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三國杰出人物,有人稱曹操是三國初期的英雄,諸葛亮是中期英雄,司馬懿則是后期英雄。但是,拋開戲劇成分,三國的真英雄,唯曹操與司馬懿耳。而二者相比,無論是軍事上、謀略上、政治上,乃至最后的勝利者,司馬懿都遠勝曹操一籌,可謂是高手中的高手。因為司馬懿有克敵制勝的法寶,這就是《道德經(jīng)》。縱觀司馬懿跌宕起伏、蕩氣回腸的一生,我們都可以感受到《道德經(jīng)》神力的無所不在。
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司馬懿一生,很好地掌握運用了這三寶,從而使他成為獨步三國的真英雄。一、慈。司馬懿少年時,在家中,孝順父母,善行鄉(xiāng)里,被舉為孝廉。從政后,有憂天下之心,正始七年,司馬懿向曹爽提出“收留安撫逃難百姓”;曹爽不聽,結果,魏國損失百姓十萬余。其慈愛,還表現(xiàn)在識人用人上。很多出自寒門的人,如鄧艾、周泰、賈越等,他都能量才任用。尤其對其貌不揚又結巴的農家子弟鄧艾,能看出他的潛質。
二、儉。正始元年,司馬懿上書諫議禁止“宮廷糜費”,提倡“節(jié)儉務農”。司馬懿一生節(jié)儉,位至三公,不事糜費。他深知統(tǒng)治集團過度聚斂財富,造成田地荒蕪;但他們穿戴華麗,財貨豐余,這就像強盜頭子在炫富夸耀,絕不是為政的康莊正道!司馬懿引以為戒,冷眼相對奢糜的曹爽一伙,因此他死后,不隨葬祭品。
三、“不敢為天下先”。司馬懿一生謙虛謹慎,忍辱負重,其一生多次忍常人所不能忍,從而取得勝利,可謂是天下能忍之第一人。司馬懿在仕途上的每次升遷,都是功之所至,實至名歸。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嘉平元年,魏帝曹芳命司馬懿為丞相,食邑二萬戶,加九錫禮,朝會不拜。司馬懿極力辭去九錫之禮。表現(xiàn)出極大的謙恭和不居功自傲的美德。
嘉平三年,司馬懿臨終前召二子司馬師、司馬昭遺言:.....天下人都誤解我司馬懿,都認為我想做曹操第二,可是有誰能真正明白,魏武帝一死,我司馬懿痛失一知音......我死后,你二人治理國家,謹慎!謹慎! 據(jù)記載,司馬炎建晉之后,司馬懿之弟司馬孚始終以魏自居,拒絕司馬炎的一切封賞,并叮囑子孫不得做晉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