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古詩聲韻之美 徐健順

一百年來,我們都習慣于從字面上理解和解釋詩歌,忽視了聲韻的作用。其實,漢語詩歌是先吟后錄的,它首先是一種聲音,所以聲韻是表達涵義的重要手段。不顧聲韻而只講字義,不但對詩歌的涵義理解不完整,而且還很可能理解錯誤。

那么怎樣分析詩歌的聲韻及其涵義呢?我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文體。面對一首詩歌,首先要知道它的文體,是古體詩,還是近體詩,還是詞、曲?如果是古體詩,是四言詩,還是楚辭,還是五古、七古,還是樂府、歌行?如果是近體詩,是五絕、七絕,還是五律、七律?為什么要先了解文體呢?因為不同的文體,表達涵義的手段不同。比如說,古體詩可以換韻,情緒的轉換和章節(jié)邏輯關系,往往通過換韻來表達。近體詩一韻到底,不存在換韻問題,平仄格律就是近體詩最重要的聲韻手段了。

2、韻。押韻是漢語詩歌最重要的聲韻特征,由于吟誦的時候,韻字會特別長,韻的聲音意義就會被強化和放大,所以押什么韻,對于詩歌涵義是有密切的關系的。不同的韻有不同的情緒色彩,吟誦起來感覺會很不一樣。韻的聲音意義和詩的字面意義相結合,會給詩歌帶來無限的意義空間,是為“言外之意”。

3、格律。近體詩的格律平仄相間,歸于平聲韻,所以近體詩總是有對稱和平和的感覺。仄起詩比平起詩多,因為仄起的詩開頭四個字才拖腔,意義空間要大一些。近體詩講究對仗,對仗就是對稱意義的聯想,比如“烽火連三月”,就會使人聯想到一定有什么是很短暫的,“家書抵萬金”,就一定有什么是不值錢的。兩句話,實際上說了四句話的意思。詞的格律變化更多,從韻的排列和平仄的組合,每個詞牌都用格律把內容的層次、結構、情緒固定了下來。

4、入聲字。普通話是所有的字音長短一樣的,或者無所謂長短。古代是有長、中、短音的。吟誦的時候,韻字和偶位的平聲字是長音,入聲字是短音,其余的字是中音。入聲字有頓挫之感,常用來表達痛苦、決絕、強調等意義。體會入聲字在詩中是怎樣運用的,對于體會詩歌的涵義非常重要。

5、開閉口音。開口音是ao為韻腹的音,閉口音是i、u、ü為韻腹的音。開口音的情緒明朗,閉口音的情緒低回。開口音與閉口音的排練組合情況,常表達了情緒的變化和趨向。同時,開閉口音的組合也是聲音的節(jié)奏單位,幾個開口音或幾個閉口音在一起,可使節(jié)奏拉長,細膩抒情,反之,開閉口音間隔排列,會使節(jié)奏單位短小,使詩歌的聲音變化多端,表達明朗或起伏的情緒。

6、其他。其他的聲韻手段還有雙聲、疊韻、聲母的選擇、上聲字的使用、聲調的組合走向等等,需要具體分析。一首詩歌,不一定使用了所有的聲韻手段,但是按照這個順序去分析,一定會眼界大開的。

下面以古、近體詩各舉一例。

近體詩舉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為例: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文體:這是一首仄起七絕。格律是: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韻:押的是“虞”韻(u),這個韻是合口音,拖長之后的讀音給人比較含蓄、深情的感覺。

入聲字:入、客、洛、一、玉,一共五個字。分布比較均勻,唯最后一句用了兩個入聲字,以明心意?!耙弧薄ⅰ坝瘛倍计鸬搅藦娬{的作用。

開閉口音:這首詩的開口音和閉口音相對平衡,前兩句拖長的位置都是開閉相間,后兩句拖長的位置是開閉相連,說明后兩句的節(jié)奏單位長了,是以整句為單位表達一個意思。第三句以開口音為主,問的開朗迫切,第四句以閉口音為主,回答得含蓄深情。

其他:詩中在押韻的三句中,用了三組疊韻字:入吳、平明、玉壺,其中兩組都是u韻,加上楚、如兩個仄聲但也是u韻的字,以加強u韻的感覺。連江、冰心,都是除前后鼻音尾外韻母相同的連字,加上疊韻字“平明”,這首詩的疊韻字和近似疊韻的字有五組十字之多,吟誦起來必然氣韻悠長,加上含蓄的u韻,令人有無限深情之感。

古體詩以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為例: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文體:這是一首歌行,歌行講究的是以氣韻流動來傳情達意。

韻:這首詩押的是平聲尤(iou)韻,這個韻比較悠長、低回,是很抒情的一個韻,但是中間有四句換了入聲韻。

入聲字:首句“昨日之日不可留”用了三個入聲字:日、日、不,可見李白情緒之激烈,第二句“今日之日”仍然沿用上句用了兩個入聲字“日”,但是后面就連用了三個平聲字:多煩憂,說明他的情緒平復下來了。中間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轉用入聲韻。最后兩句,各用一個入聲字:不、發(fā),把憤懣之意表達得很充分。

開閉口音:李白詩歌的特點是以豪放表達痛苦,這首詩閉口音多于開口音,整體色彩是憂郁的,但是情緒開朗或激烈之時也會多用開口音,比如“長風萬里送秋雁”、“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其他:這首詩的第一個字,用的聲母是“q”,大家可以拖長了感覺一下,這個字的發(fā)音與“拋棄”的感覺是完全一致的。第二句的第一個字是“亂”,這個字有四個音素,四個因素都有元音性質,因此的確有“紛亂”的感覺,大家也要拖長了試試。三、四句情緒轉為平靜,開口音多。五至八句轉入聲韻,說明是最痛苦的四句。四句之中,第三句結尾卻用了一個平聲字,而且是“飛”,這就是反襯。這四句正與蘇軾的《赤壁懷古》詞一樣,是以別人的功業(yè)反襯自己的失落,所以別人的功業(yè)越大,自己越痛苦。后面,又轉回平聲的“尤”韻,說明情緒又平復下來,只是更無奈,更抑郁了,所以在非押韻位置上用了好幾個“尤”韻的字,以加強憂郁的感覺,并用了幾處疊字。最后兩句,以頓挫的入聲插在中間,以悠長的“尤”韻結尾,表達了不甘心、無奈和悠悠恨意。這首詩的情緒變化發(fā)展,通過聲韻分析,就可以看的非常清楚。

如果我們能把聲韻分析和內容分析相結合,對古詩的理解就會加深很多。聲韻分析最好的工具是什么呢?就是吟誦。因為一吟誦,前面講的聲韻之美的各個方面就都體現出來了。而朗誦是不會把這些聲韻的特點表現出來的。所以,進行聲韻分析的時候,最好使用吟誦錄音,或者自己吟誦。

 

 

 

徐健順 古詩聲韻之美四

 

上文說過入聲字是短音,有頓挫凝滯之感。押入聲韻的詩詞,都是表達痛苦、堅韌、感慨、憤懣等情緒的。這次說說不在押韻位置的入聲字有什么作用。

先看王維的《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首詩一共有三個入聲字:落、月、出?!奥洹弊值氖褂煤苄蜗?,而尤其突出的是“月出”兩字。兩個入聲字連在一起,頓挫之感非常強烈,好似敲擊之聲,有突然而來的感覺,所以后面用“驚”字。如果前面不是入聲字,月亮就好像慢慢地出來的,那就不會“驚”到“山鳥”了。

“一”這個入聲字經常被使用,“一叫一回腸一斷”、“千里江陵一日還”、“山一程、水一程”,“一枝紅杏出墻來”,您把“一”讀成短音試試,是不是跟讀長音感覺很不一樣?錢鐘書先生在《宋詩選注》中,列出了唐宋詩中跟“一枝紅杏出墻來”類似的詩句,有十數句之多。為什么只有葉紹翁的這句成為千古名句呢?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文字好,更重要的,是此句的聲韻優(yōu)美,恰到好處。“一”這個入聲字,以短音頓挫表示強調,只有一枝而已,就足矣?!俺觥币彩侨肼曌?,唯其頓挫,才有動感。這個詩句,就是因為這兩個入聲字用的好,才膾炙人口的。

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前三句一個入聲字也沒有用,最后一句“不拘一格降人才”用了三個入聲字:不、一、格,一下子就把迫切之意表達了出來。杜牧的《江南春》的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百、八、十”都是入聲字,連在一起,以頓挫表示強調,好像一個一個地數過去,加上前后“四”、“寺”兩個都是仄聲字,五個字都是又短又快,把寺廟的數量之多、令人驚嘆之意,凸顯出來了。再結合下一句看看:“多少樓臺煙雨中”——只在律字的位置上必須用仄聲的時候,用了兩個仄聲字:少、雨,而且還是兩個上聲字,非常舒緩,另外五個字全是平聲字,整句話都很舒緩悠然,與第三句的急促頓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示那么多的寺廟,依然沒有煙雨大,轉與合,就是這么表達的。

王冕的《墨梅》和于謙的《石灰吟》都是詠物言志、以物自比的,都是表達高潔的志向的,但是《墨梅》只用了三個入聲字,比例很正常,《石灰吟》卻用了七個入聲字,為什么呢?因為王冕和于謙身份不同,王冕是隱士,于謙是烈士?!赌贰返娜齻€入聲字,除了“墨”字之外,另兩個都用在了第三句上。古詩起承轉合,第三句是最重要的轉折句,“不要人夸好顏色”,“不”、“色”兩個入聲字正好在一頭一尾,跟“欲窮千里目”一樣,都是用來表達決心的,隱士與世俗決絕之意,如聞其聲。同樣是第三句,于謙的《石灰吟》是“粉骨碎身渾不怕”,也用了兩個入聲字“骨”、“不”,以頓挫表示決心,但是最后一個字是去聲字“怕”,去聲本就鏗鏘有力,“怕”又是開口音,一股勇往直前、大義凜然之氣從聲音里就表達了出來。這首詩前三句每句都有兩個入聲字,第四句也有一個入聲字,于謙個性之烈,由此可見。

在某校園看到這樣的標語:“促進素質教育,建設魅力校園”,十個字中有九個是去聲字,這樣的標語、題目、詞句,實在是屢見不鮮?!肮?jié)能型迷迪車”,六個字中五個陽平字,“家居裝修新天地”,七個字中六個陰平字,而且這些同聲調的字都連在一起,“綠地建設示范項目”,干脆八個字都是去聲,大家都見怪不怪,為什么呢?因為現在的漢語,已經不講究聲韻之美了。這些詞句,大家都是念的,或是朗誦的,一帶而過,其中的聲韻別扭之處,覺不出來。但古人是吟誦的,吟誦的時候要拖長聲音。大家試著拖長聲音念一念上述詞句,就會覺得拗口難讀了。

現在的老師批作文,是從字句、結構、思想、手法上批改,罕有從聲韻上批改了?!拔恼麻_篇,不該連用幾個上聲字”,“這句是表決心的,應該把最后一個字改成去聲字”……這樣的批語,可曾看見過?然而在古代是很正常的。因為吟誦的時候,所有聲音的特征,都會被放大,聲音本身所包含的意義,也被放大,因此聲韻用來表達涵義,而聲韻之美就是每個文人士子特別重視的事情了。

這次只談聲調。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絕大多數是在中古音系統(tǒng)中被創(chuàng)造的。中古音有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平聲舒緩、低沉、平靜,其發(fā)聲相當于今天的第一聲,其字演變?yōu)榻裉斓囊?、二聲,所以今天的一、二聲字,中古音都讀一聲。近體詩必須押平聲韻,所以近體詩無論怎樣,最后都有歸于平靜之感。因此大開大闔、情緒激烈的詩歌,多用歌行、古體來做。上聲即今天的第三聲,古代有“上聲高呼猛烈強”之說,然而我一直懷疑這個說法。上聲的聲調向上,這是毫無疑問的,不然不會用“上”這個字表示。但是否都是“高呼猛烈強”呢?看看押上聲韻的詩詞吧: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如果是猛烈高呼,則韻味全無。所以我的意見,是至少在某些地區(qū),某些人,某些情況下,上聲是曲折音,先下后上的,只不過下少上多,調值高,因此為“上”聲。鄭張尚芳先生曾指出,人體器官多用上聲,如首、口、眼、耳、齒、嘴、腦、臉、手、腳等,最后自稱也是“我”。由此知上聲有親密、細膩、喜愛之意。押上聲韻的詩,大部分細膩纏綿,如上例,只有小部分,豪邁壯烈,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類。

去聲相當于今天的第四聲,去聲語音通達順暢,如擲地有聲,故鏗鏘有力,或曠遠明亮。押去聲韻的詩詞如: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聚萬落千村孤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

入聲在古代的聲調是高是低,是升是降,尚未有定論,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入聲是短音。短音就像發(fā)了一半的音突然被噎住一樣,因此可以傳達出痛苦、憤怒、壓抑、決絕等比較激烈的情緒。漢樂府《上邪》在說出了自己的愿望之外,連用四個入聲韻,以示決心。杜甫的詩世稱“沉郁頓挫”,什么是“頓挫”?就是說他愛用入聲字,而且用的好。著名的《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五百字五十個韻,全部是入聲韻,入聲的短促頓挫之音,把他的悲憤沉痛之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岳飛的《滿江紅》也是押入聲韻的詞,:“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歇”是入聲字,讀如“謝”,而且是半個“謝”,急促而壓抑,把岳飛當時憤懣難當的心情傳達得很充分。但是如果按現代漢語念,讀一聲陰平,則好像岳飛的滿腔怒火,至此消歇,化為平靜,意思滿擰了。同樣,“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我看到很多朗誦者滿懷豪情地念。他如果知道這首詞也是押的入聲韻,句句哽咽,就從韻上都能知道蘇軾做這首詞是多么的悲傷了,就再也不會當“百萬雄師過大江”那么朗誦了。

很多詩詞有換韻的現象。換韻是很有講究的,尤其是不同聲調之間的換韻,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達。我們看陸游的《釵頭鳳》: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用上聲韻,多么婉轉,多么細膩,好像捧在手里,說不盡的珍愛。但是下面一轉: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改用入聲韻,滿腔的壓抑憤懣。下闋前面不再用上聲韻,而是用去聲韻: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鮫綃透。

是一種怨恨的口氣,發(fā)泄的口氣。然后,仍然轉入聲韻結束: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還是歸于壓抑和痛苦???,不同聲調的韻的轉換起到了何等重要的作用!

詞、曲的換韻是詞牌、曲牌固定好的,因此詞牌、曲牌對情感、敘述模式也都是有所界定的。與此不同,古體詩是可以自由換韻的。我們都喜歡李白那些變幻莫測的歌行,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其中換韻的作用。比如《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用的是“尤”韻(iou),一看韻就可知道是一首思悠悠、恨悠悠的詩??墒窃谥虚g,有兩句換用了入聲韻: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我聽過很多人朗誦到這里,都是豪邁痛快的,其實這恰是整首詩最壓抑的地方。骨、發(fā)、月都是入聲字,偏在第三句用了一個平聲字結尾,還是“飛”。這正是對比,對比于古人的豪情和功業(yè),我卻碌碌無為,因此古人越豪邁,我則越壓抑。這與蘇軾的《念奴嬌》是一樣的道理。最后,詩人終歸于無奈,于是再回到平聲的“尤”韻。

曹操的《短歌行》也是這樣,通篇用的是平聲韻,中間插入了兩句入聲韻:“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李白的《將進酒》等名篇,其韻的轉換更是汪洋恣肆,玄機無限。

再看一個換韻的典型例證:《詩經·周南·關雎》。前四句用平聲韻: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注意:在這里“之”是個虛詞,不參與押韻,所以是“流”和“求”押韻。四句都是平聲韻,為什么呢?因為剛看見淑女,相思乍起,美好而純潔。后面轉入聲韻: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為什么用入聲韻呢?因為沒有追求到,所以痛苦了。再下面,轉上聲韻: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為什么呢?因為剛追求到,無限珍愛,所以用上聲以示之。最后,轉去聲韻:

參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樂”,古音為“yào”,與“芼mào”押韻。為什么用去聲韻呢?因為追到手之后該表決心了。去聲鏗鏘有力,所以用去聲。為什么不像《上邪》那樣用入聲表決心呢?因為《上邪》的決心,是決絕,好似有莫大的外界壓力;《關雎》的決心,是和諧,是美好的希望,因此用去聲不用入聲。

看,通過四聲韻的轉換,詩人的情感歷程,是不是表達得非常清楚?

古詩聲韻之美,一美如斯,不有吟誦,何以得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吟誦的規(guī)則:一本九法(下)
英俊說詩(押韻篇)
詩林學步(17古體詩的用韻)
增點文學素養(yǎng)吧-詩詞入門
古詩的聲韻之美(一): 開口音與閉口音
小29 吟誦書寫張繼《楓橋夜泊》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