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古人曰:“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边@就是講大局觀的重要性。大到一個國家的發(fā)展、一場戰(zhàn)爭的勝負,小到一個人的成長進步,大局觀通常起著重要的作用。
品讀大局觀,歷史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諸葛亮在草廬之中的隆中對。僅僅是一個聯(lián)吳抗曹的大局觀念,就讓當時連連兵敗、顛沛流離的劉備找到了前進的方向,在這種大局觀念的影響下,才有了吳蜀聯(lián)手創(chuàng)造的赤壁之戰(zhàn),才有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可與此相對的是,晚年的劉備卻因義弟關羽之死,不顧諸葛亮、趙云等絕大多數(shù)謀臣將領的規(guī)勸,“以怒興師,恃強冒進”,違背了以攻擊魏國為中心的戰(zhàn)略,傾全國之力對東吳復仇,最終在夷陵之戰(zhàn)中大敗,這場戰(zhàn)爭,使蜀漢大傷元氣,喪失了稱雄天下的大好形勢,劉備復興漢室江山的夢想也隨之破滅,從此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
同一支軍隊,為什么可以在逆境中崛起,又在盛勢時衰落,個中的原因應該值得我們思索。
從劉備的際遇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個人在亂世中的崛起得益于他有正確把握大局的觀念,使一支部隊的決策順應時勢,始終在正確的方向上前進,最終實現(xiàn)既定目標。
再分析劉備夷陵之戰(zhàn)的慘敗的原因,拋開戰(zhàn)術上的失誤,最根本的源頭是他在國家大義和個人私欲面前,選擇了個人私欲,在復興漢室和兄弟情義中選擇了兄弟情義,因個人情感上的憤怒而拋棄了正確戰(zhàn)略原則。在很多時候,服從大局,就伴隨著犧牲局部。從大局觀這一角度出發(fā),大力弘揚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就有了更深層次意義。它意味著熱愛人民,獻身使命,不再是單純的愛崗敬業(yè),更是在個人利益與大局觀產生分歧的時候能夠無私地為黨和人民的利益做出犧牲。
大局觀,是一個人的修養(yǎng)、品德、學識長期積淀而成的。有什么樣的大局觀,決定著一個人的發(fā)展前途。放眼世界,哪一個成功人士不是胸懷全局、目標遠大?盡管奮斗之路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利益選擇,會面臨著許許多多痛苦的抉擇,他們在權衡利弊后毅然決然服從了大局利益。如果當年劉備放棄為關羽報仇的一己之私,而是興兵攻魏,光復漢室,可能就會是另外一種結局。直到劉備白帝城托孤,才悔不當初,雖然,劉備之憾已隨歲月遠去,但它不能不成為我們的“教科書”。
一個人的發(fā)展需要大局觀,部隊建設也是如此。部隊建設的領導者,更要站在運籌全局的高度,不斷更新知識,開闊視野,從了解大局、順應大局逐步做到開創(chuàng)新局面,真正做到推動全局工作健康有序發(fā)展,更好地完成黨和人民交付我們的歷史使命。
胡總曾多次引用“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中國目前的一些列動作,如人民幣國際結算清算,抄底資源,選擇性扶助歐盟等一方面說明中國在給美國施壓,兩方仍然沒有達成妥協(xié),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對美國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