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看兒童的眼睛,他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幽默感,敢于同這個世界開玩笑。
他們并不認為這個世界所呈現(xiàn)出的所有樣子都是理所當然的,他們希望看到本質(zhì),希望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它的眼睛何其的清澈,何其的純凈。潔凈的眼睛中,可以看到充滿神秘的世界!成年的眼睛早已模糊,血跡斑斑!
一個沒有童心的人會慢慢變得面目可憎,渾身上下充滿了令人討厭的氣息,聊天也完全沒有樂趣,千篇一律的段子和俗語,用自以為是來武裝自己。
懦弱的人也絕不會承認自己的懦弱,他們或者披上帶刺的外衣,嚇阻自己的天敵,或者一步步地后退,一邊欺騙自己,其實我無所謂,我根本不在乎。
德國哲學(xué)家尼采認為,人的精神有三種境界:駱駝、獅子和嬰兒。
第一境界是駱駝,是“你應(yīng)”的狀態(tài)。
第二境界是獅子,是“我要”的狀態(tài)。
第三境界是嬰兒,便是“真我”的狀態(tài)。
老子說的:“為天下溪,常德不離 ,復(fù)歸于嬰兒?!本褪钦f,想要做包容天下的溪谷一般,就要保持好的德行,像嬰孩一般純真自然。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就是說,偉大的人是童心未泯的人。老子是道,孟子是儒,在童真方面,卻是儒道合一了。
由此來看,在童真方面,算是中外合一了。
在這個喧鬧復(fù)雜的時代,留下一個節(jié)日讓我懷念一下童真童趣有什么不好呢?人之初,性本善。懷念童年,正是出于人天生的善良呀。
白居易 《池上》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胡令能 《小兒垂釣》
蓬頭稚子學(xué)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
國際兒童節(jié)的來源,是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慘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戰(zhàn)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虐殺和毒害兒童,以及保障兒童權(quán)利。
這個節(jié)日的起源是悼念兒童,作用卻是警示大人。
喪鐘為誰而鳴?為活人而鳴。
兒童節(jié)為誰而過,為大人而過。
因為那些制造慘案、死難、虐殺、毒殺的人,不是兒童,正是大人。
在兒童節(jié)中,懷一份童真,多一份包容,添一份敬策,這便是這個節(jié)日正真意義,何必糾結(jié)主角是大人還是小孩呢?
還記得小時候,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網(wǎng)絡(luò),誰家里有臺彩色電視機,都能招來左鄰右舍的小伙伴圍觀,我那兩年,即使狂風暴雨,也不能阻擋我去隔壁家看動畫片,那個時候的歡樂是長大之后沒有的。
小時候,我們盼望著長大,我們喜歡模仿大人,喜歡過家家;長大后,卻“眼紅”不滿14周歲的孩子在這一天的假期里吃著零食、看著動畫片,歡慶這個屬于他們的節(jié)日,這群“大孩子”開始在朋友圈祝自己“節(jié)日快樂”,因為堅信:人家還是個寶寶。
很多成年人生活艱難,找個節(jié)日把自己內(nèi)心的不爽放出來吹吹風挺好的。
男人嘛,主要不過婦女節(jié)就好!
而我,只想過兒童節(ji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