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時小小的衛(wèi)國出過兩個猛人:商鞅和吳起。兩人都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吳起更是文武兼修,是不世奇才。他一生追求功名,至死不休。為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也為后人不齒。他獨特的個人行事風格,就是今天看來,也讓人咋舌。
吳起(公元前440年-前381年),姜姓,吳氏,名起,衛(wèi)國左氏(今山東曹縣)人。吳起出身商人之家,史記稱他“家累千金”。吳起從小就不太安分,志在四方,為了游學求官耗盡了家產(chǎn),卻一事無成。面對同鄉(xiāng)的譏笑嘲諷,吳起不堪其辱,一怒拔刀,一口氣殺死了三十多個人,制造了一起駭人聽聞的特大暴力事件。
衛(wèi)國是待不下去了,吳起只好亡命天涯。和母親訣別時,咬著自己的胳膊發(fā)誓:“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wèi)。”
吳起先拜在儒家大師曾申的門下。曾申是“儒門四圣”曾子的兒子,他把左丘明的《左氏春秋》傳授給吳起。史書沒有記載當曾申面對吳起這個不法之徒時,為什么沒有拒絕。不久吳起的母親去世,吳起居然沒回去奔喪(他回得去嗎?)。最重孝道的曾申很生氣,和這個“不孝之徒”斷絕了師生關(guān)系?!澳杆啦粴w ”也成了吳起人生中一大污點。
吳起棄儒學兵。公元前412年, 齊宣公發(fā)兵攻打魯國 。吳起認為自己建功立業(yè)的機會到了,極力叫自己的好友魯相國公儀休推薦自己。魯穆公想任用吳起,又遲疑不決。關(guān)鍵原因在于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是普通的齊國人到?jīng)]什么關(guān)系,偏偏吳起娶的是齊國宗室田居的女兒。這樣的海外關(guān)系讓魯穆公放心不下。急于功成名就的吳起回家殺死了妻子,以此表明自己不會偏向齊國。
魯穆公任命吳起為將,率軍大敗齊軍。吳起一戰(zhàn)成名,天下皆知。
“殺妻求將”是吳起一生最讓人詬病之處。什么利欲熏心、心狠手辣、心性殘忍、人格低劣,這些評價用在他身上都不為過。
打了勝仗的吳起在魯國也沒得好,“起,殘忍薄行之人也”,這是當時魯國人給吳起下的道德評語。
更邪乎的還在后面,“我們小小的魯國,用了吳起這樣的人,打敗了強大的齊國,這會讓我們成為諸侯國關(guān)注的對象,會給我們帶來滅亡之災(zāi)”(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
魯穆公漸漸疏遠了吳起。吳起也看出了魯穆公是不能成大事的人,“良禽擇木而棲,良將擇主而從”,吳起要選擇一個志向遠大,善用賢才的國君,成就一番事業(yè)。
吳起選擇了當時聲望最高的魏文侯,他投奔到了魏國。魏文侯咨詢李克:“吳起這個人怎么樣?”李克評價說:“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彼抉R穰苴是春秋時期齊國名將,著名軍事家,“武廟十哲”之一。李克的評價雖然不太厚道,但很客觀。
魏文侯心里明白,他要的是將才,又不是選道德模范。二話沒話,破格任用,吳起寸功未立就被任命為將軍。吳起牛刀小試,隨即率軍攻克秦國五座城池。
公元前409年,吳起率軍攻取秦河西地區(qū)的臨晉(今陜西大荔東)、元里(今澄城南)。第二年,又攻秦至鄭(今華縣),筑洛陰(今大荔南)、合陽(今合陽東南),盡占秦之河西地。魏國置西河郡,吳起任西河郡守。秦國對河西故地耿耿于懷,多次出兵收復,都被吳起擊退。這一時期他"曾與諸侯大戰(zhàn)七十六,全勝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見河西難下,下令舉全國之力調(diào)集超過50萬秦人參軍,大舉進攻秦國東進道路上的重要城邑陰晉。吳起率領(lǐng)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士兵,擊潰了十倍于己的秦軍。陰晉之戰(zhàn),成為中國戰(zhàn)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役,也使魏國成為戰(zhàn)國初期的強大的諸侯國。
魏軍為什么這么能打呢?我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
吳起在魏國期間改革魏國兵制,創(chuàng)立武卒制。能全副甲胄,執(zhí)12石之弩,背負矢50個,荷戈帶劍,攜三日口糧,在半日內(nèi)跑完百里者,才能入選為"武卒"。為國當兵的好處是免除其全家的徭賦和田宅租稅。
吳起認為兵不在多而在"治"。吳起對"武卒"嚴格訓練,嚴刑明賞、教戒為先。在吳起的訓練下,魏武卒成為當時最精銳的部隊,天下無敵。
吳起做將軍時,和最下層的士卒同衣同食。睡覺時不鋪席子,行軍時不騎馬坐車,親自背干糧,和士卒共擔勞苦。士卒中有人生瘡,吳起就用嘴為他吸膿。這個士卒的母親知道這事后大哭起來。不是因為感動,而是因為擔心。“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zhàn)不旋踵,遂死于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吳將軍的愛是要用命來償?shù)?/strong>。后世一些將領(lǐng)也效法吳起,學的最像的就是馮玉祥將軍。
魏文侯死后,他兒子魏武侯仍然器重吳起。吳起曾和他在西河論道,提出治理國家“在德不在險”的論調(diào)。魏武侯先用田文(此田文不是孟嘗君)為相,田文還算識大體,顧大局。田文死后,接替相位的公叔對吳起十分畏忌,就想方設(shè)法陷害吳起。魏武侯也不再信任吳起。吳起害怕魏武侯降罪,不得不離開魏國,重新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
這一年,吳起52歲。據(jù)說吳起渡河時,面對滔滔河水,愴然淚下。
吳起人生最后一站是楚國,在這里他的事業(yè)達到巔峰。
楚悼王很早就聽說吳起才干,吳起一到楚國就被任為相。當時楚國雖是大國,但大而不強,是“貧國弱兵”。為了富國強兵,吳起著力進行“變法”。
明法審令——《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絕爵祿——韓非子.和氏
將均楚國之爵而平其祿,損其有余而繼其不足——說苑·指武
這是廢除貴族特權(quán)的世襲制,既限制了貴族的勢力發(fā)展,又減輕了國家的財政負擔。貴族到落后山區(qū)能帶動荒蠻的邊境地區(qū)的開發(fā),促進楚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
罷無能,廢無用,損不急之官——戰(zhàn)國策·秦策一
塞私門之請,一楚國之俗——戰(zhàn)國策·秦策一
使私不害公,讒不蔽忠,言不取茍合,行不取茍容,行義不固毀譽——戰(zhàn)國策·秦策三
變法的最終目的在于贏得戰(zhàn)爭。吳起除了注重對軍隊訓練和財政上向軍備傾斜外,還對戰(zhàn)備模式進行改革,耕戰(zhàn)合一,亦兵亦農(nóng)。
經(jīng)過吳起變法對楚國內(nèi)政的改造,楚國的實力短時間得到提升,變法成效立竿見影?!秾O子吳起列傳》記載“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陳蔡,卻三晉;西伐秦。諸侯患楚之強”。《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傳》也記載說:“吳起相悼王,南并蠻越,遂有洞庭、蒼梧。”曹操高度評價說:吳起“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p>
遺憾的是,沒過幾年,變法的強力支持者楚悼王去世了,吳起變法最終還是落得個人亡政息的下場。
楚悼王剛死,楚國貴族就開始反攻倒算。他們發(fā)動兵變包圍了吳起住處,吳起被亂箭射傷,吳起知自己不能幸免,臨死也要把他們一起帶走。吳起跑到停放楚悼王尸體之處,趴在楚悼王尸體上, 大喊:"群臣叛亂,謀害我王。"吳起被亂箭射死,貴族們在射殺吳起的同時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體。楚國的法律規(guī)定傷害國王的尸體屬于重罪,將被誅滅三族。楚肅王繼位后,命令尹把射殺吳起同時射中楚悼王尸體的人全部處死,受牽連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 吳起的尸身也被處以車裂肢解之刑。
“兵家四圣”是對中國古代兵家的四位戰(zhàn)略家與軍事家的通稱,“兵家四圣”的說法很多,其中以孫子和吳起最為固定,這里只按孫子、吳起、韓信、白起的說法分析下。
他們四個被稱為“兵圣”,最早可能出自東晉葛洪之口,“孫吳韓白,用兵之圣也”?!杜f唐書》也將四人并提,“凡言將者,以孫、吳、韓、白為首”。這四人當中“兵仙”韓信和“人屠”白起只有戰(zhàn)功,而沒有軍事理論著作,所以綜合排名不會超過孫子和吳起。孫子有《孫子兵法》,吳起有《 吳子兵法》,都被收錄在《武經(jīng)七書》里。在軍事理論方面兩人不分伯仲,孫子就算高,也高不到哪里去;戰(zhàn)績方面孫子遠遜于吳起。綜合考慮,我認為吳起當為兵家第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