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中國歷史的一百場戰(zhàn)爭第12位:昔木土之戰(zhàn)
戰(zhàn)爭概述:公元1259年,蒙古國大汗蒙哥戰(zhàn)死于四川合州釣魚城,蒙古國各派系展開了對蒙古大汗位置的爭奪戰(zhàn),忽必烈幼弟阿里不哥在漠北被立為新的蒙古大汗,忽必烈也在次年三月在開平自稱蒙古大汗,雙方展開了激烈爭奪。1261年十一月,兩軍相遇于昔木土,阿里不哥戰(zhàn)敗,后向忽必烈投降。勝利的忽必烈卻再也無法統(tǒng)治龐大的蒙古帝國,只能帶領(lǐng)著部分蒙古人走進元帝國時代。
將帥星數(shù):★ ★ ★ ★ ★ ★ ★?忽必烈?阿里不哥
精彩星數(shù):★ ★ ★ ★ ★ ★ ★ ★
政治影響星數(shù):★ ★ ★ ★ ★ ★ ★ ★ ★ ★
綜合星數(shù):8.5★ ★ ★ ★ ★ ★ ★ ★ ☆
戰(zhàn)爭類型:進戰(zhàn)——《左傳》說“見可則進”,王位之爭忽必烈在道義上不占優(yōu)勢,只有選擇積極的進攻,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公元1125年,西征凱旋歸來的鐵木真做了一個奇怪的夢。
他夢回到了兒時的家園,夢見了自己的兄弟別克帖爾童真的笑容。
他想向自己的兄弟伸出雙手展開懷抱,別克帖爾的笑臉驟變,五孔流血,而胸口插進的是當年鐵木真射出的那只箭矢。
場景忽然轉(zhuǎn)換,鐵木真成了旁觀者,而別克帖爾的臉,一下變成了幼子拖雷,冷傲持弓的,卻是三子窩闊臺。
當窩闊臺的利箭出弦射向拖雷時,鐵木真的心被絞痛,說,不要殺他,他是你弟弟。
鐵木真從噩夢中驚醒,久久不能入睡。
偉大的成吉思汗在死前,將打來的江山和地盤分給自己四個最優(yōu)秀的兒子。他認為這樣可以讓兒子們不再重蹈覆轍,重復(fù)自己當年兄弟相殘的命運。
鐵木真成為了蒙古帝國的成吉思汗后,帶領(lǐng)著他的兒孫和部下,在地球村刮起了黃色的旋風(fēng)。凡是戰(zhàn)馬能到過的地方都有蒙古人的身影。
從1219年到1225年,成吉思汗帶領(lǐng)著四個兒子術(shù)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以及大將速不臺、哲別,率二十萬大軍,開始了蒙古帝國的第一次西征。蒙軍長驅(qū)直入中亞后,于1220年攻占了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馬爾罕,大將速不臺、哲別追擊花剌子模殘余。西越里海、黑海間的高加索,深入俄羅斯,并在1223年大敗欽察和俄羅斯的聯(lián)軍。此外,成吉思汗自己又親率大軍追擊花剌子模的太子札闌丁,并將他在印度河流域打敗。1225年,成吉思汗凱旋東歸,結(jié)束了第一次輝煌的西征。
鐵木真將本土及新征服所得的西域土地分封給四個兒子術(shù)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術(shù)赤獲得了額爾齊斯河地區(qū)及歐亞草原西部地區(qū)和斡羅斯諸公國;察合臺獲得突厥斯坦西部、塔里木盆地和天山地區(qū)西部;窩闊臺獲得準噶爾和阿爾泰山西麓;最小的兒子拖雷,作為他們家庭的守護者(斡赤斤),獲得蒙古本土。
雖然四個兒子都有了廣闊的封地,但誰來繼承鐵木真成為下一任蒙古大汗,鐵木真還是花了不少心思。
四子之中,長子術(shù)赤和次子察合臺不合,察合臺多次在公開場合譏諷術(shù)赤的身份——非成吉思汗親生子(注:鐵木真之妻孛兒帖被蔑兒乞人俘虜一段時間后逃出來,不久生下術(shù)赤),鐵木真大汗之位傳給上述二位,都必將導(dǎo)致帝國的分裂,這是鐵木真所不愿見到的。
按照蒙古的習(xí)慣,鐵木真的第一繼承人應(yīng)該是幼子拖雷,拖雷在四子中,軍事才能也是最強的。鐵木真也按照蒙古習(xí)俗,將蒙古帝國的絕大部分軍權(quán)交給了小兒子拖雷,鐵木真留給他三個較年長的兒子每人四千的軍隊,剩下的軍隊共十萬人劃歸拖雷所有。
但公元1227年夏,鐵木真在征西夏的途中病逝前,遺詔中大汗的繼承人卻是三子窩闊臺。
汗位繼承人和軍權(quán)領(lǐng)導(dǎo)人的分離,為蒙古國的分離埋下伏筆。
1229年的忽鄰勒臺大會上,監(jiān)國兩年的拖雷很不甘心地看著三哥窩闊臺登上了蒙古汗位,成為蒙古國的第二任領(lǐng)導(dǎo)人。
作為當時最有權(quán)力的勢力,拖雷和他的老婆唆魯禾貼尼對于成吉思汗和忽鄰勒臺大會對他們并不太公平的決定,沒有怨天尤人,而是以積極態(tài)度,溫順地接受了忽鄰勒臺和大汗的各種決定,在蒙古帝國獲得了無私為帝國效勞的形象和名聲。
很多年以后,他們的這種態(tài)度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窩闊臺統(tǒng)治期間的蒙古國,除了在中國境內(nèi)滅金、西夏外,又進行了第二次大規(guī)模的西征,在1235年派遣其兄術(shù)赤之次子拔都率五十萬大軍再度西征。西征軍很快就徹底滅亡花剌子模,殺札闌丁。接著又大舉征服俄羅斯,攻陷莫斯科、基輔等地,并分兵數(shù)路向歐洲腹心入侵。1241年,北路蒙軍在波蘭西南部的利格尼茲,大破波蘭與日耳曼的聯(lián)軍。拔都親率蒙軍主力由中路進入匈牙利,大獲全勝,其前鋒部隊直逼趨意大利的威尼斯,歐洲為之震驚,稱之為“黃禍”。
正當西方各國惶惶不可終日之際,嗜酒如命的窩闊臺逝世,拔都接窩闊臺駕崩的消息,急速班師回蒙古,結(jié)束了第二次蒙古帝國的西征。
窩闊臺在他統(tǒng)治的后期,對于帝國的管理的興趣遠不及酒精。1241年十二月十一日,窩闊臺在出獵途中的一次酗酒后死去,時年五十六歲。
按照蒙古人的習(xí)俗,一個家庭的男性家長死后,在他的長子成年之前,由他的遺孀代管他的遺產(chǎn),并享有他的權(quán)力。因此,窩闊臺死后,他的第二個老婆脫列哥那管理他的遺產(chǎn)——蒙古帝國,成為蒙古帝國的攝政監(jiān)國。
脫列哥那四年后把自己的兒子貴由推上蒙古國第三任大汗的位置。貴由在這個位置上只呆了一年的時間就死了,蒙古各派系又為汗位的爭奪展開了一番明奪暗斗。
這一次掌握著蒙古國相當軍隊數(shù)量的拖雷的兒子們成為了這場爭政治角逐中的贏家。公元1251年忽鄰勒臺大會上,拖雷的長子蒙哥成為了蒙古國的第四任大汗。
蒙哥時代的蒙古國的領(lǐng)域達到極致。1252年,命忽必烈征服了大理,也古征服高麗。從1253年到1260年歷時七年里,令其弟旭烈兀率兵第三次西征。消滅了木剌夷國(在今里海南岸的伊朗北部),并揮師繼續(xù)西進,攻陷巴格達,滅黑衣大食。此后旭烈兀又攻陷阿拉伯的圣地麥加,攻占大馬士革,到達了塞浦路斯島。原本旭烈兀還要進一步攻打埃及,因得到蒙哥伐宋陣亡的消息,才結(jié)束蒙古帝國第三次西征。
在各地蒙軍都取得勝利時,蒙哥本人卻在南侵四川的時候死于釣魚城下,改變了整個蒙古國的命運。
蒙哥意外地死于壯年,誰成為他的繼承人,成了一個問題。
蒙古國各派系的勢力又開始涌動,一場內(nèi)戰(zhàn)在所難免。
按照蒙古習(xí)慣和法律,蒙哥的幼弟阿里不哥應(yīng)是首選。從蒙哥遠征南宋讓阿里不哥留守主持朝政來看,蒙哥本人也有這種傾向,但蒙哥本人并未作出明確指示,這給了忽必烈爭奪汗位的借口。
忽必烈是拖雷和正妻唆魯禾貼尼的第二子,父親拖雷早年離家四處征戰(zhàn)。母親唆魯禾貼尼讓他授受了正規(guī)而良好的教育,包括對中國文化的學(xué)習(xí)。母親還為忽必烈爭取到了官職。窩闊臺將邢州封給忽必烈管轄。而蒙哥繼位后,忽必烈被授任總理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南駐爪忽都之地,成為蒙古帝國經(jīng)營中國及鄰近地區(qū)的第一代理人,身邊擁有著劉秉忠、趙壁、姚樞等漢臣輔佐。
蒙哥死于四川的時候,忽必烈正指揮東路軍在長江圍攻鄂州(今湖南岳陽),聽聞蒙哥的死訊,忽必烈率輕騎返回燕京。1260年三月一日,忽必烈在開平稱汗,并在五月五日倉促召開的忽鄰勒臺上被選舉為大汗。但這次大會則因為大部分蒙古貴族沒有出席而有異議。
三月,阿里不哥也在和林城西的按坦河即位。
蒙古國在漠北與漠南同時擁有了兩位大汗。
爭論誰是正統(tǒng)已經(jīng)沒有意義和必要了,雙方只能在馬上一決高下。
雙方都開始了對蒙古國的勢力的爭奪,阿里不哥得到了斡羅斯的欽察汗國和中亞的察合臺汗國兩個汗國的支持。而西征的旭烈兀則站到了忽必烈一邊。最初,阿里不哥在實力和道義上占有上風(fēng)。
當然,這也絕非兩個人的戰(zhàn)爭,他們各自代表著蒙古國的兩個重要派別。忽必烈受被征服地區(qū)的文化影響比較大,希望在被征服的地區(qū)安定下來,再企圖從中尋找一種更好的管理方法和模式。而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則作為傳統(tǒng)的蒙古方式及準則的捍衛(wèi)者出現(xiàn),武力征服和屠殺是他所崇信的唯一方式。
為了挽回劣勢,忽必烈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籠絡(luò)蒙古東道宗王,控制了一批蒙古千戶和赤馬探軍、色目軍人。而當時的漢軍更是成為了忽必烈爭取的關(guān)鍵性力量,在他的爭取下,重要的漢軍勢力史天澤、李璮、汪惟正、董文炳等均成為了忽必烈所依賴的重要力量。
對付阿里不哥,忽必烈更為依賴中國北方的資源,為此他遷都燕京,改名大都,開平改為上都(陪都),同時他和南宋政權(quán)達成議和,解決后顧之憂。
阿里不哥最初想爭奪蒙哥所率精銳部隊的控制權(quán),這支部隊在蒙哥死后由忽必烈之弟木哥與蒙哥之子阿速臺掌握,兩人也是意見相左,木哥投向了忽必烈,而阿速臺則依附阿里不哥,雙方在陜川一帶展開爭奪。經(jīng)過一番爭奪后,忽必烈在姑臧大敗阿里不哥勢力,殺死阿里不哥帳下重臣阿藍答兒、渾都海,取得了對蒙哥所率南下部隊的領(lǐng)導(dǎo)權(quán)。
中統(tǒng)元年(1260年)七月,忽必烈親率大軍征伐阿里不哥,目標是阿里不哥的老巢和林城,忽必烈成功地截斷了阿里不哥的糧道,和林城補給困難,阿里不哥被迫撤離和林退至謙州(今葉尼塞河上游南),向忽必烈議和。忽必烈同意了,率軍返開平。
次年,恢復(fù)元氣的阿里不哥發(fā)動反擊,率部襲擊依附忽必烈的東道蒙古宗王先哥軍,阿里不哥重新占領(lǐng)和林,并南下與忽必烈尋求決戰(zhàn)。
忽必烈聞訊后,急派塔察兒等東道宗王調(diào)兵出征,自率張柔、王文干、解誠等漢軍萬戶與蒙古軍主力,兵分三路迎擊阿不里哥。
十一月,雙方在開平北的昔木土腦兒相遇,展開決戰(zhàn)。
阿里不哥大敗,其部大多降于忽必烈。阿不里哥幾經(jīng)轉(zhuǎn)戰(zhàn),最后選擇了投降。
拖雷家兄弟的爭斗,忽必烈笑到了最后。
拖雷系勢力的內(nèi)訌,使原本就有很強獨立性的四大蒙古汗國均脫離出來。蒙古帝國名存實亡,忽必烈爭來的,也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共主而已。
戰(zhàn)爭人物命運走向
忽必烈:
雖然忽必烈難以讓蒙古帝國的輝煌延續(xù),但他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定都大都(北京),從大汗成為皇帝,中國式的皇帝。
之后,他又花了近十年的時間,消滅了南宋政權(quán),統(tǒng)一了中原,中國進入了元帝國時代。
至元三十一年(1294),忽必烈病逝。
戰(zhàn)爭猜想:
蒙古帝國的輝煌緣于成吉思汗,蒙古帝國的沒落其實也緣于成吉思汗。鐵木真平均分配帝國的領(lǐng)土,已經(jīng)注定了蒙古帝國的分裂,即使蒙哥沒有英年早逝,沒有拖雷家兩兄弟的內(nèi)斗,蒙古帝國的分裂恐怕也是遲早的事。
但忽必烈的勝利對于中國的歷史進程來說卻是意義深遠。如果戰(zhàn)爭的勝者是阿里不哥,那個更喜歡草原、更喜歡以殺戮為唯一征服手段的大汗,蒙古、南宋乃至于整個中原的歷史走向又會是怎么樣呢?
夜狼嘯西風(fēng)/文
夜狼嘯西風(fēng),頭條歷史號《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編,歷史作家,新浪文史論壇超級版主,出版歷史作品有《百戰(zhàn)風(fēng)云》《一個帝國的生與死》《兩宋烽煙》《歷史原來是那么回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