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制土器的碎片正反相搭
抽象篇
字源演變
說文解字
“瓦”wǎ,象形字,'瓦’字目前最早見于睡虎地秦簡,但推測其造字年代僅次于'缶’字。秦簡的'瓦’字形取自兩片燒制土器(缶)的碎片相搭的畫面:微曲的碎片,一正一反相搭。造字本義:燒制土器的碎片正反相搭。在一定時期,瓦器被人們視作燒制土器的終端產品(因斷代或燒制溫度上限),故'瓦’又引申指'燒制完成的土器’。
備注:按事物進化的客觀規(guī)律來說,'瓦器’是最先進入人類視野的燒制土器。但對于一直住在山洞、半地穴式房屋的人們來說,這些低溫陶(瓦)碎片并沒有什么用。隨著制陶技術的提高,地上建筑的普及及建筑的抗壓性越來越好,低溫陶(瓦)派上了用場,它良好的吸水性及相搭的穩(wěn)定性成為屋頂防雨的常見用料。(對今'瓦’字的分析,下文是對'瓦’本字的分析)
'瓦器’燒制的下一階段即為'陶器’,這對于掌控火使用的人類來說,應該很快被發(fā)現(xiàn)。用現(xiàn)代人眼光來看,'瓦’只是陶器制作過程中的低階產品,但在認知程度較低的古人眼里,瓦器已經是最好的燒制土器。
雖然,目前僅見秦簡的'瓦’字,但'瓦’這一事物出現(xiàn)的時間很早,推測真正的'瓦’字仍幸存于甲骨卜辭中,只是暫未辨識。
'從缶’的形聲字數(shù)量約208個,'從瓦’的形聲字數(shù)量約333個,'從匋’的形聲字數(shù)量約38個。據(jù)此推測,'瓦’的本字應是在'匋’之前被廣泛接受的字。在古人眼里,缶(燒制土器)這一工藝的最終呈現(xiàn)即是瓦器,故'從缶’或'從瓦’的字在一定時期內是互通的。而'匋’旁形聲字較少,應是在掌握高溫瓦器——匋器(陶器)制作工藝后或是感受到瓦與匋表面的區(qū)別后,才使用'匋’進行造字。
唯一的例外是'陶’字,這顯然是斷代造成的,如同商朝竊取夏朝青銅技術一樣,科技、技術并不是改朝換代后自然繼承。
'瓦’的本字可能是'西’,或是像'西’的符號。甲骨文的'西’字很像一種上開口、尖底的容器,但由于甲骨卜辭中的'西’皆被用作方位,進而被人忽視。推測'西’并非商人所造,而是夏朝所造。符號字并不是商人首創(chuàng),也是繼承和發(fā)展而來的。
'東、南、西、北’的方位義都是引申來的,'西’字亦是如此,而且西周金文中的'卣’與'西’的結構相似,往前追溯到甲骨文,也有相似處。
春秋「樂大
徒瓶」(9981)、「敶公孫父瓶」(9979)、戰(zhàn)國「魏公瓶」(9978)中的'瓶’字可作一證。同是以'土’為元素,燒制土器與土器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燒制土器的內部結構好于土器。那么在表義'土’的符號內加兩筆表示其結構性好于土制品,以表'燒制土器’義也就合理了。推測,這個像'西’的字符僅作為'容器’符號留存于商朝至戰(zhàn)國,而'缶’作為'燒制土器’之義一直被使用著。由于'容器’過多,而被忽視,或因斷代而不知誰是'祖宗’。
附甲骨文中表義容器的字:鬲、酉(畐)、鼎、皿、豆、皀、匚、卣、爵、壺等。
古文釋義
【唐韻】【集韻】【正韻】五寡切,音邷。
【說文】土器已燒之總名。
【廣韻】古史考,夏時昆吾氏作瓦。
【史記·龜箂傳】桀爲瓦室?!驹]】世本曰:昆吾作陶。張華博物記亦云:桀作瓦,蓋是昆吾爲桀作也。
【史記·廉頗傳】秦軍鼓譟勒兵武安,屋瓦盡震。
【正字通】後世瓦制不古,其類非一。漢武故事,起神屋以銅爲瓦,漆其外。又吳國傳,大秦國王宮殿水精爲瓦。又明皇雜錄,虢國夫人恩寵傾一時,奪韋嗣立宅,以廣其居。後復歸韋氏,因大風折屋,墜堂上,不損。視之,瓦皆堅木也。
又王縉傳:五臺山祠鑄銅爲瓦,金塗之。
又【詩·小雅】載弄之瓦?!緜鳌客?,紡塼也。
又【儀禮·燕禮】公尊瓦大兩?!驹]】大音泰。瓦大,有虞氏之尊也。
又【左傳·昭二十六年】射之中楯瓦?!驹]】瓦,楯脊。
又瓦合。【禮·儒行】毀方而瓦合?!驹]】呂氏曰:陶者爲瓦,必圓而割,分之則瓦,合之則圓,而不失其瓦之質。
又瓦解?!臼酚洝ば倥珎鳌科淅t瓦解雲(yún)散矣。
又人名?!咀髠鳌ふ讯辍砍彝郀懥钜!驹]】囊瓦,子囊之孫子常也。
又地名?!敬呵铩る[八年】宋公齊侯衞侯盟于瓦屋?!驹]】瓦屋,周地。
又【定八年】公會晉師于瓦。【註】瓦衞地。
【後漢·郡國志】東郡有瓦亭。
又【廣韻】五化切【集韻】吾化切,音迓。
【廣韻】泥瓦屋。
【集韻】施瓦於屋也。
又【集韻】【韻會】五委切,音頠。屋甃也。
【莊子·騈拇篇】騈於辯者,纍瓦結?竄句?!驹]】瓦,五委反。當作丸。
又【韻補】葉阮古切,音五。
【韓愈·元和聖德詩】皇帝儉勤,盥濯陶瓦。斥遣浮華,好此絺紵。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