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和新四軍,雖然同屬于我軍的主力部隊,但無論是在成立時間、部隊編制還是兵員數(shù)量上,都有著比較大的差距,因此對于雙方該如何授銜,誰多誰少的問題,一直都有不小的爭議。
今天,咱們就從相對客觀公正的角度來評判一番。
要評判,就要有標(biāo)準(zhǔn),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看雙方的人數(shù),人多的,將軍自然也多,人少的,將軍理應(yīng)也少。
從數(shù)量上來看,八路軍剛成立時,是4.6萬人,新四軍是1.03萬人,八路軍大概是新四軍的4.5倍,按這樣算的話,十位元帥中,應(yīng)該有兩個來自新四軍才對。但事實上呢,新四軍中獲封元帥的只有陳老總一個人。
這樣來看,新四軍確實是“虧了”,但仔細(xì)一想的話,其實也能講得通,因為新四軍中有元帥資格的無非是葉挺、項英、陳毅這幾個人,但可惜葉挺和項英都英年早逝,不然的話,這兩人都應(yīng)該是元帥的人選。
如果非要再找一位元帥的話,首選是粟裕,擔(dān)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后來在解放戰(zhàn)爭中的功勛更是無敵,足以授元帥軍銜,但是,粟裕太低調(diào),幾次力辭榮譽(yù),最后很遺憾落選元帥。
再就是新四軍副軍長張云逸,雖然要資歷有資歷,要地位有地位,但跟另外九位元帥相比,還是差了點,取代誰都不合適。
既然在元帥人數(shù)上“吃了點虧”,那就從大將人數(shù)上找補(bǔ)回來嘛。在十位大將中,新四軍出了三位,分別是粟裕、黃克誠、張云逸。很顯然,至少從人數(shù)上來看,這個比例是要高于八路軍的。
接下來,再來看一下上將的人數(shù)。
在57位上將中,八路軍和新四軍分別占據(jù)45位和12位,對比一下,基本上也符合4.5倍,其實是可以接受的。
看完了人數(shù)對比,再來看一下級別上的對比。
新四軍中的元帥是陳老總,級別是軍長,而在八路軍中,元帥主要是師長級別,所以,雙方名義上的級別雖然不同,但實際地位是差不多的。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八路軍中沒有“軍”一級,直接下轄三個師,因此,三個師長林總、賀老總、劉帥,也都是跟陳老總平起平坐的。
以此類推,新四軍的師長,那基本上就是和八路軍的旅長平級。在新四軍中,七個師長出了三個大將,而八路軍,六個旅長只有兩個大將,很明顯在大將評選上新四軍是占了“便宜”的。
另外,新四軍的旅級干部,基本上都是上將、中將,而八路軍的團(tuán)級干部,也基本上是上將和中將,跟新四軍差不多。
所以,把這些結(jié)果綜合起來看的話,其實并沒有所謂的“不公平、有偏頗”一說。
當(dāng)然,開國將帥大都高風(fēng)亮節(jié),從槍林彈雨中闖過來的,早就看淡了生死,對這些榮譽(yù)并不是很在意,能不能為人民服務(wù),才是他們真正在意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