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情緒失控過嗎?
你反感自己的情緒嗎?
你覺得情緒化丟人嗎?
在職場中,我們通常會被要求在上班之前要先把個人情緒留在門口,碰到再無理的人不能生氣,心里再難過不能流淚,整個身體在發(fā)抖也不能害怕。
如果我們稍微表露出自己的情緒,就會馬上被打上標簽,你這個人太情緒化了。
情緒化通常被認為是一個負面詞語,而工作帶有情緒也被認為是不專業(yè)的行為,但是沒有情緒真的就是一件好事嗎?
“人不是被事情困擾著,而是被對事情產生的看法困擾著。之所以會產生情緒困擾,是因為有著不合理的信念?!?nbsp; ----艾利斯
每個人都有情緒,你不需要否定你的情緒。
每個人的情緒都來來去去,你并不會被你的情緒所定義。
每種情緒都是有價值的。即便長時間處在消極情緒中確實會對身心有損害,但我們要做的是調節(jié)它,而不是壓抑與逃避。
01 為什么會產生情緒?
人有七大情緒:快樂、驚訝、輕蔑、厭惡、悲傷、憤怒、恐懼。
當你想要改變你的情緒時,你可以先想想情緒背后是什么。
我們可以把部分不合理的信念用“必須”這兩個字來概括。那些針對自己、他人還有這個客觀世界和環(huán)境的必須信念都是不合理的。
艾利斯提出的情緒的ABC理論是:
A Activating event,即誘發(fā)事件
B Belief,即信念
C Consequence,即結果
也就是說,對同樣的A,每個人因為各自信念B的不同,產生的情緒C也會不同。
針對自己的必須信念也許是:這次考試我必須要拿95分以上,拿不到,我就很傷心。但其實分數不一定能衡量一個人的水平高低,你也不是必須達到一個分數才能證明自己。
針對他人的必須信念也許是:媽媽如果愛我,她必須是和藹可親的,她怎么可以對我不耐煩?我很委屈,我很難過。但是,父母也是人,他們也會疲累,也會焦躁。
他們可能確實把自己的情緒不當地施加在了你身上,你感到委屈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但也請理解,父母并不必須也不可能是完美的,而不完美的父母也一樣愛你。如果想通了這一點,也許你能更快地消解你的難過。
針對這個客觀世界和環(huán)境的必須信念也許是:我覺得這個比賽的規(guī)則一點也不照顧我們這種不擅長運動的人,明明是比賽,就應該要公平。我很憤怒。
是的,比賽要公平,但你認為的公平和宏觀層面上的公平未必等價。隨著年齡增長,你會發(fā)現現實世界其實是難以順遂你的心愿。放棄這種對世界不合理的“必須”的要求,這或許能讓你更快一點走出憤怒。
上述文字只是舉了一些例子。相信大家其實是能感受到,在我們的生活里可能產生過更多的不合理的信念,也曾陷入過許多次消極的情緒里。
消極的情緒并不是錯誤,你也不需要去評判它,只是感受就好。但如果你想要改變,可以試試在感受到這樣的情緒后尋找一下情緒產生的原因,反思自己不合理的信念,為自己創(chuàng)造積極的情緒。
02 什么是溝通?
在你的認知中,溝通是什么?
是高情商?性格分析?博弈論?說服力?技巧學?
溝通的根基,在于回應對方的情緒。
解讀情緒的鑰匙,藏在一個“應”字里。
善于溝通,不是善于找話題,把天兒聊下去;而是根據對方的情緒,理解對方的心情。進而因“情”而“應”。
03 怎樣化解情緒?
情緒的覺察力能幫助我們在情緒產生時看見自己的情緒,從而選擇如何處理它們。
看見,即覺察。當情緒產生的時候,你能看見自己的情緒。
多去提升情緒的敏銳性
從最基本的喜怒哀懼悲恐驚,到稍微復雜點的情緒比如嫉妒、羞愧、懊惱等,再到百轉千回的情緒比如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當你能夠比較精準的用一個詞、一句話,描述出來自己當下的情緒時,就基本具備了情緒覺察力。
多感受自己的身體
請記住,身體是會說話的,比如憤怒的時候感覺嗓子冒煙,悲傷的時候胸口像壓了一塊石頭。我們可以在有情緒波動的時候去感受自己身體的變化,而不是著急壓抑、逃避它。假以時日,你就能通過捕捉身體的信號,來覺察情緒的變化,從而管理情緒。
隨身攜帶一個“情緒覺察卡“
在上面寫好三個問題,分別是”我此刻的情緒是什么,有多高的強度“、”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緒,它是可以理解的嗎“、”我此刻最應該做的事情是什么?!?nbsp;
通過自問自答,我們能馬上覺察和感受自己的情緒,從而決定更為合適的應對和處理方式。比如:“我此刻的情緒是憤怒,大概有80分;我這么生氣是因為害怕孩子學習不好影響他的未來,而我又無能為力,因為關心孩子和自己挫敗才這么生氣是很正常的;我此刻最應該做的是讓自己先平靜下,不要抱不合理預期,然后繼續(xù)耐心輔導孩子的作業(yè)。”
你有快樂的自由,也有生氣的自由。
請用心感受你的情緒,接受但絕不評判它。是的,我正為此而感到傷心,這沒什么好丟人的。
不沉湎于情緒,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心境,改變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