意思是,鉆研古人學(xué)說,必須有恒心,下功夫找到一根線索,才能學(xué)到手,和汲深井水必須用長繩一樣。這里從前是書房。盛氏時稱汲古得修綆。建筑在五峰仙館西,硬山卷棚造。

雨過天晴圖,留園的五峰仙館內(nèi)保存有一件號稱“留園三寶”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畫“雨過天晴圖”。只見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墻邊,石表面中間部分隱隱約約群山環(huán)抱,懸壁重疊,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飛懸,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方,一輪白白的圓斑,就像一輪太陽或者一輪明月,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畫,這塊直徑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產(chǎn)于云南點蒼山山中,厚度也僅有15毫米,這塊大理石是從相距千里之外的云南運到這個江南蘇州的。

林泉耆碩之館,林泉者,指山林泉石,游憩之地;耆,指高年;碩,有名望的人。這里是指老人和名流的游憩之所。館為一屋兩翻軒,南北裝修不同。北為方梁,有雕花;南為圓梁,無雕花。窗及地坪方磚也有所不同,故又稱鴛鴦廳。廳為四面廳形式,單檐歇山造,其北兩角飛檐上塑有鳳穿牡丹圖案。建筑三開間九架屋,并環(huán)有走廊。館為盛氏時所建。館內(nèi)有兩匾,南“奇石壽太古”,北“林泉耆碩之館”?!肮谠品遒澬颉逼灵T對著冠云峰。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佳晴,宋范成大詩“佳晴有新課”。喜雨,春秋谷梁傳,“喜雨者有志于民者也?!笨煅?,王羲之帖“快雪時睛”。都是指對農(nóng)田有利之意。這里指四時景物,不論晴雨都好。亭為單檐歇山造,解放后在原盛氏亦吾廬的基礎(chǔ)上改建而成。原來“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在五峰仙館后院西北方向(今為一排花墻)。劉氏時即有,盛氏時稱此名。

私宅,留園內(nèi)私宅共有三處,一為留園路400號(原86號,今園林檔案館位置),盛康得園后購得,是老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宅中主廳翻修,結(jié)構(gòu)一新,取名“永善堂”(參見香禪日記)。其地解放后為民居,宅地低于門前馬路 2—3尺,曾見宅中井臺邊半塊殘碑,已為居民用作洗衣之板,字跡模糊,內(nèi)容為誥封某氏為一品夫人。二為東宅,即劉恕住宅(筆者曾在其遺址見到一個明代鼓磴,黃石中空,疑此片住宅前身有可能是徐泰時舊居)。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售于程氏,旋改建為二程夫子祠,清末為盛氏所有(參見姚承祖《營造法原》),抗戰(zhàn)時期,日寇強拆朱家莊一帶民居,擴(kuò)充兵營,導(dǎo)致大批難民涌入,至解放初,建筑已破壞殆盡,而宅中備弄變成通道,后稱之為五福弄。2000年,留園整治周邊環(huán)境,動遷所有民居,今售票處、停車場、辦公大樓,就是在其遺址上所建。三為正宅,盛家祠堂西側(cè)有南北二座樓,即是其正宅,按香禪日記,其宅與祠堂都是在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八月起造,盛氏在留園的三處住宅,如今獨剩這處。

(6)網(wǎng)師園占地約半公頃,是蘇州園林中最小的一座。園內(nèi)主要建筑有叢桂軒、濯纓水閣、看松讀畫軒、殿春簃等。網(wǎng)師園的亭臺樓榭無不臨水,全園處處有水可依,各種建筑配合得當(dāng),布局緊湊,以精巧見長。

網(wǎng)師園是典型的宅園合一的私家園林。住宅部分共四進(jìn),自轎廳、大客廳、擷秀樓、五峰書屋,沿中軸線依次展開,主廳“萬卷堂”屋宇高敞,裝飾雅致。

主要景點:

殿春簃,“殿春”,即春末。樓閣邊小屋稱簃,舊為書齋庭院。此處為春末景點,庭中遍植芍藥,故名。

琴室,為主人操琴之所,是一處全封閉空間。庭中南面墻壁是氣勢崢嶸的嵌壁山,相傳為清代著名疊山家戈裕良之手筆。室為歇山式半亭,面對青峰,焚一爐香,彈一曲“高山流水”,實為操琴之佳處。

五峰書屋,該屋前后均有庭院,疊以峰巒。門前庭院山有峰,為廬山五老峰之寫意。亦是主人藏書、讀書之所在。

集虛齋,取《莊子·人間世》“惟道集虛,虛者,心齋也?!币饧辞宄枷肷系碾s念,讓心頭澄澈明朗,為修身養(yǎng)性之所,是園主之讀書處。

竹外一枝軒,為園中春景景點,取宋代蘇軾“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詩意而名。 

看松讀畫軒,此主室為冬景所在。軒南庭中有相傳為萬卷堂時遺留下的一株古柏,為園中最古、最高的大樹,樹梢已枯,中側(cè)枝垂掛干上,依然蒼翠。另有羅漢松、黑松、白皮松等,多是百年之物。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眹?yán)冬萬木凋零,惟松柏長青,此時觀賞,更見精神。用“讀畫”一語,意即深入體味其神韻。

月到風(fēng)來亭,亭在園內(nèi)彩霞池西,六角攢尖型,三面環(huán)水,亭心直徑3.5米,高5米余,戧角高翹,黛瓦覆蓋,青磚寶頂,線條流暢。取宋人邵雍詩句“月到天心處,風(fēng)來水面時” 之意,故名。內(nèi)設(shè)“鵝頸靠”,供人坐憩,是臨風(fēng)賞月之佳處。

濯纓水閣,此處為夏日景點。水閣是歇山卷棚式,纖巧空靈,坐南朝北,高架水上,涼爽宜人,可憑欄觀荷賞魚。取名“濯纓水閣”,源于《孟子·離婁》:“……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保ɡt,指官帽帽帶。)意為達(dá)則濯纓,隱則濯足。

云崗,黃石疊砌的云崗,環(huán)山有石徑,后山有蹬道可供登高,山上有青楓、玉蘭。

引靜橋,小橋在彩霞池東南水灣處,呈弓形,石欄、石級、拱洞一應(yīng)俱全。體態(tài)小巧,長2.4米,寬不足1米,三步而逾,故又稱之為“三步橋”。橋頂刻有圓形牡丹浮雕,橋身藤蘿纏身,是一座地道的袖珍小橋,不愧為佳構(gòu)之作。

梯云室,梯云之意,取自唐張讀《宣室志》中載周生八月中秋以繩為梯,云中取月的故事。此屋前庭院假山,均用云頭皴手法堆疊而成。主峰在五峰書屋東山頭,倚樓疊成樓房山,可攀登山道而進(jìn)入樓中。

蹈和館,蹈和館名出自“履貞蹈和”一語,取其“和平安吉”之意。室內(nèi)雅致、幽靜,原為園主宴客場所。

擷秀樓,“擷秀”,即收取秀色之意,為住宅的后廳,也稱女廳。主要供園主生活起居兼會客之用。

大門,網(wǎng)師園正門前設(shè)照墻,大門兩旁置抱鼓石,抱鼓石上飾獅子滾繡球浮雕,額枋上裝有閥閱,大門格局足以顯示園主門第高貴。

轎廳 轎廳是舊時賓客、主人停放轎子的地方。上匾“清能早達(dá)”,是封建王朝標(biāo)榜官吏品德、清廉能干、早年發(fā)達(dá)之意。

萬卷堂,大廳是園林建筑的主題,過去為園主辦事與接待賓客之處,裝修陳設(shè)華麗。萬卷堂,藏書萬卷之堂。

小山叢桂軒,此為秋日景點,取“桂樹叢生山之阿”(《楚辭·小山招隱》)之境界。軒南為太湖石庭院山,軒北有黃石主峰云崗,一玲瓏,一渾拙,勢成幽谷,匝種桂花,秋日競放,香氣蘊郁谷間,久聚不散,“小山則叢桂留人”(庾信《枯樹賦》)。

(7)滄浪亭,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始建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紀(jì)初)曾為名將韓世忠的住宅。滄浪亭造園藝術(shù)與眾不同,未進(jìn)園門便設(shè)一池綠水繞于園外。園內(nèi)以山石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滄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fù)廊相連。假山東南部的明道堂是園林的主建筑,此外還有五百名賢祠、看山樓、翠玲瓏館、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與之襯映。

主要景點:

滄浪亭,宋、慶歷四年文人蘇舜欽所創(chuàng),原亭置北埼,清康熙三十四年巡撫宋犖移此山嶺。亭立山嶺,高曠軒敞,石柱飛檐,古雅壯麗,山上古木森郁,青翠欲滴,左右石徑斜廊皆出于叢竹、蕉、蔭之間,山旁曲廊隨波,可憑可憩。遁級至亭心,可憑陵全園景色,舊時可眺南園田野村光,周望極目可數(shù)里,園外漣漪一碧與山亭相映,亭柱石刻聯(lián)珠獨點其妙,相傳亭中石棋枰為子美遺物。

看山樓,位于明道堂南側(cè)山石之上,同治十二年巡撫張樹聲創(chuàng)建,取盧集詩:“有客歸謀酒,無言臥看山”之意,故名。樓筑于洞曲之上,共三層居園之西南隅,近俯南園,平疇村舍,遠(yuǎn)眺楞伽、七子和靈巖、天平諸山,隱現(xiàn)檻前。而今已被周圍的高樓所圍,視野近乎咫尺,舊景已不復(fù)見。

面水軒,原為“觀魚處”,同治十二年巡撫張樹聲重修后改為“面水軒”,襲唐杜甫詩“層軒皆面水,老樹飽經(jīng)霜”之意,故名。此軒面北臨流,庭前古木參差交映,軒左復(fù)廊一條蜿蜒而東,兩面可行,內(nèi)外借景,隔水迎人。相傳,臨河一帶舊有湖石玲瓏,形有五百羅漢像之說。   

翠玲瓏,又叫做“竹亭”,有三間房,另外連貫幾間大小不一的旁室,南宋紹興初韓世忠時就有其名,取蘇子美詩“秋色入林紅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瓏”之意為名。此處前后,萬竿搖空,修竹如林,粉墻竹影,滴翠勻碧,歷來為文人墨客雅游、靜觀、觴詠、作畫之地。 

觀魚處,又名“靜吟”,莊子語“莊子與惠子觀魚于濠梁之上”故取名“觀魚處”,此處舊為“自勝軒”,康熙巡撫宋犖重修滄浪亭記曰“循北麓稍折而東,小軒曰'自勝’,迤西十余步為屋三楹曰'觀魚處’”可見今之觀魚處為舊之“自勝軒”,而今之面水軒實為舊觀魚處,其皆為同治重修時所改,將軒改筑亭,是因康熙時移亭于山之嶺,故在北碕處筑亭以為彌補。

仰止亭,襲詩經(jīng)“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而名。此為半亭,始筑于同治年間,其名與五百名賢祠有關(guān),亭內(nèi)嵌有御題文徵明小像石刻,是珍貴的歷史文物。新亭建在遺址上,原亭為六棱六柱、六角形屋蓋式?jīng)鐾?,石木結(jié)構(gòu),高6米,周長20米,頂蓋小青瓦、柱為紅色、頂內(nèi)蓋板與花額窗為綠色,亭西一米靠山處立有“講經(jīng)臺”石碑一塊。

五百名賢祠,此祠道光七年陶澍所創(chuàng),祠中三面粉壁上嵌594幅與蘇州歷史有關(guān)的人物平雕石像,為清代名家顧汀舟所刻。咸豐間毀于兵火,同治十二年恩錫重建,當(dāng)時搜求刻像,存者大半,覓得拓本,補刻自晉散騎常侍顧公榮至清初尚書彭齡一百四十人,皆舊記所有,共自林文忠公則徐至吳學(xué)士信中十二人,則舊記無之當(dāng)為丁亥以后所增。

明道堂,位于園內(nèi)假山東南部,面闊三間,為清同治十二年巡撫張樹聲所創(chuàng),龔蘇舜欽《滄浪亭》中語“觀聽無邪,則道以明”之意而名。舊為會文講學(xué)之所,此堂開敞四舍,宏偉莊嚴(yán),是為園中主廳。其北峰巒若屏,喬木郁然蒼翠。該堂的主體建筑為磚木結(jié)構(gòu),門廳三層,禮拜廳二層,建筑面積約600平方米。該堂的建筑物至今猶存,作為福州天安堂的附屬宗教活動場所開放。

清香館,又名“木犀亭”,南宋紹興初韓世忠時所題。襲唐李商隱詩“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魚鎖桂叢”之意,故名。館前一道漏窗粉墻,自成院落,院內(nèi)植有桂花數(shù)枝。

瑤華境界,南宋紹興初滄浪亭為抗金名將韓世忠時就有其名。明盧熊府志“梅之亭”曰“瑤華境界”?,幦A,本為傳說中的仙花,色白似玉,花香,服食可致長壽,為仙界之人所食。此為借稱,景色已經(jīng)改變。此屋北對明道堂,南有叢竹掩映,原為園主會客之所。題額美麗脫俗,催發(fā)人們的浪漫情思,雖與景點不甚相合,但于質(zhì)樸素雅的院落之外,仿佛又另辟仙苑幻境,倒也別有情味。

(8)獅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中國古典私家園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屬于蘇州四大名園之一。獅子林位于蘇州城內(nèi)東北部。因園內(nèi)石峰林立,多狀似獅子,故名“獅子林”。獅子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5畝,林內(nèi)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錯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譽堂、見山樓、飛瀑亭、問梅閣等。

主要景點:

燕譽堂堂名出自《詩經(jīng)·小雅·車舝》“式燕且譽,好而無射”,意為燕而娛樂、始終不已之意。燕譽堂為全園主廳,原是園主宴客所用。此廳是蘇州園林中較為有名的鴛鴦廳。梁上站三位神仙一位小童,有吉星高照的意思。

花籃廳面水而筑,前有平臺。廳南14扇落地長窗,刻有唐詩各一首,廳北6扇長窗均刻有山水人物故事。廳內(nèi)步柱不落地,柱端雕刻成花籃形狀及梅、蘭、竹、菊。廳中間設(shè)屏門4扇,南刻松壽圖,北雕王同愈撰漢代仲長統(tǒng)《樂志論》。

石舫,又稱旱船,人稱“不系舟”。位于獅子林水池西北,建于民國初年,系二十世紀(jì)最后一位園主所建。石舫中、后艙均為兩層,四周安有86扇鑲嵌彩色玻璃的和合窗。舫身四面皆在水中,船首有小石板橋與池岸相通,猶如跳板。船身、梁柱、屋頂為石構(gòu),門窗、掛落、裝修為木制。前艙聳起,屋頂呈弧形曲面,中船低平,屋頂為平臺,屋艙上下二屋,有樓梯相通。其制作精巧,造型逼真,細(xì)部花飾已帶有一些西洋風(fēng)味。

臥云室為僧人休居的禪房。它呈凸字形,兩層,上、下各6只戧角飛翹,造型奇特,蘇州園林中獨此一“室”。樓閣周圍空間極狹,似在石壁重重的山坳中。“臥云”出自元好問詩句“何時臥云身,因節(jié)遂疏懶”。

問梅閣名字出自禪宗公案,是西部園景的主體建筑。筑于土山之上,閣前遍植梅樹,問梅閣周邊種有一小片紅梅、綠梅,林中鋪地也以梅花點綴。重檐巍峨的問梅閣中,懸掛“綺窗春訊”匾額,取自唐代王維《雜詩》“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詩意。閣內(nèi)的桌椅都以梅花造型,桌下有精美的梅花雕刻,窗紋、地面都有梅花圖案,八扇屏風(fēng)上的書畫也以梅為主題,體現(xiàn)了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

指柏軒為兩層樓建筑,全名是“揖峰指柏軒”,出處:一是獅子林為現(xiàn)存的唯一一座“禪意”園林,其建筑名稱大多與禪宗的公案有關(guān)。指柏軒來自“趙州指柏”的典故。另一說源于宋代朱熹的詩句“前揖廬山,一峰獨秀”;明代高啟的詩句“人來問不應(yīng),笑指庭前柏”。指柏軒體態(tài)高大,四周圍廊,有欄桿圍合。軒前古柏數(shù)株,為獅子林主景之一。

古五松園,清康熙時獅子林內(nèi)有五棵參天古松,故獅子林又名五松園。古五松園現(xiàn)為東西向廳堂,“古五松園”匾由蘇局仙題。匾額下,吳致木先生作絹質(zhì)五松聯(lián)屏一幅。

黃石假山“小赤壁”,修竹閣南有一處黃石假山,因其石色黃而偏紅,號稱“小赤壁”。小赤壁矗立于山澗深潭邊,山體下有一拱形的涵洞?!靶〕啾凇北倍酥聊隙碎L廊矮墻,南北長約8.6米,東西寬約5米,面積約為43平方米。

南區(qū)水假山東起“小赤壁”西端,即御碑亭西側(cè)矮墻至扇亭東墻,沿花園南面走廊,東西約長32米,南北寬約(長廊北面矮墻至池岸邊)5.3米,面積約為169.6平方米。南區(qū)水假山,峰石有十二生肖之說,但尚能形似的有兔、豬、猴、馬等幾處。

D3.蘇州城區(qū)-上海城區(qū),里程:143.2km,路書:3067666

1、線路及里程:蘇州城區(qū)-17.7km-陽澄湖-25.8km-甪直古鎮(zhèn)-14.2km-千燈古鎮(zhèn)-85.5km-上海城區(qū)

2、游陽澄湖、甪直、千燈。

3、午餐安排在千燈古鎮(zhèn)。

4、旅游攻略:

千燈古鎮(zhèn):全天開放。無需門票,小景點聯(lián)票60元(含余氏典當(dāng)、延福禪寺、顧堅紀(jì)念館、古戲臺、千燈燈館、顧炎武故居)。(60-69歲老年人半票)。

甪直古鎮(zhèn):開放時間:8:00-17:00。無需門票,小景點聯(lián)票78元/張(含沈宅、保圣寺、葉圣陶紀(jì)念館、蕭宅、王韜紀(jì)念館、萬盛米行、水鄉(xiāng)婦女服飾博物館、歷史文物館)。(60-69歲老年人半票)。

5、景點介紹:

(1)陽澄湖

(2)甪(lù),是中國古代的神話中的獨角神獸,頭頂上長一只沖天的犄角,專門負(fù)責(zé)巡視大江南北。當(dāng)它來到這里后,發(fā)現(xiàn)這是一塊風(fēng)水寶地,便留了下來,當(dāng)?shù)氐玫搅诉@只神獸的庇護(hù),從此再也沒有發(fā)生過任何災(zāi)難,因而這座古鎮(zhèn),也被命名為甪直。現(xiàn)今在古鎮(zhèn)的入口處,還能見到這只神獸雕像。

甪直(lùzhí)鎮(zhèn)隸屬于蘇州市吳中區(qū),是一座與蘇州古城同齡,具有2500多年歷史的中國水鄉(xiāng)文化古鎮(zhèn)。這座江南水鄉(xiāng)古鎮(zhèn),以水多、橋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著稱。古鎮(zhèn)現(xiàn)存最完好的清代蕭宅,是香港著名演員蕭芳芳的祖宅。古鎮(zhèn)享有江南“橋都”美稱,大大小小的石橋、拱形橋、平橋,它們造型各異,各具特色,古色古香,到了甪直,實際就等于參觀了一個古代橋樑博物館。

古鎮(zhèn)街道兩旁店鋪林立,商業(yè)興旺,不過較周莊、同里安靜多了,這里沒有喧嘩。領(lǐng)略小鎮(zhèn)風(fēng)光,觀賞古橋駁岸,看看漁船人家,真是別有風(fēng)韻,情趣無窮。

主要景點:

保圣寺,創(chuàng)建于梁天監(jiān)二年(公元503年)。梁武帝蕭衍篤信佛教,一做皇帝就大興寺廟。唐會昌五年(公元845年)遭毀滅,至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再次重建,但到了元末又再衰頹。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重新振興,當(dāng)時規(guī)模有200多間建筑,時稱江南四大寺院之一。今保圣寺山門是按乾隆年間的原貌重修起來的,走進(jìn)二山門所見的天王殿是按明代原貌所重建,殿內(nèi)可看到有明代建筑特點的昂嘴門拱結(jié)構(gòu)。

陸龜蒙遺址位于白蓮寺遺址西。宅園原有清風(fēng)亭、光明閣、杞菊畦、雙竹堤、桂子軒、斗鴨池、垂虹橋、斗鴨欄等小八景。宋代時,改稱陸龜蒙祠(亦稱陸公祠,甫里先生祠)。元末,陸龜蒙裔生陸德原,在祠內(nèi)創(chuàng)辦甫里書院。2010年,遺址內(nèi)有斗鴨池、清風(fēng)亭、東、西垂虹橋、兩只武康石飼鴨槽(唐朝原物)。陸龜蒙衣冠冢占地約1畝,封土高1.2米,墓前有石碑,題“唐賢甫里先生之墓”,還有一塊碑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立,題為“唐賢甫里先生魯望公之墓”。

沈宅位于香花橋東側(cè),西匯上塘街23號,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是甪直古鎮(zhèn)保存較完好的豪華宅第,同盟會會員沈柏寒的老宅故居。 宅院建筑布局具有亦仕亦商、前店后宅、左坊右鋪的特點,共五進(jìn),建筑面積 1000平方米。

蕭宅位于甪直鎮(zhèn)中美橋南堍,中市街6號。建于清光緒十五年(1889),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民居建筑,坐西朝東,背園面街,宅側(cè)有條約150米長的備弄,稱蕭家弄。該宅占地1000多平方米,是甪直古鎮(zhèn)現(xiàn)存最完好的清代民宅。宅院原為鎮(zhèn)上楊姓武舉人所建, 后來售與里中望族蕭冰黎,故稱蕭宅。

萬盛米行是葉圣陶小說名篇《多收了三五斗》里描述的一家米行,該文被選進(jìn)中學(xué)語文教科書,萬盛米行也隨之聞名。其原型是甪直鎮(zhèn)南市上塘的萬成恒米行。1998年,甪直鎮(zhèn)人民政府在南市下塘62號糧站籌建萬盛米行,再現(xiàn)民國年間江南米市風(fēng)貌,并向游人開放。

張陵公園,張陵遺址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hù)單位,1990年起,創(chuàng)建張陵公園,2000年,已初具規(guī)模,占地達(dá)3.47萬平方米,園內(nèi)綠樹成蔭,道路縱橫。東山山頂建有張陵禪寺,塑有觀音、四大金剛、彌勒等佛像,園西建了城隍廟,塑有城隍、關(guān)帝、猛將等佛像,便于香客朝拜,也具有一定的民俗觀賞價值。公園北部是二十四孝宮。

(3)千燈原名“千墩”,名出吳越爭霸,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歷史。千燈古鎮(zhèn)上有七座建于明清時期的拱形環(huán)龍石橋橫跨與鎮(zhèn)中河道千燈浦之上。重要景點有顧炎武故居、顧炎武墓地、千年古塔-秦峰塔、顧堅紀(jì)念館。

主要景點:

三橋邀月,三橋連袂而筑,分別呈現(xiàn)宋、明、清三代的不同特色。

秦峰塔,又稱釋迦佛塔,位于千燈鎮(zhèn)尚書浦西岸,始建于南朝梁天監(jiān)二年(503年)。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般若寺改為延福禪院,秦峰塔亦進(jìn)行重建。

釋迦牟尼涅槃,由名貴的緬甸白玉精雕細(xì)琢而成。玉料為一塊完整一體的純天然玉料。佛像長8.9米,高2.45米,總寬1.35米,體型比例均確。玉佛全身鑲嵌有1500多粒紅、藍(lán)、紫晶寶石和翡翠,衣紋和蓮花臺由24K黃金鎦金而成,彩繪部分采用天然石色彩畫而成。

顧炎武故居——顧氏南宅“貽安堂”,現(xiàn)存五進(jìn)明清建筑,雕梁畫棟。故居原來占地6畝,已擴(kuò)至60畝,其中顧炎武墓地和顧園相連,形成墓、祠、廳一體的園林布局,在千燈由大戶名宅構(gòu)成的古建筑群中最值得稱道,為千燈諸景之首。

石板街,明清石板街為“江南一絕”,是江蘇省內(nèi)保存最長、最完整的石板街,綿延長達(dá)2公里,“足踩青石板,頭頂一線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江蘇木瀆——嚴(yán)家花園
游木瀆古鎮(zhèn)(蘇州)
蘇州最“冷門”的古鎮(zhèn),堪稱生活與建筑的完美融合,游客絡(luò)繹不絕
【蘇州】木瀆古鎮(zhèn)(一):永安橋、嚴(yán)家花園
漫游木瀆古鎮(zhèn)
蘇州十大最熱旅游景點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