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所用繪畫顏料,性質不同,性能不一,故掌握顏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中國畫顏料大體分為礦物質顏料和植物質顏料。石黃、石青、石綠、朱砂、赭石、金、銀、鉛粉等是礦物質顏料;胭脂、藤黃、藍靛(花青)等是植物質顏料。墨又分油煙、漆煙、松煙三種,其效果也各有不同。明清之際,始造色墨,乾隆時,有五色、十色數(shù)種,原為點書用墨,率多加粉制成,若用在繪畫上時,應重漂加膠。
礦物質顏料中的朱色是朱砂和銀朱,朱磦是副產(chǎn)品。朱砂不變色,銀朱用水銀鍛成,容易變黑。用朱砂時,前人往往先涂薄粉地,然后涂朱,再上淡礬水,隨后暈染胭脂或洋紅,以烘托出深淺陰陽,有的還要在背后涂粉襯托。也可先用洋紅烘暈,分出陰陽,再涂薄朱砂,可得到同一效果。惟無實際鍛煉功夫者,則往往敗事。運用朱砂,也可用淡墨、花青、赭石、朱磦作地,可得不同效果。用朱砂不可亂與植物色配合,否則易使畫面污濁。
赭石也是礦物色,用赭石在墨上涂染時,切忌反復,一刷即過,便可鮮明,不然便使墨氣灰暗,失去墨彩。重赭可涂在絹素后面,宋人多喜此法。
石綠分三種:頭綠、二綠、三綠。頭綠太重濁,不可作正面敷用。在絹本畫中正面用青色、紫色時,反面可托頭綠;正面用草綠時,反面可托二綠。二綠、三綠亦可斟酌用于正畫,也可與汁綠混用。
石青也分頭青、二青、三青。用石青時可用二綠、三綠地,或襯花青、胭脂地,可出現(xiàn)不同的翠藍、藏青等色。石青亦可與花青、草綠等混用。正面用時,不可涂得太厚,它與石綠相同,必須薄施。
石黃亦有三級,可與雄黃并用。雄黃略有光澤,呈杏黃色。用時背后可襯用藤黃、赭石或朱磦,自成暖調。
白粉切忌重厚,重則枯竭干燥而不潤。提粉和暈粉,是粉染的必要過程。粉紅、淺黃、淺綠的花朵,都可酌用此法。部分暈染,也必須在薄粉地上進行。
胭脂、花青是水色,可用作點、染、套、罩。也可以從背后罩,亦可兌粉、兌藤黃、兌朱磦而成各種間色,間色再間色,可表現(xiàn)出寒暖中間的溫和調子。
水色可與石色并用,也可與墨并用。唯石青、石綠與墨兌時應十分小心,極易渾濁。石青、石綠等石色,用時要用乳缽研磨;花青、洋紅等不用乳缽研磨,可用指紋輕研,更覺新鮮。
綠色中汁綠最難用,應避免用飽和量(即比例正合適的合成色),或多加花青,或多加藤黃,以增減其色度,便可別具機杼。有些色不能調合在一起使用,如黃和紫,天藍和朱紅,混在一起往往出現(xiàn)混濁的色光,故必須注意合色的方法。
因為宣紙質軟,在宣紙正面多次涂染,容易變臟,故多使用托色。為了色彩的厚重,在背后托染顏色。一般平涂色都用底色,石青用花青或淡墨,石綠用赭石。托色一般又可用白粉或相近而較淺的顏色。
工筆畫離不開膠礬,作寫意畫在勾廓暈染時,可部分加用淡礬水。
顏料是在歷代畫家、畫工們長時間的運用實踐中發(fā)展起來的,今天對顏料的選用,不必只限于所謂中國畫傳統(tǒng)顏料的范圍。作寫意花鳥畫,也可適當采用水彩畫色和廣告圖案畫顏料。顏料也在不斷發(fā)展變化中,將來也必有新的中國畫顏料出現(xiàn)。
自然界里的色光和物質顏料的色光不同。日光的七色混在一起變?yōu)榘咨?,用這七種顏料調在一起便出現(xiàn)暗淡混濁的灰黑色。色光的混合會使色彩的明度增高,顏料的混合會使色彩的明度變暗。我國的民間年畫巧妙地運用了這個原理,產(chǎn)生了明快爽朗的效果。一般調合出來的顏料,都不如光譜上的標準色飽和。在寫意花鳥畫中,有時要注意避免這種飽和色量的調配??筛鶕?jù)主題內(nèi)容的需要、感情的要求、主調的設計,夸大或減弱這種飽和色量,有意地創(chuàng)造色階。
在混合各種顏料時,要分別原色、間色、復色、補色等等的調合方法和區(qū)別。有的色還可以互相代替,如不用赭石而用朱磦加墨來代替,有些畫家習慣這樣用。在使用石青、朱砂、石綠、石黃時,由于是不透明的礦物色,就要注意色量的適當飽滿和均勻。
一幅設色的畫,用色太復雜了,便顯得混亂;太單調了,又覺得冷落。所謂適當其分,便不是容易的事。特別是初學寫意花鳥畫時,用色不可太繁。一色或二色、三色即足以用,加以墨的黑和紙的白色,已能變化多樣。所謂“朱黛紛陳,舉一色為主”的方法,是賦彩方面的重要規(guī)律。三原色和墨色的互相映發(fā),是花鳥畫賦彩技法上的重要一環(huán)。在賦彩方面要求達到十分得當,固然不易,但是能運用冷暖色彩的對比和照顧全幅情緒調子的統(tǒng)一,卻是必須注意的。
我們今天的花鳥畫創(chuàng)作,要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為了描繪我們豐富多彩的新生活,為了鼓舞、啟發(fā)廣大人民群眾,賦彩就要求明快、熾烈、絢麗和健康,要力求避免那種荒寒、索漠、灰暗、枯寂、毫無生氣的文人老調。我們要在技法的不斷實踐和鍛煉中,高度認識筆墨賦彩與表現(xiàn)主題思想的關系,運用不同的賦彩法,富有變化地表達健康的主題。既要繼承,又要發(fā)展;既要象真,又要概括;既要整體調諧,又要主體突出;既要濃麗,又要渾化。要求做到淡靜而不輕浮,濃重而不郁滯,艷麗而不妖冶。要不泥古法,更要求新穎,沉著而有韻律,富有時代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