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禪心世界

禪心世界  

2013-02-18 22:20:32|  分類: 佛語禪心|字號 訂閱

光明人生的燈塔─正知正見(一)
“正知正見”也可以說是正確的人生觀,
佛法告訴我們,
人要有正確的人生觀,才不會迷失。
 
  一般對佛法認知不清楚的人,總認為佛法是浩瀚、艱深、玄奧難懂的,所講的道理與現(xiàn)實生活是不相干、脫節(jié)的,這種認知是極不正確的,佛陀所講的三藏十二部經(jīng)教,都是在闡釋、啟發(fā)、教導我們“佛的知見”,什么是佛的知見呢?就是今天要探討的主題:“正知正見”。
  “正知正見”就像人的眼睛,人因為有銳利的眼睛,所以能將事物看得清清楚楚,即使遠行也不會在途中迷路,正確的知見也像一盞明燈,能夠照亮黑暗。
  “正知正見”也可以說是正確的人生觀,佛法告訴我們,人要有正確的人生觀才不會迷失,從正知正見去建立一個完整人格,而后再進一步提升。有了正知正見,才曉得要修福德與智慧,思想、觀念和作為凈化、清凈了,此時的知見就是凈知、凈見,達到這種清凈的境界,妙智慧就會啟發(fā)出來,所以佛法說:“一切清凈慧,皆由禪定生。”所謂“妙智慧”,就是對一切事物都能觀察入微的微妙智慧。
 
 
光明人生的燈塔─正知正見(二)
當你沉醉在所謂的享受、欣賞、樂趣時,
你的六根也在忙碌的攝取著六塵,
佛法稱此為“塵勞”
 
  物質(zhì)的誘惑、知見的染污,使人們的心無法安定下來,當內(nèi)心產(chǎn)生了空虛與煩惱無法排遣,有些人就藉由吸食強力膠、嗎啡、海洛英等毒品來麻醉自己,卻美其名為刺激;有些人用花天酒地、賭博等方式來填補空虛、排遣煩惱。
  除了這些外在的中毒因素以外,還有一種毒素是大家所忽略的,那就“享受”、“欣賞”、“樂趣”。怎么說呢?我們都認為這些是人生追求的目標,如果沒有這些,生活不是很單調(diào)、無聊嗎?從佛法的角度來看,這些正是中毒的跡象。當你沉醉在所謂的享受、欣賞、樂趣時,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也在忙碌的攝取著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佛法稱此為“塵勞”,外界的事物稱作“塵境”,六根與六塵接觸的時間太久,就會產(chǎn)生麻痹與疲勞,這種現(xiàn)象就叫“塵勞”。
  一般人常把這種現(xiàn)象認為是自然的,而不知已經(jīng)中毒了,很多精神上的疾病,病因就是六根過度的攝取六塵,造成心理的負擔太重,心里沒有依靠,晚上睡不著覺而致失眠,失眠次數(shù)多了,情緒就不安與暴躁,如果再不知節(jié)制,等到造成了大病時,神醫(yī)也束手無策了。
 
 
光明人生的燈塔─正知正見(三)
希望世界和平、社會安樂,
就要從每個人凈化自己內(nèi)心的貪、瞋、癡,
及破除邪知邪見下手,才是根本之道。
 
  一般人都不知道,對外境的執(zhí)著是一種慢性中毒,為什么呢?根源就在于我們的貪心、瞋心、癡心,佛法稱此為“三毒”。這三毒就像三顆定時炸彈埋伏在我們的心當中,隨時都會傷己害人。貪心、瞋心、癡心是煩惱的起因,也是生死的根本,更是邪知邪見的溫床。
  那要如何消毒?有沒有解毒的良方呢?當然有!佛陀告訴我們的“正知、正見、正信”就是消毒與解毒的良藥。有了正知、正見與正信,心自然就會安定下來,心定下來就會產(chǎn)生智慧,定、慧具足就能百毒不侵,毒與我們從此就脫離關系了。
  一般人對外界的風災、火災、水災、地震等,認為是自然界的必然現(xiàn)象,而不知外界的天災地變的起因,就是這個世界有太多的邪知邪見。以佛法來講,癡心感招風災,瞋心感招火災,貪心感招水災,因為眾生心中有太多的貪心、瞋心、癡心及邪知邪見,故感招外界有諸多的天災人禍。
  所以,希望世界和平、社會安樂,就要從每個人凈化自己內(nèi)心的貪、瞋、癡,及破除邪知邪見下手,才是根本之道。
 
 
光明人生的燈塔─正知正見(四)
其實,“因果”是生活的一種定律與法則,
違背了這個定律與法則,
處處都會不如意。
 
  有很多人聽到佛法里講“因果”,認為是一種消極與迷信。
  不久以前,有一位很有學問的人,別人稱他為為博士,認為他對佛法的道理研究得很透澈。有一天,他跑到山上來對我說:“師父,佛法的道理就是人生的道理,以后您出去弘法時,不要盡講一些因果的事情?!?br>  這種觀念就是知見不正,他把佛法當做學術、哲學去研究,佛法真正的好處他得不到,佛法對他來講,是一種學問、理論和形而上的東西。
  其實,“因果”是生活的一種定律與法則,違背了這個定律與法則,處處都會不如意,有了因果的觀念與知見,社會的亂象自然就會消失。
  現(xiàn)在的社會,綁票、勒索的案件,為什么會層出不窮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不相信因果的邪知邪見所引起的。做這些壞事的人,從不去思考被勒索的人的成功與財富,是經(jīng)過一番努力得來的。自己不從“因”上去努力,看到人家富貴,心生嫉妒,自己沒有富貴可享,就不擇手段去巧取豪奪,期望做一票就可以一夕致富、享受富貴,心存僥幸,以致最后落得榔鐺入獄,終身桎梏。
 
 
光明人生的燈塔─正知正見(五)
凡事都有一種方法和道理,
從表象是看不到真相的。
沒有正知正見的人想成佛、成道,
最后反而成了魔,想生天卻跑到地獄去了。
 
  現(xiàn)在的社會,有很多人抱著僥幸的心理,奮斗、努力對他們來說都嫌太慢了,一夕致富的方法,才是他們所追求的,于是本來無辜的股票就變成了禍害,每個人都想從股票上一夕致富,卻往往落得家破人亡。所以僥幸也是一種邪知邪見。
  其實,也有很多學佛的人存有這種僥幸的心態(tài)。聽說“漸修”的法門,要經(jīng)過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道,整個心就松散了,忽然聽到禪宗有一種“頓悟”的法門,只要頓悟就可以立地成佛,多好?。〗Y果,也沒了解其中的義理,就以為自己已經(jīng)頓悟自心,不用再修行了,這就是邪知邪見。
  “頓悟”不是一夕致富、一步登天的,頓悟也需要有宿世所種的善根,前世經(jīng)過長期的努力修行,今生聽到佛法才會一下子就契悟。凡事都有一種方法和道理,從表象是看不到真相的。沒有正知正見的人想成佛、成道,最后反而成了魔,想生天卻跑到地獄去了。因此,學佛的要件中,不心存僥幸、正知正見是非常重要的。
 
 
光明人生的燈塔─正知正見(六)
因果通三世,有過去、現(xiàn)在、未來,
過去所種的因,是現(xiàn)在的果報,
未來富貴的果報,是現(xiàn)在所種的善因
 
  知見不正就是邪知邪見,就如同一個瞎了眼睛的人,人生的道路摸不清,不知道人生的目標是什么?有些人認為功名、富貴、享受就是人生,吃喝玩樂就是享受人生。但是仔細觀察,動物也知道吃喝玩樂,例如有些人家豢養(yǎng)的小狗,它既聰明又靈巧,主人天天為它梳頭、洗澡,給它吃好的食物,甚至還抱著它一起睡覺,享盡了吃喝玩樂,但是小狗還是小狗。人與動物最大的差別,就在于人的人格與正知正見。
  一個有正知正見的人,相信人生是有因果的,因此絕不會做錯事情,他知道因果通三世,有過去、現(xiàn)在、未來,過去所種的因,是現(xiàn)在的果報,未來富貴的果報,是現(xiàn)在所種的善因,所以做每件事情,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不敢絲毫茍且。
 
 
光明人生的燈塔─正知正見(七)
成功與失敗,富貴與貧賤,
絕不是偶然的,
一定是遵循因果法則的。
 
  有些不相信因果的人,通常會提出質(zhì)疑:“假若人生有因果,為什么有些人一生中從來沒做過任何善事,他的事業(yè)卻能平步青云、扶搖直上?為什么有些人專做善事,卻得不到好報呢?”
  從表面上看,講這些話好像很有道理,其實,因果是通三世的。這一生沒做善事、又慳貪成性的人,現(xiàn)在所享受的富貴,是過去生中所種善因的果報。
  種善因就好比將錢存到銀行里一樣,這種人過去生在銀行存了很多錢,這一生所享受的都是銀行里的存款,但是存款如果不知節(jié)制的耗費,總有一天還是會用完。
 
 
光明人生的燈塔─正知正見(八)
要想改變事業(yè)上的不如意,
除了修善法外,還要有精進心,
在心靈上不斷積極凈化就是精進。
 
  有人會說:“因果的道理,又沒有根據(jù)、也看不到,今生做了善事,死了以后的事誰知道?來生的事誰看得到呢?”
  這種沒有因果的人生觀,思想會比較偏頗,當貧窮或事業(yè)不順利時,就會怨天尤人,覺得這個社會是不公平、是講究權利與手段的,那有什么因果?漸漸地人生觀就變得消極、冷漠、暗晦與絕望。
  佛法告訴我們正知正見,就是要相信“如是因,如是果”,有了這種正確的人生觀,人生就充滿了光明與希望。
  有正知正見的人,當事業(yè)或其他事情不如意,一般人稱之為運氣不好時,絕不會埋怨、煩惱,因為他相信因果,知道這是過去沒有種善因的果報,霉運來就讓它來,還是繼續(xù)不斷努力的種善因。
  要想改變事業(yè)上的不如意,除了修善法外,還要有精進心,在工作上對自己的技術提升,對智慧與道德,也腳踏實地努力提升,這樣在心靈上不斷積極凈化就是精進。經(jīng)過三、五年后,善業(yè)成就了,事業(yè)就會開始順利,人生也會越來越光明。
 
 
光明人生的燈塔─正知正見(九)
四面佛真正的意義,
是指對凡事皆能以正知正見的智慧觀察入微,
因此任何事情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做起事來自能面面俱到、圓融無礙,
具有這念心,就是四面佛。
 
  現(xiàn)代的社會,一切都講求速成、奇跡或僥幸。
  有些學生平時上課不用心聽講,成績當然不好,家長就到寺廟燒香、拜拜,求佛、菩薩或神明給他的孩子加持,希望成績變好,這些家長相信佛、菩薩是慈悲的,以為佛、菩薩一定會滿他們的愿。家長的觀念也不能說全錯,佛、菩薩確實是慈悲的,但是佛、菩薩也告訴我們?nèi)松恼胬愆し彩乱獜囊虻厣吓?。平時上課不用心,回家以后沉迷于電視、電動玩具,不知道溫習功課,這種懈怠、放逸的因,怎么可能有好成績的果報呢?因果的定律,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處都存在,希望諸位知識要有這種正知正見。
  現(xiàn)今社會很流行拜四面佛,據(jù)說拜四面佛很有靈感,而且可獲得加持。許多寺廟因應信眾需要,特地遠從泰國請回四面佛供信眾膜拜。
  四面佛真正的意義,是指對凡事皆能以正知正見的智慧觀察入微,因此任何事情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做起事來自能面面俱到、圓融無礙,具有這念心,就是四面佛。
  膜拜佛、菩薩應該從道理上去了解,否則不知所以然的膜拜,反而會招致迷信之譏。
生與死(一)
我們一個人一開始下來就是生,
到最后還是要死,
死是苦,生也是苦,
從開始一直到最后,
人生都是一個“苦”字。
 
  所謂生與死,每人皆有這么一個關口,可是在迷的人不知道生也不知道死,但覺悟了的人就知道生、死的重要。
  對生、死的看法,儒家與佛法有某種層次上的差別。儒家孔子所說:“未知生,焉知死”是希望我們?nèi)⒕孔约荷鷱暮蝸?以佛來說,又更進一步了,就是要我們“了生死”。
  儒家對生死的看法,如果我們一個人在世問上建功立德,為國家、民族、社會盡心,如此,則雖死猶生,因為即使是死,但他的精神長存。如:歷史上的岳飛與秦檜,岳飛留芳千古,秦檜則遺臭萬年。岳飛的忠孝精神永遠長存,這就是儒家對生、死的看法。
  孔子所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就證明我們?nèi)松非笠粋€真理,我們悟到真理,是為道而犧牲,為國家、社會而犧牲,這也是道啊!這樣子犧牲了,那么他的生命卻始終存在的。而我們佛法上也有這種說法。“寧可持戒而死,不可破戒而生”,就是為了道。成道第一個要持戒清凈,所謂“戒定慧三無漏學”,如果我們持戒不滴凈,以后會帶給我們一些生死與煩惱。佛法上也說:“尸羅不清凈,三昧不現(xiàn)前”,如果戒不清凈,想要得到最高的禪定,也不容易,所得到的定即是邪定。
  那么在我們佛法來講,除了這些意義以外,另外還要更進一層,即認為生也是苦、死也是苦,所以要“了生死”。
  一個人在世間上建功立德,是一個功德、也是一個福報,可是我們?nèi)诉€有過去、現(xiàn)在、未來,你建功立德,就算是有了福報,將來是人天的果報,人天的福報享完了,最后還是受六道輪回。
  我們一個人一開始下來就是生,這一生不論你是做什么事業(yè)─ 士、農(nóng)、工、商、學、兵,到最后還是要死,死是苦,生也是苦,從開始一直到最后,人生都是一個“苦”字。
生與死(二)
人生是苦,從生至死惟一“苦”字。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愛別離苦。
八苦熾盛。
 
  人生是苦,從生至死惟一“苦”字。
  怎么知道人生是苦?你看小孩生下來就聒聒叫,就證明他是很苦。怎么說是很苦?嬰兒往母親肚里是一個世界-十月懷胎,在母親肚子里實在是苦事情,稱為胎獄之苦,出來以后又是另一個世界,對這個世界的一切,均覺得不適應,感覺得很苦,所以是生苦。
  老苦,老的時候行動一切皆不順,做什么事情皆不能稱心如意。
  死苦,人快死的時候,四大分散自己做不了主。人死的時候地大分散,身體壞掉,神識會覺得山崩地裂,這個時候自己會覺得驚慌恐怖。水大分散,流膿流水,晚上作夢,夢到到處都是洪水,驚慌恐怖,無處可逃。風大分散,看到遍地都是猛風在吹,無處可逃?;鸫蠓稚?,晚上作夢看到遍地都是火在燒,令人驚慌恐怖,到最后如果我們這一生作了很多惡業(yè),會看到地獄、畜生、餓鬼種種恐怖的境界,這些都是苦。
  病苦,“生”了以后每個人都會生病,病有病的苦。
  求不得苦,人生在世求不得的苦很多,如:學業(yè)力面,希望拿第一名,始終拿不到第一名,拿不到心中就起了煩惱。事業(yè)上也是如此,有了十萬想一百萬,有了一百萬想一千萬,甚至于整個臺灣,乃至于整個世界,心始終沒完沒了,這就是求不得苦。因為一切皆有因緣果報,要求,要從因當中求,不要從果上去求。
  求什么呢?求我們現(xiàn)在開始不要打妄想,不要造惡業(yè),時時刻刻檢討反省,這樣子來求,我們的心就安定下來了。心安定下來,我們的智慧,我們的定力,乃至于我們的福報無形當中,就會增長。佛法上所說的求不得苦,是告訴我們要從這個上面去解脫。
  怨憎會苦,不該看到的人,偏偏要看,彼此看了很不自在,所以怨憎會苦。在平時我們耍廣結善緣,未成佛道,先結人緣,這樣即沒有怨憎會苦了,如果彼此有了過節(jié),最好能夠冤家宜解不宜結,不看僧面看佛面。
  五陰熾盛苦,我們身體色、受、想、行、識,這是屬于五陰境界。色屬于物質(zhì),色法里面有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第二個是心法,心法里面有受、想、行、識四個心里面的狀態(tài),色法加心法,就是我們這樣一個人。
  我們一個人不管多大歲數(shù),都要受這個色、受、想、行、識的影響。尤其是在年輕的時代,十多歲到了二十多歲,都要受色、受、想、行、識的影響,身、心皆起大變化,產(chǎn)生沖擊,這就是所謂色受想行識五陰熾盛。五陰熾盛,盡像一把火在心當中燒,使其身心不能平靜,不能安定。
  愛別離苦,我們一個人有種種執(zhí)著,有種種情愛,父母有父母之情,兒女有兒女之情,同學有同學之情,朋友有朋友之情,人不能始終在一起,古人說:“月有陰晴圓缺,人有生離死別”,“天下無不散的宴席”,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
生與死(三)
我們每一個人念念都是在生滅當中,
所以就有生、老.病、死、苦。
禪宗祖師所說,你把這念心了了,生死就了了。
實在是如此的,
哪一念心?師父說法,諸位聽法這念心,
不攀緣、不顛倒,時時刻刻如如不動、了了常知,生死就了了。
所謂了生死就是在現(xiàn)在,而不是在未來。
 
  佛法告訴我們了生死,生死就是自已的煩惱。剛才所說的八苦,即是自己的煩惱,一個是因的煩惱,一個是果當中的煩惱。我們起心動念就是因,果報現(xiàn)前了,逃也逃不了,這是果當中的煩惱。要想去了果當中的煩惱,必須從因當中去了。人已經(jīng)生下來,如何去了?生了以后要受報,必須要面對現(xiàn)實,所以逃也逃不掉,到死的時候,死亡一現(xiàn)前,誰也逃避不了。
  如果我們?nèi)列蕹晒α耍约耗軌蜃髦?,能夠作主生死就自在。平時我們對于我們的煩惱,時時刻刻檢討反省,把煩惱化掉,這樣子就沒有生,沒有生就沒有死,這是佛法對于生死更進一步的看法。
  我們每一個人念念都是在生滅當中,所以就有生、老.病、死、苦。明白這些道理了,就知道生在那里?死在那里?如果我們這念心,“師父說法,大眾聽法這個心”一念不生,保持這個境界就沒有生死了,當下就了了生死。所以禪宗祖師所說,你把這念心了了,生死就了了。實在是如此的,哪一念心?師父說法,諸位聽法這念心,不攀緣、不顛倒,時時刻刻如如不動、了了常知,生死就了了。所謂了生死就是在現(xiàn)在,而不是在未來。
生與死(四)
你要了生死,
時時刻刻注意當下這念心,起心動念這念心,
看看是起善念?或起惡念?
起善念就是福德,起惡念就是罪過。
最后一念不生,生死通通了了。
 
  禪七當中就是了生死,生死的意義要知道,否則還是了不了生死,修凈土宗的,認為生死是在死了以后,希望佛來迎接,認為這個就是了。這樣了了以后,將來不來受生。這種生死是果報上的生死,平時若沒有修觀行、沒有修定慧,心當中有種種煩惱,要想達到這個境界是不容易的。無論禪也好、凈也好,都在我們這念心,我們心沒有生滅,生死就了了。
  起初儒家所講的生死,和我們佛法所謂的生死有相同的,也有不相同的。不相同的就是一個念頭生、一個念頭滅,要想未來了生死,完全是靠現(xiàn)在,現(xiàn)在不能了,未來也不能了。佛經(jīng)里面講:“有此則有彼,無此則無彼,此生則彼生,此滅則彼滅。”就是說我們這念心有這么一個念頭,這個就是生,有此。有這一些些,將來還有一些,是什么意思?
  有一些些,就是有這么一個念頭,有這么一個念頭,看是什么念頭?貪的念頭?瞋的念頭?癡的念頭?如果我是貪的念頭,看我貪什么?貪名、貪財、貪色、貪吃、貪睡?如果我們貪色,有一些些,男孩看到女孩就想,女孩看到男孩也免不了這念心上打妄想,這就是生死的根本,所以這就是生死。
  你要了生死,時時刻刻注意當下這念心,起心動念這念心,看看是起善念?或起惡念?起善念就是福德,起惡念就是罪過。最后一念不生,生死通通了了。這就是從因上去了,而不是從果上去求,也不是從果上去了的。因沒有了,果也沒有了,有因才有果,有此則有彼,無此則無彼,沒有這個東西,就沒有那個東西,這是一定的道理。
  善也是生、也是死;惡也是生、也是死,那我們怎樣去了?一個是漸修了生死、一個是頓悟了生死。漸修是層次上的差別、所謂漸修即是修戒、修定、修慧,這樣子去了,證到戒定慧三無漏學就好了,生死就了了。
  頓悟了生死,即是頓悟自心,直了成佛,馬上就能了。怎么說頓悟自心呢?即是師父說法,諸位聽法這個心,不想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是定。定當中還要有慧,這念心還要清楚明白。所以頓也好、漸也好,都能了生死。最重要的是,要從因當中去了。
 
解脫生死之意義(一)
在佛法看來,自殺是沒辦法得到真正解脫的,
因為自殺的人,心念上始終是痛苦的,
這種痛苦會延續(xù)到死后,
乃至于下一世。
 
  修行學佛的目標之一,就是要解脫生死。“解脫”的意義是什么?“生死”的意義是什么?我們必須要了解。
  一般人心當中的煩惱沒有辦法解決,或生理上的病苦無法解決,乃至于世間上的事業(yè)失敗,生活有了困難,于是有的人想要求個解脫,認為一口氣不來,死了就解脫了。譬如有人累積了很多債務,自己沒有辦法償還,就想不開而自殺,想求個解脫。甚至于男女之間的情愛發(fā)生糾葛,產(chǎn)生了障礙,就自己了斷生命,以為如此即可獲得解脫。
  一般人以為死了就一了百了,認為這就是解脫。在佛法看來,自殺是沒辦法得到真正解脫的,因為自殺的人,心念上始終是痛苦的,這種痛苦會延續(xù)到死后,乃至于下一世,一切的苦難不會因自殺而得到解決,反而帶給自己及親人更大的痛苦、煩惱。
 
 
解脫生死之意義(二)
佛法教人要從因上去解脫,不是從果上去解脫;
面對現(xiàn)實,努力改善自己的命運,
過去的事情直下承擔,心安理得,
如此方是真正的解脫。
 
  自殺是沒辦法得到真正解脫的。自殺的人,心念始終是痛苦的,譬如吊死的人,他的神識始終是停留在上吊的地方;燒死的人、淹死的人,乃至于車禍而亡的人,一般稱之為橫死;所謂橫死,即壽命還沒有終結而提前死亡,不是壽終正寢,正因如此,所以心當中充滿怨氣,心結始終無法解開,所以他的神識就在死亡的地方無法離開,一般人稱之為冤魂不散,這就是沒有解脫。
  一般人不了解這個道理,以為自殺后,就什么問題都解決了,其實這只會招致更大的苦難。所以佛法教人要從因上去解脫,不是從果上去解脫;因為今生痛苦、貧窮,是過去種的因,今生要受的果報,求解脫的方法,即要自己承擔,面對現(xiàn)實,努力改善自己的命運。如何改善自己的命運?第一、要慚愧懺悔。第二、要忍耐。第三、要修善去惡。第四、要用佛法來轉(zhuǎn)識成智。透過上述的方法,將煩惱轉(zhuǎn)過來,過去的事情直下承擔,心安理得,如此方是真正的解脫。
 
 
解脫生死之意義(三)
解脫不是逃避,也不是自殺,
化除心中的煩惱,消除心中的惡念,
將心中的結解開,
心開意解,就是解脫。
 
  解脫不是逃避,也不是自殺,從現(xiàn)在開始努力種善因,步步光明,從黑暗到光明,就是真正的解脫。化除心中的煩惱,消除心中的惡念,將心中的結解開,心開意解,就是解脫。佛法云:生死即煩惱。一般人不了解,認為從母親肚子里出生,就是生;一口氣不來,兩只腳一伸,就是死;這種生、死是沒有辦法得到解脫的,因為這種生死的果報已經(jīng)現(xiàn)前。人在受胎十個月中,是要受胎中之苦的,除非不去受胎,但這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受胎,必須懂得佛法,要修定、修慧。受胎的原因是因為人往生以后,識神作不了主;要能夠作得了主,就要靠定力與智慧,當下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保持正定,知道任何境界都是虛妄不實的,要達到這般程度,就要靠平時禪定功夫的修持,與般若智慧的觀照。
 
 
解脫生死之意義(四)
菩薩乘愿再來,
具足定力、智慧,沒有男女的欲愛,
完全是慈悲,發(fā)愿普度眾生。
 
  如果有定力、有智慧,就不會受胎;因為看到任何境界,這念心馬上回光返照,經(jīng)常在定慧當中,這念心沒有貪愛,并且知道任何境界都是虛妄不實的,此時當然不會迷惑,這樣生死就了了。菩薩乘愿再來,具足定力、智慧,沒有男女的欲愛,完全是慈悲,發(fā)愿普度眾生;菩薩受孕時,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貪著男女愛欲而受孕,所以在母親肚子里,這念心也是清楚明白、定慧具足的。一般眾生受孕,沒有慈悲、定慧,是因欲愛而受生,所以是邪念受孕。
  邪念受孕,在母親肚子里十個月,就像住監(jiān)牢一樣,暗無天日,母親喝了滾燙的開水,胎兒就感覺火熱非常;喝一杯冰水,就感覺如寒冰地獄。出生之后,因為母親肚子里面的環(huán)境,完全和外面不同,嬰兒受到外面空氣壓迫,如同刀割一般,感覺很痛苦,所以一出生就哇哇大哭,這就是受生之苦。此種已現(xiàn)前之苦報即須承受,是無法免離的。
 
 
解脫生死之意義(五)
了生死要在平時,
時時刻刻回光返照,
隨時轉(zhuǎn)化煩惱、破除執(zhí)著。
 
  諸佛菩薩出世時有種種瑞相、種種祥光;如釋迦牟尼佛出生的時候,九龍吐水、天女散花、地上涌金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福德因緣及善根,這是前世修行所累積的。正念出世,正因受胎,就沒有一般眾生出生的痛苦,就如佛菩薩出世不會像眾生的出生,百般痛苦,這是因為佛菩薩累積了無始劫的福德、智慧。
  現(xiàn)在許多修行學佛的人,也都在講了生死,認為死了以后才了生死,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就是了生死。其實真正的了生死要在平時,時時刻刻回光返照,隨時轉(zhuǎn)化煩惱、破除執(zhí)著,破除了煩惱、執(zhí)著,當前這念心就像一面鏡子,見到自己的本心本性,本心本性是沒有生、沒有死的,這方是了生死。
 
 
解脫生死之意義(六)
癡愛是每一個人都有的習氣,
如欲愛、色愛、男女之愛,
及對于金錢、名利的貪愛;
這些執(zhí)著、癡愛,會使本具心性昏闇、迷失。
 
  修行要了解生死的意義,才能了生死,如果連生死的意義、生死的根源都不知道,要從何了生死呢?生死就是煩惱、執(zhí)著。煩惱、執(zhí)著不是在死的時候才了,是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回光返照,破除自己的執(zhí)著,即是時時刻刻了生死。
  古德講:“念佛本是超生死,先須要識生死根,癡愛即是生死根?!卑V愛是每一個人都有的習氣,如欲愛、色愛、男女之愛,及對于金錢、名利的貪愛;這些執(zhí)著、癡愛,會使本具心性昏闇、迷失。
  一般人的心有幾種習氣:第一、妄想心、攀緣心。第二、昏沉、瞌睡。第三、無聊,就是無所事事,沒有妄想,也沒有昏沈,卻不知道作什么好,這就是無聊的心境。第四、無記,心境呆若木雞,沒有智慧,無法作主。有以上這四種心念都屬于眾生心,不是圣心,與無為法不相應。沒有漏除這四種習氣,即無法了生死。
 
 
解脫生死之意義(七)
假如修行有有了功夫,晚上是不作夢的,
圣人醒夢一如,
白天的心是清棈楚楚、明明白白,
晚上也是如此,這就是功夫到家了。
 
  一般人的心有幾種習氣:第一、妄想心、攀緣心。第二、昏沉、瞌睡。第三、無聊。第四、無記。
  無記有兩種境界,第一種空亡無記,在打坐的時候,忽然清清凈凈的境界現(xiàn)前,很舒適、自在,就將此境界當作真實、究竟的,始終停留在這種感受中而不知道用功,不知道突破,這就是空亡無記,守在這種空空洞洞的境界,這即是禪宗祖師所指“死水不藏龍”的境界,是無法開啟智慧,悟見佛性的。
  第二種是獨頭無記,平時用功不得力,悠悠忽忽、散散亂亂,晚上的時候夢想顛倒。假如修行有有了功夫,晚上是不作夢的,古人說:至人無夢,圣人醒夢一如,白天的心是清棈楚楚、明明白白,晚上也是如此,這就是功夫到家了。如果不能像圣人一樣無夢,至少晚上作夢,都是與佛法有關,與修行有關;或是作惡夢的時候,可以作主,看到恐怖的境界,知道修觀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或能提起正念。作夢就是獨頭無記。
 
 
解脫生死之意義(八)
生死就是煩惱,
欲愛、色愛、愚癡不信因緣果報,
不知眾生本具佛性,
這些就是煩惱。
 
  修行就是要能作心的主人,心要有智慧,要看經(jīng)就看經(jīng),要打坐就打坐,要修善就修善,這就是智慧,就是能觀之智,一切都能作主。一般人的心作不了主,如看到綺情的電影廣告想去看,這就是作不了心之主,假使心能作主,剛想買票看電影,正準備買票時,回光返照,電影是假的,是虛妄不實的,俗諺云: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如是思惟,即是作心之主,有這種功夫,就能轉(zhuǎn)凡成圣、轉(zhuǎn)識成智。
  生死就是煩惱,欲愛、色愛、愚癡不信因緣果報,不知眾生本具佛性,這些就是煩惱。如果知道眾生皆有佛性,知道緣起性空、因緣果報的道理,并具體落實修行,生死就能了脫。
 
 
解脫生死之意義(九)
心念的生死,即身體生死的因;
無生滅之心,
自然沒有身體生滅、生死的果報。
 
  生死有二種:一種是身體上的生死,一種是心靈上的生死。色身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成的,有生就有滅,有成就有壞,身體是會壞掉的。假使證到空性,證到真空的境界,證到四大皆空,就是證到羅漢果,證到我空的境界,此時這念心就可以轉(zhuǎn)四大,生死就了了。
  身體的四大是虛妄不實,當體即空,很多修習禪定的人,禪定功深,色身就不會毀壞,這就是金剛身,金剛身從何而來?就是當前這念心達到不動的境界,而且在不動當中還有智慧,心當中的煩惱漏盡,這念心就具足定慧,這念心就是法身。心無生滅,身體就無生滅。佛門高僧六祖大師、丹霞大師、云門祖師等很多高僧大德,證到了空性,就能生死自在。
  所以心念的生死,即身體生死的因;無生滅之心,自然沒有身體生滅、生死的果報。
 
 
解脫生死之意義(十)
心念的生死,即身體生死的因;
證到空性,無生滅之心,
自然沒有身體生死的果報。
 
  明朝末年,有一位智祥大師,“禪林寶訓筆說”就是智祥大師所著述;其事母至孝,曾任明代武官,明朝亡國之后,即在湖南省紫云山下建寺,同母親一起出家修行。圓寂的時候,遺書上交代修建石塔,將他的色身放置在石塔中,每隔三十年要開一次塔;圓寂以后,弟子就遵照遺囑,三十年開一次塔,結果發(fā)現(xiàn)他的頭發(fā)長垂至地,指甲繞身三匝;所以每隔三十年,弟子就要開塔為其剃發(fā)、剪指甲,到民國時代這件事情都還持續(xù)著。民國三十二年時,道安法師任佛國寺住持,預備于三十三年五月開塔,后來因為日軍入侵而作罷,而后大陸淪陷至今,就沒有人再承續(xù)此事了。
  所以心念的生死,即身體生死的因;證到空性,無生滅之心,自然沒有身體生死的果報。
 
 
解脫生死之意義(十一)
人的一生不是善念就是惡念,
心念時時刻刻在生滅遷流,
這就是眾生。
 
  參禪、打坐或念佛,剛開始精進用功,感到身心安定,但經(jīng)過一段時間以后,但卻反而覺得心定不下來、心煩意燥,這就是心當中的無明煩惱現(xiàn)前了。假使能夠觀照到,就能將煩惱轉(zhuǎn)過來;如果不知道覺照,就會被煩惱所轉(zhuǎn),這就是心理上的生死。有很多修行學佛的人,煩惱現(xiàn)前就怨嘆,自以為修行這么久,又作這么多的功德,佛菩薩怎么還不保佑,仍然處處都不如意。要知道,這時候不要嘆息,此時就是消業(yè)的時候。所謂“消業(yè)”,業(yè)障現(xiàn)前才能消,業(yè)障不現(xiàn)前就不能消。要想成道、轉(zhuǎn)識成智,就必須要把心當中的煩惱淘出來。
  人的一生不是善念就是惡念,心念時時刻刻在生滅遷流,這就是眾生。從早到晚,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始終不停,像江河一般,一波接一波,前念后念,前浪后浪始終不停地奔流,這就屬于眾生境界。要了生死,就要將所有的妄想破除,心當中的波浪就平靜如水,當下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這樣生死就了了。
 
 
解脫生死之意義(十二)
解脫生死的方法有四種,
第一“定解脫”,
第二“慧解脫”,
第三“定慧等持解脫”,
第四“明心見性”。
 
  所謂解脫就是化除自己心當中的執(zhí)著,要證到空性,要將心當中的煩惱轉(zhuǎn)化過來,在唯識學上說轉(zhuǎn)第八識成大圓鏡智,轉(zhuǎn)第七識成平等性智,轉(zhuǎn)第六識成妙觀察智,轉(zhuǎn)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zhuǎn)四智成法身、報身、化身三身。四智三身不離開這念心,頓悟當前這念心,心外沒有一法可得,這樣有生滅的心就變成不生不滅的心了。沒有生就沒有滅,生死就了了。
  解脫生死的方法有四種,第一“定解脫”,第二“慧解脫”,第三“定慧等持解脫”,第四“明心見性”。什么是“定解脫”?所謂定,就是修一種法門得了禪定,如念佛念到念佛三昧,三昧就是定。一句阿彌陀佛,時時刻刻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妄念變成一念,妄念就是煩惱,一念就是定。有了定力,煩惱就像草被大石頭壓伏,這時候煩惱就不現(xiàn)前,可是煩惱還是存在,所以還要再深入禪定。佛法上的禪定種類很多,如火光三昧,水光三昧、真空三昧、念佛三昧等等,三昧就是定境,定境現(xiàn)前,起初煩惱不現(xiàn),日久功深,煩惱化除了,這即是定解脫。
 
 
解脫生死之意義(十三)
世間上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
由于每個人主觀意識的看法不同,
所得的結果就不同。
 
  解脫生死的方法中,所謂“慧解脫”,即透過智慧觀照思惟,凡事經(jīng)過一番透視、思慮。以前認為痛苦的事情,現(xiàn)在以智慧心去觀照、思惟,如此痛苦就化解了。世間上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由于每個人主觀意識的看法不同,所得的結果就不同。譬如前面有一座山,由于每個人的觀點、看法都不同,形容出來的山色就不同。
  中國古代大文豪蘇東坡,又稱東坡居士,對佛法很有研究。他寫一首形容廬山的詩:“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睆膫?cè)面看、正面看都不一樣,要如何才是正確的?所以對于一件事情,不要以自己主觀的意識來論斷,要以客觀的心情來觀察,如此問題很快就能得到解答。
 
 
解脫生死之意義(十四)
同樣是看山,
每個人的看法皆不盡相同,
這就是智慧的差別,
及觀察的角度不同所致。
 
  世間上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由于每個人主觀意識的看法不同,所得的結果就不一樣。譬如喜歡登山的人,認為登山是一種運動,對身體有利益;另外有的人,認為登到山頂時,心胸豁然開朗,所以覺得爬山有利益,這又是另一種心境。
  孔子對于山與水的看法又不同,他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墩撜Z雍也篇》
  “知者樂水”,有智慧的人就像水一般,柔順而不畏艱難,智者面對不同的境界、事物,就以不同的善巧方便度化,不會執(zhí)著自己的主觀意識?!叭收邩飞健保腥实碌娜司腿缟揭话?,寂然不動,仁者遇到任何事情,都能保持理智,時時刻刻返觀自照,能將事情觀察入微。這是孔子對山水的看法。
  同樣是看山,每個人的看法皆不盡相同,這就是智慧的差別,及觀察的角度不同所致。所以希望得解脫,就要透過智慧體悟“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解脫生死之意義(十五)
透過般若智慧觀照、思惟,
就是正知正見,
當下就是解脫,
煩惱即菩提。
 
  何謂“煩惱即是菩提”?舉例來說,如擔任教職的人,現(xiàn)在就是菩薩,學生就是度化的對象。一般人想度眾生,請他來聽聞佛法,還不見得會來;但是家長自動就會送子女來請老師度化,這是很好的因緣。教學時,若遇適當因緣,將佛法因緣果報的道理告訴學生,就是弘揚佛法,現(xiàn)在就是菩薩。佛法是智慧的啟發(fā)及道德的培養(yǎng),能夠啟發(fā)眾生的智慧,培養(yǎng)眾生的德行。工作就是修行,修行就是工作;自己以身作則是身教,將做人做事、因緣果報的道理教示學生,就是言教。若能持此種看法,就是具有般若智慧,當下就是解脫,身心都能得到安定,自利又利他。
  假使持另一種看法,覺得當老師很苦,有些調(diào)皮的學生專門跟老師搗蛋,天天要受學生的氣,本來是以慈悲心教導,學生不但不接受,還跟老師作對,甚至向父母告狀。遇到諸如此類的事情,就會覺得這種工作實在太辛苦了,吃力不討好,干脆將工作辭掉;或者覺得學生好不好跟自己也沒關系,這樣的想法,就是失去了般若智慧。
  透過般若智慧觀照、思惟,就是正知正見,當下就是解脫,煩惱即菩提。
 
 
解脫生死之意義(十六)
一般人都認為廁所最臭、最臟,
孰不知,
心中的貪瞋癡等煩惱,
能造種種惡業(yè),遺害萬年,
才是最臭、最臟的。
 
  透過般若智慧觀照、思惟,就是正知正見,當下就是解脫,煩惱即菩提。譬如掃地、打掃廁所,一般人覺得是件苦差事,有失面子,所以這種工作都不愿意做。假使站在智慧的立場、解脫的角度思惟,掃地、打掃廁所,就是修行助道的工作了。
  佛經(jīng)記載,掃地可以消除業(yè)障,增長功德智慧。因為每個人都有我慢心,認為自己高人一等,要想將慢心破除,可以發(fā)心打掃廁所或掃地,用來磨煉自己,漸漸就可將我慢心降伏下來。而且,將家里整理得窗明幾凈,家庭就是道場,居住就會覺得很清凈、舒適,實在有很大的利益。
  一般人都認為廁所最臭、最臟,孰不知,心中的貪瞋癡等煩惱,能造種種惡業(yè),遺害萬年,才是最臭、最臟的。
 
 
解脫生死之意義(十七)
掃地掃地掃心地,
心地不掃空掃地。
 
  心中的貪瞋癡才是真正的臭,掃廁所是掃除心上的臟臭,所謂“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就是掃除心里的貪、瞋、癡、慢、疑、邪見。
  掃廁所亦可增長善根、福德。佛經(jīng)上記載,一位破齋犯戒的人,在寺院清掃廁所三年,就可恢復清凈。以這些角度來思惟,掃廁所就不是煩惱了。很多事情經(jīng)過智慧觀照、思惟,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透過智慧觀照、思惟而獲得的解脫,即屬于慧解脫。
  又如修數(shù)息觀、參話頭、中道實相觀,就是定慧等持解脫法門。數(shù)息觀就是修定、修慧,能數(shù)這念心清清楚楚,就是慧;所數(shù)的數(shù)字清楚明白,中間沒有夾雜、間斷,就是定,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能轉(zhuǎn)識成智,轉(zhuǎn)煩惱、破無明,這就是定慧等持解脫。
 
 
解脫生死之意義(十八)
金剛經(jīng)云:
“不住色、聲、香、味、觸、法?!?br>若住在任何境界上,
就感生死煩惱。
 
  經(jīng)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不住在任何境界上,即所謂“明心見性”解脫,六祖就是因這句話而悟道,亦即六祖壇經(jīng)所說“不思善、不思惡”;金剛經(jīng)云“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若住在任何境界上,就感生死煩惱。
  修行悟道以后,處處得自在,處處得解脫,這念心不住在任何時間、空間,沒有掛礙。修定的目的是轉(zhuǎn)識成智、轉(zhuǎn)迷成悟,悟到本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契悟本心即是菩薩,迷失本心就是眾生,心有邪念就是魔鬼。
  所以要想轉(zhuǎn)識成智、轉(zhuǎn)迷成悟,必須要朝定慧、悟道、三昧的方向熏修,這就是真修實悟。
 
如何追求真富貴(一)
世間上的富貴、幸福與快樂是假的,
好像花兒一樣,今天開了,明天又謝了。
 
  佛法浩如煙海,一般人常說佛法無邊,確實如此。為什么呢?因為佛法無所不包,內(nèi)容非常深廣。既然佛法是如此深廣且無所不包,所以人生的一切道理、一切真理都不離佛法,我們就來談談“如何追求真富貴”。相信每一個人無論信佛教也好,不信也好,都想追求富貴,但是佛法對富貴的看法與一般人有些不同。
  人除了物質(zhì)上的生活,還有精神上的生活,社會上極大多數(shù)的人都以物質(zhì)的豐富為目標,當做是人生所追求的幸福和快樂,可是反而往往得不到真正的富貴與幸福,也得不到真正的快樂,什么原因呢?因為把追求的方向走反了。世間上是否有富貴、幸福與快樂呢?有是有,可是這些是假的,好像花兒一樣,今天開了,明天又謝了??纯礆v史,從過去到現(xiàn)在,朝代興替榮衰,一個個的過去,每一個人時時刻刻都在變異當中,從這個角度來看,沒有永久存在的事物,以佛法來說,一切都是無常的,既然是無常,我們?nèi)绾卧跓o常當中找尋最安定、最幸福、最快樂的心境,也就是真富貴呢?這就是我們要探討的問題。
 
 
如何追求真富貴(二)
希望事業(yè)登峰造極,必須注意三件事情:
身體,福德因緣,當前這念心性,
要時時維護這三項事物。
 
  人就好比是一部車子,你想找一部跑得快且載重多的車子,必須是車身完整,而且車子的機械、底盤、鈑金、引擎都沒有生銹、沒有故障。其次,車子必須有燃料,否則雖然是新車,還是不能發(fā)動。即使有了燃料,但是電瓶沒有電,這部車子依然無法發(fā)動。若要車子能夠開動,既要車身完整、有燃料,還要有電源。
  同樣的道理,在社會上無論做任何行業(yè),士、農(nóng)、工、商、學、兵,希望事業(yè)登峰造極,也必須注意三件事情:身體就像車身,福德因緣就像燃料,當前這念心性就像電源,要時時維護這三項事物:第一,要有健康的身體,一般人都知道要保養(yǎng)自己的身體,注意衣、食、住、行,有病就去找醫(yī)生,甚至吃些補藥、打打補針,可是一般人不知道除了這些,還有更要維護之處;身體健康與否,部份是由于過去的因所造成,假使前世造了惡業(yè),身體就不健康,而且愚癡;如果過去造了善業(yè),就會六根清凈,而且聰明。所以今生就要從這上面去用功,要有慚愧心,勤加懺悔,時時檢討、反省自己這念心,所謂心清凈了,身體就會安定。
 
 
如何追求真富貴(三)
一般人都知道不良的嗜好,等于是慢性自殺,
雖然知道卻無法做到,做不到就不是真知,
如果是真知,自然會做到。
為何戒不掉呢?
是因為沒有智慧,沒有信心。
 
  追求真富貴的要件,第一、要有健康的身體。心清凈,身體自然就會清凈、健康。另外還要除去壞習慣,抽煙、喝酒,乃至于嫖、賭,種種不良的嗜好,這些對于身體都有很大的損害。生活、工作則要有規(guī)律,定時定量、很有秩序,能夠這樣安排,身體得到適當?shù)男菹⒉艜】担蝗绱藢⑺袎牡牧晳T戒掉,身體也會健康。
  一般人都知道抽煙、喝酒、嚼檳榔,乃至種種不良的嗜好,等于是慢性自殺,但是雖然知道,卻無法做到,做不到就不是真知,如果是真知,自然會做到。例如喝酒,酒喝多了就會生病,會酒精中毒,這眾人皆知,可是為何戒不掉呢?是因為沒有智慧,沒有信心。假使知道此理而且深思:人生是以身體為基礎,誠如古德所說: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身體也是我們過去所修的福報,如果抽煙喝酒而慢性中毒,就是勞命傷財,時間一久,就會短壽,如是思惟,明白了此理,自然而然就戒煙酒了。
 
 
如何追求真富貴(四)
有的人經(jīng)濟情況很好 、萬事亨通,
有的人卻三餐不濟、事事皆不如意,
什么原因呢?
就是與過去生中修善與否有關系。
 
  以前報紙曾刊載,有個人經(jīng)常酗酒,有一天生病了,需要開刀治療,因為平時酒喝多,麻醉針打了沒有效用,只好將手腳綁起來,開腸剖肚。到此時才知道喝酒的壞處,真所謂“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掉淚?!焙蠡谀?。
  所以有智慧的人就會從因上去努力,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有偉大的事業(yè),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明白此理,就要保健自己的身體,除了從衣、食、住、行各方面注意外,最重要的是要戒除惡習。
  但是身體很健康,卻不知道修善法,不知道種善因得善果的道理,空有健康的身體也無用處。就如一部好車,卻沒有燃料,仍然無法發(fā)動。燃料是什么?就是福德、福報。有的人經(jīng)濟情況很好、萬事亨通,有的人卻三餐不濟、事事皆不如意,什么原因呢?就是與過去生中修善與否有關系。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要趕快種善因,才能有善果。佛法說三世因果,過去因是現(xiàn)在果,現(xiàn)在因是未來果,此理絲毫不假。
 
 
如何追求真富貴(五)
事成不成于成之時,其成必有因;
其敗不敗于敗之時,其敗必有因。
事業(yè)的成、敗,
一定有它的因緣果報。
 
  一般人認為只要等待時節(jié)因緣成熟了,便可平步青云、步步高升,這種是僥幸的想法。佛法說,有因必有果;古人云,事成不成于成之時,其成必有因;其敗不敗于敗之時,其敗必有因。就是說事業(yè)的成、敗,一定有它的因緣果報。從歷史來看,每個朝代的興衰隆替,必有其因。之所以亡國,必是種了亡國的因,驕奢腐敗,苛政殘民,所以覆滅;之所以興隆,必是政治清明,愛民勤政,所以興隆。
  個人事業(yè)的成敗也是如此,很多人認為因緣果報是迷信,其實我們一生當中,無有一事不是因果關系。譬如我們對人點頭招呼,對方馬上微笑作答,這不就是因果嗎?古德云: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講的也是因果道理。又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也是因果的道理,怎么說呢?父母對子女很慈愛、很關照,子女對父母也會很孝順,兄長對弟弟很友愛,弟弟對兄長也會很恭敬,這不就是因果嗎?如此觀察,就知道因果就在日常生活之中。
 
 
如何追求真富貴(六)
修善要在平時,
對父母盡孝,對師長恭敬,對國家盡忠,
忠于事、忠于人,
時時刻刻以慈悲心、平等心來做人做事,
這就是大的福報。
 
  不隨意拿別人的財、物,就是不偷盜,不偷盜就有福德,甚至于公用的物品,也不隨便取用,為什么呢?公用的物品隨便使用,就犯了盜戒,就是減損自己的福德。修行學佛,不但不盜取他人的財物,而且還要布施,有錢可布施,無錢也可布施,可以布施智慧、勞力。上班不遲到、不早退,甚至多把握幾分鐘,加倍努力,看起來雖然只多做幾分鐘,可是經(jīng)年累月累積起來,就成為大福報。所以不可因善小而不為,也不可因惡小而為之,因為小善可累積成大善,就像銀行存款一樣,今天存一百,明天存一百,幾十年下來,就是一位大富翁。
  修善要在平時,比如對父母盡孝,對師長恭敬,對國家盡忠,忠于事、忠于人,時時刻刻以慈悲心、平等心來做人做事,這就是大的福報。夫妻之間相互容忍,也是福德,修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去修。有錢行善,是很大的福報,沒有錢,就用我們的勞力、智慧付出;別人做了善事,要給予贊嘆,不嫉妒、不慳貪,如此也有很大的福德。
 
 
如何追求真富貴(七)
佛看每一個眾生都是平等的,
若是好人,希望他更好,希望他早一點成佛、成菩薩;
若是壞人,則希望他變好。
假使有這種心量,那福德、智慧就增長,
時時存有大慈悲心、平等心,
這顆心就是菩薩心。
 
  社會中有種病態(tài),看到他人享名利、富貴,不但不贊嘆,還心懷嫉妒想著:“有什么了不起,不過運氣比我好些罷了?!弊约菏冀K不服輸,這便是嫉妒,一嫉妒就減少自己的福德。
  故福德累積是時時刻刻、隨時隨地,在工作上,都將事情做得很好,公司主管見到你實實在在、精進努力、大公無私,將來有了好機會,當然是降臨到你的身上,這即是因果。如果喜歡貪小便宜,你的主管知道了,將來有好機會也不會找你。
  所以佛法上講因果,即是在平時做人做事,起心動念的時候,要時時刻刻檢討、反省,只起善念,不起惡念,對別人要寬宏大量,要原諒別人的過失,學佛的慈悲與智慧,給予別人改過向善的機會。
  佛看每一個眾生都是平等的,若是好人,希望他更好,希望他早一點成佛、成菩薩;若是壞人,則希望他變好。假使有這種心量,那福德、智慧就增長,就沒有嫉妒心了,時時存有大慈悲心、平等心,這顆心就是菩薩心。
 
 
如何追求真富貴(八)
如果天天拜觀音,
可是心中時時起貪嗔癡,
這樣也不容易和觀音菩薩相感應;
假使心中時時存慈悲,
不拜觀音,觀音時時都在你身邊。
 
  時時存有大慈悲心、平等心,這顆心就是菩薩心。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天天拜觀音、拜佛祖、拜神明,但是心中卻無善念,雖然禮拜不停,卻不易感應。譬如社會上有些人喜歡拜恩主公,恩主公即是關公,他是忠義雙全的代表。如果有忠心、有義氣,就是不拜關公,一樣會保佑。同理,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如果天天拜觀音,可是心中時時起貪心、嗔心、癡心,沒有一點慈悲心,這樣也不容易和觀音菩薩相感應;假使心中時時存慈悲,不拜觀音,觀音時時都在你身邊。
  修行要從這念心修起,心修好了,自然就有福德。古德高峰妙祖禪師,開悟之后講:修行沒有別的,一是動中修,一是靜中修。打坐的時候,一念不生就是最高境界;動的時候,什么善事都要做,所謂心無善念不起,口無善言不說,身無善事不行。假使都能做到,福德便會增長,福德有如燃料,這部車子有了燃料就能開得很遠。
 
 
如何追求真富貴(九)
一個人在一生當中,
所具有的福德是個定數(shù)。
時來風送滕王閣,運去雷打薦福碑。
這一切都是因果,
其中沒有僥幸存在。
 
  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所具有的福德是個定數(shù),前世修來的福德若是一百萬,這一生就要靠這一百萬來維持生活、運轉(zhuǎn)事業(yè),假使是花在吃、喝、賭、嫖等種種不良的嗜好上,兩三個月就用光,原本這一百萬是幾十年的齋糧,在幾個月當中就耗盡,那么未來幾十年一定就要受苦受難。相反的,假使這一百萬除了自己日用之外,拿四分之一來做善事,四分之一來運轉(zhuǎn)事業(yè),如此果上生因,因上生果,始終是良性的循環(huán),福德就愈來愈增長,這一百萬就不只此數(shù)了。如果不知道修行,只知慳貪,這一百萬就僅只于此數(shù),終有用盡之時。
  古德云:“時來風送滕王閣,運去雷打薦福碑?!本褪菚r來運轉(zhuǎn),轉(zhuǎn)鐵成金,時去運逝金成鐵。譬如很多人買股票,運氣好馬上賺錢,運氣差即成廢紙,為何別人賺錢,自己卻賠本?這一切都是因果,其中沒有僥幸存在。別人賺錢是由于過去的福德因緣,不要只看到別人賺錢或步步高升,那是經(jīng)過一番經(jīng)營,一番辛苦得來的。
 
 
如何追求真富貴(十)
前世的因,感今世的果報,
佛法救人,不是完全以財救濟,錢財只是前方便,
最根本是救其心,
如此才是真正的救助。
 
  俗話說:“救急不救貧”,譬如有人生病了,我們幫他請醫(yī)生、送醫(yī)院,這是慈悲心的表現(xiàn);有人因沒進食而餓倒,也可資助數(shù)餐,甚至十天、半個月,可是要幫助他發(fā)財,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前世的因,感今世的果報,若真想幫助他,就必須告以改過向善的道理,從根本上解決。佛法救人,不是完全以財救濟,錢財只是前方便,最根本是救其心,如此才是真正的救助,否則僅從物質(zhì)上幫助他,可能養(yǎng)成依賴心,反而害了他。
  許多人很想到美國,認為美國是個天堂,事實并非如一般人所想像,雖說有社會救濟,但是很有限,救得了色身,卻救不得心,救不了法身慧命。紐約有條醉鬼街,有許多失業(yè)者,領取政府救助津貼,領了錢就買酒喝,酒醉了就睡在街上,白天不做事,晚上當醉鬼,所以那條街就稱為“醉鬼街”,政府也白白浪費這些救助款。
  所以救心方是根本之道。
 
 
如何追求真富貴(十一)
人生活在世間上,
就是要明白自己,
假使不了解這念心,就是不認識自己,
所以這念心才是最真實的。
 
  要想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必須從因上努力,佛說:“菩薩怕因,眾生畏果”,一般人將菩薩看得非常高遠,其實,菩薩即是覺悟的眾生,眾生即是沉迷的菩薩,假使每個人都覺悟了,每個人就都是菩薩,明白此理之后,人生就找到方向了。
  人生的方向中,首先要保持健康的身體和戒除壞習慣,其次要具足福德。就如一部新車,如果沒有燃料還是開不動,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三天不吃飯,餓得呱呱叫。沒有福德因緣,生活上就有種種的困境。
  佛法指引人生努力的方向,要有健康的身體、要修福德;但是有福德和健康的身體,卻沒有找到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沒有用,譬如車子沒有電,或是電路出了問題,也是無法發(fā)動。
  而人生安身立命的根本,就是我們當下這一念心,這念心假使起了煩惱,或是精神壓力負擔太重,患得患失,若持續(xù)幾天,可能就會失眠,甚至引發(fā)其他的問題。人生活在世間上,就是要明白自己,假使不了解這念心,就是不認識自己,所以這念心才是最真實的。
 
 
如何追求真富貴(十二)
仔細觀察,世上有那些事物能使自己達到真正的快樂?
即使有也是暫時的。
真正的快樂要從內(nèi)心來照破煩惱,
轉(zhuǎn)煩惱成菩提,看破生死,化生死為涅槃,
如此方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才是真正的大富大貴!
 
  有很多人不認識自己,認假為真,誤真成假。認識了自己,心中一定很安定、很快樂;迷失了自己,心中會空虛、煩惱,不知真正解脫之路,不斷在物質(zhì)上追求,始終得不到真正的安定與快樂。
  當知物質(zhì)生活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求始終不能滿足;物質(zhì)上的追尋只是一種短暫的刺激作用,刺激達到飽和點,不但沒有快樂、沒有幸福,甚至于產(chǎn)生副作用。仔細觀察,世上有那些事物能使自己達到真正的快樂?即使有也是暫時的。譬如飲酒過量,酒后亂性,行為失控,生出事端,況且飲酒過多也損害健康。又如見到滿桌佳肴,山珍海味,就暴飲暴食,滿足一時口腹之欲,因而消化不良,引發(fā)腹痛或生病,得不償失。這些都是一種刺激,不是真正的快樂。
  真正的快樂要從內(nèi)心來照破煩惱,轉(zhuǎn)煩惱成菩提,看破生死,化生死為涅槃,如此方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才是真正的大富大貴!
 
 
如何追求真富貴(十三)
一個人若是心中沒有煩惱,
清凈安和,不造惡業(yè),內(nèi)心一片光明,
則時時刻刻都像處于極樂凈土!
 
  有人因為心中很空虛,為了填滿空虛、解脫煩惱,就去看場電影,此刻似乎沒有煩惱,也不空虛了,可是一出電影院,立刻又覺得很空虛煩惱,不僅身心疲憊,又浪費時間,還甚至有些后悔,這也是一種感官刺激作用,不是真正的解脫之道。
  要解決煩惱,必項從內(nèi)心來看破煩惱,使煩惱變成菩提,看破生死,令生死變成涅槃,如此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這才是真正的大富大貴??墒且话闳隋e認追求富貴及快樂的方向。于是追求富貴得不到富貴,追求快樂,始終得不到快樂。
  希望富貴、快樂,心就要清凈,不要起貪、嗔、癡,不造殺、盜、淫,知足常樂,心中始終是清凈無染的。俗話說: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走到何處都能抬頭挺胸,如果做了見不得人的事,走到何處都是提心吊膽,晚上睡不著覺,甚至做惡夢。一個人若是心中沒有煩惱,清凈安和,不造惡業(yè),內(nèi)心一片光明,則時時刻刻都像處于極樂凈土。
 
 
如何追求真富貴(十四)
禪修、禪定是很重要的,
有了禪定,
自然而然就能將人生看得非常透徹。
 
  要想人生有意義,要做大事,不一定要當大官、掌大權。什么是大事?為社會謀福利的事情就是大事。如釋迦牟尼佛、歷代祖師,并非因為當官才名流千古,是因為社會、為眾生謀福利,實踐宇宙人生最高真理的大事,因此才名留千古。
  唐朝宰相斐休對佛法很有研究,知道佛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就送他的兒子到溈山老人那兒出家。溈山老人希望他成就道業(yè),就要他去挑水,苦行磨煉。斐休的兒子原是位秀才,紈绔子弟,現(xiàn)在卻要天天挑水,覺得苦不堪言。有一天就發(fā)牢騷說:“和尚喝水,秀才挑,縱然喝了也難消?!睖可嚼先寺犃司突卮穑骸袄仙淮蜃芟f擔糧。”意即禪修、禪定是很重要的,有了禪定,自然而然就能將人生看得非常透徹。所以在寺院的齋堂門口通常有一副“三心未了,滴水難消;一念真誠,斗金易化。”的對聯(lián)以警惕學人。
 
 
如何追求真富貴(十五)
想富貴,要將追求富貴的道路認識清楚。
心靈上得到安定,比什么都還快樂。
要把世間上的名利、富貴等事情看淡一點,
這樣心才能安定下來。
 
  人除了物質(zhì)生活,還要有充實的精神生活,從精神生活上去充實才是真正的富貴。假使心起了煩惱,那么即使在社會上很有地位、財富,生活也是空虛的。心中有煩惱無法解決,心不安穩(wěn),就算住在高樓大廈里也不會歡喜。所以佛法告訴我們定心、凈心、明心,才是真正的富貴。古人說:心安事無問,心定菜根香。假使心安定了,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飯,心中也很安定、自在,就勝過住在高樓大廈。
  所以想富貴,要將追求富貴的道路認識清楚。心靈上的安定是最重要的,心靈上得到安定,比什么都還快樂。古人說:一日清閑一日仙,寸金難買半日閑。明白此理,就要把世間上的名利、富貴等事情看淡一點,這樣心才能安定下來。
 
 
如何追求真富貴(十六)
佛經(jīng)云:“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br>心就是蓮花,
這朵蓮花染污了,沒有開悟,就是朵鐵蓮花;
如法修行,鐵蓮花就化成白蓮花,
此花中有無量無邊的世界,
凈土即在其中。
 
  佛法講安心法門。心安定了,就如電瓶充滿電力,精神充沛。譬如上班、下班,或是看書、寫字,覺得眼睛很疲倦,精神不濟,若閉目養(yǎng)神二、三分鐘后,精神就恢復了。要想使心靈的電瓶時刻電力源源不絕,就要修習禪定,要打坐修定,或誦經(jīng)持咒,念佛修定,參禪悟道等,如此即可定心。假使不知安心、定心、凈心的道理,人生始終是煩惱、悲哀的。物質(zhì)生活是有限的,而精神生活始終是無窮盡,真正得了禪定,超越物質(zhì)生活,超越時間、空間,才是真正的快樂與大富大貴.
  佛經(jīng)云:“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花,即蓮花,心就是蓮花,這朵蓮花染污了,沒有開悟,就是朵鐵蓮花;如法修行,鐵蓮花就化成白蓮花,此花中有無量無邊的世界,凈土即在其中。
 
 
如何追求真富貴(十七)
人生依據(jù)三個方向努力:
第一、維持身體健康。
第二、時時刻刻修善法,增長福德。
第三、要修禪定,明心見性。
可以稱心如意,從黑暗到達光明,得到真正的富貴。
 
  修禪定有什么好處?民國初年時,禪宗祖師--虛云老和尚,于終南山住茅蓬修習禪定,農(nóng)歷年的時候,在鍋里煮根芋頭,一邊打坐等候。有一天附近的法師前來賀年,見老和尚入定,就用引磬請其出定,問老和尚吃飯否?老和尚答:“我方才將芋頭放到鍋里煮,不知煮熟否?”結果,將鍋蓋掀開一看,芋頭長出七寸的霉,這段期間已經(jīng)過二十多天;但二十多天對虛云老和尚來說,就像剛把芋頭煮下去一般,正應驗古德一句話:山中無甲子,人間幾千年。修禪定才能消業(yè)、轉(zhuǎn)業(yè)。佛經(jīng)云:三昧加持力,定業(yè)亦可轉(zhuǎn)。
  人生依據(jù)三個方向努力:第一、維持身體健康,就如將車子保養(yǎng)得很好。第二、時時刻刻修善法,增長福德,如車子添加燃料。第三、要修禪定,如車子電力充足,即儒家所云修心養(yǎng)性,佛法云明心見性。從這三方面努力,車身健全,燃料充足,電源足夠,這部車子就是一部如意車。修行者搭乘此部如意車,可以到達菩提涅槃,到達凈土;一般人做任何事業(yè),可以稱心如意,從黑暗到達光明,得到真正的富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兩種生死——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
十二因緣
《三世因果歌》常行菩薩道,煩惱全解脫,不明因與果,生死在顛簸
參禪|萬法歸一 一歸何處
紅塵自在心
護他道念,修自福德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