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巴果」其實是酸的。
它是漆樹科植物鹽膚木的果實。因為果皮表面會分泌出一層白色的鹽霜,所以吃起來有咸味兒。像在吃鹽一樣。
但這層鹽霜不是我們平時炒菜用的氯化鈉/NaCl,而是一些白色的鈣鹽和鉀鹽。
嘗起來有鹽味兒,無毒,也可以吃。
鹽巴果,表面有一層白色的鹽霜
云南的一些少數民族就喜歡把鹽巴果舂碎了,做成一種酸酸咸咸的調味料。
煮魚的時候灑一些覆在魚身上,滋味兒自不必說,光看著就很神奇。
滇西南的臨滄一帶,有一種小吃「豌豆涼粉」。
撇開別的不談,單在用醋上就特別講究。
有老陳醋、酸角醋,還有野鹽酸果泡醋。野鹽酸果就是鹽巴果。想吃不同的風味兒,就選不一樣的醋。
涼粉攤子上的鹽巴果泡醋/圖源@山里喜物
如果把鹽巴果表面的鹽霜用水洗下來,像煮鹽一樣熬煮這些水溶液,最后還會得到一些帶咸味的結晶。
因為不夠純,所以還帶些酸味。要提純后才能得到純粹咸味的白色晶體。
這個看上去有點夸張,煮出來的鹽也太多了
第一次吃「鹽巴果」的城里人通常都會忍不住要發(fā)個朋友圈。
不是因為鹽巴果煮魚能填飽肚子。最重要的是,它喂飽了我日漸干癟的想象力。原來自然界里還有這么個怪東西。
但現在這個季節(jié)是吃不到鹽巴果的,鹽巴果要到秋冬季才有。
此時此刻,鹽巴果樹正忙著“養(yǎng)蠱”。
鹽膚木上的蟲癭,即中藥五倍子
每年四月,正是鹽膚木的幼芽和新葉最嫩的時候,汁水豐盈。
一些小小的蚜蟲就盯上了它。
這些蚜蟲就是「五倍子蚜蟲」,剛從某些專門的苔蘚類植物上遷過來。它們全是雌性,都長著翅膀。
四處搜尋鹽膚木的嫩芽,準備把卵產在里面。
鹽膚木奇數羽狀復葉的葉軸上有翅
它們產卵的時候不需要雄性幫忙,只靠自己就行,孤雌生殖。
這些卵孵化出來的蚜蟲有雄性的,也有雌性的。但都沒有翅膀。因為它們這輩子都不需要出去。
只負責交配生孩子。這些孩子才是真正的大魔王。
它們截流鹽膚木制造出來的營養(yǎng)物,大吃大喝,吃完沒事干接著生,生完繼續(xù)吃。
鹽膚木雌雄異株,花期8~9月,此為雌花
鹽膚木的葉片受刺激后迅速地增生肥大,形成蟲癭。這些蟲癭就是中藥里的「五倍子」。
蚜蟲就住在蟲癭里,有房子保護著,生活更幸福了。
蚜蟲的種類不同,形成的蟲癭形狀也不一樣。
有多角形的,也有蛋形的。根據蟲癭的外形,就能很容易的判定出是哪種蚜蟲寄生在鹽膚木上。
9月初,鹽膚木的果子表面還未來得及分泌鹽霜
到了秋天需要搬家的時候,這些五倍子蚜蟲才會長出翅膀。
等蟲癭自然破裂后飛出去,離開它們的夏寄主—鹽膚木,結束它們的夏季寄生生活。
奔向它們的冬寄主,某些專門的苔蘚類植物。
所以,盡管鹽膚木在全國的分布很廣泛,也不是所有的鹽膚木上都能長五倍子,還要有一些特定的苔蘚類植物才行,如側枝匍燈蘚等。
鹽膚木,漆樹科鹽膚木屬
五倍子也不能等蟲癭裂開了才收,最好是夏末秋初。
蟲癭尚未開裂時采下來,用沸水浸燙殺死蚜蟲,然后烘干就可以了。
鹽膚木秋季的紅葉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