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當年在《春江花月夜》中的發(fā)問。這個問題誰也無法準確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早在人類出現(xiàn)之前,已經有了月亮;李白之后的一千多年里,那輪明月又照見了一代又一代的古人和今人。
月亮怎么變成李白的了?皆因“李白前時原有月,唯有李白詩能說”?!芭e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這是李白思鄉(xiāng)的月亮;“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這是李白明凈的月亮;“鏡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這是李白夢幻的月亮;“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這是李白生活的月亮;“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這是李白豪邁的月亮……
識月
夜空,深邃幽秘,遙不可測,引發(fā)人們無盡的遐想。東漢時期,那個望夜空、數(shù)星星的孩子,后來發(fā)明出了地動儀,成了天文學家。孩童時期的李白抬頭看天,吸引他的卻是月亮: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李白《古朗月行》)
小時候不認識月亮,就把它叫作白玉盤,又懷疑是瑤臺里的鏡子飛到了天上。許多美麗的神話,隨著銀色的月光流瀉出來:傳說月亮升起的時候,首先看到月中仙人的兩只腳,當看到月中桂樹時,才發(fā)現(xiàn)月亮有多圓呵!月宮中據(jù)說還有白兔在搗藥。李白想:搗好的藥是給誰吃的呢?
在李白的想象里,明月本是王母娘娘的鏡子,它是會飛的,夜間“飛在青云端”,凌晨又從天空飛下來,故言“月下飛天鏡”。(《渡荊門送別》)
逐月
李白從峨眉山下來,乘舟東下。他最留戀的還是峨眉山月,而月亮也知道詩人即將出蜀,便一路伴隨著他,送他到平羌江,送他到清溪,送他下渝州,當然也一定會送他出三峽。這可真是難舍難分,深情款款。李白坐在船上,仰頭望月,他感到親切,卻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故鄉(xiāng)的親友,他有些惆悵:“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如平羌江水流。夜發(fā)青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保ɡ畎住抖朊忌皆赂琛罚?/span>
后來在他漫長的云游中,峨眉山月仿佛一直伴隨著他,晚年,在黃鶴樓送客時,仍一往情深地唱著:“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永相隨?!保ɡ畎住抖朊忌皆赂杷褪裆倘胫芯罚?/span>
還有:“峨眉山月還送君”“峨眉山月照秦川”“歸時還弄峨眉月”……似乎天下明月,盡屬峨眉。
問月
幾十年不離不棄地陪伴,月亮成了李白最親密的朋友,孤獨失意時、得意忘形時他都會和月亮進行親切的交流。李白在《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這樣問月亮: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如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今人古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這些發(fā)問,與其說是嚴肅的思考,毋寧說是一派豪情與天真的自然流露。而今人今月與古人古月的對照,又引起宇宙永恒而人生有限的感慨。唯其如此,這明月與美酒才更值得珍惜,但愿此生金樽酒長滿,明月長相照。
賒月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保ɡ畎住队味赐ズ迨住て涠罚?/span>
洞庭湖的月色太美了,巴陵的酒太香了,還是別忙著上天,姑且向慷慨好客的洞庭湖賒來一片月色,把船搖到酒店,共醉今宵吧!就著月色下酒,豈不快哉!
寄月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保ɡ畎住堵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讓我的心依附在明月之上,陪著貶謫路上失魂落魄的友人,一起到遙遠的夜郎吧!
邀月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李白是詩仙,也是酒仙。酒不離左右,成就了“李白斗酒詩百篇”的神話傳奇。花好月圓之夜,一個人喝酒,邀請?zhí)焐厦髟伦靼?。一顆孤獨的心躍然紙上。
捉月
公元762年秋天,酒醉后的李白獨自在采石磯江邊行吟,傲然自得,旁若無人。突然他發(fā)現(xiàn)一輪明晃晃的月亮,在江波中蕩漾,李白興奮得手舞足蹈,不顧一切躍入水中,撲向了月亮,抱明月而長終。
我們寧愿相信這個傳說,他站在捉月臺上,以詩人的天真狂傲完成生命中最后一次追求,于是他化成朗朗的明月、滾滾的波濤,永遠在中華的大地上照耀著、奔流著。
李白的一生都貫穿在月亮里,因為他最真摯的熱愛和最天才的吟哦,月亮已經不止是一個遙遠的、冰冷的天體,它早已鐫上了李白的悲憂喜樂。
本篇審稿 李丹 組版 王睿鵬
作者簡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