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咳嗽的常用經方 (2017-11-04 05:41:53)轉載▼
治療咳嗽的常用經方
1、半夏厚樸湯 2、小青龍湯 3、小柴胡湯 4、麻杏石甘湯 5、麻杏苡甘湯 6、小陷胸湯 7、麥門冬湯 8、理中湯 二、應用經方的思路 明辨六經,顧及兼證(水濕痰飲、瘀血、食積等); 方證對應,重視兩本(先天、后天); 據機合方,藥參神農 。
半夏厚樸湯
一、組成:半夏15g,厚樸9g ,茯苓12g,蘇葉6g,生姜15g 。
二、六經八綱歸屬:太陰病(里陰虛寒證)夾痰飲。
三、功效:降氣化痰兼解表。
四、方證: 1、因精神刺激所致的咽喉異物感,胸悶氣塞感; 2、咳嗽氣喘,痰多胸悶,或腹脹,惡心嘔吐,食欲不振; 3、舌苔多厚膩、白膩、口內粘膩。
五、病案舉例: 黃某,女,38歲。 一周來咳嗽,吐白痰,咽癢胸悶,口干不欲飲,兩脅脹,已服湯藥數劑而不效,苔白 厚膩,脈滑細。證屬痰飲上犯,肺失宣降,治以溫化降逆,與半夏厚樸湯加減: 半夏12g,厚樸10g,茯苓12g,蘇子10g,陳皮15g,杏仁10g,桔梗10g,生姜15g。 結果:上藥服二劑,咳即止。 分析:無惡寒、頭痛、鼻塞流涕、脈浮等表現,病不在表。辨證為太陰病、痰飲犯肺。治 宜溫化痰飲、肅降肺氣,取半夏厚樸湯加減。表證不明顯,故減蘇葉 ,加蘇子化痰降氣、 桔梗祛痰、陳皮化痰理氣、杏仁止咳。 如表證明顯者,可合用桂枝湯或麻黃湯;如熱象明顯者,可加生石膏;如久咳寒飲明 顯,而表證不明顯者,可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湯。 體會:咳嗽主因痰飲 治當溫化降逆 痰飲與咳嗽有密切關系.許多咳嗽是因痰飲上犯、氣逆不降而引起。對痰飲的治療, 《金匱要略 痰飲咳嗽病》篇提出“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是治療痰飲的重要原 則,也是治療咳嗽的重要原則。在這一原則指導下,如果再選擇適當的方藥,臨證多有捷 效。
小青龍湯
一、組成:麻黃、芍藥、細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各9g,五味子15g,半夏15g
二、六經八綱歸屬:太陽太陰同?。ū黻栕C合里陰虛寒證)夾痰飲。
三、功效:解表化痰。
四、方證: 1、咳喘,痰液呈水樣或粘液樣,或鼻塞、打噴嚏、流清涕; 2、惡寒,特別是背部有顯著的冷感,發(fā)熱或不發(fā)熱,平時無汗, 咳喘時可出汗; 3、苔白滑。
五、病案舉例: 李某,男,63歲。 咳嗽、吐黃白痰已4個月。自去年l0月患咳嗽、吐痰、咽痛,一直服湯藥治療,咳嗽不 減反又加上喘?;颊吆芗毿?,把服過藥的處方都帶來了,其主要處方是桑杏湯加減,患者 自己說他吃川貝母都有一斤多了??滔掳Y狀:咳嗽,吐黃白痰、量多,心煩、胸滿,背惡 寒,口干思飲,但飲水后胃脘不適,苔黃膩,舌尖紅,脈弦滑細。與小青龍加石膏湯。 麻黃10g,桂枝10g,細辛6g,干姜6g,白芍10g,炙甘草10g,五味子10g,半夏15g, 生石膏45g 。 結果:上藥服三劑,心煩胸滿減,咯黃痰減少,口干減。舌苔白微膩,增細辛、干姜 為10g,減生石膏為30g,繼服六劑,背惡寒已,吐痰減少,已不見黃痰,去生石膏,續(xù)服 12劑癥消。 分析:患者服用清熱藥而癥狀越來越重,說明藥不對證。背惡寒、飲水后胃脘不適,為內 有停飲之征。本有寒飲內停,治用苦寒清熱化痰,痰不但不去.反因人體陽氣大傷而痰飲 加重。痰飲重,停滯日久,郁久化熱,上犯于心胸,故出現心煩、胸滿。故不去痰飲,則 熱不去,則咳無寧日。因證屬外寒內飲兼有上熱。為小青龍加石膏湯方證。用小青龍湯解 表祛飲以治其本,用生石膏清上熱以除其標 。 體會:痰飲郁久?;療?真寒假熱要認清 臨床可看到不少咳嗽患者,吃了許多藥而癥狀不好轉,甚至越來越重,其主要原因之 一,是因末能辨清寒熱。
小柴胡湯
一、組成:柴胡24g,黃芩9g,人參9g,半夏15g,炙甘草9g,生姜9g,大棗4枚。
二、六經八綱歸屬:少陽?。ò氡戆肜镪栕C)。
三、功效:和解少陽。
四、方證: 1、胸脅苦滿或上腹部痞痛,或膽囊部明顯壓痛; 2、往來寒熱,發(fā)熱或低熱持續(xù); 3、心煩喜嘔,或嘔吐,口苦,默默不欲飲食; 4、脈弦。
五、病案舉例: 何某,女,34歲。 2年前感冒后患咳,四季皆作.冬重夏輕.咳嗽為陣發(fā)性。且以上午10點、午后3~4 點、晚上8點為著.上月曾在某中醫(yī)院服中藥30余劑(多為宣肺化痰,如杏仁、桔梗、清半 夏、瓜蔞、枇杷葉、前胡等)皆未見效。近咯吐白泡沫痰,惡心,咽干,無汗,兩脅脹 滿,舌質紅,苔薄白,脈弦滑。既往史:有肺結核病史。取小柴胡湯加減: 柴胡10g,黨參10g,半夏10g,黃芩10g,大棗4枚,炙甘草6g,生姜10g,桔梗6g,白 芍6g。 結果:上藥服六劑,咳減。上方去白芍,加枳實6g、生龍牡各12g,服六劑后兩脅脹 滿消。繼服半夏厚樸湯加減十余劑,咳消。 分析:咳定時作、兩脅脹滿、惡心、咽干,少陽證具,說明此咳嗽之邪不在表,也不在 里.而是在半表半里。也說明長期咳嗽,胃氣及衛(wèi)氣虛,只用宣肺化痰藥不能有效驅除外 邪,此時必用黨參、半夏、生姜、大棗、甘草以補中強衛(wèi),才能驅邪于外,邪去則咳自止 。 體會:宣肺化痰皆無效 和解少陽建奇功 咳嗽多因痰飲上犯,肺失宣降,因此治療宣肺化痰是其大法。但依法治療,有時療效 難如人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辨證不確切,方藥不對證。有一些咳嗽患者,病邪既不在 表也不在里,而是在半表半里,這種咳嗽如用宣肺化痰、解表化飲法治療,當然不能見 效,而應用和解少陽的方法,卻能很快治愈。
麻杏石甘湯
一、組成:麻黃12g,杏仁9g,炙甘草6g,生石膏45 g。
二、六經八綱歸屬:太陽陽明合?。ū砝镪栕C)。
三、功效:清熱解表,止咳平喘。
四、方證: 1、發(fā)熱,汗出時多時少,體溫或升或降,口渴; 2、咳喘,甚至氣急鼻扇,胸悶; 3、舌苔薄膩較干,脈滑數。
五、病案舉例: 陳某,男,24歲。 自昨日惡寒身痛,咳喘咽干,自服APC2片后,汗出不惡寒,寒, 但仍身痛、咳喘、咳白痰、口干思飲,舌尖紅,舌苔白,脈滑數。證 屬外寒里熱、太陽陽明合病,治以解表清里,取麻杏石甘湯加半夏: 麻黃18g,杏仁10g,炙甘草10g,生石膏45 g,半夏12 g。 結果:上藥服2劑,汗出,喘減。繼以桑杏湯加減,服6劑諸癥消 失。 分析:身痛,太陽表證;汗出不惡寒、口干思飲,舌尖紅,脈滑數, 陽明里證;咳喘、咳白痰,痰飲證。取麻杏石甘湯加半夏。方中麻黃 、杏仁解表止咳平喘,生石膏清里熱,半夏化痰降氣。
麻杏薏甘湯
一、組成:麻黃9g,杏仁6g,薏苡仁18g,炙甘草6g。
二、六經八綱歸屬:太陽陽明合?。ū砝镪栕C)夾濕。
三、功效:利濕解表,止咳平喘。
四、方證: 1、咳聲重濁,胸悶,痰質粘、量不多,甚至無痰 ; 2、口干不欲飲,便溏不爽,身體困倦 ; 3、舌質紅,苔白厚膩或黃膩 。
五、病案舉例: 患者,男,47歲,2009年10月24日初診。 近5年每到秋季就出現持續(xù)咳嗽、且咳嗽牽延數月不愈。就診時咳嗽 已2月余,咳嗽劇烈,晝夜不止,每天清晨4時-5時咳嗽尤其劇烈,干咳 無痰,或咳少量白粘痰,咽喉癢,嚴重影響睡眠,痛苦不已,且近半月 來伴有午后低熱,體溫最高37.7℃,納食少,二便調,曾在其他醫(yī)院查血 常規(guī)及胸片均未見明顯異常,服用止咳化痰的中藥湯劑及川貝枇杷膏、 復方甘草片、復方磷酸可待因等,并靜滴頭孢類抗生素治療,咳嗽及發(fā) 熱癥狀均未見明顯減輕。查其舌紅、苔黃厚膩,脈濡滑。根據其咳嗽特 點,西醫(yī)診斷:考慮咳嗽變異性哮喘可能性大,行肺通氣功能檢查正常 ,檢查氣道激發(fā)試驗陽性,故診斷成立。中醫(yī)辨證為濕熱蘊肺,肺氣失 宣,予麻杏薏甘湯合止嗽散加減:生麻6g ,杏仁15g,苡仁30g ,桔梗15 g,藿香10g,黃芩10g ,射干15g,滑石30g ,百部15g ,紫菀15g ,白前 15g ,蟬衣10g 。水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服用,7劑。 10月31日二診:咳嗽明顯減輕,夜間睡眠而無咳醒,白天咳嗽次數較前減少,仍有少量 白粘痰,稍有咽癢,午后低熱漸退,舌紅苔白膩。前方加半夏10g,繼服7劑。 11月7日三診:白天偶有咳嗽,痰少,易咳出,體溫正常,1周來未再出現低熱。舌紅 苔薄白,脈滑。前方去藿香,再服7劑,以鞏固療效。 分析:結合舌紅、苔黃厚膩及咳嗽病程長、反復發(fā)作、每次發(fā)作纏綿數月的特點, 辨證為濕熱蘊肺,予麻杏薏甘湯合止嗽散加減。方中麻黃,宣肺解表,開皮毛之閉郁,上 行水道,氣化濕亦化;杏仁降氣止咳;苡仁、滑石清熱滲濕;藿香芳香化濕;桔梗祛痰利 咽而止咳;黃芩清肅肺熱;射干清熱化痰,開郁散結而清利咽喉;百部、紫菀、白前止咳 化痰;蟬衣開達上焦,利咽止癢。二診加半夏,意在降氣化痰止咳。
小陷胸湯
一、組成:黃連6g,半夏15g,全瓜蔞45g。
二、六經八綱歸屬:陽明?。ɡ镪栕C)夾痰飲。
三、功效:清熱化痰,寬胸散結 。
四、方證: 1、上腹部、胸脅部痞滿、拒按; 2、舌質紅,舌苔黃膩; 3、或便秘,或惡心,或咳嗽氣急,痰黃粘膩。
五、病案舉例: 患者,女,8歲,2006年1月25日就診。 咳嗽、咳痰1月,加重2天。就診時見:神清,面色晦暗,形體肥胖,陣發(fā)性咳嗽, 咳黃痰、質稠,咽癢,口干不喜飲水,納呆,周身困乏,夜寐夢多,大便粘滯,二日一 行,小便黃,舌紅苔黃,脈滑數。查雙肺呼吸音粗,左肺聞及細濕啰音。血常規(guī)正常。血 清支原體抗體陽性。西醫(yī)診斷:支原體肺炎。中醫(yī)辨證屬痰熱蘊肺。治以清熱化痰,降氣 止咳。取小陷胸湯加味。處方:全瓜蔞、萊菔子各30 g,清半夏、黃連、桔梗、前胡各10 g,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4次。 結果:服5劑后,咳、痰諸癥好轉。守方5劑,改為2日1劑,以鞏固療效。 分析:據咳嗽,咳黃痰、質稠及舌紅苔黃,脈滑數,辨證為痰熱蘊肺。取小陷胸湯 加味,該方辛開苦降、清熱滌痰散結。方中黃連瀉心下熱結;半夏滌心下痰飲;瓜蔞除蕩 熱滌痰、導痰開結外,還可助黃連清熱,協同半夏化痰。三藥配合,相得益彰,使痰熱各 自分清,結滯得以開散。加萊菔子、前胡化痰降氣,桔梗宣肺祛痰利咽。
麥門冬湯
一、組成:麥冬30 g ,人參10g, 半夏15 g , 大棗6枚, 炙甘草10g。
二、六經八綱歸屬:太陰?。ɡ镪幾C)。
三、功效:滋養(yǎng)肺胃,降逆和中 。
四、方證: 1、干嘔或嗆咳聲嘶,口干,咽喉干燥、疼痛或粘膩不爽; 2、或大便秘結,小便黃而短少; 3、舌紅少苔,脈虛數。
五、病案舉例: 馮某某,男,32歲。 患者頭痛,干咳無痰,行走氣逆作喘,咽痛、煩躁、口渴,胸腹脹滿,嘴唇開裂干 痛,大便秘結,小便黃而短少,口無津液,舌邊紅,苔薄白,脈浮大而虛。此乃立秋以 后,久晴無雨,氣候反常,俗說:秋老虎當令。感此秋燥之氣而病咳嗽,法當潤其燥,則 諸證自愈。麥門冬湯治之。 麥冬18g,黨參24g ,半夏12g, 大棗6枚,炙甘草12g,粳米一勺。 結果:服藥1劑后,諸癥大減,但燥邪化為熱邪而傷肺,必須加清潤肺金藥以止咳, 上方去棗加桑葉、百部治之。麥冬18g,黨參24g,半夏12g,炙甘草15g,桑葉15g,百部 15 g,粳米一勺。盡劑后,肺潤而咳止。 分析:患者口渴,嘴唇開裂干痛,大便秘結,小便短少,口無津液,津 液虧虛之象。頭痛,咽痛、煩躁,津虧上熱不降之征。干咳,行走氣逆 作喘,胸腹脹滿,津虧肺氣不降。無發(fā)熱、出汗、脈數有力表現,故不 屬于里實熱證。此咳嗽是津虧燥咳,治宜生津潤燥,方用麥門冬湯。方 中麥冬生津液,半夏降肺氣,黨參、大棗、粳米、甘草養(yǎng)胃氣。二診加 桑葉清肺止咳,百部潤肺止咳。
理中湯
一、組成:人參15g,白術15g,干姜15g,炙甘草15g 。
二、六經八綱歸屬:太陰?。ɡ镪幾C)。
三、功效:補氣溫中。
四、方證: 1、腹?jié)M腹脹、嘔吐下利,大便稀溏、食欲不振、心下痞硬、或涎唾 多而清晰,或咳 嗽且嘔吐清水; 2、畏寒喜溫、精神萎靡、口不干渴、或口干而不思飲; 3、舌質淡紅、苔白或厚或膩、或滑。
五、病案舉例: 劉某某,女,42歲。 患者咳嗽已數月,多次治療無效且病情加重。現癥見:身體消瘦, 面色萎黃帶青,神疲乏力,怕冷,語聲細小、覺累,咳嗽、咳白色泡沫 痰,有時嘔吐清水,咳時胸痛、牽引背痛,飲食日減,舌質淡紅、苔白 滑,脈沉細。證屬陽氣虛、痰飲盛。治宜扶陽氣、化痰飲。因陽虛較重 ,首診著重扶陽,方用理中湯加附子。 制附片31g(先煎),黨參31g,白術24g,干姜31g,炙甘草15g 。 二診:連服2劑,不畏寒,食欲增加,咳嗽減輕,精神好轉。方用 桂枝去芍藥加茯苓半夏湯。 桂枝15g, 生姜31g,大棗31g,炙甘草15g ,茯苓15g,半夏15g。 三診:又服2劑,諸癥已減,微咳,上方去棗加白術。 桂枝5g, 生姜31g,炙甘草18g ,茯苓15g,半夏15g ,白術15g 。又 服2劑,痊愈。 分析:患者神疲乏力,怕冷,語聲細小、覺累,飲食日減,舌質淡紅、 苔白滑,脈沉細,證屬陽氣虛。咳嗽、咳白色泡沫痰,嘔吐清水,為 上、中焦痰飲征象,起因于中、下焦陽虛,寒飲內生上犯。故治療以 溫陽為主,化痰飲為輔。首診取大劑附子理中湯溫扶陽氣,以期陽旺 陰消。 2劑后陽復畏寒止。二診易方,以桂枝湯去性偏涼的芍藥,扶 上焦陽氣;同時加茯苓、半夏,化痰飲、降逆氣。三診又去養(yǎng)血的大 棗,加白術增補氣化濕之力。三次處方都選經方,均施辛溫扶陽之品, 用藥精純,治療虛寒重癥,故能6劑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