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拍,億元天價的拍賣記錄閃現(xiàn)、扎堆。最近就出了個1億元王蒙和2億元傅抱石,另還有一個2億元的趙無極。這些億元拍賣事件,都發(fā)生在香港,真無愧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高端地位。
趙無極的油畫作品賣的很火,相信他的市場運作已經(jīng)成熟,1個億不在話下,而就王蒙和傅抱石而言,它們的市場也同樣有很成熟的機制。如今的億元價格,其實不算什么太驚艷的話題。不過就這兩幅拍品,我還是想聊一聊。
王蒙是中國元代畫家中的超級“文二代”。他外祖父為趙孟頫,外祖母為管道升,舅父趙雍、趙奕,父親王國器都是文化大家,詩書畫皆聞名當時。王蒙有了父輩們的“背書”,自然很輕松成為文壇巨子,他的聲名來源跟他的先輩趙孟頫一樣,都有家族的影子。王蒙和其余三位道友倪瓚、黃公望、吳鎮(zhèn)一起,組成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元四家”。
“元四家”是中國美術(shù)史上的一個標志性流派,四位畫家在中國畫壇上的聲名遐邇自不必多言說,他們的作品開辟了一個“文人畫”的時代風氣。譬如我們說起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就知道他們流傳至今的畫作有多顯赫。他們的作品存世非常少,大多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館內(nèi),能在市場上見到一件“元四家”的畫作,那肯定是引發(fā)天價的存在。王蒙的畫作,據(jù)說在全世界不過10多件,罕見到你無法想象,能在市場上流通的王蒙,絕對是引人遐想的存在,2013年前成交價為4億的《稚川移居圖》,正是絕無僅有的一件。
王蒙扛鼎之作《稚川移居圖》(成交價4億元)立軸 設(shè)色紙本 成交價4.025億元
這次拍賣成交價為1.5億的王蒙《泉聲松韻圖》流傳實在太有序了,有序到讓大家認為是真跡。羅振玉手題軸首:“石渠藏黃鶴山樵作泉聲松韻圖真跡”。王蒙本人自題:“黃鶴山中人王蒙為子文廣文寫”,旁邊還有王蒙同時代好友沈度、張羽、張緯和周翥等詩文題記,及乾隆皇帝的御筆題詩。該畫原清宮乾隆舊藏,后為王時敏、岳雪樓(孔繼勛、孔廣陶父子)繼藏;近代流傳至日本,藏家山本悌二郎、長尾欽彌遞藏。可謂文記詳實、傳承有序。觀畫作,全畫施以墨繪,畫中的山石林木刻畫工細,山石勾勒用披麻皴、折帶皴夾少量點苔,遠山用淡墨暈染,樹石水紋皆干筆焦墨,皴然處多現(xiàn)干枯狀,反顯疏曠松圓,無王蒙獨有的“緊密感”和“壓迫感”。即便為畫家變筆之作,在大體畫法上不至于偏軌,且其中題款“黃鶴山中人”,跟王蒙慣用的“黃鶴山人”不同,這一變稱讓人不解。該畫作尺幅很小,約為兩平尺,畫法簡略,估計為與友人聚會的唱和應(yīng)酬之作。這張成交價1.51億的應(yīng)酬之作,真是天價中的極品。
傅抱石的《琵琶行》拍出2.04億港元不足為奇。這幅《琵琶行》為傅抱石在重慶抗戰(zhàn)時期的轉(zhuǎn)型作品,體現(xiàn)傅抱石成熟的人物畫水準,畫家用豪放灑脫的筆法、工謹?shù)臉?gòu)圖將唐代白居易和琵琶女的天涯淪落人的落魄和感慨表現(xiàn)淋漓盡致,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傅抱石用一種鋪天蓋地的密實手法貫穿全畫,中間一棵枝葉縱橫的大樹成斜角線,如舞臺布景般把人物籠罩其中,形成一種戲劇化的場景,上下兩組人物分飾各自的角色形態(tài),呼應(yīng)襯托形成一種低沉落寂的情緒,如同那“比興”的文學手法。左上方的主人公——白居易低頭聆聽琵琶女的演奏,心緒并不安寧,內(nèi)心可能充滿對前程的忐忑,顯出生命的疲態(tài)。琵琶女身后伴一輪明月,遮掩在婆娑枝葉中,造出朦朧恍惚的舞臺化特效。
畫家女兒傅益瑤曾動情評說:“父親傾入的同情心不是陪人流淚的兒戲,而是最撫慰人心的人的精神的美。父親已經(jīng)不是在敘述一個故事,而是在創(chuàng)造一個感情的化身?!边@幅作品由孔祥熙家族收藏,一直到千禧年后才釋出市場,2010年由佳士得拍賣并一舉創(chuàng)出拍賣紀錄,直逼7千萬港元天價。同時另一件傅抱石主題作品《琵琶行詩意》于2011年11月13日中國嘉德秋拍中以8280萬元成交。傅抱石的市場運作在資本的推進下層層深入,趨至成熟。
如果說1億元的王蒙是個大坑,那2億元的傅抱石就必定是大漏,然而,在無漏可撿的今天,億元天價基本就一錘子買賣,落下這一槌,等上10年吧,你才能邂逅下一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