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讀書是人成長的一種需要
人的天賦、品格、能力確有差異,可粗分為天才、人才、庸才。但天才很少,多數(shù)是人才。不管什么才,都會離不開勤奮讀書。讀書是人成長的基石,是精彩人生的開始。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閱讀史。人的心靈是怎么發(fā)育的?很多人沒有思考過,實際上人的精神的發(fā)育最重要的載體就是閱讀書籍。因為人最偉大的智慧、最偉大的思想也沒有辦法從父母那里通過基因來拷貝、遺傳。閱讀不是一個民族可以解決的問題,而是每一個個體、每一個人都要重新面對的問題。沒有閱讀就沒有個人心靈的成長,就沒有人的精神的發(fā)育。我國漢代王充在《論衡量知》中說:“人之不學,猶谷未成粟,米未成飯也?!币馑际钦f,人不學習,就像谷秧還沒長成粟米,粟米還沒有變成飯一樣,不能成才。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淮南子》中有一段話,其大意是:人之物質(zhì)生存是第一種需要,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吃飯和穿衣,但是如果把一個人關(guān)到一間黑屋子里,吃得很好,穿得也很好,他并不能感到快樂。因為他看不見,也聽不見。眼睛和耳朵是人的主要感覺器官,也是主要的審美器官。若看不見聽不見,就不知道自己和別人的區(qū)別,也就不能超越自己。如果在墻上打一個洞,就能喘口氣,身心就舒展了很多;再開扇窗,陽光進來了,就會感到很高興;若再放出這間黑屋子,出了門,看到外面人來人往的熱鬧場景,就會感到更加高興;再進一步說,如果他登上泰山之顛,看到日月星辰、壯麗的山河,豈不大哉?豈不樂哉?從開窗走出房門到登上泰山,就是一個不斷超越的過程,這就是一種精神。有一幅攝于1940年倫敦大轟炸期間的照片,很感人。坍塌的圖書館,靠墻的書架并沒倒下,瓦礫堆中,三個男子還在怡然自得地閱讀。這固然是對抗厄運,堅信未來,但也不妨解讀為:“閱讀”已經(jīng)成為必要的日常生活,成為生命存在的標志。在我的故鄉(xiāng),古時就有“華屋亦可不造,良田亦可不置,詩書不可不讀”的戒條;如今也流傳著“養(yǎng)兒不讀書,不如養(yǎng)頭豬”的口頭禪。所以,我認為,讀書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興趣與愛好,而是一種須叟不可舍棄的強烈渴求與本能需要。正如哲人們所說,書是陽光、面包;書是階梯、方向盤。比喻之精妙,堪為經(jīng)典。書之于人的確是生命的重要支撐。人們用“精神食糧”來比喻書籍重要作用,通俗而形象?!懊褚允碁樘臁?,書籍永遠是人類的終極需要之一??锖忤彵诮韫?,車胤囊螢,孫康映雪,他們千方百計為自己創(chuàng)造讀書的條件,滿足的是自己知識成長的需要。這種需要所帶來的精神上的充實,是物質(zhì)生活不能提供的。比如說,諸葛亮這個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和;明陰陽,懂八卦;曉奇門,知遁甲。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抱膝委坐自比管仲、樂毅之賢;笑傲風月,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諸葛孔明何以能練就這么一身“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本領(lǐng)呢?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讀書。諸葛亮讀書的方法很特殊,不像一般的學生那樣死記硬背,而是觀其大略,記其精粹,有過目不忘的能力。如要吟詩作賦,命題一出,諸葛亮便能即席而起,信口而出,并且文簡意明,高雅雋永,字字句句都能表明他是一個文思敏捷、才華橫溢的翩翩少年。更使黃承彥驚異的是,這個平日沉默寡言、喜怒從不外露的諸葛亮,竟不顧劉表獨尊儒術(shù)的三令五申,在夜深人靜之時,如饑似渴地攻讀諸子百家的著作。年考就要來臨。諸葛亮突然向黃承彥提出要參加最高年級考試的要求,黃承彥居然答應(yīng)了他。消息傳出后,立即轟動了整個學業(yè)堂。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議論,有人說他狂妄,有人挖苦他想出風頭,有人指責他目中無人,他們都等著要看諸葛亮的笑話。諸葛亮對這一切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年考那天,他沉著冷靜地走進考場,接過考卷便一揮而就。他那旁若無人的神情、穩(wěn)操勝券的氣度,表明他早已成竹在胸。考試揭曉,諸葛亮竟以最優(yōu)異的成績名列前茅。可見,讀書是一種超越。讀書,撥亮的是人的心燈。無論你從事什么職業(yè),超越的夢想都是從讀書開始醞釀的。讀書解疑釋惑,開啟智慧,增長知識,開闊眼界;讀書能明白事理,增強能力;讀書有助于人們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世界觀;讀書可以使人們更清晰地分辨什么是文明、什么是落后,什么是善良、什么是丑惡;讀書能陶冶性情,德潤人心沿著書籍構(gòu)成的階梯,學做人,學做事,攀上一個又一個科學的高峰,爭取不斷超越,走向卓越。善于讀書的人,不光停留在一種享受的快樂,他懂得在書中想象,在實際生活中找尋自己的蹤跡,于是他需要用語言表達去創(chuàng)作,由讀到寫,就是一個實質(zhì)性的偉大超越。比爾·蓋茨在九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讀完了所有的百科全書。亞洲首富孫正義在23歲的時候,得了肝病,整整住了兩年醫(yī)院。在兩年當中,他閱讀了4000本書,平均一天閱讀5本書。書,不是五彩斑斕卻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樓,而是在茫茫戈壁迷失方向后抬頭望見的北斗星。所以,我認為,讀書,是獲取知識最為重要的來源,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讓自己耳聰目明的最好方式。
在一本《人才學》書中講,人才成功有五要素:德,指道德品質(zhì)。包括世界觀、人生觀、事業(yè)心、理想、情操等。識,指見識。包括認清時代的潮流,把握歷史方向,適應(yīng)各種各樣的環(huán)境,抓準要研究的課題等。才,指才能。包括觀察能力、分析綜合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學,指各種學問和知識。體,指健康的體魄。我認為,五者之中,體是基礎(chǔ),學是根本,德是統(tǒng)帥,才是戰(zhàn)斗力,它們辯證統(tǒng)一,相輔相成。人們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墒牵粋€人光有健壯的身軀是不能夠自如的立足于社會的,必須還要有足夠的知識來充實身姿自己的頭腦。人離開了書,就像離開空氣一樣不能生活。人若缺乏知識,就猶如鳥無雙翅,花缺養(yǎng)料,戰(zhàn)士手中沒有武器一樣,縱然有愛國之心,也難酬報國之志。中國古代有人之初性惡性善之爭,并有先人歸納出:“無善無惡是圣人;善多惡少是賢者;善少惡多是庸人;有惡無善是小人;有善無惡是仙佛?!倍覅s認為,人之初性本愚,只是后來靠讀書才解疑釋惑,慢慢開啟智慧,分為不同資質(zhì)的人。在沒有讀書的時候,人獨自占著一個生命,吃喝玩樂,要不就是睡。以生命為載體,揮霍著時光,最后什么也沒有得到,甚至連回憶都沒有,這種人生有何意義?印度詩人泰戈爾說:“最好的東西不是獨來的。他伴了所有的東西同來?!?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政治家麥考萊曾給一個小女孩寫信說,如果有人要我當最偉大的國王,一輩子住在宮殿里,有花園、佳肴、美酒、大馬車、華麗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條件是不允許我讀書,那么我決不當國王。我寧愿做一個窮人,住在藏書很多的閣樓里,也不愿當一個不能讀書的國王。學習是一種精神,也一種境界。不注重讀書,腦袋空空如也,思想就必然會喪失先進性。許多事實證明,學習上的滑坡,往往也是思想道德滑坡的開始。比如說,作為一個領(lǐng)導干部,如果一天到晚都想坐好車、跑好路,下基層晚上總想著喝茶玩牌卡拉OK,不注重學習,不注意修養(yǎng),思想就容易蛻化,就會渾渾噩噩,無所事事,分不清是非界限。少數(shù)貪腐分子的滑落,追溯原因,概源于此??鬃诱f,“仕而優(yōu)則學”,意思是做官有了余力就要學習。這句話用在領(lǐng)導干部身上,可以把這個“仕”改為干事的“事”字。就是說,在做事之余要加強學習和修養(yǎng)。這對于我們個人的成長進步、事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大有裨益。然而,現(xiàn)在一些黨員干部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不學習的危害性。有的把學習不好當作是“光榮的缺點”,總感到自己學歷不低,水平不錯,現(xiàn)有知識和能力已經(jīng)足夠了,用不著再學什么東西;有的從思想深處就沒有想學習,以為憑借自己的權(quán)力、交往和聰明就可以左右一切;有的心浮氣躁,一邊喊時間緊、工作忙,一邊把寶貴的時間用于迎來送往、交際應(yīng)酬之中。如此這般,“能干成事嗎?能干成大事嗎?”學習是重要的,對待學習的不同態(tài)度,反映出不同的人生追求,代表著不同的發(fā)展趨勢,也必然產(chǎn)生截然不同的結(jié)果。重視讀書,重視思想改造,是成就事業(yè)的關(guān)鍵。不讀書,“玩風過盛”,就會導致加快發(fā)展的緊迫感、危機感不強;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思想僵化保守、因循守舊、安于現(xiàn)狀,保部門利益小局不顧發(fā)展大局,認條條框框不認發(fā)展需要,求個人平安不管群眾利益……甚至思想蛻化變質(zhì),正如鄧小平說的,這是一個“危險的起點”,這個起點是我們必須要堅決防止的。否則,就會于事無補。我也認為,書本是人類精神上的營養(yǎng)劑。缺少了它,生活必有缺陷。一個人只有當借助書籍進入精神世界,洞察萬物時,才算跳出現(xiàn)實的局限,才有了時代和歷史的意義。選擇讀書更是風帆得以起航的動力,物質(zhì)追求只是一種暫時的滿足,而精神上的揚帆才是一個永恒,無價的旅程。物質(zhì)上的富裕只是過眼云煙。霓虹之下,便是一種空洞,一種無聊,一種虛脫,最終是滅亡。無論到任何時候,而讀書對于我心靈的撫慰作用都是無法泯滅的,它給予我的溫馨和美感以及善感和敏感,將會讓我們一生受用。人是禮儀化的存在,一個人的個體情感,一個國家的集體情感,常常必須依靠禮儀來表達,通過特定的、共同的禮節(jié),表達共同的感情。我堅信,人生的精彩,是厚積薄發(fā)的過程。破繭成蝶,人生的精彩由自己主持。能被讀書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所照亮的人生,就一定會特別絢麗和燦爛。幾十年來,我在生活中的取舍得失不可盡數(shù),但從學生時代起養(yǎng)成的愛好看書學習的習慣卻始終如一。我牢牢抓住時間駿馬的韁繩,力爭多讀一點書,用人類創(chuàng)造的全部知識豐富自己的失腦,從書籍中汲取無窮的力量,從書籍中尋找生命的寄托,努力把自己塑造成為偉人毛澤東所說的“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知者,盡覽人生絢麗,更篤信真正的價值。讀書讓我堅強,給我智慧,使我生活認真而從容,使我的人生安靜又豐富。這正是:“一日三餐為養(yǎng)命,天天讀書為養(yǎng)神,有命無神枉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