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6年六月二十一日,長孫皇后病逝于立政殿,自此,唐太宗失去了他的“嘉偶”、“良佐”,內(nèi)心的悲痛可想而知。
長孫皇后病逝后,李世民很長時間都走不出來,他和長孫皇后是少年夫妻,相互扶持二十三年,從晉陽起兵到入主長安,從大唐建立到平定天下,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長孫皇后始終陪在李世民身邊。
她并非是李世民背后的女人,也不是圉于后宅的女子,而是始終和李世民并肩作戰(zhàn),甚至有時候會沖在前面保護(hù)李世民,他們始終同甘共苦,她可稱得上是一代賢后,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是任何后宮女子都比不上的。
也因此,當(dāng)長孫皇后病逝后,李世民很是悲痛,他甚至在宮中建了一座層觀來觀望昭陵,日日觀望昭陵,只有這樣,他對長孫皇后的思念才稍微緩解一些。
自長孫皇后病逝后,李世民也很長時間沒有想過皇后的事情,長孫皇后在世的時候,后宮一片和諧,從沒有鬧出什么亂子,讓李世民沒有后顧之憂,長孫皇后病逝后,還有貴妃在,后宮一切正常,所以李世民也就沒有再立什么皇后。
畢竟在他心中,只有長孫皇后才是他的皇后,其余妃子都無法和長孫皇后比,自然也就無法成為李世民心中的皇后人選,所以自長孫皇后病逝后,李世民再未立皇后,中宮缺位13年。
當(dāng)然,在這十三年里,李世民也并不是真的沒有動過另立皇后的想法,甚至他還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只能這個人選身份比較尷尬,她就是巢王妃楊氏。
楊氏原本是李元吉的王妃,大家都知道,玄武門之變中,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都被李世民弒殺,斬草需除根,他們的兒子也都被殺死,只有他們的妻妾和女兒被安置在后宮的一間擁擠狹窄的宮室里,這算是某種程度上的幽禁了。
李建成的妻妾和兒女以原太子妃鄭觀音為主,李元吉的妻妾和女兒以原齊王妃楊氏為主,她們的生活自然無法與以前相提并論,地位也早已不復(fù)從前,只不過就是僥幸活著而已。
太子妃鄭觀音的身份在那里,是原太子妃,不管是為了籠絡(luò)東宮舊臣還是為了自己的名聲,李世民對鄭觀音算是比較關(guān)照。
而楊氏就不一樣了,楊氏雖然是李元吉的正妃,但李元吉的影響力并不大,因此關(guān)注楊氏的人也沒有那么多,而楊氏又貌美,時間長了,李世民對楊氏就動了心思。
這一動心思,就寵幸了楊氏,楊氏不僅貌美,而且溫婉賢淑,李世民很是喜歡,后來?xiàng)钍线€給李世民生下了最小的兒子,即李明。
李明不僅是最小的一個兒子,還可能是最小的一個孩子,也因此,李世民很喜歡這個孩子,自然對楊氏的寵愛也愈加區(qū)別于其他妃嬪,或許是楊氏太合他的心意了,某一個瞬間他竟然動了要讓楊氏做皇后的心思。
而且他不僅動了這樣的心思,還將自己的心思對著魏征說了出來:“朕立巢王妃楊氏為皇后怎么樣?”
魏征心里一驚,立后是大事,而且這皇后還不是從正一品的四夫人中選擇,而是巢王妃楊氏,這要是讓朝臣都知道,必然引起軒然大波,而且也會影響到皇帝的名聲。
可以說,立楊氏為后只有弊端而沒有利處,要真的讓李世民認(rèn)識到這一點(diǎn),完全可以長篇大論,但魏征并沒有,魏征的勸阻很簡單:“陛下不可以辰贏自累。”
這九個字看起來很難懂,但熟讀歷史的人一看就明白,李世民自然也明白,所以魏征才只說了這么幾個字,如果再直白點(diǎn),可以簡單翻譯一下就是:“陛下,您忘了秦穆公的女兒了嗎?”
辰嬴也叫文嬴、懷嬴,是秦穆公的女兒,她的婚姻是秦穆公一力促成的。
剛開始,秦穆公幫助晉公子夷吾回國繼位,條件就是夷吾繼位之后將河西之地送給秦國,結(jié)果晉惠公反悔了,秦穆公忍了下來。后來晉國鬧饑荒缺糧向秦國求救,秦穆公送去了大量的糧食,但等到第二年秦國鬧饑荒求救的時候,晉惠公不僅沒有幫助秦國反而趁機(jī)攻打秦國。
這下子秦穆公忍不了了,攻打晉國并直接俘虜了晉惠公,雖然最后秦穆公將晉惠公放了回去,但晉國也付出了代價,將河西之地送給了秦國。
后來,晉惠公又將太子圉送到了秦國做質(zhì)子,秦穆公倒也厚道,又將河西之地還給了晉國,還將女兒辰嬴嫁給了太子圉。
就這樣,太子圉在秦國生活了下來,后來晉惠公病重,太子圉和辰嬴商量逃回晉國,但辰嬴只讓太子圉一個人逃了,因?yàn)樗狼啬鹿凰詫⑺藿o太子圉,是為了安他的心,現(xiàn)在他要離開,她不會跟隨。
太子圉就逃回了晉國,等到晉惠公病逝后就繼位,是為晉懷公。晉懷公做了晉國國君就將辰嬴忘了,秦穆公對晉懷公的行為很是惱恨,就將晉公子重耳接到了秦國,準(zhǔn)備找機(jī)會扶持重耳做晉國的國君。
為此,秦穆公又將辰嬴嫁給重耳,重耳一開始不想要,畢竟辰嬴是他的侄媳婦,侄子不要了,給他,他怎能心甘情愿?
但他的跟隨者勸說他留下辰嬴,這樣可以得到秦穆公的幫助,于是重耳只得娶了辰嬴,但對辰嬴并不好,后來辰嬴發(fā)了一頓火,重耳想到自己的處境才好好對待辰嬴。
對此,秦穆公是高興的,他派兵護(hù)送重耳回到了晉國,于是就有了晉文公,晉文公繼位之后將辰嬴接到了晉國,對她很是寵愛,但這都是晉文公生前的事情,等到晉文公病逝,辰嬴的地位就尷尬了。
晉文公病逝后,其子晉襄公繼位,而晉襄公做了七年國君就去世了,年僅四五歲的兒子晉靈公繼位,晉靈公年幼,晉國人怕因此發(fā)生動亂,就想著立一個年紀(jì)大的國君,也就是從晉文公的兒子、晉襄公的兄弟中選一個做國君。
趙孟選杜祁的兒子公子雍,公子雍樂于行善又年齡比較大,而且得晉文公寵愛,又和秦國的關(guān)系比較好,他是最好的國君人選,能讓晉國不至于陷于動亂。
但賈季有不同的看法,他想立辰嬴的兒子公子樂為國君,因?yàn)槌劫玫絻晌粐膶檺郏粤⑺膬鹤?,百姓必然安定?/span>
趙孟當(dāng)即反對說:
“辰嬴賤,班在九人,其子何震之有?且為二嬖,淫也。為先君子,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國,辟也。母淫子辟,無威。陳小而遠(yuǎn),無援。將何安焉?杜祁以君故,讓偪姞而上之,以狄故,讓季隗而己次之,故班在四。先君是以愛其子而仕諸秦,為亞卿焉。秦大而近,足以為援,母義子愛,足以威民,立之不亦可乎?”
什么意思呢?辰嬴在晉文公的妻妾中地位最低,而且還曾得兩位國君的寵愛,這是淫蕩,有這樣一個母親,公子樂根本不能服眾,而且公子樂在陳國,陳國是小國,無法幫助到晉國。
而公子雍就不一樣了,公子雍的母親無論地位還是品行都在辰嬴之上,而且公子雍在秦國做官,秦國能幫助到晉國,總之公子雍比公子樂更合適。
從這里來看,盡管辰嬴的婚姻并不是她自己做主的,二嫁在那個時代也不是不可以,但辰嬴先嫁晉懷公后嫁晉文公,而晉文公和晉懷公是叔侄,因此不管晉文公如何寵愛辰嬴,但辰嬴在晉國人眼中并沒有什么好名聲。
而楊氏和辰嬴的經(jīng)歷差不多,先嫁李元吉,后被李世民寵幸,原本大唐女子二嫁甚至三嫁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李元吉和李世民是親兄弟,自然就不能當(dāng)作一般的二嫁來看待,世人自然會對楊氏投以異樣的眼光。
而且楊氏一旦被立為皇后,她的兒子李明就變成了嫡子,盡管年紀(jì)最小,但可能也會主動或被動地卷入奪嫡之爭中,因此,李世民想要立楊氏為后,只有壞處沒有好處,李世民的名聲會受累,說不定還會出什么亂子,這就屬于為“辰嬴自累”了。
李世民聽完魏征的話,瞬間清醒了,也就絕了立楊氏為后的念頭。
實(shí)際上就算是沒有魏征的勸諫,李世民也不可能真的立楊氏為后,他可能就是偶然起了這樣一個想法,拿出來問一問魏征,但并沒有真的決定立楊氏為后。
因?yàn)闂钍媳M管得了李世民的寵愛,還生下了一個兒子,但在后宮中一直沒有身份,她依舊是李元吉的王妃,她的封號也一直跟著李元吉的封號變化而變化,李世民壓根就沒有給她一個全新的身份。
他自然知道給她一個身份是一件麻煩事,而他并不愿意為楊氏麻煩,所以楊氏的地位一直是很尷尬的,從始至終都只是李元吉的王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