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家人在收拾書房時,發(fā)現一封密信,感慨道:“難怪大圣皇上會如此悲痛,真乃狄公之幸也。”
許多和狄仁杰有關的影視劇作品中,幾乎都會有武則天的身影,而有關兩人之間的關系,其實外界的猜測和質疑從未停止,曾經有網友提問,想知道歷史上他們兩人的真實關系是什么樣子的,下面的回答可以說是五花八門。
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浙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陳志堅曾經就此事做出過解答,他說,武則天一生殺伐果斷,成為皇帝后斬殺不少唐朝功臣,就連宰相都殺了一籮筐,可想而知她的手段有多么狠辣。
那為什么,武則天偏偏對狄仁杰另眼相看呢?在眾多影視劇中,都能聽到她稱呼狄仁杰為“國老”,
朝政大事方面更是對其言聽計從,不僅如此,在狄仁杰的仕途生涯當中,他僅用了四年時間就官至宰相,如果說沒有武則天的信任和青睞,斷不能如此順遂。
貞觀四年,杜如晦去世,世人悲戚,然而就在同年,狄仁杰剛剛出生,沒人知道,他會成為一代名相,而他作為家中長子,自幼就被寄予厚望,青少年時期就表現出異于常人的聰明才智,為其日后入朝為官,造福百姓奠定了基礎。
一次,恰逢官府辦案,不少衙役到處找人問話,家家戶戶都被喊出去審問,可狄仁杰卻紋絲不動,見狀衙役便忍不住質問道:“你為什么不配合調查?”
狄仁杰不慌不忙的說,我在書中忙著和圣賢交接呢,沒有空管你們這些俗人俗事。
小小年紀就能這么臨危不懼,而且還對衙役的問話對答如流,足見狄仁杰這個人不光有真才實學,還是一個頗為早熟的孩子,或許正是因為這份氣度,才讓武則天對他刮目相看,依賴頗深。
后來,在擔任大理寺丞那一年的時間里,狄仁杰先后判決出上萬起案件,為百姓洗刷冤屈,懲惡揚善,也因此受到不少人的愛戴,但后來卻因為反對張光輔勒索百姓等因素,被惡意中傷,貶至偏遠地方當官。
換做別人,可能早就心生怨憤,可狄仁杰沒有,武則天登基為帝后的第二年,她就將狄仁杰提拔為武周宰相,即便處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他也沒有改變自己的初心,而是盡心盡力輔佐皇帝,為民解憂。
武則天之所以器重狄仁杰,原因很簡單,她需要一個人,一個極有威望,且敢為天下先的人,能夠重拾百姓的信心,但沒想到,狄仁杰也有自己的盤算,相比較于坐穩(wěn)宰相一職,他更渴望匡扶李唐社稷。
隨著皇帝年歲越來越高,誰能成為下一任儲君,顯然是重中之重,朝中大臣的意思肯定是讓廢太子李旦繼位,然而,將朝政大權緊緊握在手中的武承嗣卻不肯放手,甚至不斷陷害李旦的幕僚們。
此舉,在狄仁杰看來是萬萬不能忍受的,他想盡一切辦法在武則天耳邊進言,果然起了效果,后來李顯的地位明顯水漲船高,但僅憑借這些還遠遠不夠,想要讓李唐江山穩(wěn)固,還得想辦法推薦更多人才進入政治權力中心才行。
張柬之、敬暉、姚崇等人,均被狄仁杰先后送入朝中,武則天根本想不到,自己最信任的肱骨之臣,竟然把自己算計的團團轉,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李唐江山。
不可否認的是,狄仁杰在輔佐武則天的過程中,并沒有二心,他所做一切也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李氏一族。
武則天作為一朝皇帝,生性多疑是難免的,這也使得她不能全身心相信所有人,自己的兒女們,丈夫李治,乃至那些大臣們,都很難取得其信任,但狄仁杰就不一樣了。
一次,狄仁杰和武則天在野外郊游的時候,不小心吹落了頭巾,女皇一個翻身下馬,將頭巾撿了回來,親自給狄仁杰戴上,能夠得到如此待遇的,滿朝文武,普天之下,也只有他一個人罷了。
公元700年,為朝廷、為百姓勞神勞力一輩子的狄仁杰,終究難逃病患的折磨,不幸離世,而武則天收到消息后,更是悲痛萬分,傷心欲絕,罷朝三天,宮女太監(jiān)們看到皇帝紅腫的眼眶,根本不敢上前勸說安慰。
后來,還是狄仁杰家人在收拾遺物的過程中,看到了一封武則天寫給狄公的密信,才揭開了兩人的真實關系,上面赫然寫著:朝政大事,我只與你推心置腹,無所不說。
足見,武則天對狄仁杰的信任,是任何人都難以替代和超越的,這得益于那個特殊的年代和社會背景,但更多的是狄仁杰個人魅力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