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就是和岐山周公廟、曲阜周公廟并稱全國三大周公廟的洛陽周公廟。這里曾經(jīng)是洛陽最熱鬧的地方,也曾見證了洛陽那段滄桑歲月,周公廟非佛非道,不敬鬼神,只為紀念一位先賢,他就是洛陽城的締造者——周公。
一,始營成周
周公其人,炎黃子孫當不陌生,這位前圣先賢不但對中華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更是締造了洛陽這座千年名城。在中國歷史上炎黃之后,孔孟之前,能稱圣尊賢的唯有周公一人。
“孔子之前,黃帝之后,于中國有大關系者,周公一人而已。”——賈誼《新書·禮容》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四子,周武王弟弟,也是西周的開國元勛。他不但協(xié)助武王滅紂開創(chuàng)周朝江山,更在武王死后輔佐年幼的成王治理天下。在此期間還發(fā)兵剿滅了武庚和三監(jiān)的叛亂,鞏固了新生的周王朝。更難能可貴的是成王長大成人后周公又將大權交還成王,功成身退留下一段千古佳話。以至于后世的士大夫對周公的高風亮節(jié)推崇備至,言必稱周公。
在這種背景下各地紛紛興建祠堂廟宇祭祀周公,最有名的要數(shù)岐山、曲阜和洛陽三地的周公廟了。
岐山位于陜西寶雞,是周王朝的發(fā)祥之地,為周公建廟理所當然。山東曲阜是周公封邑,在那里建立了魯國,但由于周公留朝輔政,只好派長子伯禽到曲阜代自己處理魯國事務,因此曲阜也建立了規(guī)模宏大的周公廟,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這兩地興建周公廟都合情合理,那么洛陽這個周公廟又是因何而建的呢?
這就不能不提周公和洛陽的不解之緣了。
周朝建立后定都鎬京(今陜西西安),同時為了加強對東方殷民的控制,武王派周公、召公在東方選擇吉地營建新都,經(jīng)過仔細勘察,召公選中了伊洛水交匯的這片區(qū)域,史稱“召公卜宅”,然后由周公具體負責營建新都,取名洛邑(邑在古代指城市),這就是最早的洛陽??梢哉f周公一手締造了洛陽這座擁有3000年文明史的城市。
飲水思源,洛陽周公廟也正是這種思想的體現(xiàn)。
周公營建的洛邑城坐北朝南,背靠邙山,面朝洛水,后來經(jīng)過擴建,相繼成為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朝的首都,歷史上著名的漢魏洛陽城指的就是這里。當時鎬京稱宗周,洛邑稱成周,史書里常見的成周說的就是洛邑。
武王沒能看到洛邑的風采便病死了,年幼的成王即位后,由周公、召公兩位王叔負責營建洛邑,一直到成王五年才大功告成。建成后的成周洛邑規(guī)模宏大,主要建筑有太廟、宗廟、考宮、路寢和明堂等“五宮”。周王朝為了加強對東方殷民的震懾,在洛邑駐有成周八師,每師2500人,總計兩萬人。又將象征天子王權的九鼎放置于洛邑明堂。
這樣還不夠,成王五年周王朝又遷都洛邑(宅茲中國),很多史書都記載了這件事,如《左傳·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于郟鄏(洛陽)。”
《史記》:“昔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今天洛陽市區(qū)的定鼎路、定鼎門、五賢街等名稱都和周公有關,由此不難看出周公營建洛邑給這座城市留下的烙印有多么深刻。
二,一世浮沉
這樣一位舉足輕重的先賢理應受到后世的敬仰與懷念,于是便有了洛陽周公廟。
洛陽周公廟始建于隋末,由當時的洛陽權臣王世充草創(chuàng),入唐后不斷擴建,規(guī)模日益擴大。到了明嘉靖四年(1525年)又在原址上重建,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清康熙十五年(1674年)、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又多次修繕,終成今日之規(guī)模。
周公廟位于隋唐洛陽城宮城正門應天門東側,同時也位于明清洛陽城西城垣的麗景門外,當時應該是處于城外的建筑,這也可以解釋明末李自成農民軍攻打洛陽時為何將大營設于周公廟,這里離西城垣的麗景門和北城垣的安喜門都很近,方便就近指揮前線戰(zhàn)事。
入清后的多次大修奠定了周公廟今天的規(guī)模,整組建筑沿中軸線從前向后依次為寶鼎堂、二殿、三殿及東西廊房共664平方米。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式,二殿、三殿均為五開間,單檐硬山式建筑。是洛陽保存較完整的明清建筑之一,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溫暖的春日,周公廟門外非常熱鬧,唱戲的、下棋的、賣紀念品的,一派熙熙攘攘。幾個小孩子抱著門口的石獅子玩耍,青春的朝氣和古老厚重的周公廟此刻完美融合。
融合在洛城那個溫暖春日午后的陽光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