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國人發(fā)明瓷器以來,各類精品瓷器層出不窮。除了梅瓶、筆洗、高足杯等常見的瓷器類型之外,也有一些瓶口形狀奇怪的瓷器。本文將為你一一盤點。
蒜頭瓶
蒜頭瓶是一種仿制漢代青銅器器型燒造出的瓷器,這種器型的特點就是瓷器口部形似蒜頭,頸部細長,瓶腹?jié)u碩,到瓶底逐漸向內(nèi)收攏,底部為圈足。蒜頭瓶在宋元朝時就已經(jīng)開始燒造,發(fā)展到明清時期已經(jīng)是常見的器型,并發(fā)展出青花、五彩、粉彩、琺瑯彩和顏色釉等多種瓷器類型,并各具特色。
明嘉靖 白釉塑貼紅蟠螭紋蒜頭瓶 故宮博物院藏
明嘉靖年間燒制的蒜頭瓶,通體施白釉,瓶頸部到肩部素貼一條紅色螭龍。這條螭龍呈曲體上仰姿態(tài),口中含著一株仙草,它的卷尾和頭部詳解,四肢平伏在瓶的肩部。整體裝飾簡潔大氣,設(shè)色清奇。這件瓷器也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十二美人圖》中,只不過造型稍有變化:
雍正十二美人圖 消夏賞蝶 局部
明萬歷 青花魚藻紋蒜頭瓶 故宮博物院藏
明朝萬歷年間燒制的蒜頭瓶,口部為直口的蒜頭式,長頸,溜肩,圓腹圈足。蒜頭部分用青料繪制著蓮瓣紋飾,頸部則繪制著花卉紋飾,肩部繪著卷枝紋,腹部則有魚藻紋。整體風(fēng)格清新淡雅,紋飾生動自然。
清乾隆 琺瑯彩纏枝花卉蒜頭瓶 故宮博物院藏
清朝乾隆年間燒制的蒜頭瓶,通體為金彩繪錦紋為地,并用琺瑯彩繪制出各種纏枝花卉紋路,瓶口、瓶足和瓶頸部也有多道金彩進行繪制。整體色彩艷麗,華麗典雅?,m瑯彩時康熙時期才發(fā)明的新型工藝,這種新型工藝在燒制蒜頭瓶中的應(yīng)用,豐富了它的種類。
雞頭壺
雞頭壺也被稱為“天雞壺”,相傳出現(xiàn)在三國的吳國晚期,是魏晉南北朝到唐朝初年流行的一種瓷瓶器型。由于雞頭壺出現(xiàn)在南方,所以一般為青瓷器。雞頭壺的器型特點就是壺嘴為雞首狀,盤口壺肩部一面是雞頭,另一面是雞尾,前后對稱。由于這種器型流行的時間較長,因此西晉、東晉、南北朝、隋朝等不同的歷史時期,雞頭壺的器型有不同的時代特色。
西晉 青釉雞頭壺 故宮博物院藏
西晉時期的雞頭壺短小無頸,流可通,肩部有系,鼓腹小底。這件雞頭壺,瓷器口部為盤口,瓶的頸部較短,鼓腹,到瓶底底部逐漸收攏,平底。外部施青釉,肩部側(cè)置雞頭流,另一側(cè)有雞尾,中間有對稱的雙系。
東晉 青釉雞頭壺 故宮博物院藏
東晉時期的雞頭壺的特點是雞頭有頸,口部為圓形,有雞尾形的壺柄,并有橋形方系。這件雞頭壺,壺口為洗口,肩部一側(cè)有雞頭形流,另一側(cè)有曲柄,通體施青釉,時代風(fēng)格濃郁。
南朝 青釉雞頭龍柄壺 故宮博物院藏
故宮收藏的這只雞頭龍柄壺,通體施青釉,釉面開細碎紋片。南朝燒制的雞頭壺壺身增高,頸部細長,雞冠口高,洗口也較高。
羊頭瓶
羊頭瓶是東晉時期出現(xiàn)的瓷瓶器型,是盛酒和盛水器中的一種,器型特點是淺洗口,直頸,圓腹,平底,肩部一側(cè)為羊頭形流,另一側(cè)為曲柄。從器型上來看,羊頭瓶和雞頭壺大同小異,但羊頭瓶的存世數(shù)量比雞頭瓶更少。
東晉 青釉褐斑羊頭壺 故宮博物院藏
東晉燒制的羊頭壺,通體施青釉,它在精彩之處在于羊頭形的壺流,養(yǎng)的口部微張,頜下有一綹胡須,雙目向外凸出并涂有褐彩。南北朝時期的青瓷壺大多用動物形狀做流,羊頭、雞頭、鷹頭和虎頭等都有,并涂有褐斑。這種壺流的形狀風(fēng)格,可能受到民間生肖等文化的影響。
鳳頭壺
鳳頭壺是唐朝燒制的盛酒和盛水器具,這種器型吸收了來自波斯金屬鳳頭壺的器型特點,并用白釉、青釉或三彩鳳頭壺。
唐 青釉鳳首龍柄壺 故宮博物院藏
唐 青釉鳳首龍柄壺 壺蓋 故宮博物院藏
唐朝燒制的鳳首壺,壺蓋和壺口相互吻合,呈鳳頭狀,壺柄為一條直立著的蟠龍。壺身各部分的紋飾用弦紋相間隔,整體胎體厚重,紋飾繁復(fù),層次清晰。
宋 西村窯青白釉鳳頭壺 故宮博物院藏
宋朝燒制的鳳頭壺,壺頂部為鳳頭形狀,鳳頭有高冠大眼,曲喙,鳳冠上的花冠是壺的注水口。壺體一側(cè)有彎曲的流,腹部有花卉、蕉葉紋飾,通體施青白釉,整體造型在隋唐時期的基礎(chǔ)上有所發(fā)展,鳳頭形象生動。
雖然這些瓷瓶的瓶口形狀十分奇異,但其實他們都是受到民間或外來思想的影響而形成的產(chǎn)物,同時也記錄著那個時代的瓷器發(fā)展歷程。除了這些瓷瓶,你還見過哪些瓶口更奇怪的瓶子嗎?快到評論區(qū)分享一下你的收藏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