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王允、呂布設(shè)計誅殺董卓之后,對董卓部將李催、郭汜也下達了追殺令。
李催、郭汜聞訊后心灰意冷,決定解散部隊,分頭向大西北逃亡。就在眾人收拾行裝之際,一個人的一席話卻改變了歷史。
“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縛君矣。
不若誘及陜?nèi)耍⒈静寇婑R,殺入長安,與董卓報仇。事濟,奉朝廷以正天下。若不勝,走亦未遲?!?/p>
正是這席話埋葬了漢王朝,開啟了三國時代的大幕。
此人便是實力派謀士,被稱為三國“第一毒士”的賈詡。
賈詡(147年-223年),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qū))人。他機智冷靜,路遇賊人卻能全身而退。
他在謀略上擊敗曹操,令曹操都深感佩服;他謀略奇準(zhǔn),算無遺策,總能在關(guān)鍵時刻運籌帷幄,一招制敵。
他低調(diào)謹慎,深諳亂世自保之道,是曹操智囊團中少數(shù)壽終正寢的親信謀士。
02
路遇賊人,全身而退
年少時的賈詡并沒有表現(xiàn)出非凡的才智天賦,以至于史料中記載甚少。家境普通的他以 “孝廉”的身份被推舉為議郎,成為了地方政府的一名“基層公務(wù)員”。
然而,剛走上仕途的他并不走運,他突然患上一種怪病,只好辭官回家。
就在回鄉(xiāng)路上,他遇到了人生中第一次生死攸關(guān)的考驗。
當(dāng)時天下并不太平,盜賊土匪橫行,獨行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所以賈詡選擇跟著很多人一起走,這樣多少有點安全感。
一行數(shù)十人結(jié)伴而行,途中卻遇到一群衣著怪異的人攔住了他們的去路——他們是叛亂的氐人,經(jīng)常打劫路過的漢人奪取財物。
賈詡一行人中并無關(guān)羽、張飛那樣的猛士,很快,他們被氐人包圍并制服。
賈詡對氐人謀財害命的行徑有所耳聞,眼看著就要栽在這群野蠻人手里,他的腦袋飛快的轉(zhuǎn)動著,思尋著脫身之計。
智慧有兩種,一種是深謀遠慮,算無遺策,往往需要長期的布局和精心的設(shè)計。
而另一種是在短時間內(nèi)就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臨機應(yīng)變。兼具這兩種智慧的賈詡冷靜地思考著,他心生一計。
“我是段公的外孫,勿害我性命,必將重金酬謝”人群中忽然有人站起來高聲喊道,此人正是賈詡。
段公是指當(dāng)時的太尉段颎,因為段颎鎮(zhèn)守邊關(guān)多年,與當(dāng)?shù)厣贁?shù)民族都過過招,氐人就曾吃過他的虧,對段公是既怕又敬,很是服氣。
這次聽說有人是段公的外孫,自然不敢怠慢。當(dāng)然賈詡也留有后招,萬一段公的名號鎮(zhèn)不住這些氐人,還承諾將重金酬謝,給自己上了雙保險。
還好,段公的名頭已經(jīng)成功瞞過了氐人,賈詡被松綁,氐人一路討好他并表達希望結(jié)盟之意,賈詡遠離了這塊死亡之地。
同行的其他漢人中有人知道賈詡的底細,臨走時,賈詡安慰被俘的其他漢人,自己回去后馬上籌集錢款來贖他們。
這些人懷有活命的一線希望,用乞求的目光目送賈詡遠去,誰都沒有拆穿賈詡。
賈詡頭也不回,一路遠去,回了老家。
而氐人也漸漸感覺到了不對勁,從未聽說段公有個外孫?
如此尊貴的人為什么只身跑到這里,而且一個隨從也沒有?
越想越不對勁的氐人終于明白自己被耍了,他們將剩下的漢人悉數(shù)殺死??蓱z這些人臨死前還指望著賈詡能來救他們。
賈詡首秀圓滿成功,盡管自私的本性一覽無余,卻也充滿著智慧。
03
指點迷津,亂世再起
一個沒有其他技能的文人,一無官職二無俸祿,為了糊口,賈詡投奔了董卓集團,做了地方軍閥的幕僚。
董卓進入長安后嚴刑峻法,濫殺無辜,終被王允、呂布誅殺,董卓女婿牛輔也被呂布擊敗,逃跑路上被胡人斬殺,人頭被送到了長安。
所有人都認為董卓之亂就要結(jié)束,漢朝即將恢復(fù)平靜,可賈詡改變了歷史的軌跡。
牛輔死時,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都在外邊奉命掠奪,董卓和牛輔的死讓這些人沒了依靠,他們本打算投降王允、呂布的長安政府,爭取寬大處理,卻不想王允嫉惡如仇,一根筋的他對董卓及其手下的暴行記憶猶新,不同意赦免董卓的手下,并下令通緝。
左 李傕 右 郭汜
李傕、郭汜等人得知王允的態(tài)度后,自知難逃厄運,決定帶上錢財一走了之,隱姓埋名,聊此余生。
得知李傕等人要逃跑,賈詡大驚,心想這時候逃跑,大家肯定一起玩完。
你李傕可以回西涼當(dāng)山大王,我賈詡可就成了全國通緝的逃犯了。
為求自保,賈詡出面阻止李傕等人,并告知他們情況沒有想象的那么嚴重:“聽聞長安城中正在商議著打算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而諸位現(xiàn)在就散伙,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
不如帶領(lǐng)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如果能夠幸運地成功,便可挾天子征服天下,如果失敗,再逃走也不遲。
”本已平息的戰(zhàn)亂,就因為這一句話瞬間開啟了一個亂世。
李傕等以替董卓報仇為名,聯(lián)絡(luò)西涼諸將,率軍向長安進發(fā),等到長安城下,已經(jīng)有了十多萬人,王允和呂布萬萬沒想到李傕等人有膽量回來反撲,長安因為剛剛遭遇變亂非常空虛,而城外是一批為了生存而搏命的虎狼之兵,長安城十天便被攻陷。
李傕下令屠城,一時間長安城尸橫遍野、腥風(fēng)血雨,大漢王朝再無光復(fù)希望。
出于生存的本能,賈詡不得已開啟了一個亂世。
04
急流勇退,擇木而棲
李傕攻陷長安后,賈詡保命的訴求總算實現(xiàn)了。
盡管李傕等人對賈詡奉若神靈,封官進爵,賈詡卻屢次推辭。
賈詡明白李傕等人聲名狼藉,一屆莽夫,不可久事;當(dāng)下之計,應(yīng)當(dāng)盡量與李傕等人劃清界限,提升個人形象,為下次“跳槽”做準(zhǔn)備。
不久后,趁李催、郭汜內(nèi)訌之際,賈詡暗中幫助漢獻帝出逃,李、郭二人一路追擊,追獲多位漢獻帝大臣時,賈詡站出來勸李催不要大開殺戒,硬是挽救了多位漢朝大臣的性命。
對此,漢獻帝和大臣們都非常感謝賈詡,認為他不僅是個能人,還是個不記名利,忠于漢朝的人。
賈詡的形象瞬間“高大上”了起來。
賈詡尋機離開了李催等人,投奔了同鄉(xiāng)段煨。此時賈詡已頗有聲望,段煨的手下都非常敬重他。
段煨給予賈詡優(yōu)厚的待遇,但害怕勢力被賈詡奪走,心中對賈詡有所忌憚。
賈詡察覺了段煨的心態(tài),自知久留此地必遭殺身之禍。
賈詡暗中聯(lián)系了在南陽的張繡,張繡得知他有投靠之意后大喜,派人迎接賈詡。
賈詡準(zhǔn)備離開的時候,有人問賈詡:“段煨這么厚待你,你就這樣離他而去?”賈詡回答道:“段煨生性多疑,有點忌諱我的意思,禮雖厚重,不可依賴,久留必會于我不利。
我離開了他反而高興,又希望我在外面結(jié)交援軍,必然厚待我的家人。張繡缺少謀士,所以也會重用我”。
正如賈詡所料,張繡帶著兒子孫子一起隆重迎接賈詡,段煨果然善待賈詡的家小。
順便說下,張繡是張濟的侄子,張濟是僅次于李催、郭汜的西涼軍三號人物,張濟死后,張繡全盤接受了叔叔的勢力,對賈詡的足智多謀更是早有耳聞。
賈詡為何要選擇張繡,而不是直接投奔曹操呢?
其實賈詡早已看出曹操日后將有所作為,只是缺乏合適的機會,而當(dāng)時曹操帳下不乏智慧超群的謀士,曹操本人又足智多謀,直接投靠曹操難以獲得鶴立雞群的效果。
盡管張繡并無雄才大略,但對賈詡可謂是言聽計從,賈詡的才華有了盡情施展的舞臺,事實也證明,賈詡?cè)蘸笠詮埨C集團為跳板進入曹操集團實為明智之舉,贏得了曹操的敬佩并順利躋身親信謀士之列。
05
運籌帷幄,兩敗曹軍
賈詡投奔張繡之時,曹操已將漢獻帝接到了自己地盤,挾天子以令諸侯,有意吞并緊鄰自己的張繡集團。
張繡自知無法抵擋兇猛的曹軍,決定率眾投降。張繡投降后,曹操傾慕張繡寡嬸鄒氏美色,夜間將其招致帳中。
張繡不甘受辱,賈詡獻計夜襲曹營,曹軍大敗,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在戰(zhàn)斗中犧牲,悍將典韋為了給曹操贏得逃跑時間,力戰(zhàn)而死。
與曹操反目后,在賈詡的建議下,張繡與荊州劉表聯(lián)合,與曹操形成對抗之勢。
次年,曹操南征張繡,包圍張繡據(jù)守的穰城。
不久,曹操聞袁紹欲趁虛襲取許都,便立即從穰城撤退。
張繡得知曹軍撤退,點齊兵馬就要追去,不料賈詡趕來苦苦勸阻說:“不可追,追必敗。
張繡從來沒有忤逆過賈詡,這是唯一的一次。
他強行追擊,結(jié)果被曹操親自斷后擊敗。當(dāng)張繡帶著殘兵敗將,灰頭土臉的回來時,賈詡卻突然對張繡說:趕快再追,一定會獲勝。
張繡以為賈詡說的是氣話,說:“不聽你的建議才落到這種地步,先生何苦挖苦我呢?”賈詡沒有時間給他解釋,只是說道:“兵勢有變,火速追趕必然勝利”。
張繡聽從賈詡建議,收集散兵,硬著頭皮追了回去,竟將曹操后衛(wèi)部隊擊潰。張繡回來后,賈詡解釋道:“將軍善于用兵,卻不是曹操的對手,曹軍雖然剛剛撤退,曹操必率精兵斷后,主公追兵雖然精銳,但曹軍更精銳,所以我料定第一次追擊必然失敗。
曹軍退兵,肯定是后方出了問題,打敗主公的追擊后,必然會全速后撤,未留重兵斷后,所以第二次去追擊肯定能打勝。
張繡對賈詡佩服得更加五體投地。
06
投身曹營,屢獻奇策
穰城之戰(zhàn)的第二年,袁紹已統(tǒng)一河北,曹操吞滅了呂布和劉備,袁紹集團和曹操集團的中原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
值此之際,袁紹派使者招降張繡。
張繡正欲答應(yīng)之時,賈詡卻當(dāng)眾怒斥來使,一口回絕。
賈詡向張繡分析了三點原因:“曹公奉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其一也:曹軍不及袁紹兵盛,此時去投必受重用,其二也;
曹操有稱霸天下之志,雖與主公有奪嫂殺子之仇,必能盡釋前嫌,明德四海,其三也。
張繡再次聽從賈詡,投靠了曹操,在日后的官渡之戰(zhàn)中立下戰(zhàn)功;
而曹操也果然不計前嫌,拜張繡為揚武將軍,讓其子曹均娶張繡之女為妻,張繡得以善終。
曹操知道張繡來投全是賈詡的功勞,也早就領(lǐng)教了賈詡的厲害,將他奉為上賓,留在軍中參謀軍事。
與之前的豬隊友相比,賈詡終于找到了明主,曹操不僅善于內(nèi)政軍事,外交也游刃有余,賈詡省心了不少。然而曹操身邊的能人謀士也不少,當(dāng)下賈詡的信任程度還不及荀彧、郭嘉等人,賈詡要想出彩也并非易事,他只在關(guān)鍵時刻發(fā)表高論,每言必中。
官渡之戰(zhàn)中,袁紹的重要謀士許攸因為其家屬犯法被袁紹下獄,憤然投奔曹操,并告訴曹操袁紹將糧草囤于烏巢,建議偷襲烏巢。
面對這一情報,曹操謀士團內(nèi)部出現(xiàn)了分歧,大部分謀士認為其中有詐,許攸不能信任,只有荀攸和賈詡力勸曹操出擊烏巢。
結(jié)果曹操率軍出擊,袁紹大敗。
渭南之戰(zhàn)中,面對馬超、韓遂聯(lián)軍十余萬人馬,賈詡建議曹操使用離間之計,曹操采用他的計謀,寫書離間馬超和韓遂,結(jié)果聯(lián)軍內(nèi)亂,被曹軍一舉擊敗。
07
明哲保身,壽終正寢
賈詡在曹軍中獻計一向謹慎,唯有一次未被曹操采納。赤壁大戰(zhàn)前,曹軍一路所向披靡,已兵露驕態(tài)。常言道,驕兵必敗。
此時的賈詡已經(jīng)依稀嗅到了失敗的氣息,他建議曹操就地休整軍隊,安撫民心,待經(jīng)濟民生恢復(fù)之后,江東可以不戰(zhàn)而降。
賈詡的話還是留有余地的,他并未向曹操直言出兵必敗,僅是委婉地表達了不要出兵的建議。與之形成相比的田豐的命運。
官渡之戰(zhàn)前,謀士田豐建議袁紹不要南征曹操,征則必敗,袁紹大怒,心想難道我還不如曹操?
遂將田豐打入大牢;官渡戰(zhàn)敗后,心胸狹窄的袁紹更是下令殺了田豐。
賈詡深知禍從口出的道理,這次獻計也同樣小心謹慎,然而此時的曹操已聽不進任何建議,最終兵敗赤壁。
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賈詡也做到了進退自如,并最終幫助曹丕上位。
當(dāng)時繼承人選主要集中在曹丕和曹植身上,賈詡一直在觀察兩位公子。
雖然曹植聰慧,深得曹操賞識,卻缺乏曹丕的政治手腕和“狠勁”,賈詡判斷王位日后必將屬于曹丕。
后來,曹操私下問賈詡對繼承人的看法,賈詡閉口不答,曹操問他為何不答,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他們父子?!?nbsp;
袁紹和劉表都是廢長立幼,最后把基業(yè)丟了。曹操大笑,決定立曹丕為太子。
曹丕繼任后,任賈詡為太尉,位列三公。
賈詡自知不是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所以怕曹操猜嫌,采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結(jié)黨,子女婚嫁也不攀結(jié)權(quán)貴,得以壽終正寢,享年77歲。
相比曹操身邊的其他謀士,賈詡可謂是善始善終,身處亂世,卻能絕處逢生,保全了自己和家人。
也許論軍政謀略賈詡不及諸葛亮,但賈詡卻是三國時代最聰明的人,沒有之一。卻也是最毒之謀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