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常指責(zé)現(xiàn)代教育的缺失,須知教育從家庭開始,缺失也需從家庭反省。小時候的孩子看上去都差不多,在學(xué)校也都接受同樣的教育,而卻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分化,可見這些分化不主要是學(xué)校教育引起的,而更主要則是家庭教育和成長環(huán)境引起的。培養(yǎng)孩子是一件長期和艱苦的工作,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xué)堂。自古以來,名流輩出,而追尋他們的背后,都有深厚的家教淵源。茲著其要整理如下。
一、周公姬旦《誡伯禽書》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并制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他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圣”和儒學(xué)先驅(qū)。周公一生的功績被《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wèi),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敝艹赏跤H政后,營造新都洛邑,大封諸侯,將魯?shù)胤饨o周公之長子伯禽。周公作《誡伯禽書》訓(xùn)誡,被稱為中國第一部家訓(xùn),內(nèi)容如下:
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與牛爭力;走如馬,不與馬爭走;智如士,不與士爭智。
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土地博裕而守以儉者,安;祿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而守以畏者,勝;聰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記而守以淺者,廣。去矣,其毋以魯國驕?zhǔn)恳樱?/span>
譯文:
有德行的人不怠慢他的親戚,不讓大臣抱怨沒被任用。老臣故人沒有發(fā)生嚴(yán)重過失,就不要拋棄他。不要對某一人求全責(zé)備。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會與牛競爭力氣的大?。患词癸w跑如馬,也不會與馬競爭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會與士競爭智力高下。德行廣大者以謙恭的態(tài)度自處,便會得到榮耀。土地廣闊富饒,用節(jié)儉的方式生活,便會永遠(yuǎn)平安;官高位尊而用卑微的方式自律,你便更顯尊貴;兵多人眾而用畏怯的心理堅守,你就必然勝利;聰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態(tài)度處世,你將獲益良多;博聞強記而用膚淺自謙,你將見識更廣。上任去吧,不要因為魯國的條件優(yōu)越而對士驕傲啊!
伯禽沒有辜負(fù)父親的期望,沒過幾年就把魯國治理成民風(fēng)純樸、務(wù)本重農(nóng)、崇教敬學(xué)的禮儀之邦。
二、司馬談《命子遷》
司馬談(?—前110年),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人。父司馬喜,子司馬遷。司馬談曾隨當(dāng)時著名天文學(xué)家唐都學(xué)習(xí)天文歷法知識,從哲學(xué)家楊何習(xí)《易》,并對黃老之學(xué)進行過深入鉆研,學(xué)富五車。漢武帝為其新設(shè)“太史令”一職,掌管天時星歷,還職掌記錄,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獻。司馬談感到自孔子死后的四百多年間,諸侯兼并,史記斷絕,當(dāng)今海內(nèi)一統(tǒng),應(yīng)繼王圣,以微言大義記錄明主賢君、忠臣義士之事跡,以效后世。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東巡至泰山,并在山上舉行祭祀天地的典禮,史稱“封禪大典”。司馬談當(dāng)時因病留在洛陽,未能從行,事業(yè)未競,自愧不已,立下《命子遷》,希望司馬遷能繼承他的事業(yè)。
太史公執(zhí)遷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絕于予乎?汝復(fù)為太史,則續(xù)吾祖矣。今天子接千歲之統(tǒng),封泰山,而余不得從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且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稱誦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風(fēng),達太王王季之思慮,爰及公劉,以尊后稷也。幽厲之后,王道缺,禮樂衰,孔子脩舊起廢,論詩書,作春秋,則學(xué)者至今則之。自獲麟以來四百有余歲,而諸侯相兼,史記放絕。今漢興,海內(nèi)一統(tǒng),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余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余甚懼焉,汝其念哉!”遷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弗敢闕?!?/span>
正如我們后面看到的,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著成《史記》,成就史家之絕唱。
三、諸葛亮《誡子書》、《誡外甥書》
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蜀漢丞相,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yè)日夜操勞,46歲才得子諸葛瞻,他很喜歡這個兒子,希望兒子將來能成為國家棟梁,但自己沒有時間常年陪伴和教育兒子。公元234年(),諸葛亮致信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以示訓(xùn)誡。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慆慢)
諸葛亮有兩個姐姐,二姐所生子叫龐渙,深得諸葛亮喜愛。諸葛亮常年征戰(zhàn),政務(wù)纏身,但仍不忘教誨兒輩,他寫給諸葛瞻和龐渙(比諸葛瞻年長?)的兩封家書可以說各有側(cè)重,《誡子書》強調(diào)了“修身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誡外甥書》則闡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
夫志當(dāng)存高遠(yuǎn),慕先賢,絕情欲,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xì)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四、瑯琊王氏《訓(xùn)子孫遺令》
瑯琊王氏,我國古代頂級門閥士族,晉代四大盛門“王謝袁蕭”之首,素有“華夏首望”之譽稱?,樼鹜跏系旎酥煌跸椋?85-269年),字休徵,三國曹魏及西晉時大臣。其人以孝聞名于世,為二十四孝之一“臥冰求鯉”主人翁,有“孝圣”之稱。臨終時,留下《訓(xùn)子孫遺令》,為王氏家族立下家訓(xùn)。無論世事如何變更,無論王氏后裔身處何境,這50個字的家訓(xùn),都未曾有過改動。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過,德之至也;揚名顯親,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臨財莫過乎讓:此五者,立身之本。
《二十四史》中記載,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瑯琊王氏共培養(yǎng)出了以王吉、王導(dǎo)、王羲之、王元姬等人為代表的35個宰相、36個皇后和36個駙馬以及186位文人名仕。
五、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
顏之推(531~591),字介。顏氏原籍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北),先世隨東晉渡江,寓居建康。南北朝時期中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學(xué)家。他經(jīng)歷南北兩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學(xué)北學(xué)的短長,當(dāng)時所有大小學(xué)問,他幾乎都鉆研過,并且提出自己的見解。作《顏氏家訓(xùn)》,記述個人經(jīng)歷、思想、學(xué)識以告誡子孫。他的理論和實踐對于后人頗有影響。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薄胺e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薄坝锥鴮W(xué)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xué)者,如秉燭夜行,猶賢與瞑目而無見者也。”“父子之間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矣?!薄坝兄鞠蛘撸炷苣サZ,以就素業(yè),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薄吧豢刹幌В豢善埾??!?/span>
顏之推的后人有顏師古、顏真卿。
六、唐太宗的《誡皇屬》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祖籍隴西,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年號貞觀。李世民為帝之后,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并開疆拓土,虛心納諫,在國內(nèi)厲行節(jié)約,并使百姓能夠休養(yǎng)生息,終于出現(xiàn)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絕游觀之樂,內(nèi)卻聲色之娛。汝等生于富貴,長自深宮。夫帝子親王,先須克己。每著一衣,則憫蠶婦;每餐一食,則念耕夫。至于聽斷之間,勿先恣其喜怒。朕每親臨庶政,豈敢憚于焦勞。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長,乃可永久富貴,以保貞吉,先賢有言:'逆吾者是吾師,順吾者是吾賊’。不可不察也。”
七、《包拯家訓(xùn)》
包拯(999年-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縣)人,北宋名臣。包拯做官以斷獄英明剛直而著稱于世。有“包公”“包青天”之美譽。
包拯以公廉著稱,剛直不阿,執(zhí)法如山。他在晚年為子孫后代制定了一條家訓(xùn),共三十七字:
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豎于堂屋東壁,以詔后世?!薄扮睢闭呒窗膬鹤影睢0倪@則家訓(xùn)是他生前對子孫的告誡,并讓其子包珙鐫刻在石上,豎于堂屋東壁,以照后世。
八、歐陽修《誨學(xué)說》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官至翰林學(xué)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歐陽修4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對他的教育很嚴(yán)格。為節(jié)減開支,母親用蘆葦、木炭作筆,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歐陽修認(rèn)字。歐陽修作《誨學(xué)說》,希望兒子能繼續(xù)養(yǎng)成讀書的習(xí)慣,并從書中學(xué)會做人的道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比挥裰疄槲?,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遷,不學(xué),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九、司馬光《家范》
司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司馬光自己說,《家范》比《資治通鑒》更重要。他說;欲治國者,必先齊其家。就研究立身處世和處理復(fù)雜的身邊矛盾而言,《家范》確實重要且實用?!都曳丁芬纻惱黻P(guān)系,細(xì)分成治家,祖、父母,子、女、孫,伯叔父,侄,兄、弟,姑,姊、妹,夫、妻,舅甥、舅姑,婦,妾、乳母等19篇。
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愛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敗子”。愛而不教,使淪于不肖,陷于大惡,入于刑辟,歸于亂亡,非他人敗也,母敗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數(shù)。
十、袁采《袁氏世范》
袁采,生年不詳,卒于1195年,字君載,信安(今浙江常山縣)人。隆興元年(1163年)進士,后官至監(jiān)登聞鼓院,掌管軍民上書鳴冤等事宜,即負(fù)責(zé)受理民間人士的上訴、舉告、請愿、自薦、議論軍國大事等方面給朝廷的進狀。淳熙五年(1178),任樂清縣令,為官剛正。著有《政和雜志》《縣令小錄》和《世范》三書,今只有《世范》傳世。
袁采自小受儒家之道影響,為人才德并佳,時人贊稱“德足而行成,學(xué)博而文富”。步入仕途后,袁采以儒家之道理政,以廉明剛直著稱于世,而且很重視教化一方。在任樂清縣令時,他感慨當(dāng)年子思在百姓中宣傳中庸之道的做法,于是撰寫《袁氏世范》一書用來踐行倫理教育,美化風(fēng)俗習(xí)慣?!端膸烊珪嵋吩唬骸捌鋾诹⑸硖幨乐婪磸?fù)詳盡,所以砥礪末俗者極為篤摯,明白切要覽者易知易從,固不失為《顏氏家訓(xùn)》之亞也?!薄对鲜婪丁饭踩恚帜烙H、處己、治家三門。這本書的論述不同于一般著述,其語頗有見地,且深入淺出,極具趣味,極易領(lǐng)會和學(xué)習(xí),娓娓道來,如話家常,所以又稱《俗訓(xùn)》。書中有許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當(dāng)敬遠(yuǎn)”“厚于責(zé)己而薄責(zé)人”“小人為惡不必諫”“家成于憂懼破于怠忽”“黨人不善知自警”等等?!对鲜婪丁穫魇乐?,很快便成為私塾學(xué)校的訓(xùn)蒙課本。歷代士大夫都十分推崇該書,都將它奉為至寶。
十一、陸游《放翁家訓(xùn)》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wù)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愛國詩人。
陸游一生極其重家庭教育,寫了大約二百首有關(guān)教育子女的家訓(xùn)詩。《放翁家訓(xùn)》是陸游的一部家訓(xùn)專著,此書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約寫于其四十四歲時,后一部分約寫于其八十歲左右?!斗盼碳矣?xùn)》在宋代的家訓(xùn)中有一定的地位,此書結(jié)合陸游自己的切身經(jīng)驗寫成,故在道德教育方面有獨特發(fā)人深省之處,其中最突出的思想是教育子孫要繼承清白家風(fēng),做清白人,專心耕讀,做鄉(xiāng)中君子。
后生才銳者,最易壞事。若有之,父兄當(dāng)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切須常加簡束,令熟讀經(jīng)學(xué),訓(xùn)以寬厚恭謹(jǐn),勿令與浮薄者游處。自此十許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慮之事,蓋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藥石也,各須謹(jǐn)之,毋貽后悔。
十二、朱柏廬的《朱子家訓(xùn)》
朱柏廬(1627~1698),名用純,字致一,明末清初江蘇昆山縣人。著名理學(xué)家、教育家。著有《治家格言》(即《朱子家訓(xùn)》)《愧訥集》《大學(xué)中庸講義》等。清順治二年(1645年),朱伯廬的父親在守昆山城抵御清軍時遇難。朱柏廬侍奉老母,撫育弟妹,播遷流離,備極艱辛。他始終未入仕,一生教授鄉(xiāng)里,向?qū)W者授以小學(xué)、《近思錄》等,曾用精楷手寫數(shù)十本教材用于教學(xué)。他潛心治學(xué),以程、朱理學(xué)為本,提倡知行并進,躬行實踐。平生精神寧謐,嚴(yán)以律己,對當(dāng)時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紳,以禮自持。他與顧炎武堅辭不應(yīng)康熙朝的博學(xué)鴻儒科,后又堅拒地方官舉薦的鄉(xiāng)飲大賓,與徐枋、楊無咎號稱“吳中三高士”。所著《朱子家訓(xùn)》是其代表作,全文五百余字,內(nèi)容簡明賅備,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問世以來,不脛而走,成為有清一代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經(jīng)典家訓(xùn)。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nèi)外整潔;既昏便息,關(guān)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器具質(zhì)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
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
祖宗雖遠(yuǎn),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jīng)書不可不讀。
居身務(wù)期質(zhì)樸,教子要有義方。
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與肩挑貿(mào)易,毋占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加溫恤。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長幼內(nèi)外,宜法肅辭嚴(yán)。
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
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tài)者,賤莫甚。
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勢力而凌逼孤寡,毋貪口腹而恣殺生禽。
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
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
輕聽發(fā)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dāng)忍耐三思;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當(dāng)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馀歡;國課早完,即囊橐無馀,自得至樂。
讀書志在圣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
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十三、李毓秀《弟子規(guī)》
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潛,號采三。山西省新絳縣龍興鎮(zhèn)周莊村人,生于清代順治年間,卒于雍正年間,享年83歲。清初著名學(xué)者、教育家。
李毓秀年輕的時候,師從同鄉(xiāng)學(xué)者黨冰壑,游學(xué)近20年??婆e不中后,就放棄了仕進之途,終身為秀才,致力于治學(xué)。精研《大學(xué)》《中庸》,創(chuàng)辦敦復(fù)齋講學(xué)。來聽課的人很多,門外滿是腳印。太平縣御史王奐曾多次向他請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學(xué),被人尊稱為李夫子。他根據(jù)傳統(tǒng)對童蒙的要求,也結(jié)合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訓(xùn)蒙文》,后來經(jīng)過賈存仁修訂,改名《弟子規(guī)》。《弟子規(guī)》共有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兩句或四句連意,和仄押韻,朗朗上口;全篇先為“總敘”,然后分為“入則孝、出則悌、謹(jǐn)、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xué)文”七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xué)習(xí)上應(yīng)該恪守的守則規(guī)范?!兜茏右?guī)》淺顯易懂,押韻順口,文風(fēng)樸實,說理透徹,可謂諄諄教誨,循循善誘,在我國清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響。清代后期成為廣為流傳的兒童讀本和童蒙讀物,幾乎與《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響。
總 敘
弟子規(guī) 圣人訓(xùn) 首孝弟 次謹(jǐn)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余力 則學(xué)文
入 則 孝
父母呼 應(yīng)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zé)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I(yè)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茍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茍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jǐn)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fù)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則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后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謹(jǐn)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凈手
冠必正 紐必結(jié)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丑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zhuǎn)彎 勿觸棱
執(zhí)虛器 如執(zhí)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斗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fù)P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后有急 借不難
信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茍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guān)己 莫閑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yuǎn)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nèi)省 有則改 無加警
唯德學(xué) 唯才藝 不如人 當(dāng)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于無 倘掩飾 增一辜
泛 愛 眾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閑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guī) 道兩虧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待婢仆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親 仁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余 力 學(xué) 文
不力行 但學(xué)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xué)文 任己見 昧理真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
房室清 墻壁凈 幾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圣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圣與賢 可馴致
ps:此文根據(jù)網(wǎng)絡(luò)資料和圖片整理,供學(xué)習(xí)分享之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