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是北洋政府時期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軍事學校。它創(chuàng)立于1912年6月。陸軍部呈準北洋政府擬創(chuàng)立“兵官學堂”,并在北京設立了籌備處,開辦時將其改名為陸軍軍官學校。7月初移址于直隸(河北)保定前陸軍速成學堂,習稱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簡稱保定軍校。
保定軍校位于保定府城東北,校園面積40余公頃,呈正方形。軍校北部原是一座關帝圣武廟,廟中兩棵并立的柏樹挺拔高聳,二樹中間懸一口大鐘,軍校的一切活動均以鐘聲為號。關帝廟左右,對稱建有講堂和宿舍,步兵連隊學生住西部,騎、炮、工、輜重連隊學生住東部。關帝廟南部是坪場,長官常在這里給學生訓話。向南穿過坪場拾階而上,便是禮堂,大門坐南向北。軍校南部為校官住宅,宅區(qū)界以圍墻,成為禁區(qū),學生不準隨便進入。從關帝廟而南,一條甬路直通軍校大門,門外是廣闊的操場。校內有馬廄,專門為騎兵連備養(yǎng)百余匹戰(zhàn)馬,全校用電燈照明。學校的一切費用,都由陸軍部撥給。
陸軍部于1912年9月頒布的《陸軍軍官學校條例》對該校辦學宗旨、組織機構、學員管理、考試制度、畢業(yè)分配等都做了詳盡的規(guī)定。陸軍軍官學?!盀樵炀统跫壾姽僦?,專收各兵科軍官候補生,教以初級軍官必修之教育”。學校隸屬于陸軍部,由軍學司管理。學校設有校長、教育長、校副官、各兵科科長、學生連長、排長等各職。
校長直隸于陸軍部,統(tǒng)轄全校職員,總理全校一切事宜。歷任校長有:趙理泰、蔣方震、曲同豐、王汝賢、楊祖德、賈德耀、張鴻緒、孫樹林。蔣方震(蔣百里)在任校長期間,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努力使學校教學與世界近代軍事教育接軌。在人事上撤換了部分資歷不足、學識淺薄、能力較差的教官和隊長。改聘留學德、日回國生,課程設置也依照德、日等國軍校實施。此舉打破了軍閥派系用人制度的積弊,引起了段祺瑞的不滿,因此在經(jīng)費、物質等方面處處留難,使軍校的正常教學活動難以開展。蔣方震在多方奔走、交涉無果的情況下以死相爭,后憤而辭職。
教育長稟承校長之意“任齊一教育之責”。歷任教育長有:毛繼承、張承禮、賈德耀、程長發(fā)、劉汝貢、孫樹林、趙協(xié)漳,大多為日本士官生。
校副官稟承校長,“經(jīng)理全校一切庶務”。各科科長督率教員“厘定本科教育計劃,編纂課程,精研教法負本科完全教育之責,另有時直接教授功課”。各科教員按照教育計劃“編纂課程,教授功課,維持講堂軍紀,批評作業(yè),考驗成績,隨時登記匯呈本科科長,轉呈校長、教育長,以備查核”。學生連長督率所屬排長,“擔任全連學生之訓導,考查學生性行才能及一切內務之責”。其他各職也都職掌明確、要求嚴格。
靳云鵬(1877年~1951年1月3日)任陸軍總長后,對保定軍校的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1919年5月,頒布了《改訂陸軍軍官學校條例》。內中變動有三,一是廢除了前條例中按各兵種分科的體制,取消了步、騎、炮、工、輜五科科長,改為按軍事學業(yè)門類設教員長。這樣就避免了前設“科長對教授人員,自不能負督飾之責”,“對于彼科連排長學生,亦無兼轄之權”的弊病。新設教員長則可以做到“上承教育長督飭所屬各教員”,“對于教員、學生均無隔膜之嫌,教授課程,即可收齊一進行之效”。二是取消了學生連、排長職務名稱,改設為學生隊長、分隊長。因為連、排長是軍隊軍官職務。畢業(yè)學生分到部隊后,一般都充任這些職務。這樣軍校的連、排長與部隊的連、排長之間的程度高低無法比較和區(qū)別。特別是部隊的軍官有“升遷調補之望”,而軍校學生的連、排長卻沒有機遇,“以致學問深邃之軍官”,都不肯擔任此職。改設隊長、分隊長后,不僅“階級自可提高”,而且“學問經(jīng)歷均優(yōu)者不至厭薄不就”。三是實行軍需獨立辦法,“糧秣、服裝皆歸本部軍需司采購,校中計數(shù)領用”。改革由校長直轄軍需的制度,可以“使校長得專心教育”。
保定軍校的招生對象,按《陸軍軍官學校條例》規(guī)定、“專收各兵科軍官候補生”。但建校初期,作為保定軍校正當生源的陸軍預備學校剛剛開辦,尚未有畢業(yè)生,更沒有軍官候補生。為了求得生源,大量招收了陸軍入伍生和陸軍中學生。
1914年以后,在陸軍預備學校的第一期學生畢業(yè),并經(jīng)過了半年的軍官候補生的軍隊實習后,保定軍校便以陸軍預備學校畢業(yè)的軍官候補生為招收對象,實現(xiàn)了從陸軍預備學校到軍官學校的連續(xù)制度。直到1920年陸軍預備學校停辦時止。
保定軍校學制2年,學生教育分為學科和術科。學科教授課程有:軍制學、戰(zhàn)術學、兵器學、筑城學、地形學、馬學、衛(wèi)生學、經(jīng)理學、外國語學、勤務學和各兵科的典范令等。教材多依據(jù)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最新教材,由陸軍部統(tǒng)一頒發(fā)。
術科訓育課程有:校內教練、野外教練、馬術、劈刺技術和體操等。以上學科和術科課程均屬平時課業(yè)。同時還設有野營演習、野外筑壘實習、兵器與火藥制造實習、扛炮操法、手槍操法和兵棋等特別課業(yè)。學校還設有教練科目和文化課。文化課主要有外語、文史和后來開設的理化、數(shù)學等。教練科則根據(jù)步、炮、騎、工、輜五科分別設置。步兵科有,單人教練、小排教練、射擊預防演習等。騎兵科有,乘馬單人教練、乘馬排教練、乘馬連教練、裝蹄術和操炮法等。炮兵科有,徒步教練、操炮法、瞄準法、套馬教練、部隊教練、野外演習等。工兵科有,筑壘術、架橋術、坑道術(內含爆破術、破壞術、工兵器具材料捆包裝載等)。輜重科有:射擊預行演習、測量距離、捆包及裝載、馱馬排教練、乘馬連教練等。
《陸軍軍官學校條例》規(guī)定,每期學員修業(yè)限兩年,除去節(jié)假日,實際教學日為425天。特別課教學109天。每周課時分配如下:星期一至星期五,每日上軍事學兩次,教練一次,外語一次,技術或典范令一次;星期六上軍事學一次,外國語一次,野外演習一次。軍事學及教練每次90分鐘,外語、技術及典范令每次60分鐘,野外演習每次半日。
保定軍校的教學,采取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式。如戰(zhàn)術學教授,總是先從單兵講起,然后深入到排、連、營、團甚至旅,逐次遞進。各兵種的戰(zhàn)術,先從步兵開始,逐步展開到步、騎、炮、工、輜等多兵種的配合戰(zhàn)術。為提高學生指揮作戰(zhàn)的實際能力,學校開設的野外術課訓練和演習,仍然實行從簡單到繁雜,從單一到協(xié)同,直到畢業(yè)時舉行全校同期學生參加的各兵科聯(lián)合演習,以檢驗學習成績。
保定軍校實行嚴格的考試制度??荚嚪峙R時考、月考、季考、期考和畢業(yè)考等幾種。其中尤以畢業(yè)考試最為嚴格,一共進行內場、外場和演習三場考試。陸軍部呈請大總統(tǒng)委任高等軍官臨??荚?,并調查平日成績,排定考列次序、及第者、再呈請大總統(tǒng)親臨發(fā)給畢業(yè)證書。內場考試在課堂進行,以各種基本理論為主。外場考試于室外操場,考連級戰(zhàn)斗指揮。由學生連的隊長、分隊長設置敵情,考生根據(jù)所學知識采取相應的戰(zhàn)術動作。野外演習則由全體畢業(yè)生分別組成南、北兩個支隊,進行攻防對抗,勝者為優(yōu)。凡“學術欠缺無畢業(yè)之望者”或“考試落第者”,應令退學。但有查出情節(jié)可原者則準予延長一學年,降歸第二期一同修學。學生畢業(yè)后作為見習軍官回到原部見習,半年后根據(jù)情況或留用任職,或另行分配。一般擔任排級軍官。
保定軍校從1912年創(chuàng)辦到1923年停辦,經(jīng)歷了一個從盛到衰的過程。1920年以前是學校的興盛時期。雖然出現(xiàn)過校長自殺和兩次學潮,但這一時期中國北方一直處于北洋政府控制之中,局勢相對平穩(wěn),軍校的教學秩序也比較正規(guī),從招生到考試,從教學到演習,從經(jīng)費到設施都有一套完整的規(guī)章制度和保障系統(tǒng)。
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軍校所在地是直系范圍,而政府則由皖系把持,直皖交惡對軍校造成直接影響。1920年7月,直皖戰(zhàn)爭爆發(fā),保定軍校遭受洗劫,校舍大部被毀,槍支、器材被搶奪一空,被迫停課。期間大部分學生閑散在家,部分學生組成“復校同學會”奔走呼吁,個別學生穿著軍官服在北平大街上拉人力車,引起報界轟動。一年后,軍校勉強開學。但因軍閥混戰(zhàn)加劇,北洋政府忙于爭權奪利,無暇顧及軍校,教學設施及經(jīng)費都得不到保障,無法維持,遂于1923年8月第九期學員畢業(yè)時官告停辦。
1993年7月,軍校舊址成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1995年,軍校舊址上建起了保定軍校紀念館。
2006年,入選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7年12月2日,入選“D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chǎn)”。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歷時11年,先后有6500多名學員畢業(yè)。由于畢業(yè)生受過嚴格正規(guī)的訓練,軍政素質比較好,有上百名畢業(yè)生后來成為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高級將領,在中國近現(xiàn)代各個不同時期、不同黨派和政治集團中發(fā)揮了重大的政治、軍事作用,產(chǎn)生了深刻的歷史影響。
“舉凡人才之隆替,軍事之盈虛消長,均將于此避之”。其中后來成為著名共產(chǎn)黨人的有:蘇炳文、葉挺、趙博生、金佛莊、邊章五、何基豐、張克俠、董振堂。先是國民黨軍、政界知名人士后加人人民政府者有:唐生智、蔣光鼐、劉文輝、陳銘樞、陶峙岳、張治中、黃紹竑、蔡廷錯、傅作義、楚溪春、吳奇?zhèn)?、黃琪翔、李黨。國民黨政界、軍界重要人物有:蔣介石、鄧演達、萬耀煌、李品仙、白崇禧、陳誠、上官云相、陳長捷、周至柔、羅卓英、王天培、張蔭梧、劉珍年等近70人。保定軍校的編制體制、教學內容、管理制度等對以后開辦的學校也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1919年,奉系軍閥張作霖在擴建、開辦東北講武堂時,其軍校體制、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都以保定軍校為模式。黃埔軍校的教授訓練課程,也是仿效保定軍校設立的。
保定軍校是中國近代一所著名的軍校,和清末其他軍校相比,無論是在教學力量、教學方法、教學保障、教育制度上都有鮮明的特點。
1.有較強的教學力量。保定軍校的校長、教育長和主要教官,絕大多數(shù)都接受過近代日本和西方正規(guī)軍事教育,具有較高的軍事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第二任校長蔣方震在日本留學6年,以步兵科第一名畢業(yè)于士官學校,后赴德國實習,被譽為未來的“東方將星”。回國后被視為新派人物,在學校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不到3月,就使軍校學風大有改進。保定軍校教官全部聘用本國軍官充任,在中國近代軍事教育史上有重要意義。自清末開辦新式軍事學校以來,大多都聘用外籍教官,有的甚至讓其擔任總教官和教學管理人員。其中陸軍以聘用德國、日本教官為最多。改聘本國教官,適應了中國近代軍事教育的發(fā)展要求,提高了民族自信心,提高了教學質量,減少了外國對中國軍事教育的干涉。
2.實行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保定軍校積極吸取當時軍事在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的德、日軍校教學方法,采取內場與外場同步,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法授課。內場是在講堂上講授基本原理,外場即在室外實行操作。如戰(zhàn)術課,先由教官講解戰(zhàn)術基本原則,制定作戰(zhàn)計劃,指導學員進行戰(zhàn)術作業(yè),然后到野外進行實地戰(zhàn)術演習。講地形學和測繪學時,學科教官在課堂上將地形學變化的原理、測繪和應用方法講解后,即由術科教官組織學生用標桿和測量儀器等工具進行實地測量,繪出地形圖,進行實際地形的應用和演習。這樣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的方法,學生易于掌握,沒有枯燥乏味的感覺,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3.良好的教學保障設施。保定軍校的后勤及教學保障比較充分。學校常年經(jīng)費相當于一個陸軍師,學員的衣、食、住、行都由校方解決?!胺残藿ǚ课?,增加薪水,購辦器物、書籍、儀器,儲備藥品等項為活支。由校長隨時估價,稟請陸軍部核準批發(fā)(馬匹、槍彈則由部發(fā)給)”。因此保定軍校的教學設施、器械比較先進齊全。步兵科使用的是上海兵工廠制造的“六八”口徑步槍。炮兵科使用的山炮、野炮,有的是日本制造的速射炮。工兵科使用的都是定式架橋材料,騎兵科配備的馬匹都是蒙古馬和新疆伊犁馬。輜重科用的大車和工具以及術科調練用的器材和設施也很齊全。這樣的教學條件,不僅清末以來少有,甚至后來的黃埔軍校初期在某些方面也比不上。
4.規(guī)范的教學制度。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是一所正規(guī)的軍事學校。清末近代軍事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以應急、過渡為主。各種軍校一般都為應付人才急需而設,多采用短訓或隨營的形式,在校時間短,課程設置也較簡單且不統(tǒng)一。大多都屬于地區(qū)性質的。保定軍校則由陸軍部統(tǒng)一頒布《陸軍軍官學校條例》,制定了各項規(guī)章制度,從招生員額、教官的配備、開設課程、選用教材、修學年限直至畢業(yè)分配等,都有嚴格明確的規(guī)定。保定軍校在全國范圍內招生,畢業(yè)生統(tǒng)一分配到全國各地軍隊中去,這就打破了清末以來地區(qū)性軍事教育制度,和只為本地、本部培養(yǎng)人才的私人性質的教育機構。因此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被認為是“國家之軍事教育機關”,在中國近代軍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中國近代軍事教育的發(fā)展和進步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