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年孟浩然研究史上,最早對孟浩然詩歌進行分體研究者,首推明代的一批孟集板刻家與批評家,因為現(xiàn)存的幾種主要明刻本孟浩然集,幾乎都屬于分體編排或批評的本子,如署名為劉須溪批點、袁宏道參評的二卷本《孟襄陽集》,即是如此。此刻本將孟浩然詩歌依體式分為七類,即:五言古詩(63首)、七言古詩(6首)、五言律詩(130首)、七言律詩(4首)、五言排律(37首)、五言絕句(19首)、七言絕句(8首)。這七種體式的詩歌合計為267首。由此可知,五言律詩在孟浩然集中幾乎占其總數(shù)的二分之一,其數(shù)量之多,乃是十分明顯的。
一、盛唐近體詩的精品
唐人詩歌,就其體式而言,主要可分為古體與近體兩大類。近體詩因講究平仄與對仗,格律嚴(yán)密,故又有格律詩之稱。格律詩肇始于齊梁聲律論的發(fā)明,即與沈約等人開創(chuàng)的“永明體”關(guān)系密切,而其定型、確立與興盛,則在李唐王朝的初、盛唐時期。所以,宋犖在《漫堂說詩》中認為:“律詩盛于唐,而五言律為尤盛。神龍以還,陳(子昂)、杜(審言)、宋(之問)開其先,李(白)、杜(甫)、高(適)、岑(參)、王(維)、孟(浩然)諸家繼起,卓然名家?!边@里雖然說的是五言律詩,但有唐一代的近體詩,亦可作如是觀。
孟浩然現(xiàn)存各類近體詩共199首(含偽作),皆作于他病卒的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及其前。而是年,據(jù)詹锳《李白詩文系年》可知,李白所創(chuàng)作各類詩的總數(shù)僅為122首;而清人趙殿成《王右承集箋注》提供的信息則表明,王維現(xiàn)存的近體詩雖有281首之多,但其屬于開元二十八年前創(chuàng)作者尚不足80首。另據(jù)浦起龍《少陵編年詩目譜》所考,開元二十八年前的“詩圣”杜甫創(chuàng)作的所有詩歌也只有整10首。其他如岑參、高適、王昌齡等人的近體詩,都不及孟浩然的一半。這一實況足以表明,孟浩然不僅是盛唐詩壇而且是有唐一代大量創(chuàng)作近體詩的第一人。
而在孟潔然現(xiàn)存的近200首近體詩中,五言律詩不僅數(shù)量多,質(zhì)量佳,名篇名句甚眾,而且對時人如李白等也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自有文學(xué)史以來,文學(xué)史學(xué)們卻幾乎都不曾涉筆孟浩然的近體詩特別是五言律詩,以致使孟浩然奉獻給后人的這筆文學(xué)遺產(chǎn),至今仍“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與近體詩中的其它體式相比,五言律詩在唐代不僅倍受詩人們的青睞,而且還甚為“榮光”,這是因為,其乃是被唐廷欽點為科舉考試必考的一種詩體。而此,也是五言律詩在唐代比其它近體詩成熟更早的原因所在。曾自稱“詩禮襲遺訓(xùn)”、“詞賦頗亦工”的孟浩然,雖寓居襄陽,遠離京師,但他因受唐廷“欽點五律”的影響,而成為當(dāng)時詩壇上創(chuàng)作五律最多的一位詩人。據(jù)對《全唐詩》、《全唐詩補編》的粗略統(tǒng)計可知,孟浩然、李白、王維三人現(xiàn)存五言律詩的數(shù)量,依序為134首、112首、114首,即孟浩然比李白多22首,比王維多20首。這一數(shù)據(jù)表明、在除杜甫之外的初、盛唐詩壇上,孟浩然對于五言律詩這種“新體式”的雅好,乃是無人可與之比肩的。
孟浩然的五言律詩,無論從何種角度言,都是有諸多可屬于“精品文學(xué)”之列的。如《與諸子登峴山》、《望洞庭湖上張丞相》、《廣陵別薛八》、《李氏園林臥疾》、《歲暮歸南山》、《過故人莊》、《裴司戶見尋》、《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晚泊潯陽望廬山》等,即皆為膾炙人口的優(yōu)秀之作。在孟浩然的這些詩歌中,就其審美范疇而言,既有屬于陽剛之美的“氣慨橫絕”、“雄渾而兼瀟灑”的佳構(gòu),如《望洞庭湖上張丞相》、《廣陵別薛八》等:更有屬于陰柔之美的“風(fēng)神興象,空靈澹遠”、“意境孤秀”、“通體清妙”的杰作,如《與諸子登峴山》、《過故人莊》等。二者的互為融合,不僅奠定了孟浩然五言律詩在唐詩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且也贏得了后世諸多文學(xué)批評家的高度稱頌與贊許。為便于把握,下面僅錄明、清兩朝的幾例批評為代表,即可收以管窺豹之效。其具體為:
五言律詩,貴乎沉雄溫麗,雅正清遠。含蓄深厚,有言外之意,制作平易,無艱難之患。最不宜輕浮俗濁,則成小人對屬矣。似易而實難。又須風(fēng)格峻整,音律雅渾,字字精密,乃為得體。唐初唯杜審言,創(chuàng)造工致。盛唐老杜神妙外,唯王維、孟浩然、岑參三家造極。(顧璘《批點唐音·各體敘目》)
浩然五言律興象玲瓏,風(fēng)神超邁,即元瑞所謂“大本先立”,乃盛唐最上乘。(許學(xué)夷《詩源辨體》)
襄陽……五律含華洗骨,超然遠神,如初月芙蕖,亭亭秀映。《唐書》稱其方駕李(白)、杜(甫),固知名下無虛。《宋育仁《三唐詩品》》)
孟公五律,筆潔氣逸,為品最高,較之諸生,尤為神足……自是一代家數(shù)。(王溥等《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
上面所引諸家批評,或著眼于孟浩然五言律詩的藝術(shù)風(fēng)格,而認為其有“興象玲瓏,風(fēng)神超邁”、“含華洗骨,超然遠神”的審美特點;或?qū)⒚虾迫晃逖月稍娕c盛唐諸家同類之作進行比觀,認為其為盛唐“三家造極”之一,而可“方駕李杜”,并“自是一代家數(shù)”,等等,所評皆甚精當(dāng)。這些評價,若套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指孟浩然的五言律詩,皆乃為“精品文學(xué)”之屬。
孟浩然的五言律詩,特別是那些寫山水田園的五言律詩,由于受其“物我同一”的審美本體觀的影響,因而往往寫得格高韻雅,豐骨超逸,既具精巧玲瓏之美,又兼高華清澹之秀,給人以愉悅不已的審美享受。如《晚泊潯陽望香廬峰》一詩,就具有這樣的特點: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但聞鐘[1]。
首先所要說明的是,這是一首在體式上頗有爭議的詩,因為其所涉及者,實際上是如何認識孟浩然對近體詩特別是五言律詩的創(chuàng)新問題?!端膸焯迫宋募瘏部繁尽睹虾迫患穼⒋嗽娋幵凇拔逖怨旁姟眱?nèi),同此者有高棅《唐詩品匯》卷九、《四部叢刊》本《孟浩然集》卷一等;但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卷九則將其歸入“五言律詩”內(nèi),并云:“所謂篇法之妙,不見句法者?!?[2]這兩種絕然不同的認識,究竟那一種正確呢?其實,沈德潛將此詩歸入“五言律詩”內(nèi)的作法是對的,即這是一首五言律詩而不是五言古詩。請看施補華《峴傭說詩》第五條對此詩的評價:‘五律有清空一氣,不可以煉句煉字求者,最為高格。如……襄陽‘掛席幾千里’,……諸首所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 [3]
明人如高棅等,之所以認為以此詩為五言古詩,關(guān)鍵就在于他們是以“煉句煉字”為判斷依據(jù)的,即主要是認為此詩沒有對仗。而事實上,此詩并非無對仗,如頷聯(lián)用的為流水對,即是明證。這樣的對法,使全篇結(jié)構(gòu)更為疏淡。而疏淡的結(jié)構(gòu),正是孟浩然表現(xiàn)在五言律詩上的一種創(chuàng)新。對于這一創(chuàng)新,王士禎在《帶經(jīng)堂詩話》卷三中曾予以高度的稱頌,認為其“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畫家所謂逸品也”[4],從而準(zhǔn)確揭示了此詩由淡極而傳神的妙境。
此詩不僅在孟浩然集中享有五言律詩“逸品”的稱譽,而且還具有格、韻雙高的藝術(shù)特點,對此,明季李攀龍輯《唐詩廣選》引“謝曰”已曾慧眼相識。其于是詩有評云:“詩有韻有格,格高似梅花,韻高似海棠。欲韻勝者易,欲格高者難,二者孟浩然(此詩)兼之?!庇纱丝磥?,稱孟浩然的五言律詩為盛唐近體詩中的精品,是一點也不過份的。
孟浩然五言律詩在內(nèi)容上也是值得稱道的,因為其幾乎無所不包含,諸如登臨、送別、題詠、瀏覽、宴飲、閨情等,應(yīng)有盡有。而尤值稱道的是,孟浩然在開元五年(717年)游湖湘時所寫的《望洞庭湖上張丞相》(一作《臨洞庭》,又作《岳陽樓》)一詩,開唐人干謁詩之先河,影響巨大而又深遠。此前,唐代未仕學(xué)子進行干謁,均是以散文與賦為之,而至孟浩然,則始以近體詩“上”。孟浩然此舉,既打破了文賦一統(tǒng)干謁天下的局面,又拓展了五言律詩在題材方面的表現(xiàn)領(lǐng)域,一鳥雙石,作用至大。而此詩在藝術(shù)上的氣概橫絕,景象雄渾,又表明了后人欲以之“取壓唐律卷”的認識,乃是極具見地的。
二、孟浩然五律的藝術(shù)特點
孟浩然現(xiàn)存的134首五言律詩,概而言之,在藝術(shù)方面主要表現(xiàn)出了三個大的特點,即形式求新,對偶豐富,字法靈活。下面對此分而述之。
先看形式求新。形式求新,指的是孟浩然的五言律詩,除了“正格”外,另還有三種類型的“變格”,即:(1)平仄全合,有兩聯(lián)以上對仗;(2)基本合律,有一聯(lián)以上對仗;(3)平仄全合,而無對仗。這三種類型的五言律詩,是孟浩然創(chuàng)新意識表現(xiàn)在近體詩方面的最佳體現(xiàn)。
第一種類型。一般而言,正格的律詩,只要求中間兩聯(lián)對仗,而孟浩然則將其擴展為三聯(lián),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明顯創(chuàng)新意識的新格。唐人五言律詩的正格,在“平仄譜”上主要是“仄起仄收式”,孟浩然的這種新格,也屬如此。如《梅道士水亭》一詩: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隱居不可見,高論莫能酬。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再來迷處所,花下問漁舟[5]。
全詩平仄粘對,無一不合,且前三聯(lián)對仗,極為工整。再如《與張折沖游耆闍寺》一詩,其于平仄的安排,亦屬如此:
釋子彌天秀,將軍武庫才。橫行塞北盡,獨步漢南來。貝葉傳金口,山櫻作賦開。因君搌嘉藻,江楚氣雄哉[6]。
類似的五言律詩,在孟浩然集中還有《歲暮歸南山》、《留別王維》、《除夜樂城逢張少府》、《姚開府山池》、《陪姚使君題惠上人房》、《宿永嘉江寄山陰崔少府國輔》等,其數(shù)量之多,為盛唐詩人所少有。
而還需特別指出的是,孟浩然集中的五言律詩,尚有四聯(lián)對仗者,如《永嘉上浦館逢張八子容》一詩,即為其例。詩云:
逆旅相逢處,江村日暮時。眾山遙對酒,孤嶼共題詩。廨宇鄰鮫室,人煙接島夷。鄉(xiāng)關(guān)萬馀里,失路一相悲[7]。
此詩前三聯(lián)用工對相對,尾聯(lián)則以寬對而為,四聯(lián)平仄粘對皆合,極具特點。
第二種類型。這類五言律詩,是孟浩然集中的另一種變格,但在形式上則可分為兩端,其一為“峰腰體”,其二為“偷春體”。所謂蜂腰體,是指一首律詩只有一聯(lián)對仗,且其之對仗被安排在頸聯(lián)。孟浩然集中如《武陵泛舟》一詩,即屬此類。請看其全詩:
武陵川路狹,前棹入花林。莫測幽源里,仙家信幾深。水回青嶂合,云度綠溪陰。坐聽聞猿嘯,彌清塵外心[8]。
偷春體又名“偷春格”,為南宋文學(xué)批評家魏慶之在《詩人玉屑》中首次提出,指的是律詩首聯(lián)、頸聯(lián)對仗,而本應(yīng)對仗的頷聯(lián)卻不對。這種首聯(lián)提前對仗的作法,“猶似梅花偷春而先開”,故名。孟浩然集中此體亦不少,如《尋梅道士》、《寄趙正字》等,所用者即皆為“偷春格”。請看《宿立公房》一詩:
支遁初求道,深公笑買山。何如石巖趣,自入戶庭間。苔澗春泉滿,蘿軒夜月閑。能令許玄度,吟臥不知還[9]。
第一聯(lián)以“支遁”對“深公”,“初求道”對“笑買山”,而第二聯(lián)則以散句為之,這樣作,主要是借“偷春格”這種修辭手法,以突出立公房及其四周環(huán)境的清幽宜人,以及詩人崇尚自然、追求不加雕飾的生活情趣。
第三種類型。此種類型的五律,若借用清代學(xué)者方弘靜在《千一錄》卷七所云,即乃“以古詩為律調(diào)”,故“其調(diào)自高”。孟浩然集中如《傷峴山云表上人》詩,即為此類體式之代表。詩云:
少小學(xué)書劍,秦吳多歲年。歸來一登眺,陵谷尚依然。豈意餐霞客,忽隨朝露先。因之問閭里,把臂幾人全[10]。
此詩雖無對仗,但平仄粘對全合。這首詩前四句寫作者別后返鄉(xiāng),所見者乃物是人非;后四句則是對故人的緬懷,以切合詩題中的“傷”。全詩因意脈連貫,一氣呵成,而為許學(xué)夷在所著《詩源辨體》卷十六大加稱道,認為:
浩然五言律,如“少小學(xué)書劍”、“掛席東南望”等篇,徹首尾不對,然皆神會興到,一掃而成,非有意創(chuàng)別也 。李太白亦然[11]。
但許學(xué)夷將“掛席東南望”即孟浩然集中的《舟中曉望》一詩,列入“徹首尾不對”者,則為不的。這是因為,此詩的第二聯(lián)采用了一種特殊的對法在進行對仗(具體詳后),許氏不察,竟然以為其乃“徹首尾不對”之一例,實在令人遺憾。
再看對偶豐富。對偶為律詩必備的基本條件之一,因此,有人提出了“無對偶不成律詩”之說。但從上舉孟浩然《傷峴山云表山人》一詩看,可知這種說法是有失偏頗的,這是因為,近體詩的關(guān)鍵在于平仄是否合律,而不應(yīng)以是否有對仗來進行衡量(對于這一點,另可詳后)。孟浩然的五言律律,不僅對偶善于變化,而且形式極為豐富,堪稱除杜甫以外的初、盛唐詩人之第一。具體以言,孟浩然五言律詩中的對偶,除了常見的工對、寬對、事對等名目外,另有以下諸種形式,則是頗值注意與稱道的,原因是其所的映的,為作者對五言律詩創(chuàng)作的一種匠心獨運。
(1)流水對。這是一種“意到氣足”的對偶,也稱“走馬對”或“活對”。這種對法的特點是不拘于形式,并能化呆板為靈活,又因其上下兩句,一意貫串,如流水不斷一般,故有是名。孟浩然五言律詩極善用此種對法,例如《與諸子登峴山》中的前四句: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
清人張謙宜《絸齋詩話》卷五云:“《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流水對法,一氣滾出,遂為最上乘。意到氣足,自然渾成,逐句模似不得?!?[12]不僅高度評價了孟浩然是詩之流水法,并且也道出了流水對的奧妙之所在,堪值稱道。而孟浩然這四句詩的特點,也因此而得以凸顯。
(2)借對。借對也叫“假對”,因其所對屬以假對真,以真對假,半真半假,故有此名。借對有借“色”、借“名”、借“聲”等,目的則為求得對仗上的工整。如《裴司戶見尋》一詩中的第三聯(lián),即采用了此種對法:
廚人具雞黍,稚子摘楊梅。
此例屬借“聲”以對。因為“雞”為動物,故詩人于對句中乃著眼于諧音的角度,以“楊”借“羊”相對,這樣,不僅平仄協(xié)調(diào),而且甚為工整。
(3)連環(huán)對。這是一種甚為特殊的修辭手法,其特點是不僅出句與對句在對偶上互為“連環(huán)”,而且每一句中亦進行字面上的“連環(huán)”。連環(huán)對最便于議論。孟浩然集中采用此種對法者,有《梅道士水亭》一詩的首聯(lián):
傲史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在這兩句詩中,詩人既使出句的“傲吏”與“凡吏”相對,又于對句的“名流”與“道流”相對,并將出句的“傲吏”與對句的“名流”、“凡吏”與“道流”相對,環(huán)環(huán)相叩,極具特點。而作者對梅道士的推崇與贊許,也因此而獲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4)犄角對。這種對仗法,不僅為一種特殊的對偶形式,而且在有唐一代的近體詩中,并不多見。正是因為如此,以致有人誤將有“犄角對”的孟浩然五律,認為是“平仄全合,但通體不講對仗”之作。孟浩然集中運用犄角對的五言律詩,如《舟中曉望》一詩的第二聯(lián),即頗具有代表性:
舳艫爭利涉,來往接風(fēng)潮。
清季昌春榮《葚原詩說》曾專就此一聯(lián)進行了評說,認為:“有兩句中字法參相對者,謂之犄角對。如……(孟浩然)‘舳艫爭利涉,來往接風(fēng)潮’,‘舳艫’與“風(fēng)潮”對,‘利涉’與‘來往’對也?!泵笆匣垩郦毦?,堪稱孟浩然的知音。
最后看字法靈活。所謂字法,為格律詩“格”的內(nèi)容之一,其實際上講的就是練字,也即為宋人所說的詩眼。五言律詩的詩眼,一般較難安排,但孟浩然的五言律詩不僅安排得甚得心應(yīng)手,而且極具變化,十分靈活。如《夏日辨玉法師茅齋》一詩:
夏日茅齋里,無風(fēng)坐亦涼。竹林深筍穊,藤架引梢長。燕覓巢窠處,蜂來造蜜房。物華皆可玩,花蕊四時芳[13]。
這首詩在對仗的頷聯(lián)、頸聯(lián)中,共煉了“深”、“引”、“覓”、“來”四字,即安排了四處詩眼,頷聯(lián)安排的是各中間一字,頸聯(lián)安排的則是各第二字,位置錯開而不重復(fù),極具匠心。再如《歲暮歸南山》一詩: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14]。
此詩共有六處詩眼,即“休”、“歸”、“棄”、“疏”、“催”、“逼”六字,其都是詩人精心烹練的結(jié)果。由是而觀,可知曾被聞一多在《唐詩雜論》中稱為“淡得看不見詩了”的孟浩然的五言律詩,其實也是十分講究煉字、注重詩眼的安排的。
三、孟浩然五律的影響
綜上所述,可知孟浩然的五言律詩,藝術(shù)功底是十分深厚的。作為詩人,孟浩然對五言律詩所作的種種努力與追求,都可目之為是一種有意識的創(chuàng)新,它對于推動近體詩在唐代的繁榮與發(fā)展,應(yīng)是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時。同時,孟浩然圍繞著五言律詩的創(chuàng)作,所取得的各方面的成就,對于時人與后人的影響,也是比較明顯的。
孟浩然五律對時人的影響,可以自稱為“青蓮居士謫仙人”的李白為代表。李白的近體詩特別是五言律詩受孟浩然的影響,前人早已指出,如胡應(yīng)麟《詩藪·內(nèi)篇》卷五即云:“太白五言律多類浩然?!盵15]李白五言律詩受孟浩然五言律詩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是風(fēng)格的近似,其二是技法的借鑒。孟浩然五言律詩的藝術(shù)風(fēng)格,綜而言之,含華洗骨,興象玲瓏,超然遠神,乃為其總的特點。而李白的五言律詩,亦大致類似,如其集中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掛席江上待月有懷》、《秋登宣城謝朓北樓》、《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等詩,即皆寫得興象玲瓏,秀骨玉映,與孟浩然的五言律詩別無二致。而孟浩然五言律詩的“清”,則更是李白刻意追求的一種藝術(shù)目標(biāo),故其集中的不少同類之作,大多具有“清氣襲人”的特點,如《望月有懷》即為其一。
李白五言律詩借鑒孟浩然五言律詩的技法,最明顯的例子,是被清代學(xué)者方弘靜在《千一錄》中所言之“以古詩為律調(diào)”。而孟浩然集中的“以古詩為律調(diào)”,即為本節(jié)所論述之“平仄全合,而無對仗”者。這是孟浩然獨創(chuàng)的一種變格五律。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早對孟浩然、李白的這類五言律詩予以關(guān)注者,是南宋批評家嚴(yán)羽,其《淪浪詩話·詩體》有云:
有律詩徹首尾對者,有律詩徹首尾不對者。盛唐諸公有此體,如孟浩然詩“掛席東南望,青山水國遙。舳艫爭利涉,來往接風(fēng)潮。問我今何適,天臺訪石橋。坐看霞色晚,疑是赤城標(biāo)?!庇帧八畤鵁o邊際”之篇,又太白“牛渚西江夜”之篇,皆文從字順,音韻鏗鏘,八句皆無對偶者[16]。
所以,清季王溥等人選輯的《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于孟浩然的《舟中曉得》一詩下引徐中崖語說:“前四一氣自爽,后半復(fù)成別調(diào),純作散行,已開供奉(李白)津梁。”所言甚是。李白集中的此類之作,除《夜泊牛渚懷古》一詩外,另有《寄上吳王》其一、《寄從弟宣州長史昭》、《宿巫山下》、《送長沙陳太守》其二等,均屬受孟浩然“以古詩為律調(diào)”影響的結(jié)果。由此看來,李白這位高唱“我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的“謫仙人”,不僅雅好孟浩然的“風(fēng)流”,而且也是甚“愛”其五言律詩之技法的,徐中崖所謂“已開供奉之津梁”云云,即是對二人這方面關(guān)系之點明。
杜甫是受孟浩然五律影響的又一位詩人。但杜詩所受孟詩之影響,則是主要表現(xiàn)在“清”與“麗”兩個方面。孟浩然詩中的“清”,時賢論之甚夥,茲不贅。關(guān)于“麗”,胡應(yīng)麟《詩藪·外編》已有所涉:“孟詩淡而不幽,時雜流麗。”又,桂天祥《批點唐詩正聲》有云:“浩然體本自沖澹中有趣味……而盛麗幽閑之思時在言外……”這兩例表明,孟浩然詩歌之具有“麗”的一面,乃是不言而喻的。胡、桂二氏之所言,雖然指的是孟浩然的全部詩歌,但孟浩然五律自是包含其中的。以此推之,則孟浩然五律具有“清”與“麗”的特點,也就甚為清楚。而牟顧相《小澥草堂雜論詩》中的“浩然清詞麗句,有小謝之意”云云,又可對此佐證。藉此,知杜甫在《戲為六絕句》其五中所首倡的“清詞麗句”說,系受孟浩然詩歌或者說五言律詩的影響所致,應(yīng)是十分清楚的。對此,拙著《杜甫研究叢稿·下卷》已有詳論,可參看,此不具述。另外,曾高度稱贊孟浩然“清詞句句盡堪傳”的杜甫,雖然深諳近體詩創(chuàng)作的各種法門,但從他樂于“輕益多師是汝師”的角度言,其在某些技法如對偶、煉字等方面,應(yīng)是或多或少地受到過孟浩然五言律詩的影響與啟發(fā)的,如孟浩然與杜甫均擅長運用流水對者,即為其例。
孟浩然五言律詩對于唐以后詩人的影響,我們從王士禎輯、吳煊等箋注的《唐賢三味集箋注》于《舟中曉望》所寫的一條評語中,即略可窺獲之。其云:“一氣旋折,后來屈翁山喜學(xué)此格。”屈翁山是明末清初著名詩人屈大均,因其為嶺南(今廣東番禺)人,故與陳恭尹、梁佩蘭被時人合稱為“嶺南三大家”。這條材料表明,在以小說與戲曲為主體文學(xué)的明清時期,孟浩然的五言律詩不僅深受當(dāng)時人們的喜愛,而且還有詩人專學(xué)其“格”。
此外,編撰《唐賢三昧集》的王士禎本人,也是十分雅好孟浩然五言律詩的一位詩人,這從他在《帶經(jīng)常詩話》卷三中將孟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一作《晚泊潯陽望香廬峰》)與李白《夜泊牛渚懷古》進行比觀后,認為二詩“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而比作畫家的“逸品”,即可窺知一斑。而其在《論詩絕句》中所說的“風(fēng)懷澄淡推韋柳,佳處多從五字求”云云,又反映了他表現(xiàn)在詩歌審美方面的情趣,主要是傾向于唐代王維、孟浩然、韋應(yīng)物、柳宗元一派的,重點則是他們的“五字”即五言律詩。而此,也是王士禎的一些寫出水的五言律詩如《碧云寺》等,在風(fēng)格上大都接近孟浩然與王維的原因之所在。
注釋:
[1]孟浩然《晚泊潯陽望香廬峰》,《四庫唐人文集叢刊》本《孟浩然集》卷一。
[2]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卷九,中華書局1975年影印本。
[3]施補華《峴傭說詩》,《清詩話》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4]王士禎《帶經(jīng)堂詩話》卷三,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3年版。
[5]孟浩然《與張折沖游耆阇寺》,《四庫唐人文集叢刊》本《孟浩然集》卷三。
[6]孟浩然《梅道士水亭》,《四庫唐人文集叢刊》本《孟浩然集》卷三。
[7]孟浩然《永嘉上浦館逢張八子容》,《四庫唐人文集叢刊》本《孟浩然集》卷三。
[8]孟浩然《武陵泛舟》,《四庫唐人文集叢刊》本《孟浩然集》卷三。
[9]孟浩然《宿立公房》,《四庫唐人文集叢刊》本《孟浩然集》卷三。
[10]孟浩然《《傷峴山云表上人》,《四庫唐人文集叢刊》本《孟浩然集》卷四。
[11]許學(xué)夷《詩源辨體》卷十六,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7年版。
[12]張謙宜《絸齋詩話》卷五,《清詩話續(xù)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3]孟浩然《夏日辨玉法師茅齋》,《四庫唐人文集叢刊》本《孟浩然集》卷三。
[14]孟浩然《歲暮歸南山》,《四庫唐人文集叢刊》本《孟浩然集》卷三。
[15]胡應(yīng)麟《詩藪·內(nèi)篇》卷五,《明詩話全編》本,鳳凰出版社1997版。
[16]嚴(yán)羽《淪浪詩話·詩體》,《歷代詩話》本,中華書局1981年版。
(本文原載甘肅人民出版社版《孟浩然研究》,2019年7月略作修改)
本文系網(wǎng)易新聞·網(wǎng)易號“各有態(tài)度”特色內(nèi)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