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黎圣母院的一把大火,讓一些中國人樂不可支:這是報應,是當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報應。但這樣的愛國熱情并未得到方方面面的認可,而“侵略可恥,文物無罪”一類理性的聲音才是主流。不過在我看來,這件事似乎還有可以探討的,那就是圓明園與巴黎圣母院,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從歷史來說,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是一座位于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qū)的主教座堂——即它是一座宗教建筑。在今天,巴黎圣母院則是法國著名的景點,無數外國游客必到的地方。需要說明的另一點是,作為旅游景點的巴黎圣母院,是不收門票的,唯有登高方才需要單獨購買門票。那么,我們的圓明園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它是大清王朝的皇家園林,從前固然不是尋常百姓可以進去的地方,就是在今天,作為旅游景點的它,假如你想游玩,那也是必須購買門票的。
巴黎圣母院之所以特別有名,還與法國浪漫主義代表性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說有關:在這部小說里,吉普賽女郎艾斯米拉達與敲鐘人卡西莫多的感情糾葛,讓人無比動情。外表丑陋,內心可能善良;外表英俊,內心未必美麗,讓這部小說的主題發(fā)人深省。而在今天游覽巴黎圣母院的游客中,至少有一部分人,大概是去尋找艾斯米拉達與瓦西摩多的蹤影的吧?反觀圓明園,它給我們留下了什么呢?建筑藝術可以將東西方精髓融為一體,為皇家所獨享;而其它東西,對于皇家來說不需要乃至危險的東西,則一概拒絕,應該是其一吧?
如果圓明園不是100多年前毀于英法聯軍的一把火,只剩下了些許斷垣殘壁,不宜人居了,又被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將原貌予以保留,那么,今天的圓明園,該是什么地方呢?此外,作為尋常百姓的我們,即便是有錢也愿意掏錢購買門票,能不能如巴黎圣母院一樣入內,也同樣能夠引發(fā)我們的無限遐想。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