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華文化—處世篇 . 醒世箴言《名人格言錄》(21-30)
中華文化—處世篇 . 醒世箴言
《名人格言錄》(21-30)
21、韓愈 21、韓愈(唐)
韓愈(768~824) 字退之,號昌黎,故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公,故世稱韓文公,唐朝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鄧州一說,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郡望”一詞,是“郡”與“望”的合稱?!翱ぁ笔切姓^(qū)劃,“望”是名門望族,“郡望”連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國范圍內(nèi)的名門大族。而韓愈世居昌黎,故又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dǎo)者,故與其并稱為“韓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載道”和“文道結(jié)合”的主張,反對六朝以來駢偶之風(fēng)。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稱。
《五箴并序》
《五箴》是韓愈在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謫居陽山時所寫的表露自己真情實感的自戒之作。通篇以自我批評為基調(diào),但這種批評有出自真心的一面,也有告誡自己警醒的一面,更有不屈的精神蘊含其中。
五箴并序【原文】
人患不知其過。既知之,不能改,無勇也。予生三十有八年,發(fā)之短者日益白,齒之搖者日益脫,聰明不及于前時,道德日負(fù)于初心。其不至于君子而卒為小人也,昭昭矣!作五箴,以訟其惡云。
【譯文】
人就怕不知道自己的過失。知道了自己的過失,如果不能改,那就是缺乏勇氣。我今年三十八歲了,稀疏的頭發(fā)日益斑白,松動的牙齒日益脫落。聽力和視力都不如以前那么好,道德學(xué)問也一天天遠(yuǎn)離當(dāng)初制定的目標(biāo)。我達(dá)不到君子的境界,最終不得不成為小人,已是明確無疑的啦!寫此《五箴》來批評自己一番。
《游箴》【原文】
予少之時,將求多能,蚤夜以孜孜。予今之時,既飽而嬉,蚤夜以無為,嗚呼予乎!其無知乎!君子之棄。而小人之歸乎!
【譯文】
我年輕的時候,決心求得多方面的才能,從早到晚,孜孜不倦的學(xué)習(xí)。我現(xiàn)在的情形:吃飽了就嬉游,從早到晚碌碌無為。唉!我這個人呀!難道不知道嗎,我已被君子唾棄,歸入小人之流了啊!
《言箴》【原文】
不知言之人,烏可與言!知言之人,默焉而其意已傳。幕中之辯,人反以汝為叛;臺中之評,人反以汝為傾。汝不懲邪?而呶呶以害其生邪?
【譯文】
不能體會言外之意的人,怎么可以同他講話!能夠體會言外之意的人,不用開口,就能知道你想說什么。在幕府中說得太多,人們反而以為你有二心;在御史進行評論,人們反而以為你是誣陷別人。你還不引以為戒么!難道一定要嘮嘮叨叨送掉性命嗎?
《行箴》【原文】
行與義乖,言與法違,后雖無害,汝可以悔。行也無邪,言也無頗,死而不死,汝悔而何?宜梅而休,汝惡曷瘳?宜休而悔,汝善安在?悔不可追,悔不可為,思而斯得,汝則弗思。
【譯文】
行為背離禮義,言論違反規(guī)范,即使后來沒造成什么惡果,你也應(yīng)該后悔。行為端正無邪,言論不離正道,人死精神不死,還有什么應(yīng)該后悔的?該悔恨的不悔恨,你的惡性怎么改正?不該悔恨的卻要悔恨,你的善心到哪里去了?有的東西難以追悔,有的東西則不必后悔,只要想想就會明白這個道理,你卻不肯好好動動腦經(jīng)。
《好惡箴》【原文】
無善而好,不觀其道。無悖而惡,不詳其故。前之所好,不見其尤,從也為比,舍也為讎。前之所惡,今見其臧,從也為愧,舍也為狂。維讎維比,維狂維愧,于身不詳,于德不義。不義不詳,維惡之大。幾如是為,而不顛沛?齒之尚少,庸有不思;今其老矣,不慎胡為?
【譯文】
他沒有優(yōu)點,你偏喜歡他,因為你沒有考察他的立身之道;他沒有錯誤,你卻不喜歡他,因為你沒有搞清楚其中的緣故,以前所喜歡的,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他的錯誤,追隨他就等于依附,拋棄他就結(jié)成仇家,以前所憎惡的,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他的美德,追隨他則感到愧悔,拋棄他也就是顛狂。依附、結(jié)仇、愧悔、顛狂,對自己來說是很不吉祥,對德行來說則不合道義。不合道義不吉祥,犯的罪惡就特別大??疾爝@樣做法的,哪個不遭受挫折?年輕的時候,對此不加思慮:如今上了年紀(jì),為什么還不謹(jǐn)慎?
《知名箴》【原文】
內(nèi)不足者,急于人知。沛焉有馀,厥聞四馳。今日告汝,知名之法;勿病無聞,病其曄曄。昔者子路,惟恐有聞,赫然千載,德譽愈尊。矜汝文章,負(fù)汝言語,乘人不能,掩以自取。汝非其父,汝非其師,不請而教,誰云不欺!欺以賈憎,掩以媒怨,汝曾不悟,以及于難,小人在辱,亦克知悔,及其既寧,終莫能戒。既出汝心,又銘汝前,汝何不顧,辱則宜然。
【譯文】
本身缺乏學(xué)養(yǎng)的人,急于被人知賞。本身學(xué)問很充實,名聲自然會四處傳揚?,F(xiàn)在我告訴你,獲取聲名的辦法:不要怕自己默默無聞,怕的是自己聲名太顯赫。過去孔子的弟子子路,他生怕自己太有名,可千余年來聲名顯赫,德行聲望更加受到尊崇。自以為文章了不起,又對自己言辭很自負(fù),乘人還沒有這些本事,就把聲名統(tǒng)統(tǒng)獵取,你不是別人的父親,也不是別人的老師,不來請你就去教訓(xùn),誰說這不是欺負(fù)人?欺負(fù)人招致憎惡,爭名聲惹人嫉恨,你竟然還不醒悟,災(zāi)難一定會降臨。小人受到屈辱的時候,也能知道后悔,等到事過境遷,最后還是不能引以為戒。這番話你既然從心里悟出,又銘刻在你座位之前,你如果視而不見,恥辱就將不可避免。
22、劉禹錫
22、劉禹錫(唐)
劉禹錫(約772 — 約842),字夢得,晚年自號廬山人,漢族,洛陽(今河南洛陽)人。自言系出中山,先輩移居洛陽,唐代大儒、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詩人。
貞元九年(793),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jié)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后從杜佑入朝,為監(jiān)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jié)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后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
劉禹錫詩文俱佳,與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并稱“劉柳”,與韋應(yīng)物、白居易合稱“三杰”,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詩集十八卷,今編為十二卷,存世有《劉賓客集》。
22、書法《陋室銘》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骸昂温??”
【譯文】
山不在乎高大,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乎深廣,有蛟龍潛藏就顯得有靈氣。這里是一間簡陋的小屋,但由于我有美德而遠(yuǎn)近流芳。苔蘚爬上臺階,滿眼碧綠;草木的顏色映入簾內(nèi),室中也有青意。在這里談笑的有博學(xué)的鴻儒,往來的人中沒有白丁??梢詮椬嗨貥愕墓徘?,閱讀用泥金寫的佛經(jīng),沒有世俗的音樂擾亂聽覺,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楊子云的草堂??鬃诱f:“有什么簡陋呢?”
22、國畫《陋室銘》
《陋室銘》
《陋室銘》選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為唐代詩人劉禹錫(字夢得)所作。《陋室銘》聚描寫、抒情、議論于一體。通過具體描寫"陋室"恬靜、雅致的環(huán)境和主人高雅的風(fēng)度來表述自己兩袖清風(fēng)的情懷。文章運用了對比,白描,隱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壓韻,韻律感極強,讀來金石擲地又自然流暢,一曲既終,猶余音繞梁,讓人回味無窮。文章表現(xiàn)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tài)度。表達(dá)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
《陋室銘》一文,劉禹錫諸集均未見收錄,近年有人疑為偽作。但此文前代屢見獻(xiàn)文記載,內(nèi)容又與作者行事相合,似仍以視為劉作為宜。本文作于和州任上(824—826)?!稓v陽典錄》:“陋室,在州治內(nèi),唐和州刺史劉禹錫建,有銘,柳公權(quán)書碑。”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多用于歌頌功德與昭申鑒戒。
劉禹錫因在任監(jiān)察御史期間,曾經(jīng)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革新失敗后,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dāng)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規(guī)定,通判應(yīng)在縣衙里住三間三廂的房子??珊椭葜h看人下菜碟,見劉禹錫是從上面貶下來的軟柿子,就故意刁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后很生氣,吩咐衙里差役把劉禹錫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于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huán)境也還可心,劉禹錫仍不計較,并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閑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diào)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想想這位勢利眼的狗官,實在欺人太甚,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并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23、白居易問訪圖
23、白居易(唐)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白居易生于河南鄭州新鄭,自幼聰慧,5、6歲學(xué)作詩,9歲熟悉聲韻。15、16歲時, 立志應(yīng)進士舉,刻苦讀書,口舌成瘡,手肘成胝。29歲,進士及第。又與元稹同時考中“書判拔萃科”。兩人訂交,約始于此,后在詩壇上齊名,并稱“元白”。
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喪居家,服滿返京任太子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兩河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聯(lián)合叛唐,派人刺殺主張討伐藩鎮(zhèn)割據(jù)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請急捕兇手,以雪國恥。但卻被腐朽的官僚勢力攻擊為越職言事,并捏造“傷名教”的罪名,將他貶為江州司馬。這對他是個沉重的打擊。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還京,拜尚書司門員外郎,遷主客郎中,知制誥,進中書舍人。因國事日非,朝中朋黨傾軋,屢次上書言事不聽,于長慶二年(822)請求外任,出為杭州刺史。后又做過短期的蘇州刺史。在杭州時,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頃;并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飲用。離蘇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
白居易從58歲開始,定居洛陽。先后擔(dān)任太子賓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職。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他在洛陽過著飲酒、彈琴、賦詩、游山玩水和“棲心釋氏”的生活。時常與名詩人劉禹錫唱和,時稱“劉白”。他在舒適的晚年仍然時常想到人民。73歲時,還出資募人鑿開龍門八節(jié)石灘,以利行船。兩年后病終。葬于龍門香山琵琶峰。詩人李商隱為撰墓志。
白居易一生留下近3000篇詩作。他把詩歌比作果樹,提出了“根情、苗言、花聲、實義”(《與元九書》)的著名論點。白居易生前,曾對自己的詩文進行過幾次編集,初名《白氏長慶集》,后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詩文3800多篇,成75卷、抄寫5部。唐末動亂,抄本散亂,又經(jīng)輾轉(zhuǎn)刻寫,已非原貌?,F(xiàn)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刻本,僅71卷,收詩文3600多篇。
《續(xù)座右銘并序》【原文】
崔子玉座右銘,余竊慕之。雖未能行,常收屋壁。然其間似有未盡者,因序為座右銘:
勿慕貴與富,勿憂賤與貧,自問道何如,貴賤安足云。聞毀勿戚戚,聞譽勿欣欣。自顧行何如?毀譽安足論。無以意傲物,以遠(yuǎn)辱于人。無以色求事,以自重其身。游與邪分岐,居與正為鄰。于中有取舍,此外無疏親。修外以及內(nèi),靜養(yǎng)和與真。養(yǎng)內(nèi)不遺外,動率義與仁。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塵。吾道亦如是,行云貴日新。不敢規(guī)他人,聊自書諸紳。終身且自勖,身歿貽后昆。后昆茍歹是,非我之子孫。
【譯文】
崔瑗的《座右銘》我很敬仰。雖然沒有全部實行,但也常寫在屋里的墻上。但里面好像沒有說完的東西,因而續(xù)寫座右銘。
不要羨慕富貴,不要憂慮貧賤。應(yīng)該問問自己道德怎么樣,貴賤不值一提。聽到誹謗不要憂傷,聽到贊譽不要高興。應(yīng)該考察自己做得怎樣,誹謗和贊譽不值得談?wù)?。不要驕傲自滿,瞧不起人,以能遠(yuǎn)離別人的侮辱。不要用諂媚的臉色乞求事奉別人,以能自己尊重自己。出游要遠(yuǎn)離邪惡,居家要以正直為鄰。從中有取舍,此外沒有親疏。修養(yǎng)外部以及內(nèi)部,靜靜的保養(yǎng)和順與純真。修養(yǎng)內(nèi)部也不要遺漏外部,行動要遵循義和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山是由微塵積累起來的。我們的道德也是這樣,實行它貴在每天都自新。不敢要求別人,姑且自己牢記。要一輩子自我勉勵,死后傳給子孫。子孫如果違反了它,就不是我的子孫。
24、柳宗元
24、柳宗元(唐)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大散文家、詩人、哲學(xué)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祖籍河?xùn)|解縣(今山西省永濟縣),后世稱其“柳河?xùn)|”,本文節(jié)選自《柳河?xùn)|集》,書名便源于此。因官終柳州刺史,故世稱“柳柳州”。又因他和韓愈一起領(lǐng)導(dǎo)了中唐的古文運動,與韓愈齊名,故世稱“韓柳”。
個人簡歷:青少年時期:遷居長安,飽讀詩書,隨父多方出游。早慧,13歲時,作有《為崔中丞賀平李懷光表》。為朝官時期: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xué)鴻詞科。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參與“永貞革新”,為核心人物之一。僅七個月革新失敗。貶謫遠(yuǎn)州時期:永貞元年九月,被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司馬?!⌒睦須赓|(zhì):他是一個抑郁性氣質(zhì)的人,這種氣質(zhì)影響到了其詩歌創(chuàng)作。所以很多詩篇的基調(diào)定位在將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物描寫與富于個性的幽怨情感的抒發(fā)相結(jié)合上(在心理氣質(zhì)上可以與蘇軾做比較,開展研究性學(xué)習(xí))。
詩歌風(fēng)格:清朗疏淡。詩歌名作:《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江雪》《漁翁》。
散文風(fēng)格:沉郁峻潔。
文學(xué)主張:內(nèi)容上,“文以明道”,“不平則鳴”;形式上,學(xué)古創(chuàng)新,詞必己出。
哲學(xué)思想:他是樸素的唯物主義本體論者,反對“天命論”。他認(rèn)為天地萬物都是由物質(zhì)的“元氣”的陰陽變化所產(chǎn)生的。
政治思想:提出了以“生人之意”為動力的歷史發(fā)展觀,認(rèn)為歷史的發(fā)展不取決于“圣人之意”。
文學(xué)影響:雜文、山水游記散文、寓言故事、傳記散文對后世都有很大影響,尤其“對山水游記和寓言故事這兩種文體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xiàn),是這兩種文體的最后完成者,并取得了后人難以企及的成就”。
《敵戒》
《敵戒》是唐代文學(xué)家柳宗元創(chuàng)作的一篇短文。這篇短文精辟闡明了對立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文章指出:敵人的存在雖然是有害的,但是如果有很強的敵情觀念,能夠以敵為戒,常備不懈,奮發(fā)圖強,就能夠轉(zhuǎn)害為利。如果在失去對立面以后,就忘乎所以,必定招來無窮禍患。全文語言古樸精簡,是一篇典型的”戒“體文章。
《敵戒》作于永州。這篇短文,144個字,從秦滅六國后因自滿而亡、晉厲公戰(zhàn)勝楚國后反而招致內(nèi)亂,以及臧孫紇對憎惡自己的孟孫速之死發(fā)出感嘆這三個事例,鮮明地指出:敵人的存在雖然是有害的,但是如果有很強的敵情觀念,能夠以敵為戒,常備不懈,奮發(fā)圖強,就能夠轉(zhuǎn)害為利。如果在失去對立面以后,就忘乎所以,必定招來無窮禍患。作者強調(diào)了憂患意識的重要性。
柳宗元的《敵戒》,揭示的是一個政治辯證法,就是在有敵國的時候,要以敵為戒,常備不懈,而在敵國消失以后,也不能忘乎所以,思想懈怠,這樣才能夠在有敵和無敵的時候,都能夠立于不敗之地。柳宗元的《敵戒》和美國人的“敵癖”完全不同。美國人的“敵癖”思想,是一種為了保留對立面以激勵自己而故意和人為制造敵人的實用主義,是為了適應(yīng)美國的政治需要,把本來不是敵人的國家非作為敵國來定位,來對待,來使用。
【原文】
皆知敵之仇,而不知為益之尤;皆知敵之害,而不知為利之大。秦有六國,兢兢以強;六國既除,迤迤乃亡。晉敗楚鄢,范文為患;厲之不圖,舉國造怨。孟孫惡臧,孟死臧恤;藥石去矣,吾亡無日。智能知之,猶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敵存而懼,敵去而舞;廢備自盈,只益為癒。敵存滅禍,敵去召過。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懲病克壽,矜壯死暴??v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詩,思者無咎。
【譯文】
都知敵人是仇人,而不知有益得很,都知敵人對自己有害,而不知有利之大。秦國因為有六國存在,小心謹(jǐn)慎,以致強大。六國都消滅了,洋洋自得,卻滅亡了。晉國在鄢陵打敗了楚國,卻不圖進取,出現(xiàn)了戰(zhàn)亂,全國都怨恨他。孟孫憎惡臧孫,孟孫死了,藏孫卻很惋惜,說:沒有藥了,我不久也要死了。有智慧有能力的人,還最終出現(xiàn)危險,況且今天的人,竟不思考這一點。敵人存在就畏懼,敵人沒了就手舞足蹈。廢除了戒備,自己很滿足,只會更加增加疾病。敵人存在,可以沒有災(zāi)禍;敵人去掉,反而召來過失。有誰能知道這一點,他的學(xué)問就很大,他的聲名將遠(yuǎn)播。因為有病而注意治療,反而能長壽;自負(fù)自己健壯的人卻往往暴死??v欲不戒,不是愚蠢,就是老糊涂了。我作這首詩戒,你認(rèn)真思考,沒有毛病。
25、宋仁宗 趙禎
25、仁宗皇帝(宋)
宋仁宗趙禎,真宗第六子。本是李宸妃所生,被章獻(xiàn)太后養(yǎng)為己子,于是繼承皇位,他13歲繼位,太后稱制了十一年。他任富弼以和契丹,任范仲淹以拒西夏,在內(nèi)政上恭儉仁怒,慎刑愛民,史書稱其“為有宋第一仁主”。在位四十一年崩。
《安樂銘》【原文】
存心要重綱常,行事要從忠孝。居必?fù)襦彛槐負(fù)裼?。治家以勤儉為先,待眾以謙和為首。妓館莫游,賭場莫走。遠(yuǎn)不義之財,戒過度之酒。嫉妒勿起于心,讒言勿宣于口。官糧須當(dāng)早完,祖業(yè)須當(dāng)謹(jǐn)守。常思已往之非,每念未來之咎。能依此言,安樂永久。
【譯文】
思想觀念要重視三綱五常,行為做事要服從忠孝仁怒。居住一定要選擇鄰居,交游一定要選擇朋友。治理家庭要以勤儉為先。對待民眾要以謙和為首。妓院不要去游,賭場不要去走。遠(yuǎn)離不義之錢財,謹(jǐn)戒過度之美酒。嫉妒之意不要起于心,饞毀之言不要出于口。公家的稅糧一定要早早的完清,祖宗的基業(yè)一定要小心的堅守。經(jīng)常反思以往的錯誤,時時警惕以往的過咎。能夠依照這些原則,安樂的日子就能永久。
26、宋代名相寇準(zhǔn)
26、寇準(zhǔn)(宋)
萊國忠愍公寇準(zhǔn)(961-1023),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xué)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zhuǎn)鹽鐵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再起為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貶寇準(zhǔn)衡州司馬,是時寇準(zhǔn)病篤,詔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陽)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團練副使李迪迎寇準(zhǔn)尸靈厝于衡州(今衡陽市)岳屏山花藥寺,妻子宋氏奏乞歸葬故里?;视铀哪?,詔翰林學(xué)士孫抃撰神道碑,帝為篆其首曰“旌忠”??軠?zhǔn)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今傳《寇忠愍詩集》三卷。
26、京劇人物 寇準(zhǔn)
《六悔銘》出自 明人宋纁的《古今藥石》
【原文】
官行私曲失時悔,富不儉用貧時悔,藝不少學(xué)過時悔,見事不明用時悔,酒后狂言醒時悔,安不將息病時悔。此銘可為終身之用。
【譯文】
官行私曲,失時悔。做官的,心要如秤,不能為誰而任意輕重;心要如水,不能為誰而任意倚側(cè)。一心為民服務(wù),不為個人的利益或喜怒而有所偏失、曲護,至于受賄、包庇、冤獄、關(guān)說,置法令于不顧,當(dāng)漏失被糾舉出來時,后悔就晚了。
富不儉用,貧時悔。凡是裝門面、講排場、驕縱揮霍的人,很快就會匱乏貧困。富時和你一起舟車趁逐的朋友,在你貧窮時,早已不見,誰愿代你填補往日浪費的大窟窿呢? “千金散盡還復(fù)來”,這句話靠不住。
藝不少學(xué),過時悔。年少學(xué)藝,事半功倍。年少時懶惰荒嬉,坐成癡呆,直到“一個白發(fā)催將去,萬兩黃金買不回”,少年的時光真寶貴,不知努力,等老大時,徒留傷悲,追悔莫及。
見事不學(xué),用時悔。經(jīng)一事,長一智,社會是學(xué)到老的終身大學(xué),逢事就留心,隨時便學(xué)習(xí),儲蓄實際經(jīng)驗,使人生更成熟,臨到用時,活手活腳。人只有在拒絕學(xué)習(xí)的時候,才是真的老朽。臨到用時懂得少的人,難事就多,沒有不后悔的。
醉發(fā)狂言,醒時悔。狂飲猛拼,好像豪爽,等到醉時,胡言亂語,吐嘔遍地,無禮冒犯,失態(tài)獻(xiàn)丑,醒來就不勝懊悔。要明白中國人的勸酒灌醉,都是把被灌的人當(dāng)成呆子看待,你又何必自以為海量而 氣雄一時?
安不將息,病時悔。人在疾病之中,都有很好的懺悔,只可惜病一好轉(zhuǎn),就全忘了。名利的計較,瑣屑的操勞,不加節(jié)制,不稍安息,必須等到生病,才開始后悔。如果沒有病時就想想生病之苦,許多塵心焦思,就減去了一大半。
27、晏殊
27、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南昌進賢)人。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xué)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xué)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臨淄公,謚號元獻(xiàn),世稱晏元獻(xiàn)    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fēng)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并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xiàn)遺文》、《類要》殘本。
《幾銘》出自《銘刻瑣記》【原文】
小飯防噎,硅行虞跌。
巾有角墊,衣存衽缺。
惟忠與孝,則罔摧折。
【譯文】
吃零嘴要防止噎著,漫步行走要擔(dān)心跌倒。
頭巾上有角墊,雖衣服尚在,袖口卻殘缺了。
只有忠與孝,卻沒有受到摧折。
28、歐陽修
28、歐陽修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且在政治上負(fù)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xué)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xué)史上最早開創(chuàng)一代文風(fēng)的文壇領(lǐng)袖。領(lǐng)導(dǎo)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fā)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fēng)。歐陽修在變革文風(fēng)的同時,也對詩風(fēng)詞風(fēng)進行了革新。在史學(xué)方面,也有較高成就。
《家誡》
在《 家誡》中真誠地表達(dá)了嵇康以儒家名教教子做人處世的思想?!?nbsp;家誡》指出:“人無志,非人也”。不僅把“立志”看作做人的基本要求,而且把立志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 家誡》所指的“立志”是儒家所反復(fù)強調(diào)的“士志于道”,即做一有德君子。在為人處世方面,《 家誡》要求子弟要善處濁世,小心謹(jǐn)慎,“凡行事先自審其可,不差于宜”。凡遇到“心所不忍”之事,當(dāng)“密為濟之”,凡事要講仁義、禮讓、謙恭、廉恥、忠烈。以為教育子弟惜身愛命、 明哲保身是相當(dāng)重要的。在外要少管別人閑事,尤其是不要打聽他人的私事;要敬遠(yuǎn)長吏,不可與之交往過密;言語“不可不慎”,因為言多語失,禍多由此生;要注意交往中的禮節(jié),不要強勸人酒,也不硬要人勸酒,拿起酒杯,表示出醉熏熏樣子就夠了,千萬不能“ 困醉”,以免“不能 自裁”。《 家誡》中指出:“壽夭之來,生于用身;性命之遂,得于善求”。為了保全生命,必須學(xué)會保全性命的人生智慧,只有明智之士才能 明哲保身 ?!?nbsp;家誡》中的這些思想,大多是針對魏晉之際政治動亂不安、社會風(fēng)氣污濁,以致禍亂頻仍,朝不保夕的現(xiàn)象而闡發(fā)的,其 明哲保身的家教思想后來在 顏之推的《顏氏家訓(xùn)》中得以發(fā)揮。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
”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
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xué)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譯文】
“玉不雕琢,不能成為器用;人不學(xué)習(xí),不會通曉道理?!?div style="height:15px;">
玉作為一種物質(zhì),有它不變的常性,雖然不把它雕琢成器用,
它也不失為玉,人的習(xí)性是會隨著外物的變化而改變的,
不學(xué)習(xí)就成不了君子,反而會成為小人,難道這不值得認(rèn)真思考嗎?
29、蔡襄
29、蔡襄(宋)
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謨,漢族,北宋著名書法家,政治家,茶學(xué)專家,權(quán)相蔡京的從兄。原籍福建仙游楓亭鄉(xiāng)東垞村,后遷居莆田蔡垞村,1030年(天圣八年)進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擔(dān)任過館閣??薄⒅G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xué)士、樞密院直學(xué)士、翰林學(xué)士、三司使、端明殿學(xué)士等職,出任福建路轉(zhuǎn)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和杭州府事。卒贈禮部侍郎,謚號忠惠。主持建造了中國現(xiàn)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泉州洛陽橋,蔡襄為人忠厚、正直,講究信義,且學(xué)識淵博,書藝高深,書法史上論及宋代書法,素有“蘇、黃、米、蔡”四大書家的說法,蔡襄書法以其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
《福州五戒》
嘉祐二年(1057年),蔡襄第二次知福州的時候頒發(fā)了《教民十六事》。其主要內(nèi)容有:教民監(jiān)督、告發(fā)官吏的不法行為;教民參與市場的管理,鼓勵民眾告發(fā)市場上的詐騙者以及偽劣產(chǎn)品等;官吏不得擅自帶兵搜圍人家,檢索違禁物品;禁止賭博、殺牛;僧人不得住宿民家;禁止喪事鋪張浪費等。(《三山志》卷四十)從中可以看出《教民十六事》實際上是一篇反對腐敗,提倡樹立社會新風(fēng)氣的檄文,其中教民告官的條文尤為難能可貴。蔡襄辦事也以身作則,所訂立的各種制度帶頭遵守,做出了良好的榜樣。
當(dāng)時的福建有著“重兇事,奉浮屠”的社會風(fēng)氣。親人亡故,喪葬之時往往要大辦酒肉齋筵、山頭齋筵,名為孝行。貧苦之家為此典賣田宅,往往招致傾家蕩產(chǎn)。為了革除陋習(xí),蔡襄撰寫頒布了《福州五戒文》。其主要內(nèi)容有:辦喪事“不可妄費”;婚娶不可“求財破費”;反對迷信鬼神;反對商賈欺詐和富人兼并窮人土地;此外還提倡家庭、人與人之間應(yīng)和睦相處。另據(jù)《三山志》所載,蔡襄又作《戒山頭齋會》,并立碑于虎節(jié)門下,反對辦喪事時鋪張浪費。
蔡襄在福州任職的時間雖然只有五年多的時間,但與民實惠、急民所急,他的事跡也為后人所歌頌與感念,正如明代學(xué)者謝肇淛所稱道的:“蔡襄在知福、泉二州及任福建路轉(zhuǎn)運使時,所至興利除弊,政教敷暢,而流風(fēng)余韻,至今村氓婦孺猶能道說之”。(《別紀(jì)補遺》序)民眾感懷蔡襄的功績,在其離任之時私刻德政碑以紀(jì)念蔡襄的功績。到了明代初年,鄉(xiāng)民為了紀(jì)念兩次主政福州的蔡襄,立蔡公祠于福州倉山(今倉山下藤路148號)。
【原文】
觀今之俗,為父母者,視己之子猶有厚?。诲手寥D,多令異食。貧者困于日給,其勢不得不然;富者亦何為之?蓋父母之心,不能均于諸子以至此。不可不戒!
人之子孝,本于養(yǎng)親以順其志,死生不違于禮,是孝誠之至也。觀今之俗,貧富之家,多于父母異財,兄弟分養(yǎng),乃至纖悉無有不校;及其亡也,破產(chǎn)賣宅,以為酒肴,設(shè)勞親知,施于浮圖,以求冥福。原其為心,不在于親,將以夸勝于人,是不知為孝之本也。生則盡養(yǎng),死不妄費,如此豈不善乎?
兄弟之愛,出于天性,少小相從,其心歡欣,豈有間哉?迨因娶婦,或至臨財,憎惡一開,即成怨隙;至有興訴訟,冒刑獄,至死而不息者,殊可哀也。蓋由聽婦言,貪財利,絕同胞之恩、友愛之情,遂及于此。
娶婦何謂?欲以傳嗣,豈為財也。觀今之俗,娶其妻不顧門戶,直求資財,隨其貧富,未有婚姻之家不為怨怒。原其由,蓋婚禮之夕,廣靡費;已而校奩鼉,朝索其一,暮索其二。夫虐其妻,求之不已;若不滿意,至有割男女之愛,輒相棄背。習(xí)俗日久,不以為怪。此生民之大弊,人行最惡者也。
凡人情莫不欲富,至于農(nóng)人商賈百工之家,莫不晝夜?fàn)I度,以求其利。然農(nóng)人兼并,商賈欺謾,大率刻剝貧民,罔昧神理;譬如百蟲聚居,強者食啗,曾不暫息。求而得之,廣為施與,翼滅罪惡,其愚甚矣。今欲為福,熟若減刻剝之心,以寬貧民,去欺謾之行,以畏神理?為子孫之計,則亦久遠(yuǎn);居鄉(xiāng)黨之間,則為良善。其義至明,不可不至。
【譯文】
觀察今日的風(fēng)俗,做人父母的,看待自己的子女尚有厚薄之分,到了兒子娶了媳婦,大多讓他們分居另炊。貧窮之家由于為每日的供給所困,這種情勢使他們不得不這樣,而富貴之家也為何要這樣做呢?大概父母的心,不能夠公正平均地對待各位兒子才到了如此地步。不可不引以為戒!
人的兒子的孝敬,根本在于侍奉雙親而順雙親的心思做事,無論死生都不能與禮相違背,這才是孝順忠誠的最高表現(xiàn)。而觀察今日的風(fēng)俗,貧困和富貴之家,大多是與父母各管各的財物,兄弟數(shù)人分養(yǎng)父母,甚至于對很微小的事物也沒有不計算的;到父母死的時候,兒子破產(chǎn)出賣田宅,把他的所獲用來買酒肉,設(shè)宴款待親友故舊,把錢送給佛教僧人,目的是求得陰間的幸福。推究他們的用心所在,并不在于為雙親送終,而是借以夸耀勝過他人,這是不懂得孝敬的根本啊。活著時盡力奉養(yǎng),死了后不胡亂花費,這樣難道不好嗎?
兄弟之間的友愛,是出于天性,年幼時小的跟著大的,他們的心情歡欣無比,哪里有什么隔閡呢?大概由于娶了媳婦之后,或者是對于財物的取予方面,憎惡的感情就開始有了,隨即有了嫌隙和不和;甚至于有興起訴訟,頂著受刑坐監(jiān)的危險,到死都不安分放松的人,這特別值得悲哀啊!大概由于聽了婦人之言,貪圖財物利益,就斷絕了一母同胞的恩德和兄弟友愛的情分,于是到了這種地步。
娶媳婦怎么講呢?想因此而傳宗接代,哪里是為了財物呢。而觀察今日的風(fēng)俗,娶媳婦不顧及什么出生門戶,只不過是為了求得錢財,無論是貧是富,沒有兩親家不結(jié)為怨仇的,推究其中的原由,大概是因為操辦婚禮之時,大大地奢侈浪費;之后丈夫清點裝陪嫁財物的奩匣和袋子,早上索要這一件,晚上索要那一件。丈夫虐待他的妻子,索求嫁妝無有停止。假若不能滿足丈夫之意,甚至有的隔斷男女之愛,就相互拋棄了。習(xí)俗一天天的流傳下來,而人們不以為奇怪,這是百姓中的最大弊端,人行為中最惡劣的表現(xiàn)啊。
大凡人之常情沒有不想富貴的,至于農(nóng)民、商人、各種工匠之家,沒有不晝夜經(jīng)營考慮,以求得利益的。但是農(nóng)民相互兼并,商人欺騙買主,大都是剝削貧苦的百姓,欺騙神明天理;這就如百蟲聚集在一起,強橫者吃弱小者,竟然沒有片刻的停息。而搜求得到財物之后,卻廣為散發(fā)給人,希望能減掉自己的罪惡,這種做法是最愚蠢的?,F(xiàn)在想求得福氣,試比較減少剝削之心而寬待貧苦百姓與丟棄欺騙之行而畏懼神明天理哪一種好呢?為子孫后代打算,那么也能夠永久長遠(yuǎn);即使居住在鄉(xiāng)村父老之間,那也能算是善良和行善。它中間的含義非常明白,不能不記在心間。
30、呂本中(南宋詩人詞人)
30、作者:呂本中(宋)
呂本中 (1084-1145)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稱東萊先生,壽州(今安徽壽縣)人。初授承務(wù)郎?;兆谛土辏?124),為樞密院編修官。后遷職方員外郎。高宗紹興六年(1136),召賜進士出身,歷官中書舍人、權(quán)直學(xué)士院。因忤秦檜罷官。江西詩派著名詩人。其詩頗受黃庭堅、陳師道影響,又學(xué)李白、蘇軾,繼承和發(fā)展了江西詩派的風(fēng)格,詩風(fēng)明暢靈活。其詞以婉麗見長,也有悲慨時事、渴望收復(fù)中原故土的詞作。感情濃郁,語意深沉。代表詞作有《采桑子》、《蝶戀花》、《減字木蘭花》、《生查子》(一)等,其中《采桑子》描寫一女子的刻骨相思,從不同角度看同一個“西江月”,恨戀人“不似”和“卻似”,比喻巧妙,寫法新穎別致,又饒有民歌風(fēng)味,令人回味無窮,堪稱妙手天成的上乘之作。詞《蝶戀花》結(jié)句中的“眉尖一點”的指代也十分新巧,值得一提。東萊著有《東萊詩集》、《紫微詩話》、《江西詩社宗派圖》。后人輯有《紫微詞》。
《官箴》
《官箴》,是古代漢族居官格言之類的著作。共一卷,宋代呂本中撰。呂本中,字居仁,號東萊先生。呂公著之曾孫。曾任濟陰主簿、起居舍人,官至直學(xué)士院。一生著述甚豐。
【原文】
當(dāng)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yuǎn)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然世之仁者,臨財當(dāng)事,不能自克,常自以為不必敗;持不必敗之意,則無所不為矣。然事常至于敗而不能自已。故設(shè)心處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借使役用權(quán)智,百端補治,幸而得免,所損已多,不若初不為之為愈也。司馬子徽《坐忘論》云:“與其巧持于末,孰若拙戒于初?”此天下之要言。當(dāng)官處事之大法,用力簡而見功多,無如此言者。人能思之,豈復(fù)有悔吝耶?
事君如事親,事官長如事兄,與同僚如家人,待群吏如奴仆,愛百姓如妻子,處官事如家事,然后為能盡吾之心。如有毫末不至,皆吾心有所未盡也。故,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豈有二理哉?
官處事,常思有以及人。如科率之行,既不能免,便就其間求其所以使民省力,不使重為民害,其益多矣。
【譯文】
當(dāng)官的法則不過如下三點:清廉、謹(jǐn)慎、勤勉。知道了這三要素,就知道怎樣持身立世。但世上當(dāng)官之人,面對錢財,處理事務(wù)時,不能自我克制,常常自以為不一定敗露出來。存這種僥幸念頭,就會什么事也敢去做。然而雖常常做事失敗,卻無法控制自己不去做。因此明正心志,處理事務(wù),從一開始就要自勵自警,這是不能不注意的。如不是這樣,而是耍弄權(quán)術(shù)智謀,千方百計補漏救拙,雖僥幸免于災(zāi)難,損失卻很大。不如自始即不為之,也就無須補救了。唐人司馬承禎先生在《坐忘論》中說:“與其在最后弄巧補救,不如當(dāng)初老實守規(guī)?!边@是當(dāng)官者處理事務(wù)的基本法則。費力少而見功多,沒有比說這句話更精彩的人了。人能臨事而深思熟慮,就不會事后后悔不迭了。
侍奉君王如服侍父親,侍奉長官如聽命兄長;對待同事要像對待親人一樣和善,對待下級要像對待官仆一般友好;對待平民百姓要像對待妻子一般相愛;處理官場事務(wù)要如料理家事一樣;這樣,才能盡我的心力。只要有絲毫不足,就是我沒有全力以赴,一心一意。所以,侍奉父母孝順,就能對君王盡忠;對待兄長恭敬,就能對長官服從;治理家庭有方,就能勝任官職。家事、政事、不是同一道理么?
當(dāng)官做事,要推已及人,常替別人著想。如征收稅賦之類事項,既然必須照章辦事,不能避免,在具體執(zhí)行時,就要盡力減輕人民負(fù)擔(dān),不要讓其成為人民的災(zāi)難。這樣所得益處是很多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劉禹錫《陋室銘》原文與譯文(含配樂朗讀) 劉禹錫 語文教材文言詩文翻譯與朗誦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
一剪梅.讀《陋室銘》懷劉禹錫
“陋室”之“銘”
《子罕篇》9.14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和縣刺史劉禹錫陋室銘志
劉禹錫自傳(《子劉子自傳》)原文、譯文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