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漢字與國學

這次聊的話題是漢字在傳統(tǒng)文化學習中的地位、次序和方法。也可以把它叫做小學與國學的關系。

因為文字學在古代被稱為小學,那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又被統(tǒng)稱為國學。

國學的復興必然要面臨著一個瓶頸問題,就是漢字教學的問題。

漢字教學在整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在整個國學教育中,占據(jù)什么樣的位置?應該怎么教?也就是教學的次序,還有他的教學方法是什么?這是我們所要共同探討的中心。

為什么要把這個話題單獨拿出來和大家探討呢,其實是有它的來由的。我對這個問題也一直有過思考,也與全國各地的國學一線戰(zhàn)線的學堂堂主、園長和老師們做過這樣的交流,也發(fā)現(xiàn)一些困惑,需要我們把這個問題做一下梳理。

從《中庸》的一個“贊”字談起

大概是前年,我在河北的一個學堂,一個老師在讀《中庸》,就問我這樣一個問題,《中庸》有這樣一句話“贊天地之化育”。就問我,為什么要贊天地之化育?我也先愣了一下,然后就憑我當時的感覺理解,大致講一講,就是天地人三才,天地不言,人代天地立言,要法天效地,大致是這樣一個思路,要代天地之化育。

贊天地之化育

我對這個解釋呢,當時我還自我感覺良好,還很滿意。但是這位老師好像并不太滿意我給的這樣一個解釋答案。就問我為什么要贊天地之化育呢?天地之化育,大家明白這個理,但是為什么要贊天地之化育呢?我就找來了字典,說真的很慚愧,現(xiàn)場我也不知道這個“贊”究竟是什么意思?然后我就查字典,又通過查找其他的一些資料。大約十分鐘之后,我就把這個字,給他做了一個疏通。

假如說這個字,你要是不理解他的本義和引申意義,那么這句話理解真的很成問題。這個“贊”,就是稱贊、贊美、贊嘆的贊,上面是兩個先后的“先”,底下是一個寶貝的“貝”字,這樣一個寫法。這個字實際上是由3個文來構成的,那么要想理解這個字,一定要把每個文都搞懂。那么“先”這個文要理解它,這個“贊”才能明白。

這樣我就查了一下《說文解字》和一些其他的相關的資料。必須要看篆文或其他古文字。先后的“先”,今天我們已經(jīng)看不出來了,但是你要看小篆以前的文字就會非常清晰。這個“先”,上面是一只腳,這個腳就是之乎者也的“之”,下面是一個人,一撇一捺,是一個人字。這個意思就是人邁開腳步往前走,所以就有前進的意思?!跋取钡谋疽?,就是人邁開腳步往前走。那它引申的意義呢?當然,你看往前邁步走,肯定是先邁第一步嘛,然后持續(xù)的往前走,所以就引申出先后的“先”。

那兩個“先”連在一起,那說明是很多人爭先恐后的往前走。那下邊是一個“貝”,說明是和金錢有關,這三個文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人拿著錢,過去的錢就是貝殼,當貨幣使用,拿著這個寶貝爭先恐后的去進見。所以“贊”的本意是進見的意思。為什么要進見呢?因為過去諸侯,國王或者是天子,它下面有很多的封地,封地的大臣們要朝貢,定期或不定期的去參拜天子,去進見就不能空手去,需要拿著一些錢幣。大家知道過去的天子,比如周天子實際他的直轄地盤是很小的,就是今天的西安洛陽一帶。這一小片兒是周天子管的地方,大部分地方,被封為其他的諸侯國了。所以說天子有什么大的事情,比如說戰(zhàn)爭,外敵入侵了,或者是國內(nèi)有其他的災難饑荒需要救濟,這個時候就發(fā)動下面的諸侯國的力量,由大家來集資眾籌,拿錢來做事情,所以這個“贊”就是從這來的。那么做事情大家都來參與,于是這個字就有參與的意思。又衍生出贊助,現(xiàn)在我們都說的本節(jié)目由什么企業(yè)贊助播出,再引申就有幫助的意思。假如說我既沒有錢可拿也沒有人力可出,我只是口頭上幫助別人,就是贊美、贊嘆、稱贊,這是今天最常用的意思,它是由幫助進一步引申出來的?!百潯弊謴谋疽獾剿膸讉€引申意義,其實都是連著的,有非常清晰的脈絡,背后有個非常系統(tǒng)的文化知識作為背景。假如孤立地來看,好像是沒什么聯(lián)系,但是一旦你明白這個理之后就發(fā)現(xiàn)原來如此,是層層遞進而來的。

這個字說了這么多,我們還得回過頭來說《中庸》這句話:“贊天地之化育”。這個“贊”是進見,是參與、或者是幫助,還是贊美?有這幾個選擇,A,B,C,D,那位老師說應該是贊美。我說錯了,應該是參與或幫助。

今天我們理解古文往往都用今天最常用的意義來理解古文,所以有時候就真的容易出現(xiàn)這種錯誤或者是失誤。為什么是參與幫助呢?因為天地是不言的,是不會說話的,“天”的無私,不管是好人壞人,它都要照著。大地呢,是厚德載物,你不管是山川、小河還是垃圾,他都要一視同仁的承載對待。那么人呢,應該像天地一樣學習,要把天地這種化育萬物,幫助別人那種無私,那種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精神,體現(xiàn)在人的身上。所以說《周易》,開篇兩卦就是乾卦坤卦,文言里就是說的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就是說天和地的這種精神。那么我們?nèi)艘ㄌ煨У?,要代天地立言,要替天行道,要把這種天地的精神展現(xiàn)出來,表示出來,做出來,人是在幫助天地。人雖然是很渺小的,但他是萬物之靈,和天地合稱為三才,人有這樣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所以古代中國人對人的認識是相當?shù)轿坏?,那才是真正的人文主義。遠比西方的文藝復興那個人文主義要發(fā)達得多,要深刻得多。所以說這句話,假如說我們搞懂了這個“贊”字,那么這句話就很好理解了。

我今天把這句話提出來,就是要和大家說說這個理,就是經(jīng)典文字要是不通的話,往往用今天的意思來理解古人,那往往就會出現(xiàn)偏差,甚至南轅北轍。我把這個文字和這個老師做了一下說明,他才點頭,確實是這個理由,可見通曉文字的重要性。后來,我又有一次機會遇到了另一個學堂的堂主,因為這個學堂是“謙”字輩。我和這個堂主交流,因為她也是愛讀經(jīng),讀很多了,我就說你這個學堂的名字叫“贊謙”,這兩個字要是解釋明白了,那這里邊有很多的內(nèi)涵。我也把這個想法跟她說了一遍,她也是深以為然。

我說這個事就是通過這一個字,想讓大家從直覺上就知道,假如讀了很多經(jīng)典,要遇到一個瓶頸的問題就是解經(jīng)。它必然要面臨這樣一個問題,而且這些年隨著傳統(tǒng)文化的深入和復興,必然要面臨著這個解經(jīng)的問題,已經(jīng)是迫在眉睫了。大家也都知道現(xiàn)在無論是現(xiàn)實中還是網(wǎng)絡上,能夠講解經(jīng)典的人非常多了。好多各行各業(yè)的老師都來做這個工作,有一些仁人志士,他們做的工作確實值得我們贊嘆。他們都從自己感受或者是學習中,也都會涉及到一些字的問題,就是講到字的問題,那么,我也聽過一些老師的課。說句不算是太恭敬的話,但絕對是實話,有些老師講的字,我真的是不敢恭維,不敢茍同,真的值得商榷。那么這就說明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經(jīng)不是亂解的。而字呢,又是一個基本功,所以說沒有文字的功夫解經(jīng),他就是沒有一個基礎,就缺了一塊,怎么感覺就是缺少東西。

古代蒙學、小學、大學的教學重點次第

漢字的功夫,古人管他叫小學。為什么叫小學呢?因為過去只有小學和大學,沒有中學。當然,在小學之前還有個蒙學,蒙學、小學和大學究竟有什么嚴格的分別嗎?或者他教學任務有什么區(qū)別嗎?那我就拋磚引玉給大家捎帶著說一下,因為這個要不搞通,那我們的教學次第,還有教學的重點,好像就是模糊的。

我們先說蒙學。蒙學有兩個作用,就是教學主要有兩個版塊。

一就是養(yǎng)成灑掃應對進退,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這個大致相當于我們今天的《弟子規(guī)》,這樣的一個德育落實這塊教學。

第二個板塊就是認字。蒙學的認字和我們今天講字還不一樣,就是光會認就可以了,古代采取集中認字的方法,通常用《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等等這樣一些蒙學書籍來集中認字,只會認就可以,先不做講解。

蒙學就這兩個任務:一是養(yǎng)成生活和學習的好習慣,蒙以養(yǎng)正,一個正確的行為習慣;第二呢,就是文字啟蒙、發(fā)蒙,就是過文字關,讓孩子盡快地認字。過去的教學通常是半年到兩年的時間,就能把常用的兩三千字,也就三百千里的字認完了,所以說它的效率很高的。而我們漢字,中國人常用的也就三千多字,假如說三千字都認識了,那讀書看報沒什么大問題了。極個別的有些疑難的字,你要查字典就可以了。所以說我們中國人的漢字真的是相當有智慧的,而我們的學習又是非常有效率的,這是任何拼音文字都比擬不了的。

小學這個部分呢?它的重點第一就是解字,大致相當于我們過去說的《說文解字》那一套學問,就是每一個字,為什么這么寫,要對他做一些字形上、義理上、讀音上的講解。相當于我們今天的文字訓詁這門學問,這一塊功夫,現(xiàn)在要放到大學中文系由教授專門研究也不見得弄明白。過去是在小學這個階段,每個孩子都要學的。所以說你看古書,很少對每一個字做字面上的疏通,就是因為古人都有一個這樣的文字基本訓練,曾國藩家訓說:讀書以訓詁為本。自然就不需要再注解上寫這些文字翻譯,更沒有白話翻譯。所以說,你看古書的注解往往都是典故,一些個名物、制度,歷史背景,這樣的疏通,還有整個義理上的貫通。像朱子注《四書》,你看他這些書,當然文字還有一點,但是更多的是后面這些內(nèi)容,就是因為古人都有過這樣的一個小學的訓練。

小學的另一個教學板塊就是背書,就是要把常用的經(jīng)典、古詩文讓他背下來。就相當于今天的讀經(jīng)教學板塊,這個是過去的童子功,在小學這個階段來完成。年齡大致相當于今天的8歲到15歲,和今天的小學這個時間段差不多。當然個別的人會因人而異,有的人比較聰明,可能是13歲就可以考大學了;有些人比較慢一點到18歲還在做小學的功夫,這都是不一樣的。但大致是8到15歲。

大家可想而知,小學這兩個板塊都是相當重要的,尤其是文字,這一塊功夫,假如說沒有牢牢的基礎,那你后續(xù)的背書,再到后期的大學的解經(jīng),那都會成問題。它叫小學,不是因為它這個學問是小兒科,可有可無,太渺小了可以忽視不學,不是那樣的,而是因為它非常非常重要,是基礎的基礎,它必須在小的時候要做,等大的時候再做再學就已經(jīng)不趕趟了。你也沒有那個耐心和精力,也沒有那個頭腦來去接受了,所以它才稱為小學,所以說它是很重要的一個教學板塊。

大學呢,就是過去說的太學或書院。太學和書院基本上就是不需要再背書了。老師和學生主要是做研究,做義理上的探討,以解經(jīng)為主。也就是說,小的時候你背下來這個書,基本上不怎么講,也稍微講解,但不是很系統(tǒng)和深入,可能僅是個別的典章制度和文字的疏通。系統(tǒng)深入的應用性的講解,那就需要到大學,也就是到太學去學習。

所以說古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是非常成系統(tǒng)的。蒙學就是為小學服務的,小學就是為大學服務的。所以說古代的教學是學不躐等,按部就班,井然有序的。

我們看《三字經(jīng)》有:“為學者,必有初,詳訓詁,明句讀,小學終,至四書?!本桶堰@個為學的次序說得很清楚了,先小后大。所以說古代的學校:小學和大學,都有它的教學重點,都有它的教學任務,而且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兩個根本:孝道(含師道)與小學(即文字童子功)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或者本,一個是孝道,當然也包括師道,因為師道和孝道是一不是二,有孝道的人,肯定有師道,懂師道者肯定在家也是行孝道的。

另一個根和本呢,就是漢字,也就是小學的功夫。

所以說一個人學傳統(tǒng)文化,一個講傳統(tǒng)文化的講師、老師,你只要看他有沒有這兩個,就可以判定他是不是一個好老師。

你要觀摩一個學校,一個傳統(tǒng)文化的學校,一個國學主修的學校,那么你看它教不教這兩個,假如這兩個都沒有放到一個核心的位置,那么它只徒有其名。

那這兩個呢,恰恰就是《中庸》里的“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

尊德性,就是我們說的孝道,師道,由此衍生出的五倫八德;那道問學呢?那就是由小學文字功夫來引申展開的,這樣一個經(jīng)典的學習。

所以說“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它倆是并行而不悖的,他倆是一不是二,所以說他倆不可能丟掉一個,就好比一個人,不可能用單腿來走路,一個人一定要兩條腿走路,一個人行道也是有這兩個,一個是尊德性,一個是道問學。

小學列入四庫之經(jīng)部

這個問題我們搞懂了,再打開我們國學的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

你看一下四庫書目,中國的四庫全書,把所有的書分成經(jīng)、史、子、集4個部分,經(jīng)部又分成了10個小類。哪10個小類呢?

第一個就是《易》,專門研究《易經(jīng)》這樣的一些書;

第二是《書》,就是《尚書》,跟《尚書》有關的典籍;

第三呢,是《詩》,就是《詩經(jīng)》,跟《詩經(jīng)》相關的這樣的書籍;

第四個《禮》,《周禮》《儀禮》《禮記》,就是關于禮方面的學問和資料,你就查這個地方;

第五個,就是《春秋》,包括三傳,像《左傳》《公羊傳》《穀梁傳》的學問,都在這里;

第六個,是《孝經(jīng)》。

第七就是五經(jīng)總義,就是把五經(jīng)總體的意義來做一下概括,這樣的書籍,列在這里;

第八才是四書,就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一部分相關的文獻資料。

第九就是《樂》,因為《樂經(jīng)》作為六經(jīng)之一,他也是中國經(jīng)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最后就是《小學》,你看《小學》是在經(jīng)部里。

古人為什么把《小學》列入到經(jīng)部?我想,這就是古人的用心,最主要的原因是解經(jīng)沒有小學功夫是不行的,沒有這個文字功夫是不可以的。所以說,像《爾雅》之類的這樣的書,過去都是經(jīng)書,也就是古人要把一部《爾雅》要背下來的。大家想一個人把一本字典都背下來了,他看任何書籍、古書是沒有什么文字障礙,所以他下筆能千言,他的詞匯量是非常多的,因為整部字典都在他的頭腦里,他都背下來了。所以說,大家看我們中國古人,表面上看是很笨的功夫,但是實際上是最聰明的方法。所以這種方法,這種背書的功夫叫一勞永逸,達到這樣一個效果,所以從此一輩子暢游在書籍的海洋中,一輩子學問沒有任何障礙,文字上幾乎沒有什么障礙,因為他的功夫全在肚子里,因為他把這個東西全部裝進去了。

所以,我們就非常贊嘆,為什么把《小學》列入經(jīng)部?因為它太重要了,這樣做也太對了!

到了后期,到了近代,尤其是到了民國以來,而把《小學》單獨列出來,甚至把它列為辭章之學,就認為它是文學之類的,是集部,那就是大錯特錯了,你的歸類都出現(xiàn)問題了,所以說它的地位一落千丈。從此,我們國人就幾乎沒有這樣一個文字必修的基本功了;從此與我們的經(jīng)典,與我們的傳統(tǒng)精神,與我們的古人,這個紐帶就被生生地割斷了,一直到今天已經(jīng)斷層了三代人,這是非常痛惜的事。

六藝中的書有識文斷字及文獻學習

我們知道孔子,孔老夫子,他教弟子有六門必修功課,叫禮、樂、射、御、書、數(shù),簡稱六藝。其中的書,這個書可不是今天的書法,而是文字功夫,就是能識文斷字。

孔門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

大家知道在孔子那個時代是春秋時代,那個時候文字還沒有統(tǒng)一,不像今天這樣標準化,彼時的文字,去古不遠,所以說很多文字的辨識,還是非常容易的。所以古人有這樣的一個功夫,就是識文斷字,文獻的學習。

孔子六藝之一的書,就跟我們今天的小學這塊教學內(nèi)容,一塊是讀經(jīng),一塊是文字、寫字,正好是有它的源頭,就從孔子那找到了,所以說古代人為學就是這樣一個次序。

古時候的孩子入學,大約是8歲或10歲,大致這樣一個年齡段,他入到學校,他學習的第一項內(nèi)容是書和數(shù)。當然像射和御,需要年齡大一點,有力氣了才能練習射箭和駕馭車馬,肯定不是小孩子能做成,所以說基本功小學這一塊,主要就是書和數(shù)。

這樣看來,從我們文化的源頭從孔老夫子那里就已經(jīng)很清楚,文獻、文字的學習是他的弟子的必修功課,是基礎功課,到后期歷朝歷代,經(jīng)典的整理,后面都有小學的一部分,所以這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樣的一個淵源,這樣的教學次第,教學方法和模式。

張之洞:由小學入經(jīng)學者,其經(jīng)學可信

這一套教學方法模式一直延續(xù)到了清朝。

清朝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叫張之洞,他的官做得很大,做到總督這個位置,相當于我們今天的省部級高官,他的學問相當好。他寫了本書叫《書目答問》。

張之洞有這樣一句話,我覺得說得太好了:“由小學入經(jīng)學者,其經(jīng)學可信?!?/strong>就是一個人有很好的文字功底,然后再進入到經(jīng)學,他的講經(jīng),他解釋的東西內(nèi)容值得相信。

同樣我們可以推斷:無小學而經(jīng)學,其經(jīng)學可疑。

曾國藩:舍文字無以窺圣人之道

清朝還有一個著名的人物叫曾國藩,大家知道他是我們毛主席和蔣介石共同佩服的一個人。

曾國藩

曾國藩是湖南湘鄉(xiāng)人,他做到了立德、立言、立功,三立皆具的人物,古往今來能做到這樣的人很少,宋朝范仲淹做到了三立。既有立德,就是他的德行非常的深厚,所以說曾國藩,他的家族到今天就繁衍了五六代了,還有很多響當當?shù)娜宋铩T鴩牧⒐?,他拯救了清朝最后的危亡。曾國藩,國之藩籬,這個名字起得也非常好。他的立言,大家都看過《曾國藩家書》,治家的智慧非常好。曾國藩的文章詩詞,相當棒。

像曾國藩這樣了不起的人物,那可不僅僅說是一個書呆子,他能夠?qū)W以致用。他到晚年有一篇寫給一個朋友的一封信,就談論到這個經(jīng)典學習和文字學習的重要性,以及這兩者的關系。

這篇文章叫《致劉孟容書》,大家有興趣的,可以把全文找來看看。我就選幾段話給大家做一下分享。

曾國藩在這封信提到:“古之知道者,未有不明於文字者也?!边^去凡是能夠得道的高人,都是通達文字的,沒有一個不懂文字的。

能文而不能知道者,或有矣?!蹦軌?qū)懸皇制廖恼碌娜?,但是他并沒有很深的義理在里面,那可能就是過去的只會寫詩詞的一些文人吧!

烏有知道而不明文者乎?”怎么會有能悟道的高人而不通達文字的嗎?沒有的。這句話說的就是:“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庇媒?jīng)典的話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說他也是痛感到一些人解經(jīng)或者是表面文章寫得很好,但是沒有很深的內(nèi)涵,所以說他得出一個結論:“今日欲明先王之道,不得不以精研文字為要務?!币簿褪钦f,我們要想真正的和圣賢能思想溝通,浸入到圣賢的境界,你要不懂得文字恐怕是不行的,而且這塊一定要做一個很重要的任務來學習。

下面這一段說得更精彩,辨析得非常的透徹,十分的中肯到位。我先把這句話先貼上,大家先把這個文字先了解一下,然后我給他做下疏通。

離書籍而言道,則仁義忠信反躬皆備;堯舜孔孟非有馀,愚夫愚婦非不足,初不關乎文字也。即書籍而言,道則道,猶人心所載之理也;文字猶人身之血氣也。血氣誠不可以名理矣,然舍血氣則性情亦胡以附麗乎?今世雕蟲小夫,既溺于聲律繢藻之末;而稍知道者,又謂讀圣賢書,當明其道,不當究其文字;是猶論觀人者,當觀其心所載之理,不當觀其耳目言動血氣之末也,不亦誣乎!知舍血氣無以見心理,則知舍文字無以窺圣人之道矣。

這里,曾國藩打了個比方,說道和文字是什么關系呢?道就像一個人的身體,氣血就相當于文字。經(jīng)典是由一個個字組成的,那字背后的道理,你是通過文字要達到明了道理,然后應用踐行出來,這才是我們讀經(jīng)典的目的。文字是為讀經(jīng)典明道理做的一個基礎服務。就好比一個人的氣血和肉體,沒有肉體,你這個人的精神靈魂,我們感覺不到,是不是?人是靈肉合一的,你光有這個肉體,沒有一個靈魂,死尸也是有肉體,但是他沒有靈魂了,那都不行。所以你就研究文字,為文字而文字,那也走偏了。你把文字丟掉了,完全就是研究這些個所謂的道,就好比你看一個人,不可不看她的面容。

我們通過這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學習,也給我們學習漢字,學習國學,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參考,就是我們看問題也要有中庸之道,就是不要偏,過猶不及。因為文字的學習,它的目的是為了服務解經(jīng)。那么解經(jīng)呢,你沒有文字的基礎,也是萬萬不可的,他倆正好是缺一不可的關系。我們應該是兩邊都要兼顧,可能在小的時候識字,也就是文字的功夫,和背書讀經(jīng),都是童子功,這兩點也不可偏廢,當然也都不能拘泥,過于執(zhí)著。所以說把這兩者關系要處理好了,我們的國學,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開展才會有條不紊,才會按部就班,才不會跑偏。

如果一個人,他熱愛他的國家,從骨子里熱愛,那就要熱愛它的文化;如果一個人真正的熱愛他本民族的文化,一定是從他這自己的語言文字開始。只有熱愛自己的語言文字,才能真的從骨子里感受到我們中國文化的博大精神,才能感受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這樣的一個特征特點,這個絕不是空口說的,就好比一個嬰兒,假如說他出生吃的就是母乳,那么他對他的母親,從情感上一輩子都有依戀。一個人,一個孩子,他從小學好自己的母語,學好自己的國文,那么他對自己的文化肯定是有感情的,有自信的。

最后的小結

小學是國學里的基礎功夫,讀經(jīng)呢,也是他的童子功,二者是小學的重要的兩個教學板塊,是彼此成就的關系,而不是互相矛盾的。

當然你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蒙學有蒙學的教學大致的任務,小學有小學的教學綱要,到了大學,就是孩子需要講經(jīng)階段,解經(jīng)階段有他的教學重點,這是層層遞進的,我們要做好這樣的梳理,所以大家要辯證處理好這兩者的關系,不要顧此失彼,更不可過于執(zhí)著。

小學是國學里的重要板塊、基礎板塊;那經(jīng)學呢,也是國學里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二者之間都是不可或缺的,否則的話,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學。

因此一個人不通文字,那不可能把它稱之為國學,凡是國學大家一定是懂文字的,我們要把握好這兩者的關系,在自己的教學中要處理好小學和國學的關系。當然了,有人專門就小學這個學問做深入研究的,但是作為普通的人,我們要有一個基礎的學習,倒不一定需要做了很多很多的研究,但是一些基礎的要懂;同樣,也有一些人可能是沒有文字功夫,但是他對經(jīng)書的理解、應用也是相當?shù)轿坏模@樣的人也是很令我們贊嘆的,但是這種情況是特例,他們能直接和圣賢契合,我們作為普通的人,就不能和他們相提并論了。

最后呢,我要說一下《說文解字》這部書?,F(xiàn)在很多人非常推崇《說文解字》。我曾專程多次去過河南漯河,那是許慎的故里,去拜祭許慎先生,許慎在東漢當時的文化界被稱為“五經(jīng)無雙”,他的老師是當時的大儒賈逵,許慎可不是什么所謂的漢字專家,他是通才,是儒士,為什么要撰寫這么一部《說文解字》呢?就是因為當時正處于篆隸交替、古今文字變化之際,很多人不識古文字了,不知道字的本義了,曲解文字,隨意解經(jīng),許慎感覺這樣的不實學風必須剎住,就發(fā)心要把每個字從字形上、從本義搞懂,所以許慎窮盡后半生,改了又改,整理出了這部《說文解字》。

許慎對圣賢經(jīng)典的貢獻太大了,當然在文字學上,《說文解字》是部巨著,但絕不僅僅局限在文字學的貢獻。毋庸諱言,許慎重點是從字的本義上來解讀,遺憾的是他對音、對引申義都沒有全面的系統(tǒng)的展開,因為他的動機僅僅是要找每一個字的字形和他的本義,所以不得不說這是書的局限。

還有一點,《說文解字》是東漢問世的,那個時候許慎并沒有看到更多的更古老的文字,尤其是沒有看到近代才出土的甲骨文,所以說,很多字型的本源解說也是不夠到位的地方,這也是時代的原因,我們當然不能苛求許慎了。

今天當然你對《說文解字》要做系統(tǒng)學習和研究也是值得鼓勵的,但是千萬不要局限在那里,這是我的個人管見,僅供參考,可以再商量。

好了,關于小學和國學二者關系的這樣一個課程就說這些吧,也就是談一談漢字教學在整個傳統(tǒng)文化學習的重要性,它的地位,它的方法,它的教學次序。就這個主題做了一個展開說明。

還有很多話題今后會繼續(xù)展開分享,懇請大家繼續(xù)關注我,讓我們共同學好漢字,從而走向?qū)W習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康莊大道!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國學與兒童教育丨微課筆記
論語 | 楊美芳:識字寫字教學中應該引進漢字學知識
談談今天的《蒙學經(jīng)典導讀》第一課
中國人是通過漢字把握萬物的
章太炎先生及其《國學講演錄》(下)
“讀書必先識字”-“不通小學,不足以通國學”_閱悅書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