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你,過得好嗎?
當稱贊90后學術(shù)精英的各類雞湯文充斥著整個網(wǎng)絡(luò),27歲的網(wǎng)紅主播靠著賣口紅日進斗金,年近而立卻一無所有的青年們,大多還在這個浮躁時代迷茫困惑度日。
作家劉慈欣曾在《三體》英文版后記里寫道:“每個時代都給生活于此的人戴上了無形的枷鎖,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戴著鐐銬起舞。”
現(xiàn)實的桎梏,是可以打破的。
最愛君想起,公元7世紀,將星閃耀大唐,有一將軍,白袍血染遼東,三箭威震天山,前半生籍籍無名,后半生彪炳史冊。
那一年,30歲的薛仁貴,躬耕于河東。
如果他也為半輩子一事無成而自怨自艾、甘于平庸,大唐將會少一位名將,而天下不過只是多一個碌碌無為的山野村夫。
1
貞觀十八年(644年),唐太宗李世民任命大將張亮、李勣率領(lǐng)水、陸十萬大軍出征高句麗。
隋煬帝曾經(jīng)三征高句麗,最終失敗破產(chǎn),從“國民老公”變成了人人喊打的“國民老賴”,留下慘痛教訓。在平定東突厥后,唐太宗也將目光投向了高句麗,為此昭告天下:
遼東本中國之地,隋氏四出師不能得,朕今東征,欲為中國報子弟之讎,高麗雪君父之恥耳。且方隅大定,惟此未平,故及朕之未老,用士大夫余力以取之。
當將軍張士貴為了遼東戰(zhàn)事在河東道所在的絳州(在今山西)招兵時,30歲的山西農(nóng)民薛仁貴正在為先人墳?zāi)惯w葬而犯愁。
薛仁貴出生于隋大業(yè)末年,也就是楊廣玩脫了,各方起義軍起兵瓜分隋朝家產(chǎn)的年代,亦是大唐開國時期。薛仁貴本名薛禮,以字顯名于世,取個時髦一點兒的名字,或許也可以叫“薛建國”或“薛解放”。
薛仁貴父親曾在隋朝當過小官,可是小薛不走運,由于父親在隋末動亂中英年早逝,家道中落,只能以種田為業(yè)。為人孝順的薛仁貴,時常為其父未能歸葬故土感到遺憾。
30歲的年紀,各種家庭瑣事接踵而至,最怕身邊人不解。薛仁貴的妻子柳氏見丈夫為這一小事苦惱時,卻沒有無端責備,而是語重心長地說:
夫有高世之材,要須遇時乃發(fā)。今天子自征遼東,求猛將,此難得之時,君盍圖功名以自顯,富貴還鄉(xiāng),葬未晚。
柳氏見識深遠,為郁郁不得志的丈夫指了一條明路。她認為,薛仁貴應(yīng)該抓住時機,當今皇帝出征高句麗,正需要猛將,夫君為什么不去取功名?等到衣錦還鄉(xiāng),再改葬先人也不遲。
山西河津寒窯遺址,當?shù)剡€流傳著柳氏為薛仁貴苦守寒窯的故事。
薛仁貴出身河東薛氏,這一家族習武之風頗盛,隋朝末年出過薛世雄、薛萬徹等名將。他的六世祖還是南北朝猛將薛安都,此人當年參加元嘉北伐,曾只身著一件兩當衫,單騎闖入萬馬軍中,怒目橫矛,沖殺四次,北魏軍無人能擋。
薛仁貴少時貧賤,在耕田之余并沒有遺忘祖輩習文練武的祖訓,為日后揚名戰(zhàn)場做好了充足準備。民間傳說薛仁貴乃白虎星轉(zhuǎn)世,曾經(jīng)吃下“九牛二虎”,才有萬夫不當之勇。這個故事在神化薛仁貴的同時,忽視了其為理想付出的努力。
機會,始終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薛仁貴聽其賢內(nèi)助之言,棄農(nóng)從軍,攜帶兵器、馬匹投入張士貴帳下,得到這位伯樂賞識,奔向遼東前線。
這位張士貴是李世民的老部下,鎮(zhèn)守邊防功勛卓著,還擅長賦詩詠歌,可說是個偶像派的名將,在評書小說中卻被歪曲成嫉賢妒能的奸邪小人,只是為了襯托薛仁貴,讓戲更好看,著實有些冤枉。后來與他有著相似命運,在楊家將故事中也慘遭小說家丑化的宋代名將潘美估計也只能含淚點贊。
薛仁貴參加的是唐初府兵制之外的“兵募”。唐前期府兵難以滿足大規(guī)模征伐行動的需求,朝廷會在地方臨時征發(fā)兵員,作為補充。事實告訴我們,臨時工的工作積極性往往強于在編人員。
薛仁貴,將成為此次唐軍招募兵員中最重要的一員。
▲薛仁貴(劇照)
2
貞觀十九年(645年),李世民親赴高句麗戰(zhàn)場,遼東前線如火如荼,薛仁貴正在戰(zhàn)爭中嶄露頭角。
一日,張士貴所部在安地與高句麗大軍相遇,唐軍郎將劉君邛被敵軍圍困,情況危急,無人敢救。千鈞一發(fā)之際,只有新兵蛋子薛仁貴單槍匹馬趕到,大喝一聲,躍馬向前,將高句麗將領(lǐng)斬于馬下,并把其首級系于馬鞍上。
史載,“賊皆懾伏,由是知名”。薛仁貴的征途取得了夢幻般的開局。有時候,一個人的成功,就只需要鼓起勇氣重新做一次選擇,薛仁貴正是如此。
薛仁貴的表演還不止于此,他不僅有真才實學,還懂得自我包裝。一塊金子,總要學會自己發(fā)光。
古語云,“將軍不敢騎白馬,蓋懼其易識也”。這是說為將者不能太標新立異,要低調(diào)一些,不然在行軍打仗時會被對方當成靶子。
薛仁貴在戰(zhàn)場上卻特意穿一身狂拽酷炫的白色戰(zhàn)袍。白袍小將的形象在文藝作品特別帥氣,相當浪漫主義,在真實環(huán)境下卻是奇裝異服,危險萬分。
薛仁貴身邊戰(zhàn)友們都想說,你不裝B我們還可以做朋友。
在之后的安市城包圍戰(zhàn)中,面對高句麗從平壤派出的十幾萬大軍,身穿白袍的薛仁貴果然成功引起了交戰(zhàn)雙方注意,這其中還有一個大人物——唐太宗李世民。
此戰(zhàn),薛仁貴一馬當先,手持長戟,腰挎雙弓,左沖右突,宛如天神下凡。薛仁貴所到之處,高句麗將士望風披靡,唐軍看到敵軍潰退,也緊跟薛仁貴身后,在高句麗軍中撕開一條裂縫。史書記載,“大軍乘之,高麗兵大潰,斬首二萬余級”。
李世民身經(jīng)百戰(zhàn),什么大場面沒見過,看到這一幕也不禁驚呆了,趕緊問眾將:“先鋒白衣者為誰?”
將士們回報,此人乃薛仁貴。
大戰(zhàn)一結(jié)束,李世民立刻召見并厚賞薛仁貴,提拔為將,說:“朕舊將并老,不堪受閫外之寄,每欲抽擢驍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
俗話說,三軍易得,一將難求。當年跟著李世民打天下的舊將都老了,正感慨歲月無情,拿下遼東之地,都不如得一薛仁貴可喜??!
▲唐太宗李世民。
薛仁貴成名于遼東,最終也為結(jié)束隋朝以來的遼東戰(zhàn)事助一臂之力。
乾封元年(666年),高句麗發(fā)生內(nèi)亂,唐高宗再次出兵,打算一鼓作氣消滅高句麗。當初由李世民欽點的菜鳥薛仁貴,那時已經(jīng)成長為獨當一面的猛將。
薛仁貴身先士卒,率軍攻占南蘇、木底、蒼巖、扶余等城,或“斬首五萬余級,拔三城”,或“遇賊輒破,殺萬余人”,堪稱唐軍頭號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
兩年后,薛仁貴與李勣在平壤城勝利會師,高句麗至此滅亡,幾代帝王平定遼東的夢想終于在高宗一朝實現(xiàn)。時人驚呼:“昔高麗盛時,士三十萬,抗唐為敵,可謂雄強。唐兵一臨,掃地盡矣!”
唐朝在當?shù)卦O(shè)置州縣,并于平壤設(shè)安東都護府,第一任都護正是薛仁貴。他在任期間撫恤孤老,懲治盜賊,擢拔賢良,政績出色,可謂文武雙全。相傳薛仁貴還精通周易,曾著有《周易新注本義》。
唐高宗李治曾問大臣,遼東諸將孰賢?
大臣點評諸將戰(zhàn)功,并說:“薛仁貴勇冠三軍,威名遠震?!?/strong>
在當時人看來,薛仁貴就一個字,“勇”,一個大寫的猛人。
3
好員工更需要好老板,猛將只有在戰(zhàn)爭年代才更有價值,已過而立之年的李治正好是一個有著強烈擴張欲望的皇帝。
很多人想起唐高宗,都會訥悶李世民怎么選了一個懦弱的兒子當接班人。李治要是知道了,心里不知得多委屈,就因為老爸和老婆太強勢,自己成了背景板。
唐高宗年間,大唐雄師威震四方,平遼東,征突厥,滅鐵勒,戰(zhàn)吐蕃,且殺伐決斷,一點兒都不拖泥帶水。唐軍大破百濟,殺溺死者萬余人;滅高句麗,斬首十幾萬;平定九姓鐵勒,坑殺戰(zhàn)俘十余萬……
這是鮮血與征服的時代,對薛仁貴而言,也是最好的時代。
▲唐高宗李治(劇照)
唐高宗龍朔元年(661年),天山下,朔風獵獵,旌旗蔽空,薛仁貴立于陣前,目光如炬,手中長戟靜寂地閃著寒光。
在參與征討西突厥、契丹與奚族的戰(zhàn)爭后,戰(zhàn)功赫赫的薛仁貴率領(lǐng)唐朝大軍奔向天山一帶,討伐九姓鐵勒。
此戰(zhàn)之前還有一段插曲,當時薛仁貴已年近半百,唐高宗擔心老干部太過勞累,特意在宮宴上請薛仁貴表演射箭,說:“古之善射者,能射穿七層甲,卿且射五重。”言外之意是,老薛你要覺得不行就先別上前線了。
薛仁貴張弓搭箭,毫不費力地將前方五層堅甲瞬間射穿。高宗見薛仁貴一如當年勇猛,大為驚喜,取來上好的盔甲贈予他,并派其前往平定九姓鐵勒。
兩軍相遇于天山腳下,九姓鐵勒擁眾十余萬,迷之自信,欲憑借地利與大唐軍隊一爭高下,還派數(shù)十騎驍勇沖到陣前叫囂。幾十個小將在面前耀武揚威,比公車上手機外放還招人嫌,薛仁貴二話不說,拿起弓箭,連發(fā)三箭,弓如霹靂弦驚。
剎那間,三名鐵勒小將應(yīng)弦而倒,剛才還在吶喊助威的鐵勒大軍,如同被扼住命運的咽喉,只剩下死亡般的寂靜,之后紛紛下馬請降。薛仁貴恐留下后患,下令將降卒坑殺。九姓鐵勒自此衰弱,不復為邊患。
軍中將士唱道:“將軍三箭定天山,戰(zhàn)士長歌入漢關(guān)?!?/strong>這就是“三箭定天山”的典故。
薛仁貴的難得之處,不止是驍勇善戰(zhàn),更在于他清楚自己的位置。
一個武將追求的是戰(zhàn)功和榮耀,正如當初投身行伍不過是為了富貴還鄉(xiāng)。
薛仁貴在遼東戰(zhàn)場上動輒斬首幾萬,又在此戰(zhàn)中坑殺鐵勒降卒十余萬,納鐵勒美女為妾,只因他能夠直視自己的欲望,從不沽名釣譽,更不愿身陷政治游戲。
從神到人,這樣的薛仁貴更為真實,也更為明智。
與其同樣威震邊關(guān)的名將蘇定方,就因為卷入政治斗爭而被抹殺功績。
蘇定方戎馬一生,破突厥,平百濟,可其人生最高光的十年在史書中卻只剩下只言片語。史官都只能無奈地感慨一句“蓋闕如也”。
蘇定方病逝前線時,唐高宗起初都不知曉,等到從別處得知時才為之扼腕嘆息,責備眾臣道:“蘇定方對國家有功,理應(yīng)褒獎封贈,卿等不說,這是為何?”
于庚哲教授認為,蘇定方是在有意無意中卷入了朝中的派系斗爭,尤其與武后一派的許敬宗關(guān)系密切。蘇定方去世后,反對武后的朝中大臣自然很淡定地把消息壓下來,后來編纂史書時也特意大量刪除蘇定方的事跡,以至于這位傳奇英雄長期被淹沒在歷史之中。
4
薛仁貴不參與政治,不代表政治不會玩弄他。薛仁貴一生最大的一次戰(zhàn)敗,就是拜政治所賜。
唐高宗在位時,唐朝與吐蕃關(guān)系微妙。
唐太宗去世一年后,松贊干布也死了,隨著文成公主入藏而結(jié)成的親戚關(guān)系,轉(zhuǎn)眼間就被戰(zhàn)火所取代。吐蕃權(quán)臣噶爾·東贊是一個狂熱的鷹派,他掌權(quán)后,西域狼煙四起,尤其是與唐朝爭奪吐谷渾的戰(zhàn)爭最為激烈。
▲唐·閻立本《步輦圖》,反映的是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
咸亨元年(670年),吐蕃咄咄逼人,攻陷西域十八州,唐高宗決定出兵救援吐谷渾,以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率軍十萬征討吐蕃。
邏娑,即拉薩,可見對于這次軍事行動,熱愛戰(zhàn)爭的唐高宗是以徹底平定吐蕃為最終目標的。有學者評價,“有勝利后直搗黃龍之意”。
朝廷卻給薛仁貴塞了一個豬隊友,副將郭待封。
這個郭待封,此前一直擔任李勣的副將,還是開國名將郭孝恪之子,典型的官二代,才能平平,只是靠著他老爸和一幫開國功臣的關(guān)系混資歷。他輕視貧民出身的薛仁貴,甚至自我感覺良好,認為這次作戰(zhàn)就該自己擔任總司令,一路上恥在薛仁貴之下,不聽指揮,“多違節(jié)度”。
唐軍一開始進展順利,在大非川(在今青海中部)分兵后,薛仁貴率領(lǐng)的前鋒部隊一路奔襲,多有殺掠,獲得牛、羊萬余頭,但薛仁貴久經(jīng)沙場,知道唐軍在高原環(huán)境下作戰(zhàn)疲憊不堪。他原定計劃是郭待封率領(lǐng)的輜重部隊設(shè)柵固守,自己在前方疾進,互相照應(yīng)。
薛仁貴將戰(zhàn)術(shù)布置得井井有條,還特意囑咐郭待封:
烏海險遠,車行艱澀,若引輜重,將失事機,破賊即回,又煩轉(zhuǎn)運。彼多瘴氣,無宜久留。大非嶺上足堪置柵,可留二萬人作兩柵,輜重等并留柵內(nèi),吾等輕銳倍道,掩其未整,即撲滅之矣。
郭待封這個愣頭青,就是看不起薛仁貴,偏要帶兵輜重繼續(xù)前進,結(jié)果吐蕃二十萬大軍來襲,唐軍大敗,糧草軍械損失殆盡,薛仁貴只好撤退。唐朝就此失去了吐谷渾的管轄權(quán),西域頓失屏障。
大非川之戰(zhàn),是薛仁貴一生最慘痛的失敗,甚至因此一度被降為庶人,之后又流放象州(在今廣西)。他感慨道:“鄧艾所以死于蜀,吾知所以敗也?!?/strong>到頭來,還是敗給了自己人。
5
30歲那年,薛仁貴在人生的岔道口做出選擇,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轉(zhuǎn)眼間已是花甲之年。
唐高宗的身體也一日不如一日,他更加思念這位驍悍壯勇的戰(zhàn)將,再次起用薛仁貴鎮(zhèn)守邊疆。
疾病纏身的唐高宗特意召見薛仁貴,念起舊來:“當年宮中遭遇洪水,若非卿救駕,朕就成魚兒了。卿又為大唐北伐九姓、東擊高句麗,漠北、遼東如今遵從朝廷的聲威教化,都有卿的功勞。卿雖有過錯,朕豈可相忘?”李治對武則天都不見得會說這么多肉麻話。
這是君臣二人最后一次見面。
開耀元年(681年),老將薛仁貴受命鎮(zhèn)守瓜州(今甘肅酒泉),踏上人生最后一段征程。
▲薛仁貴。
一日,突厥人寇邊,進入薛仁貴管轄區(qū)域。突厥人對著唐軍大聲喝道:“唐將為誰?”
唐軍為首的將領(lǐng)冷冷道:“薛仁貴?!?/span>
這個名字,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間,曾經(jīng)踏過萬里邊關(guān),威震四方,令無數(shù)人聞風喪膽。
這個名字,足以代表千千萬萬大唐雄師。
突厥人還半信半疑地問道:“吾聞薛將軍流象州死矣,安得復生?”
薛仁貴摘下頭盔,露出飽經(jīng)滄桑的面容,往日豪情絲毫未減。突厥人一見,大驚失色,有的下馬跪拜,有的倉皇逃竄。
薛仁貴握緊手中戟,彎弓如滿月,率軍向突厥軍發(fā)起進攻,這是最后一次沖鋒,也是史詩般的謝幕。
此戰(zhàn),唐軍大獲全勝,斬首萬余級,獲駝馬牛羊三萬余頭。
這一年,年逾古稀的薛仁貴病逝于大唐邊疆。
這位純粹的軍人,以最純粹的方式在軍中安然離世。
他的前半生,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村夫,可從30歲那年起,就牢牢抓住了自己命運的方向。
生在大唐,與大唐風雨同行,共沐榮耀。
生在大唐,就為大唐而戰(zhàn)。
正當而立之年,人生,不過才剛剛開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