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萬里須長劍,才貌雙全大將軍——千古冤臣蒙恬(12)
主筆:江湖閑樂生
一天,秦始皇長子扶蘇與大將蒙恬同往常一樣欲結(jié)伴去軍營巡視,走到一半,眼前寬闊的直道上突然塵土飛揚,一列車隊帶著疾風呼嘯而來,車轔轔,馬瀟瀟。
原來是符璽令趙高派來的使者,他帶了秦始皇的最新詔書。扶蘇將其引入帳中,拆開詔書一看,是始皇的口吻,李斯的筆跡:“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蒙恬,將師數(shù)十萬以屯邊,十有余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乃反數(shù)上書,直言誹謗朕所為,以不得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恬與扶蘇居外,不能匡正。應與同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毋得有違!”
這封詔書當然是假的,始皇帝其實已經(jīng)在巡游途中暴斃了,趙高與李斯聯(lián)手偽造詔書就是想要除掉政敵扶蘇和蒙恬,擁立少子胡亥繼位。
扶蘇捧著偽詔,雙手止不住的顫抖,眼淚止不住狂涌,帶著千分委屈,帶著萬分心寒。
扶蘇與蒙恬在外守邊暴師經(jīng)年,修長城于北疆,驅(qū)匈奴入大漠,建城數(shù)十座,擴地數(shù)百里。此功雖不謂蓋世,豈稱無尺寸之功歟?就連扶蘇的政敵趙高李斯都不得不承認,扶蘇“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是繼承帝位的最佳人選,而他屢次上書勸諫始皇,也是為國家大局計慮,此人臣人子當為之事,豈稱為子不孝歟?
使者叱道:“莫哭了,公子請速速受劍自裁吧!”
蒙恬在旁厲聲道:“汝何人也?竟敢面叱公子!可知我一聲令下,便可即刻叫爾人頭落地,性命不保!”
使者慌忙道:“臣受詔行法,亦不得不催促耳,將軍勿怒?!?/p>
扶蘇止住蒙恬道:“事已至此,多說無益。使者亦是職責所在,將軍何必為難于他。吾受劍便是?!闭f著扶蘇接過賜死之寶劍,一路踉蹌著,走入內(nèi)宅便欲自殺。
蒙恬一跺腳,從后追了上去。
室內(nèi),扶蘇緩緩抽出那把寶劍,一抹寒光冷冷地映射出他臉上的兩行清淚,劍未及身,心已斷腸。
正在此時,蒙恬突地沖了進來,一把奪過扶蘇手中的寶劍,疾聲道:“主上出巡在外,未立太子,使臣帶兵三十萬守邊,公子親為監(jiān)軍,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且待派人馳赴行在,再行請命,如果屬實,一死未遲?!?/p>
扶蘇非無智之輩,安能不知其中有詐:
第一:皇帝給他們羅列的罪名太奇怪了,似有莫須有之嫌。
第二:秦始皇一生,坑過術士、殺過仇眥,卻從未誅過任何一個功臣良將,就算當年李信攻楚喪師十余萬,也沒有咋樣,只是官降一級,繼續(xù)作為王賁的副將參與攻齊。章炳麟先生就曾評價秦始皇說:“世以秦皇為嚴,而不妄誅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與漢武帝,則猶高山之與大湫也;其視漢文帝,秦皇猶賢也”。秦始皇能實現(xiàn)“六國滅、天下一”的春秋大業(yè),僅僅就是靠那“六世余烈”么?僅僅借助暴虐的攻城掠地和金錢攻勢么?事情決不是如此簡單。秦始皇這個方面的“賢”,是成就帝業(yè)的一個重要原因?!安煌D一吏”是哪個朝代、哪幾個開明君主輕易就能做到的?憑這一點,秦始皇就是個極其了不起的君王。不論你如何評價秦始皇的歷史地位,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贏政倘若只有打打殺殺的本事,而沒有極其高超的領導能力,是絕不可能成為“千古一帝”的。
由此可見,即便扶蘇蒙恬真的有過錯,始皇帝也不會不經(jīng)任何審判就處他們死罪。
第三:事實上,當時秦帝國朝野上下,主流都是認為扶蘇是太子的不二人選,甚至后來起兵反秦的草莽英雄陳勝都說:“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笨梢姺鎏K乃始皇屬意之人,舉世皆知,就連百姓也深信不疑。自古以來,農(nóng)民起義連綿不斷,但打出先皇長子旗號的有且只有這么一例。只有一種解釋比較合理,那就是公子扶蘇的品行極其優(yōu)秀,他的影響已經(jīng)超出了他所在的階級與政治立場,成為了天下人的希望。所以趙高等人想借偽詔誅殺扶、蒙,實乃不得已的冒險之舉,其實趙高也是在賭博,只不過是勝算較大的賭博而已,因為他太了解扶蘇的性格了,扶蘇此人至仁至孝,即使對詔書的真實性產(chǎn)生懷疑,也決不會抗旨不尊,除非他想造反,而扶蘇是絕對不會造反的,以他那種性格,寧愿犧牲自己,也不忍將好不容易太平的天下重陷戰(zhàn)亂之中。
其實以上三條疑點,扶蘇明白,蒙恬更清楚。如果說扶蘇還曾因維護儒生惹怒過秦始皇,可蒙恬卻是帝國皆知的深受始皇信任的忠臣良將,所以蒙恬早已認定此詔書是假的,而且始皇極有可能已經(jīng)出事了。蒙恬唯一想不通的是,這偽詔的字跡,分明是出自他一向十分尊敬的老師李斯。那么李斯為什么會加害自己與扶蘇?又怎么敢違逆始皇遺命呢?
所以,蒙恬此時雖奪了扶蘇的劍,但心內(nèi)也完全亂了分寸,現(xiàn)在擺在他與扶蘇面前有兩條路:
第一:奉詔乖乖自殺,死個不明不白。
第二:拒不奉詔,派人去查清楚事情真相。
第一條就是扶蘇選的路,第二條就是蒙恬選的路,事實上,這兩條路殊途同歸,沒有任何區(qū)別。因為第一條路無非就是死個不明不白,第二條路也不過就是死個明明白白而已。就算查清楚了事情真相,蒙恬扶蘇二人會帶著三十萬大軍殺入咸陽造反嗎?
答案是不會。非不能為也,是不愿為也:
第一:政變的參與者和扶蘇蒙恬二人關系太密切。胡亥是扶蘇的親弟弟,李斯是蒙恬最尊重的老師,至于趙高,這個人隱藏的太完美,相信扶蘇蒙恬絕想不到還有這么一個在黑暗中窺探的鴟梟。
第二:始皇已死,真正的遺詔已毀,一切已無從對證,他們?nèi)羝鸨?,只會讓亂局更亂,增加無數(shù)變數(shù),帝國更很有可能會面臨分裂。到時候他們即使打敗胡亥,奪取了政權(quán),扶蘇的皇位依然沒有合法性,還徒然增加了屠殺兄弟與篡權(quán)兩項惡名。雖然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但他們能堵得住天下悠悠之口嗎?粉飾的再好,無非也就是另外一個唐太宗而已。然而扶蘇做不來唐太宗,蒙恬也做不來尉遲恭,因為秦始皇是他們至高無上的偶像,他們沒有辦法做出任何危害秦始皇聲名的事情。何況此時的胡亥,也還沒有表現(xiàn)出半點昏庸殘暴的跡象,他們或許還天真的認為,胡亥在李斯的輔佐下,會成為一個好皇帝,把大秦帝國完美的傳承下去。
基于以上兩條理由,扶蘇在面對生與死的艱難抉擇時,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死亡。他沒有解釋,沒有辯白,甚至沒有道出心中的疑問,他只說了一句話:“父要子死,不得不死,我死便罷,何必多請?!比缓笸坏爻槌鲎约旱呐鍎?,橫著一揮,但見青鋒入項,頸血狂噴,便即倒斃。
生存與死亡這個千古難題難道了哈姆雷特,卻沒有難道扶蘇,為了秦皇室的團結(jié),為了眾朝臣的團結(jié),為了帝國的安定,為了始皇千秋萬載之傳承,為了避免天下再起刀兵害生靈涂炭,扶蘇輕易的舉劍自刎了,沒有半點猶豫。沒有半點遲疑。他并不想知道這里面究竟有些什么陰謀詭計,知道了只會更加痛苦。
有人說,扶蘇見詔不辨真假即大哭自刎,實在是有夠愚蠢,有夠懦弱。我要說,你不是扶蘇,你怎么知道他心中的想法,你也不是秦朝人,又怎么知道扶蘇到底是一個怎么樣的人,難道你比當時的世人還要了解他嗎?就連趙高都不得不承認扶蘇剛毅而武勇,我們后人又有什么資格如此輕率的去評價他!有的時候,哭泣不是懦弱,而是仁者的慈悲;自殺不是愚蠢,而是勇者的涅磐。一個人生命都可以舍棄,這還不是最大的勇氣?扶蘇之賢之才之仁之勇,始皇知,胡亥知,趙高知,蒙恬知,陳勝知,偏偏我們后人故作不知,那是因為我們知道了事情的結(jié)果,知道帝國的命運之舟將駛?cè)肫缤荆绻覀儾恢肋@些,我們還會這么看扶蘇么?
我還要說,扶蘇殺身成仁的時候,肯定不可能預知胡亥將來會暴虐天下,最終葬送了大秦帝國。如果他知道,他絕不會這么輕易的自刎。然而,任何人都不可能預知未來,所以扶蘇必死,自始皇帝死前錯召趙高的那一刻開始,一切就已經(jīng)注定。
在今天的陜西綏德,有一個村子叫嗚咽泉村,村子里有一個嗚咽泉。據(jù)傳扶蘇在臨死之前,在這個村莊里對著一面石壁哭泣了三天三夜,淚盡于血,結(jié)果山神也被感動,霎那間,竟有無數(shù)股淚滴般的泉水從石壁里一齊涌出,潸潸而下,并伴以嗚咽之聲,頗有點孟姜女哭長城的意思。
當強權(quán)凌駕于一切之上,中國人永遠寄望于眼淚的力量,但眼淚并不代表軟弱,當眼淚匯聚成大河,無論多么堅固的堤壩,都將被吶喊的洪水所淹沒。
或許,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就是百姓們編來喻比扶蘇的。大秦帝國之中,在長城的,受冤的,與秦始皇關系密切的,不就只有扶蘇么?
只是扶蘇萬萬想不到,他的眼淚不僅沒有拯救大秦帝國,反而成了陳勝等反秦武裝最犀利的宣傳武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