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補藥之長,百搭之品,可與諸多藥物配伍
說到黃芪,大家都不陌生,是一味常見的中藥,具有補氣升陽、解表止汗、利尿、消腫的上品中藥。
黃芪,原為黃耆,《本草綱目》里記載:
耆,長也,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
黃芪的功效對后世影響對打的是《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里的記載,說黃芪:
性味甘微溫,主癰疽久敗創(chuàng),排膿止痛,大風,痢疾, 五痔,鼠瘺,補虛,小兒百病。
對于黃芪的功效,在中醫(yī)中藥快速發(fā)展的宋、金、元時期,對黃芪的藥性描述更多,認為黃芪是“上中下、內(nèi)外、三焦藥也”, 并提出黃芪治療“脾胃虛弱”、“諸痛”、“補三焦,實衛(wèi)氣” 、“治咯血”的觀點。
根據(jù)黃芪上述功效,人們常把黃芪泡水用來補氣,殊不知對于痛風患者來說,黃芪還有下面的妙用。
黃芪配伍這兩味藥,或益氣活血,或補氣散寒溫陽,調(diào)理氣血虧虛證和氣虛復感風寒的痛風者都有裨益。
黃芪配當歸,益氣活血通絡(luò),適合氣血虧虛尿酸高痛風者
事實上,黃芪和當歸配伍,就是著名的經(jīng)方當歸補血湯,歷史上叫當歸補血湯并以黃芪+當歸配伍的就有63首,其中10首是不同用藥比例的當歸補血湯。
如果從當歸補血湯的角度來使用黃芪配伍當歸來調(diào)理痛風的話,則適合用黃芪和當歸五比一的比例配伍,可以作為補氣生血的方劑使用,這樣用的好處是:
重用黃芪大補脾肺之氣,以裕生血之源;更用當歸益血和營,以使陽生陰長,氣旺血生。
那么黃芪配當歸,用當歸補血湯來益氣養(yǎng)血、活血通絡(luò),適合氣血虧虛氣滯血瘀的高尿酸或痛風患者。
黃芪配生姜,一味益氣,一味散寒通陽,對氣虛外感風寒痛風的好
如果痛風發(fā)作關(guān)節(jié)冷痛,形寒肢冷,伴有氣虛,則屬于氣虛兼寒濕型痛風,這就可以用黃芪起到益氣健脾、溫補脾胃、固表止汗的功效;同時還用生姜來溫陽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二者搭配使用,對于脾胃虛寒脾氣虧虛的痛風者,有較好的調(diào)理作用。
有人就問了,你這樣把黃芪這么配來配去,就沒有什么禁忌嗎?
你還別說,一來,黃芪為中藥補藥之長,其性味甘平或微溫,藥性平和,本來就有和其他藥物百搭的性子。二則,再早的就不說了,金元時期中醫(yī)家總結(jié)出的中藥相反、相惡、相畏的中藥配伍“十八反”、“十九畏”中,就沒有提到和黃芪相關(guān)的配伍禁忌。
雖然古中醫(yī)有黃芪惡防風、惡龜甲、惡白鮮皮、惡五靈脂等,但現(xiàn)代中醫(yī)藥認為黃芪無毒且無明顯配伍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