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兩人同時接受比爾蓋茨父親的詢問,是什么成就了自己?兩人的答案出乎意料的一致:專注。
專注能力是攫取財富的第一要素。
專注就能成就自己嗎?難道世界首富的創(chuàng)富密碼僅僅是專注?
顯然常人無法解開專注與創(chuàng)造財富之間的邏輯鏈條。
我們普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常發(fā)生的場景是,嘴里吃著零食,耳朵聽著音樂,眼睛看著手機,有時還邊走路邊用手指點按著手機屏幕。也有渴望自己快速成長的朋友,眼睛盯著書本,心思卻游走到了誰也不知道的地方。
我們幾乎無法集中注意力哪怕5分鐘,就算在追劇時,也是經常性的靈魂出竅,不知去哪兒神游了一圈才回來,回來不久又神游走了。
四處游蕩的靈魂使自己的注意力無法集中。
我們都想把事情干成,可就是看了一會兒書,又想著沒寫完的文章,剛寫了幾個字,又想著把客戶的電話回了吧,總之你永遠跟著一個又一個“熱點”,走在解決事情的路上,很忙,可到了晚上一靜思,發(fā)現(xiàn)自己啥也沒做成,書沒讀完,文章也沒寫好,跟客戶的溝通還要繼續(xù)……
我們永遠被情緒不知不覺的牽著走,習慣了。一走進考場,現(xiàn)實生活中養(yǎng)成的習慣,便指揮著你的行動,人在這張考桌答題,眼睛卻看著隔壁考桌的電子屏幕,有時幾張考桌同時答題,仿佛自己是神童,不放過目力所及考臺的一切答題機會。
人之貪欲、人之神散、人之游戲人生的形態(tài),花樣百出,考生已經失去了“專注”的能力。大腦的控制系統(tǒng)混亂無章,大腦神經元與事先制定好的計劃找不到連接的機會。對計劃的執(zhí)行力從何談起?那些紀律、邊界,統(tǒng)統(tǒng)在腦海里成了一閃而過的過客。
此刻的自己,一旦出現(xiàn)連續(xù)答錯題的情況,情緒便會立刻如匪徒蕭聚山林,集合身體所有的能量壓倒性的控制了你的整個行為,這就是我們平常講的“上頭了”。
專注是打開澳門金庫的鑰匙,也是巴菲特成功的秘訣。
為什么比爾蓋茨和巴菲特都說專注是成就他們的最重要品質?因為專注可以讓自己的大腦關聯(lián)有用的神經元,建立強大的控制系統(tǒng),如此才可以避免“上頭”。
而精力煥散,將使自己處于游離狀態(tài),不但無法將有價值的信息進行關聯(lián),比如將計劃與現(xiàn)場的執(zhí)行力相關聯(lián),還會使原有的大腦神經元運作,處于無序的,沒有興奮焦點的無業(yè)游民狀態(tài),失敗的人生不正是雜亂生活的堆砌構成的嗎?
什么是計劃?計劃就是事前理性腦與情緒腦開會后定下來的行動方案。
按既定方針辦,這看似簡單至極的操作方法,在澳門現(xiàn)場往往是做不到,或者關鍵時刻,考生已經遺忘了還有個行動方案,導致又一次的掉進同樣的坑里。
重復著挫敗的怪圈。
最終再來一次上面說的輪回。
為什么制定計劃時信誓旦旦,一碰到具體事情,自己又回到了失控的老路上呢?
原因就在于計劃只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并沒有內化為自己的潛意識,或者說內化為意識層面的執(zhí)行力,沒有消化吸收啊。
只有專注力才可以幫你消化和吸收。
舉個例子:一個85歲的老太太去醫(yī)院看醫(yī)生,醫(yī)生翻了翻她的眼皮,說:你身體營養(yǎng)不良。老太太一出醫(yī)院大門就要找餐館。買了整只燒雞,又打包了羊肉湯。她不管自己能否消化吸收,買到家是否能吃的下,但她心里此刻有種滿足感,仿佛買了燒雞、羊肉,那些營養(yǎng)就被身體擁有了一樣。
買到了就等于擁有了,這就是人性中即時滿足的心理現(xiàn)象。自己安慰了自己,獲得短暫的心理平衡罷了。
做好了計劃,就代表你可以擁有按計劃行事的能力嗎?不!你就像這個老太太,只是眼睛看看,并沒有被身體吸收,僅僅知道了概念而已。
重建大腦神經元連接是修行的路徑。
要把計劃變成實際行動,在心理上還必須重建大腦回路,讓新的神經元連接并活躍起來,這就是事前的心理重建之一,依靠的還是專注力。
具體的辦法就是讓你的計劃有圖像感,通過背誦、復習,內化計劃的所有內容,這就是消化和吸收的過程。將你的計劃用手機錄下音來,戴上耳機重復聆聽。讓自己對計劃熟悉到可以脫口而出,牢記于心。如此才讓你的大腦建立起了新的神經元連接,遇到事的時候,大腦才會自動進行化學反應。
這個過程,宗教稱之為“修行”。以出家人的心態(tài),做在家人的事情,往往事半功倍。
執(zhí)行力來自于修行,修行的根在“專注”,現(xiàn)在是否可以明白巴菲特與比爾蓋茨,認為成就自己最重要的品質是“專注”了吧。時間一久你就養(yǎng)成了新的好習慣。
如此這般,離上岸還遠嗎?
自控和落地的執(zhí)行力,將使你的上岸變得水到渠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