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在消滅了項羽以后,在定陶稱帝,建立了大漢王朝。在確立了自己皇帝的地位以后,劉邦卻對諸多的有功之臣大開殺戒,楚王韓信曾失望的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睔⒐Τ家渤蔀閯罨实凵闹械奈埸c,那么劉邦為什么要大殺功臣?
一、當時大眾的思想還停留在戰(zhàn)國時代
當時大眾的思想還是停留在戰(zhàn)國時期,這并不是危言聳聽,由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并立,大家已經(jīng)習慣了稱呼自己是哪國人的習慣。雖然一帶雄主秦始皇統(tǒng)一了天下,但是他的后代并沒有能守住大秦的江山。短短15年之后,龐大的秦帝國就土崩瓦解了。進入咸陽以后的項羽并沒有成為新一代的皇帝,因為項羽還是一個舊思想的軍人。他按照戰(zhàn)國后期的形式重新分封了諸國,這種行為屬于倒行逆施,使進步重新走向倒退。但是當時大多數(shù)人認識不到這一點,普遍希望恢復(fù)各國的并立。在這一點上,他們相比秦始皇的高度差的太遠太遠。
秦始皇在六國初定之時,就開始思考分封制還是郡縣制的問題。分封制雖然在短期內(nèi)有利于帝國的統(tǒng)治,但是從長期來看必定成為尾大不掉之勢。這是秦始皇不愿意看到的,這一點通過漢朝的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和明朝的靖難之役多次都以證實。當然后來的事情秦始皇看不見,但周朝的教訓(xùn)歷歷在目,那些周朝宗親們在初期還能和睦相處,但兩三代人以后親疏淡薄,各國的征戰(zhàn)就開始了。秦始皇就是看到了這一點才確立了郡縣制度,建立第一個大一統(tǒng)的王朝。
二、漢初的形式有些不倫不類
漢高祖劉邦之所以能夠戰(zhàn)勝項羽,除了自己的力量之外,還依靠了其他各個諸侯王的力量。在漢朝建立的時候,全國共有八個異姓王,分別是:梁王彭越、楚王韓信、趙王張耳、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燕王盧綰、韓王信。當時在這些異姓王之中絲毫沒有察覺出現(xiàn)在和戰(zhàn)國有什么不同,在他們眼里劉備只是他們的領(lǐng)袖而已,而自己仍然是一地之王。漢朝初期全國共劃分為40多個郡,漢朝中央王朝所能控制的只有18個,其余都在各個諸侯王手里。耕地面積就更加可憐,劉邦登基的時候,他直接控制的耕地面積只有40%,其余的60%還是在各王的手里。
漢初的格局一直是郡縣與封國并立,這本身就有一些不倫不類。雖然說當時各個諸侯王沒有對漢朝中央政權(quán)產(chǎn)生異心,但他們軍隊比中央多、人口比中央多,誰又能放心呢?至于郡縣制的好處,即便劉邦看不出,蕭何、張良這兩位大佬也能看的出來,他們一定會勸服劉邦全面推行郡縣制。即便劉邦在世時,那些異姓王們不反,但經(jīng)過兩三代人以后,也會像周朝的宗親一樣混戰(zhàn)。此時的國家并不能說是完全統(tǒng)一,中央的政令并不能全國推行。這樣下去對于漢朝來說絕不是什么好事,劉邦的重孫子漢武帝在位時的“推恩令”才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
最后一點就是劉邦的私心。劉邦的太子劉盈是一個懦弱的人,也只能做一個守成之主。劉邦曾經(jīng)計劃改立愛子如意為太子,但遭到了文臣武將的一致反對。事已至此劉邦只能作罷,但為了自己的兒子能夠坐穩(wěn)江山,劉邦必須鏟除一切不穩(wěn)定因素,這也是父愛的體現(xiàn)。漢初的8位異姓王中,除了長沙王吳芮之外,其余都被收拾的干干凈凈。最有實力的韓信被劉邦生擒活捉,反而是淮南王英布的叛亂頗讓劉邦措手不及。最后這些異姓王終于全部消失,江山牢牢控制在劉氏的手里。只可惜劉氏內(nèi)部的同室操戈又開始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