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血壓的治療和體會
( 作者:韋安理 2020-07-10)
案例1:患者1,女,56歲,有五六年高血壓史,主訴:偶爾頭部眩暈,走路不穩(wěn)??滔掳Y狀:怕冷、頭昏沉、兩側太陽穴痛,腹脹,容易忘事,舌淡紅、苔白厚,舌下靜脈粗黑。大腿內側靠近膝蓋處有細血管凸顯出來。平時血壓150+/100。(見圖1-6)
【一診】2020年3月15日問診,辨為少陽太陽合病,兼夾濕夾瘀,處方:“柴胡桂枝湯+桂枝茯苓丸+五苓散”,加減。
方子組成:(20200315)柴胡20克、黃芩10克、半夏15克、黨參15克、炙甘草10克、干姜10克、大棗6枚、茯苓30克、桂枝15克、蒼術15克、赤芍15克、牡丹皮15克、桃仁15克、澤瀉20克、干水蛭6克。三劑,水煎服。一天一劑,一劑煎兩次溫服。
服藥反饋:上方服完三劑,血壓降到了130多,但還是偶有眩暈。
【二診】在前方基礎上,再加生石膏。
方子組成:(20200321)柴胡20克、黃芩10克、半夏15克、黨參15克、炙甘草10克、干姜10克、大棗6枚、茯苓30克、桂枝15克、白術30克、赤芍15克、牡丹皮15克、桃仁15克、澤瀉20克、干水蛭6克、生石膏15克。三劑,水煎服。一天一劑,一劑煎兩次溫服。
服藥反饋:(1)上方服完三劑,血壓降到120+/80,其他正常。(2)兩側太陽穴已不痛,頭暈癥狀明顯減輕,平時坐著己經沒頭暈感覺了,走路時還有點點頭重腳輕。
辨證要點:
(1)“頭暈、頭昏沉、兩側太陽穴痛、腹脹”,是病在少陽,用小柴胡湯。
(2)“易忘事,舌下靜脈粗黑,腿部血管凸顯”,這是內有瘀血的表現,用“桂枝茯苓丸+干水蛭”活血化瘀。
(3)“頭暈、頭昏沉、舌苔白厚”,是內有水飲上泛,故頭暈,走路不穩(wěn),用五苓散祛濕化飲。
【三診】上方調整一下劑量,干姜換成生姜,再吃三劑鞏固。
方子組成:(20200419)柴胡20克、黃芩10克、半夏15克、太子參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5克、大棗6枚、豬苓15克、茯苓15克、蒼術15克、澤瀉25克、桂枝10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桃仁10克、干水蛭6克。三劑,水煎服。一天一劑,一劑煎兩次溫服。
案例2:這是陳醫(yī)生的醫(yī)案,記錄如下:(見圖7-12)
患者2,男,72歲。主訴:頭痛、頭暈,伴右腳板底麻木一周??滔拢貉獕?53/92,無汗,舌尖紅、苔黃,舌面有裂痕,舌下靜脈粗黑,脈洪大有力。二便正常。
【一診】2020年6月26日,患者自己請專車送來診所看病,辨為少陽陽明合病,兼夾瘀血,處方:“大柴胡湯+白虎湯+桂枝茯苓丸”。
方子組成:(20200626)柴胡18克、黃芩10克、半夏12克、白芍10克、枳實12克、生姜12克、大棗10克、大黃3克、桂枝12克、茯苓10克、白術10克、牡丹皮10克、桃仁10克、生石膏40克、知母10克、山藥30克、炙甘草6克、生薏仁30克。三劑,新綠色藥業(yè)顆粒。
服藥反饋:(1)上方服三劑后,血壓正常。(2)頭痛止,頭暈、腳底麻木減輕,可以自已搭班車,從鄉(xiāng)下坐了一個多小時來到診所看病,反饋說方子很見效,要求繼續(xù)吃藥。(3)舌面裂痕消失。
【二診】2020年6月29日復診,刻下:晨起口微苦,無汗,舌淡,舌下靜脈稍黑,小便稍黃,大便正常,脈沉數。效不更方,在原方基礎上,再加小劑量麻黃。再開三劑鞏固。
方子組成:(20200629)柴胡18克、黃芩10克、半夏12克、白芍10克、枳實12克、生姜12克、大棗10克、大黃3克、桂枝12克、茯苓10克、白術10克、牡丹皮10克、桃仁10克、生石膏50克、知母10克、山藥30克、炙甘草6克、生薏仁60克、麻黃5克。三劑,新綠色藥業(yè)顆粒。
辨證要點:
(1)“舌紅、苔黃,舌面有裂痕,脈洪大有力”,是里有熱,從陽明病治,用白虎湯,把粳米換成山藥。
(2)“頭暈、頭痛、口微苦”,從少陽病治,故用“大柴胡湯+白虎湯”,又因大便正常,只用小劑量大黃3克。
(3)舌下靜脈粗黑,是有瘀血的表現,故合上桂枝茯苓丸。
(4)加生薏仁,清熱祛濕。
案例3:患者3,女,40多歲。主訴:頭暈,有高血壓,靠西藥控制。主要癥狀:怕冷也怕熱,常惡心欲嘔,易心煩,睡眠質量差,舌體胖大、舌淡苔白厚膩,大便長期不成型,小便正常。(見圖13)
2020年5月30日面診,辨為寒熱錯雜的厥陰病,兼夾水飲。處方:“柴胡桂枝干姜湯+五苓散+溫膽湯”加減。
方子組成:(20200530)柴胡20克、黃芩10克、桂枝15克、干姜10克、天花粉30克、生牡蠣30克、炙甘草10克、豬苓10克、蒼術15克、茯苓30克、澤瀉25克、陳皮20克、枳實15克、竹茹15克。用新綠色藥業(yè)顆粒。
服藥反饋:7月9日電話反饋稱,上方服了七劑,血壓正常了,平時穩(wěn)定在120左右,頭已不暈了,身體各方面良好,特別是睡眠很好。
辨證要點:
(1)“怕冷也怕熱、心煩、惡心欲吐、眠差、大便爛”,這是寒熱錯雜的厥陰病,符合柴胡桂枝干姜湯證里的“寒熱往來、胸脅滿微結,心煩者”方證。
(2)“舌體胖大,舌淡苔白厚”,是體內寒濕比較重,故用五苓散利濕散寒。
(3)舌苔厚膩,是有痰飲的表現,故用溫膽湯溫化之。
【幾點體會】
1、關于高血壓的治療,中西醫(yī)有不同的觀念和方法。西醫(yī)主要是通過吃藥,讓血管擴張,增大血液流速來保證血液供應,所以西醫(yī)強調高血壓要堅持吃藥,長期吃藥。中醫(yī)是通過吃藥,把體內的痰飲水濕和瘀血等病理產物清理掉,排出體外,使各個交通管路(血管)保持暢通,不發(fā)生淤堵,保證血液正常運行。
2、古代中醫(yī)沒有高血壓這個概念,也沒有治療高血壓的專方專藥,一切辨證論治,有是證用是方。以上三個醫(yī)案算是同病異治,用方不同,皆有療效。患者的癥狀解決了,血壓自然就降下來。
3、六經辨證重視從整體上把握病情。在治療上,先辨病情的六經歸屬,次辨八綱分類,最后根據主證主訴選擇一個最合適的方子作為主方來治療。比如以上三個醫(yī)案分別選用柴胡桂枝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干姜湯作為主方。
4、在辨證中,如果還發(fā)現兼夾有“濕、水、飲、痰、瘀和癥瘕”的情況,可以用主方再合上具體的方子來治療。我一般如此操作:濕氣重用三仁湯,水氣重用五苓散,有水飲用小青龍湯,有白痰用二陳湯,有灰痰用三子養(yǎng)親湯,有黃痰用“麻杏石甘湯+排膿散”,有瘀血用“桂枝茯苓丸+干水蛭”,有癥瘕用理沖湯。這樣合方效果比較好。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