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業(yè)界,規(guī)范的稱呼,6層以下的叫做“洋房”,7~11層的叫做“小高層”,超過11層就可以說是高層住宅了,比如12~18層。
洋房和小高層的容積率相對比較低,一般都是一梯兩戶的梯戶比,平面圖大致差不多,公攤方面,不同的項目會有一些出入,但是一般都不會超過24%。
從樓層來講,11層的小高層,介于洋房和高層住宅之間,對于5樓以上(實際上很多人走步梯爬4樓就很痛苦了)的業(yè)主而言,電梯是必備的,所以免不了要等電梯。
下面簡單討論一下各個樓層的居住體驗吧:
一樓分為兩種,帶花園(或地下室)的一樓,和不帶花園(或地下室)的一樓。
不帶花園或地下室的一樓,正好切中了樓市里常說的“再窮不買一樓,再傻不買頂樓”的邏輯。
因為一樓不管是采光、通風、潮濕、隱私等問題,居住起來都會很麻煩,各種問題層出不窮,雖然免了等電梯的麻煩, 但是同樣要交電梯費用。
帶了花園、院子或者地下室的一樓,相對而言,使用功能上會有更大的拓展空間,比如開辟一個院子種菜養(yǎng)花等,地下室可以用來做影音室等,地面上還可以搭建陽光房等,但是,這些功能的使用,也是有風險和代價的,比如違建被拆除、比如樓上高空墜物,比如房屋總價更高等。
所以,綜合來看,一樓是有利有弊的一個樓層,帶了花園、院子或地下室的一樓,普通一樓該有的毛病,比如采光、通風、潮濕等,也是無可避免的,只不過功能上擁有更大的自由度而已,要說居住舒適度,肯定是不如樓上其他普通樓層的。
單獨把2~3樓拎出來,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2~3樓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不用等電梯,特別是梯戶比屬于一梯兩戶的那種,不管走樓梯還是坐電梯,都能隨心所欲,回家的暢快感一下能夠提升好幾個檔次。
特別是遇到疫情期間,不想和別人共同擠電梯,或者電梯出故障的時候,2~3樓的優(yōu)勢就體現(xiàn)出來了,不管是樓上還是樓下發(fā)生突發(fā)狀況(比如火災),隨便從自家窗戶都能逃生,還是安全感爆棚,特別適合養(yǎng)老的老年人和家里有孩子的家庭居住。
不僅如此,2~3樓還能規(guī)避一樓的采光、潮濕、隱私等問題,視野看中庭的話,綠化景觀簡直不要太爽,居住舒適度也是明顯高于樓上其他樓層和1樓的。
基本上只要住4樓以上,一直到頂層,不坐電梯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每天被迫等電梯的時間、擠電梯“被動社交”的空間,都會帶來不必要的心情煩悶,居住舒適度會大大降低。
而且,更重要的是,4樓以上的高度,人站在陽臺上往下看,是會產(chǎn)生不適感的,人的基因里,從猿猴那時代就攜帶過來的,能夠接受的最高的生活舒適高度,也不過就是一棵樹的那么高,再高一些,就會產(chǎn)生不適感,除非不要往樓下看。
此外,4樓一直到次頂樓,中間可能會遇到設備層、避難層等設置,特別是設備層,如果剛好在樓上,就難免會產(chǎn)生噪聲。
頂樓其實也和一樓一樣,分為兩種,一種是樓頂空間可以使用的頂樓,一種是樓頂不能使用的頂樓。
樓頂空間可以私家使用的頂樓,有的是建成了復式、閣樓、陽光房等,有的是開辟成了菜園、空中露臺花園等,用途不一而足,但是也有被當做違建拆除的風險,不過這種風險比一樓相對低一些。
樓頂空間不能使用的頂樓,其實就比較雞肋了,常說的“再傻不買頂樓”就是說的這種情況,因為樓頂沒有遮擋,冬冷夏熱,有可能還會發(fā)生滲水等情況。
另一方面,頂樓同樣要面臨和其他普通樓層一樣的等電梯的生活場景,而且逃生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過,如果是帶露臺、樓頂花園、復式的頂樓,使用起來就舒適很多了,可以說是整棟樓居住自由度和體驗感最舒適的空間,但是這樣的復式頂樓,一般價位都要貴很多。
總體而言,對于11層的小高層而言,如果一定要排出一個優(yōu)先順位,我們認為應該是如下的次序:
復式頂樓>2~3樓>帶院子的一樓>4~10樓>普通頂樓>普通一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