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寫詩,以前我們總覺得那是大詩人才享有的特權(quán),而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小學(xué)生們的筆下也非常富有靈性,可謂“筆下生花”。
老師看后連連稱贊,就連很多大人都說,“自己還不如一個小學(xué)生”,一起來欣賞下。
小學(xué)生即興寫詩火了,“老鼠偷東西叫覓食”
《我發(fā)現(xiàn)》
在姜二嫚8歲的時候,寫下了這首《我發(fā)現(xiàn)》,老師看后贊嘆不已。
詩中寫道“老鼠偷東西,只是人類的說法,在老鼠那里,這叫覓食”。
短短四行詩句,語文老師給了滿分的成績,還給予了辯證法般的評價,可謂和學(xué)生心意相通。
《我想變》
這位小學(xué)生想變成一棵樹,開心時開花,不開心時落葉。
都說小孩子最是天真無邪的,喜怒哀樂全都寫在了臉上,根本不存在什么表情管理。即便是變成了一棵樹也是這樣的脾氣秉性,看的人無奈又想笑。
《考試后》
分,分,學(xué)生命根。在考試過后,所有人都問你考得好不好,卻沒有人問你累不累。
學(xué)生一句“分數(shù)居然被你們看得比我還重要”,透露著滿滿的心酸。而這又何嘗不是996下的大人生活寫照呢?
之所以小孩子的句子能引起共鳴,恰恰是因為這點,成年人的世界里沒有容易二字,但說出來就是矯情了。再苦再累也得撐著!
《魚竿》
陶淵明在《歸園田居》里寫到,“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對于埋頭于書山題海中的孩子來說,難得有這樣的閑情雅致,想去釣魚。不過有了水桶、魚線和座椅,卻提出靈魂拷問,“誰把小河移過來”?
看完讓人忍俊不禁,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ēng),不過貌似這小河才是關(guān)鍵吧?
姜二嫚小小年紀(jì)成“詩人”,家族“姜詩群”功不可沒
在這些小學(xué)生詩歌中,姜二嫚是最有名氣的,2007年出生的她,已創(chuàng)作詩歌1000余首,所出書籍翻譯成多國文字流傳。2018年,她獲評中國十佳詩人,還被稱為是“00后萌派詩人”。
姜二嫚的天賦能夠施展和升華,離不開家庭氛圍的影響。她是家里的二寶,看到姐姐寫詩,自己也跟著寫,父母會將女兒的詩句記錄在一個本子上,鼓勵她們學(xué)習(xí)。
有一句說得好,激發(fā)孩子的求知和學(xué)習(xí)欲望,遠比教會他有限的知識要有意義的多。
她們家有個家族群,被汪涵善意地稱為“姜詩群”,一家人會在群里對詩歌進行討論。而孩子對于周邊事物的思考,父母也會積極鼓勵,不會覺得是“不務(wù)正業(yè)”或異想天開。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又該如何引導(dǎo)孩子,能提升他們的寫作水平呢?
如何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
1)首先要“多讀”,通過博覽群書來積累知識,開闊視野。尤其是一些經(jīng)典的名篇,流傳千年,自然有它獨特的語言魅力和文化內(nèi)涵,孩子多多積累,在寫作方面會有很大的提升。
2)多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日常一些好想法、場景、內(nèi)心感受等,不妨通過日記或隨筆的形式記錄下來,留有大用。
3)多觀察,孩子應(yīng)具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可以是從大自然中、為人處世中,也可以是父母專門帶著孩子參觀展覽館、博物館得來。
4)多練習(xí)
清初教育家唐彪在《文章惟多做始能精熟》中提到,“多讀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實求己功夫,其益相去遠矣?!?
可見多多練筆對于提高寫作大有好處。神童畢竟是少數(shù),但勤能補拙。哪怕開始寫得不好,能下筆寫第一段文字就是良好的開端,堅持下去才能有所收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