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身邊的人遇到困難,自己出于好心去幫Ta,去傾聽、去想辦法、去提供支持。可隨著幫助深入,Ta對你越來依賴,還開始挑三揀四,比如——如果你沒能達到高標準,Ta甚至還會責怪說是你的問題。你不光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落得一個不好的“罪名”。今天,我們就來剖析一下,為什么好心助人最終卻會受傷。朋友小丁是個熱心腸的人,但也常常因此卷入麻煩之中。閨蜜一直對所處的公司很有意見,覺得工作要求總是變來變?nèi)?,領(lǐng)導又動不動就發(fā)脾氣,她做得一點都不開心。而最近,因為被領(lǐng)導當眾點名批評,使得她積壓已久的情緒,快要蔓延到崩潰邊緣。看到閨蜜如此,小丁也不好受,連忙安慰道:“這個領(lǐng)導真的太過分了!但我們打工的,又只能忍著。”“忍歸忍,但他說話真的太傷人了”,閨蜜又排山倒海般地列舉著領(lǐng)導做過的各種奇葩事,最后還表示非走不可。小丁耐心聽完,覺得再繼續(xù)委屈下去確實不是辦法,便也贊成她辭職。但閨蜜還是非常沮喪:“可現(xiàn)在工作多難找??!”聽到閨蜜這么說,小丁想起自己表姐的公司在招人,建議她可以試試。小丁不僅在旁邊不斷地加油打氣,還表示愿意幫忙搜集面試可能用得上的材料。多番周折下來,閨蜜總算面試完了,可結(jié)果并不理想。這時,她開始埋怨起小丁:“怎么回事,你的材料不是保我會通過的嗎?”小丁很無奈,連忙又幫忙找了2個新崗位推薦給閨蜜,可面試完還是不行。對此,閨蜜生氣地責備道:“都怪你,害我白白浪費了這么多時間!”沒想到自己熱心的幫忙,不但沒能換來感激,還讓自己背起了罵名。閨蜜甚至還在共同好友的圈子里,說小丁總是幫倒忙,而小丁因為不善言辭,只能默默忍受著。一開始明明是閨蜜自己的事,怎么幫著幫著,仿佛就成了自己的義務(wù)了?被父母溺愛的孩子,每月都能收到高額的生活費,可但凡有一次父母稍微給少了,Ta們就鬧脾氣。感情中,索取的一方要求另一半必須遷就自己,如果對方有一次沒討好自己,索取方就會暴怒并發(fā)起指責。一方面,由于自身能力并不強,Ta們在面對問題時,常常處于無力、痛苦的狀態(tài);另一方面,如果直面問題,對Ta們而言相當于直面自己的無能,會很痛苦,所以會本能想要逃避問題。顯然,這種“邏輯”并不對,但卻能幫Ta們起到逃避面對現(xiàn)實的效果。以前面的故事為例,小丁閨蜜的內(nèi)心就會發(fā)生以下變化——1、首先,自己無力面對工作上的挫折,很崩潰,想逃但又逃不掉;
2、發(fā)現(xiàn)小丁主動站出來幫忙,正是自己逃避問題的好機會,于是把問題都甩給小??;
3、當發(fā)現(xiàn)自己也需要花心思準備面試,無力感又來了,于是鬧情緒,誘導小丁多幫自己;
4、事后面試失敗,其實意味著自己的失敗,但又不愿承認,所以把過錯都推給小丁。
作為助人者,看到這樣的真相,也許會感到又氣又受傷。助人行為本身沒錯,關(guān)鍵在于助人者需要學會保護好自己。助人者需要學會有選擇地幫人,否則就會容易像小丁一樣,不僅耗費大量心血得不到感激,還會受到傷害。在這里,我總結(jié)了4個原則,可以幫你有效避免因為好心而陷入麻煩。多數(shù)情況下,對方?jīng)]說自己需要幫忙,我們都可以默認對方不需要。這樣做并非無情,只要對方是一個成年人,Ta至少有義務(wù)主動表達清楚自己的需求。如果對方?jīng)]開口,我們就主動上前幫忙,容易讓對方誤認為這是我們的事。當然,如果對方是比較內(nèi)向,我們可以主動詢問“你是否需要我的幫助”。「開口確認求助」這個過程,也是一個人覺察自身責任的過程,讓Ta意識到,眼前這件本是「自己的事」,對方的幫助是好意,而非義務(wù)。一個人不愿付出任何代價,意味著Ta在心理上還沒做好面對問題的準備。小丁的閨蜜就是如此,當面對工作的困境時,她不愿付出任何努力,所有事都甩給小丁。此時貿(mào)然去幫忙的話,對方很容易變成甩手掌柜,最終導致我們受傷。好比一個人想要捐錢獻愛心,前提至少是自己一日三餐不愁。否則,如果自家都揭不開鍋,還要去幫別人,那是有問題的。同樣,從心理的角度來看,當我們要給別人提供援助,至少要確保自己的內(nèi)心是相對平穩(wěn)舒適的。如果過度委屈自己感受,去幫別人創(chuàng)造舒適,這就演變成了討好。就比如一位老師在教學生,老師可以指導孩子學習方法、解題技巧,但決不能替孩子完成作業(yè)。如果一旦代替對方把事情做了,就是一種越過邊界的行為,會導致對方模糊了自身的責任,同時演變成過度依賴。乍一看,以上4個方法很簡單,但想要真正要做到,其實仍有一定難度。因為對于部分人而言,Ta們之所以會經(jīng)常因為助人而陷入困境,是因為心底不接納「不幫人」的自己,導致每次都是控制不住地幫人。相反,每次遇到狀況,都只有「幫人」這一個選項,就會容易卷入麻煩。表面上看,造成她遭遇的原因是她不懂得有選擇地幫忙,當閨蜜在一旁很痛苦,而自己沒有去幫忙,小丁就會開始自我懷疑——我不幫忙,那我就是壞心腸的人;
這樣會顯得我沒價值;
甚至對方可能會因此討厭我……
總結(jié)而言,她擔心不幫就會顯得自己「不好」。因此,為了證明自己是「好」的,她會本能地上前幫忙。此時,「幫忙」就成了小丁的需求,而不是閨蜜的需求了。樂于助人是好的,但如果是基于證明自己去行動,就容易導致自己會控制不住幫人,越過了界限,替對方承擔了責任,最后陷入麻煩讓自己受傷。想要實現(xiàn)自身價值可以通過很多別的方式,不必執(zhí)著于通過「幫助別人」來證明自己。有的人或許會說:可看到別人很痛苦,Ta解決不了,我必須得幫呀!其實,過度著急去幫忙,也是一種對對方能力的不信任。在心理學中,一個厲害的咨詢師,內(nèi)心是鎮(zhèn)定的,不會因為來訪者的劇烈痛苦而亂了陣腳,也不會著急地搶在前面幫忙解決問題。表面上看是在袖手旁觀,但這背后,其實是對一個人的生命力量深深的相信——一方面,允許對方在迷茫、焦慮中停留一會,甚至掙扎;另一方面,相信Ta能在痛苦之中沖破原有的自己,去發(fā)展自身的能力。
這是一個寶貴的時刻,盡管難受,但同時也是一個人思考、沉淀、成長的機會。因為,我們每個人獲得重大成長的時刻,往往是不太好受的,伴隨著強烈的痛苦、無助、撕裂。如果粗暴地去除掉生命中這些痛苦,那么人的成長也會大打折扣。因此,當我們看到別人處于困難中求助,直接伸出援手,這是一種幫助。同時,當對方處于困境的掙扎里,允許Ta在痛苦停留一會,去面對自身責任,去思索、去承擔、去想辦法,這也是另一種幫助。作者:和小畏,后現(xiàn)代取向心理咨詢師,專欄心理作者。本文原創(chuàng)首發(fā)公眾號:武志紅(ID:wzhxlx)。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