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來赟 蔚來教育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國內(nèi)首本關于項目化學習的權威實戰(zhàn)指南著作《PBL項目化學習》的譯者;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深耕教育行業(yè)20年本文約5500字,閱讀需14分鐘
新頒布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要深化教學改革,強化學科實踐,基于真實情境,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提出,要推進綜合學習,探索大單元教學,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加強知識間內(nèi)在關聯(lián),促進知識結構化。那么,到底什么是項目式學習?開展某個項目或做出某個作品,就是項目式學習了嗎?很多老師費盡心做出了項目式課程設計,為什么實施效果卻差強人意?……
近期,《中小學老師參考》會為大家陸續(xù)推出之前已舉辦過的“項目式學習周”課程內(nèi)容,本文為第3篇。(1)4個關于落地PBL的故事
在進行正式分享前,我想給大家講4個真實的小故事。其中的4個人物,我簡單用小a老師、小b老師、小c老師和小d校長來表示。
小a是我在師范大學做講師時的一個學生。2017年,他參加了我們組織的一個PBL工作坊之后,非常熱血,覺得PBL理念很好,很想實施。我也鼓勵他去做。但是今年我做教師培訓的時候,又碰到了小a,他參加的還是基礎類的PBL工作坊。我覺得很奇怪,就問他,已經(jīng)過了五六年,他把PBL落地到了什么程度。他支支吾吾地說,其實他還沒有開始實施,他仍然一直在聽各種各樣比較權威的工作坊或者教師培訓。我問,為什么只是聽,沒有去做。他告訴我,他不是很確定,他覺得在做的時候沒有人給他指導,怕做錯。小b老師是一位初中英語老師,他做PBL的契機是他的學校要從上而下推動用PBL做課堂教學的改革。但其實這位老師本身并不買賬,他覺得,只要國內(nèi)考試的指揮棒不變,做探究式的或者開放型的課堂其實是沒有用的。既然學校一定要做,他就來參加培訓,回學校之后也把PBL設計了出來。但是在PBL的基本框架下,他仍然做自己的傳統(tǒng)教學。小c老師是一位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他一直以來都是建構主義的追隨者。PBL的理論支撐就是建構主義。他本身理論非常扎實,而且教學基本功也很好。2019年,他正好帶一個初一的新生班級,他就想用新生班級做第一次PBL的落地嘗試。實施之前,我?guī)退催^了整個設計方案。這個方案沒有太大的毛病,都是根據(jù)標準的要求去落實,很多核心的元素都在。但是到了2019年底,我和他交流,他說其實那個項目做到一半,就沒有再做下去。他告訴我,在實施的過程中,學生根本就沒有辦法按照他的設想去展開各種各樣的小組活動,或者進行開放性的發(fā)言。他也是想通過學科單元的項目化統(tǒng)整來推動整個學校PBL的實施。他采購了三次不同類型的工作坊和教師培訓,老師們也都做了一輪又一輪培訓,我們甚至最后還入校去幫這些老師做項目的重構和優(yōu)化。但所有老師還是都打退堂鼓,覺得沒有辦法去做這件事。后來我們私下跟老師聊天才知道,雖然小d校長一直在推PBL,但是在行政的層面,老師所有的業(yè)績考核和獎金發(fā)放都是看班級學生的成績情況。所以小d校長也沒有把PBL做起來,老師們只停留在設計的階段,沒有落到課堂當中去。這4個故事都是失敗的案例,雖然4位老師都失敗了,但失敗其實也分無效的失敗和有效的失敗。有些老師在失敗后去反思,還可以繼續(xù)做。但有些老師失敗后,可能就再也不會做PBL了。因為他對PBL沒有認同感,認為自己做的事情是沒有意義的。我舉這4個例子主要是想說,我們在實施PBL之前,是否對自己和實施PBL的環(huán)境與學情做了評估。我曾經(jīng)翻譯過《PBL項目制學習》(作者:蘇西·博斯/簡·克勞斯)這本書。它的第一章就提出在做PBL之前,可以有8點思考。我想挑其中幾個比較典型的或者容易被忽略到的點講一下。比如第二點,你和學生的互動方式,是不是可以適應PBL?很多老師活動的區(qū)域就是講臺,但項目式學習要求一個開放的課堂。老師有沒有準備好走下講臺,走到孩子們的身邊,去適應更加“混亂”的學習?這也與第三點相關,你的課堂管理風格是不是已經(jīng)準備好了,你是否愿意放棄一點對班級或者學生的控制權,把更多的主動權交回到學生當中?第四點,對教學環(huán)境的布置。我們走進一間教室,往往就能感覺到這是不是一個做PBL的教室。PBL要促進團隊合作,如果一間教室的座位是一排排布置的,那它顯然無法滿足小組活動的空間性和互動性需求;另外,我們也可以環(huán)顧墻面,看學生學習的動態(tài)變化有沒有在墻面上得到體現(xiàn),驅動性問題是不是一直懸掛在教室的一角,提醒學生這節(jié)課做的項目是要去解決這個問題。第五點,對評估的看法。項目化學習不只看結果,它的評價是多元、綜合的,是對整個過程的評估和反思。如果老師們還停留在分數(shù)決定一切的狀態(tài),那他就需要反過來思考,他還需要做哪些準備來進行項目化教學。第六點,與家長和同事溝通的方式。當你開展項目化學習時,肯定會有家長或者同事來問你為什么要做這件事?那么,你準備好怎么跟他們解釋了嗎?這些是比較細節(jié)的問題。如果再概括一下,老師在進行PBL之前,需要做好三個方面的準備:認同感、安全感、體驗感。我一直認為,教育有點像一種信仰,當你認同某一種教學理念或者教學方法的時候,你才能挖空心思把它做好。既然要做PBL,老師和學校首先應該建立起對它的認同。我前面提到的小b老師就是對PBL沒有認同感,是因為學校讓他做他才做。安全感由三個層面組成:學校對教師,教師對自我,教師對學生。學校對教師:學校能不能在行政層面解決老師的顧慮,讓他相信他不會因為做PBL受到“懲罰”;教師對自我:老師自己有沒有明確實施PBL的理由,是否思考了所處的教學環(huán)境有哪些可以實施PBL的機遇或者資源,以及能不能找到落地PBL的切入口等等。教師對學生:剛剛講到的小c老師,之所以沒有辦法實施PBL,正是因為學生在小學中的6年一直接受的是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他們的行為習慣和觀念沒辦法跟上PBL這樣的開放性課程,所以我們首先要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的課堂。安全的課堂指的是學生在課堂上能被關愛、被尊重,他和其他孩子是平等的,他的團體也足夠包容。只有處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學生才會慢慢開始有一些社會化活動,在班級中跟其他的小伙伴們開展團隊合作,共同解決PBL項目中提出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項目化學習本來就是體驗式的教學,只有有了體驗,才能更好地理解PBL,否則參加再多工作坊,聽再多講座,看再多案例,也無法感受到做PBL時真正的沖突、困難、挑戰(zhàn)是什么,以及應該怎樣解決。所以老師要先去試試看,在試的過程中,逐漸迭代項目。從體驗中激發(fā)興趣。具備這三感,就基本具備了實施項目化學習的前提條件。
大家要知道,PBL教師都不是一夜之間養(yǎng)成的。對于究竟如何循序漸進,我總結了一些小的經(jīng)驗,供大家參考。很多項目化學習的培訓會提到淺層的項目,覺得這些不屬于項目化學習(比如說甜點式的項目、自助餐式的項目等等),但即使這些不是項目化學習,它們是否也為項目化學習提供了其他價值?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把項目化學習分成了4個階段,雖然不夠學術嚴謹,但可以比較形象的看到PBL在發(fā)展過程中的不同樣態(tài)。1.0階段。先學習知識,再做一個活動項目,項目是知識的運用,和知識是割裂的。但這個項目也是有意義的,它可以鍛煉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等等。2.0階段。往往會缺失明確的課標內(nèi)容和項目目標,更強調動手能力,主張制作一個產(chǎn)品或者解決一個問題。比如創(chuàng)客教育。3.0階段。融入了學科課標的知識內(nèi)容和成功技能屬于相對高質量的PBL。4.0階段。指智能時代下的項目化學習,融入了更多科技元素,包括一系列的教育技術、人工智能、計算思維等等。所以,項目化學習也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一點點長大的。對老師來說,如果覺得從傳統(tǒng)課堂一下子轉變成項目化學習課堂不安全,那完全可以運用不同階段的PBL去認知、體驗PBL。首先,老師可以先開始慢慢實施一些深度學習教學策略,改變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然后,可以設計一些短課時的PBL小項目,它可能只實現(xiàn)了巴克教育研究院黃金標準中的2個或3個核心要素,但這也很棒;接下來,老師可以嘗試更大的體驗,但我更建議在PBL導師的指引下,使用一個現(xiàn)成的PBL課程;到最后一個階段,可以嘗試獨立設計并完整實施一個PBL項目。《破解項目化學習》這本書中有一句話“對PBL了解越多,就會發(fā)現(xiàn),它是一系列最佳教育實踐的集合?!?/strong>也就是說,我們不要把PBL看成一個特別系統(tǒng)特別難做的事,它其實是搭了一個骨架,在骨架下面,我們可以把任何傳統(tǒng)的、非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融入進去,做一些課堂教學的改變。前面做了這么多準備,到真正實施時,PBL的實踐特征是怎樣的?在項目化學習中,一定會有一個驅動性問題,它來自于學科或者跨學科的大概念。也會有一個真實的情境,讓驅動性問題在這個情境中變得有意義。然后,在解決驅動性問題的過程中,跟學生、教師甚至是校外的專家進行合作,讓學生以專家的身份來看待并試著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會提供學習的技術和工具,根據(jù)學生的水平提供不同的支架,讓他們?nèi)ド僧a(chǎn)品,也就是項目作品。在我的總結中,把PBL在教學中的實施路徑分為了7個階段。第一步,項目啟動。這一步創(chuàng)設了場景,調動學生的興趣,明確要探究的一個驅動性問題。第二步,前置分析。要解決驅動性問題,必須知道需要解決哪些子問題。羅列這些子問題可以幫助我們知道還需要學習哪些知識和技能。第三步,知識構建。主要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法,構建知識與技能。第四步,作品創(chuàng)作。掌握知識和技能后,要圍繞驅動性問題進行作品創(chuàng)作,這時候的作品很可能還只是雛形。第七步,項目復盤。總結,哪些是好的,哪些是難忘的,哪些是可以在下一次做改進的。講了樣態(tài)和路徑,來看一個實際的例子。它非常清晰。這個項目叫“我小小的家”,是一個海外的小學三年級的項目。項目要回答的驅動性問題是:作為一個設計團隊,我們?nèi)绾螢榭蛻粼O計一個小房子?項目有自身的背景,這些學生所在的城市人口非常擁擠,環(huán)保的問題也一再被提上日程,所以孩子們要設計一個小房子,房子要起到環(huán)保的作用,同時居住的功能需要五臟俱全。項目的任務是,學生要設計和搭建房屋模型,把自己的作品呈現(xiàn)給真實的受眾并且跟受眾互動,說服受眾“購買”他們要建的房子。其中融入了學科知識與能力,所以它是一個跨學科項目。下面我們可以看一下這個項目的視頻。視頻來源:軍鼎企業(yè)服務中心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它基本包括了剛剛我談到的實施路徑中的所有路徑,只有項目復盤這一部分沒有在視頻中呈現(xiàn),但它一定是已經(jīng)發(fā)生的。首先,傳統(tǒng)課堂的知識構建就是學科知識的輸入,但在這個項目中,有兩部分知識構建。一部分來自真實的用戶和專家,與真實世界的鏈接讓學生們知道,原來造房子時,從客戶的角度要考慮這些因素,從專家的角度要學習這些知識。還有一部分知識構建來自課堂教學。即如何用語文、數(shù)學的知識,解決房屋建造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知識構建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利用多媒體進行學習,有結對學習,也有老師們很熟悉的直接講授法。另外,在反饋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老師先和一個學生做示范,然后再讓其他學生在小組中對作品進行反饋,再去做迭代并進行產(chǎn)出。在中國的國情下,只要我們對項目中的學習方式稍作調整,我們也肯定可以把這個項目落地。大家可能比較熟悉巴克教育研究院PBL設計的7大元素,其實在正式實施項目時,也有7大核心元素。從設計與計劃,到與課標的對應,到建立課堂文化,再到管理教學活動,老師要搭建學習支架,持續(xù)評估學生的學習,最后是老師的參與和指導。下面我以我們前不久剛剛做的一個國內(nèi)項目為例,幫助大家理解這7大標準。在最開始表達需求時,校長提到,一年級新生進入學校,她想把開學第一周設計成項目周,達到兩個目標。第一個目標是讓學生了解,進入小學階段后,學習仍然是快樂的,讓他們不恐懼學習,為之后的學習打好基礎。第二個目標是,讓一年級的學生在這一周中建立一些行為規(guī)范和標準。根據(jù)校長的需求,我們設計了一個社區(qū)小英雄的項目。設計過程中,我們花了很多精力在思考,如何通過這個項目建立起PBL文化。項目圍繞的大概念是,我們的角色和責任對建立一個強大的社區(qū)是很重要的。通過這個項目的實施,要讓孩子們理解自己對社區(qū)的責任,讓他們在社區(qū)中的角色變強。所以孩子們要討論英雄的特征,繪制英雄的畫像,思考作為一名一年級的學生,如何向這些特征靠攏,最后把他想到的做法做成漫畫放到展板上展出。在課程設計中,我們也結合了道德與法、語文和美術三門學科的課標。成功技能目標包括創(chuàng)造力、溝通能力和品格。在項目中,孩子需要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力去做展板,需要把他的行動的故事繪制成漫畫講述出來。在入項活動中,因為一年級的孩子剛剛入校,彼此不認識,對學校文化和班級規(guī)定一無所知,所以我們的入項活動是從破冰開始的,我們需要建立孩子的社會性連接,讓他們認識對方。在認識對方的過程中,孩子們又建立了他們自己覺得在一周的學習過程中應該遵守的原則。這些原則都寫在了下圖右上角“我們的約定”這塊展板上,包括說話小小聲、不要插話、學會認真傾聽等等。然后老師把展板放到了墻上,時時刻刻提醒大家遵守這些約定??梢钥吹剑谖幕⒌倪^程當中,其實可以有很多支架。入項活動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引起孩子們對這個項目的興趣,另一個是進行PBL文化的建設。所以在入項活動中我們做了一個設計挑戰(zhàn),讓孩子們用現(xiàn)有的工具做出各種各樣的飾品,每戴在身上一個飾品,就代表具備了一個超能力。孩子們都覺得很有意思。但后來我們又做了一個設定,假定老師是一個宇宙的神,現(xiàn)在他把所有的超能力都拿走了。引導孩子們思考,在沒有超能力的情況下,自己還能成為英雄嗎?怎么才能再去幫助別人呢?在解構這個問題時,我們拆解出了5個子問題。孩子們要了解什么是社區(qū),什么是英雄,怎樣做才能成為社區(qū)的英雄,如何呼吁小伙伴們一起來加入英雄聯(lián)盟,最后展示進行呼吁的行動方案。整個項目由5個這樣的里程碑貫穿。項目結束不是完成的節(jié)點,我們還對這個項目做了一個社會實踐延展,主要是在服務性學習當中,讓孩子把他的行動宣言真正在社區(qū)中去實施,完成打卡,最后獲取一枚社區(qū)小英雄的光榮徽章。這個徽章也是孩子自己來做。今天分享的兩個項目,其實都是圍繞黃金標準去做的。大家可能會覺得達到這個標準有點難,但就像剛剛我講的,可以從多樣態(tài)的項目入手,找到切口,然后一點點地去培養(yǎng)文化,搭建感受,最終設計成符合黃金標準的高質量PBL項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