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心地非常善良的人,往往命不太順?心理學(xué)家的答案很明確
命這個詞,本身就帶著極為厚重的玄學(xué)色彩。從古至今,不管是宿命論鼓吹的命由天定,還是現(xiàn)實唯物派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各種不同的觀點都有大量信眾。究其根本,無非都是想找一個能解釋自己為何是這樣,而不是那樣的可靠緣由。
人們對于命,不甘心只囿于事前無端的算、事后無用的忖,而是想從這般混沌中,捋出一條可以放之四海皆準的規(guī)律。
于是便有了宗教對命的解釋。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即世間萬事萬物,皆為因果,故佛曰“隨其緣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而道教也有類似的說法,太上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然而,現(xiàn)實并非如此簡單。從3000年前伊索寓言《農(nóng)夫與蛇》的故事,到將“兼愛”理念放到惡狼身上的東郭先生,因為扶摔倒老太太而被訛詐的無辜路人,再到因救助室友,而被室友前男友殘忍殺害的江歌……種種跡象都表明,善良非但沒有帶來好運,反而成了一種“詛咒”。
仿佛,越善良的人,命越差。越來越多的人憤憤不平、惶恐、冷漠,每個人都害怕中山狼,沒有人希望自己伸出的援手,卻換來誤解、誣陷和毀滅。
1. 善良的人,不懂得保護自己的利益:善良要適度
善良一詞出自《禮記》,表示心地純潔,純真溫厚,沒有惡意,和善,心地好,主要用來形容主體或其行為特征。一個人是否善良,看的是他的行動,而善舉本身,也往往伴隨著利益的讓渡。
根據(jù)亞當·斯密的理論,人都是理性的,在面對利益時都會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選擇。而善良的人行善舉,恰恰是要克服這種理性,犧牲自身利益,傳遞人文關(guān)懷。比如到貧困地區(qū)支教,為災(zāi)區(qū)人民捐款捐物,用實際行動關(guān)愛留守兒童等,都要自覺讓渡大量的時間、精力乃至金錢。
可是,善舉要力所能及,善良要有度。四川有位叫文軍紅的女士,原本是個事業(yè)有成、家庭美滿的商人,20多年收治了5000多只流浪貓狗,為了收養(yǎng)流浪動物,不惜賣房,最終身患絕癥沒錢治病,家庭也沒留住。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這些人確實很善良,但是因為他們他們不懂得保護自己,所以命越來越差。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也是鼓勵人去做力所能及的點滴義舉。善良的適度并不是要摒棄這種優(yōu)秀的品質(zhì),而只是要以保護好自己為前提,如果忽略了這個前提,一昧不計回報的付出,才真的成了“人善被人欺”的“軟柿子”。
2. 善良的人,習(xí)慣縱容他人的錯誤:善良要有邊界
善良的人大多是同理心極強的人。同理心是一種感同身受的能力,身處不同的境遇,即使素昧平生,但是看到了、聽到了、感受到了對方迫切的需求,抑或是情感的流露,就能夠產(chǎn)生同樣的情感,并作出回應(yīng),所以善良的人往往心太軟。
許多善良的人,也許原先并不是沒有底線的人,但是出于同理心,會對他人的要求一再滿足。可若是遇到壞人,利用了這個致命弱點,逼得善良的人一退再退,直到退出了安全的底線,然后在這種沒有邊界的被動縱容里,逐漸麻木、習(xí)慣,乃至一錯再錯。
江歌,一個非常善良的女孩子,是母親的心頭肉,原本應(yīng)該有著光明的前途,可就是因為好心收留了劉鑫,最終被劉鑫的前男友殘忍殺害,而劉鑫卻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錯,更別提對江歌的愧疚。
江歌收留劉鑫同住在中野區(qū)公寓,這個小公寓房東原本只租給了江歌一人,不允許室友同住。可是劉鑫在與前男友陳世峰分手后,為了躲避糾纏,四處找朋友借宿,江歌才好心地收留了她。
同住期間,劉鑫就像一個事不關(guān)己的客人,不買菜,不做飯,不打掃衛(wèi)生。而后劉鑫被陳世峰找到,陳世峰不止一次堵到了門外,江歌提出要報警,劉鑫以自己在江歌家不合法為由拒絕。江歌就這樣一再對劉鑫妥協(xié),縱容著她。
在江歌遇害當天,陳世峰也曾到江歌公寓,三人發(fā)生爭吵。隨后,陳世峰尾隨劉鑫,劉鑫害怕就給江歌發(fā)了信息,江歌在車站等了劉鑫兩個多小時,接她一起回公寓。深夜,公寓門口,劉鑫先進屋,陳世峰行兇,江歌被擋在門外,直面死亡。
沒有任何理由給兇手找借口。只是惋惜,這樣一個善良的女孩不應(yīng)該有這樣的下場,如果她的善良有鋒芒,而不是逐步放低底線,對別人麻痹縱容;如果她的善良有邊界,而在自己覺得有風(fēng)險時及時止損,善良的人也不至于總是流血又流淚,還讓母親獨自承擔(dān)所有的痛苦。
3. 善良的人,不懂拒絕他人的請求:請學(xué)會說“不”
還有一種人,他們的善良不是劃不清邊界的縱容,而是主觀意愿上的刻意討好。在心理學(xué)上,這類人被認為是討好型人格,雖然討好型人格并不是人格障礙,但是這種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也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行為。
討好型人格的人非常敏感,甚至過于敏感,他們對別人的情感、需求、情緒的同理心過于強烈,以至于對別人需要幫助的請求無法拒絕,而自己需要幫忙時又擔(dān)心麻煩了別人,所以不好意思開口。討好型人格的人通常不會撒嬌,只會服軟,不會宣泄情緒,哭也是躲起來一個人哭,伴有自卑心理,又有阿Q精神。
但是在外界看來,討好型人格的人毫無疑問就是最善良的人。他們對身邊的人很好,往往能夠第一時間有所回應(yīng),寧愿犧牲自己的利益也會滿足他人的需求??墒怯懞眯腿烁竦娜舜_實印證了那句老話,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小忙幫多了,就成了理所當然。比如《芳華》里面的劉峰,公認的好人,在文工團不管什么臟活累活他從不拒絕,有求必應(yīng)。所以人們也就習(xí)慣了他的好,就連去食堂吃餃子,都只能吃煮爛了皮沒味兒的餃子。而這種不食人間煙火的善良,一旦有一點帶著私心的流露,就被認為是罪惡的源頭。
劉峰被下放離開文工團的那一天,除了何小萍,沒有人去送他。他們坐著劉峰做的沙發(fā),享受著劉峰讓出來的上學(xué)深造的機會,卻沒有任何人感謝他。他們嘲笑這個“圣人”之前的善良都是偽裝,他們只是單純地享受著那種單方面的善良。
可是,善良不應(yīng)該是一種道德綁架,善良的人也可以有私心,與其給自己洗腦“吃虧是?!?,不如告訴自己,如果贈人玫瑰,可以讓內(nèi)心世界的空氣飄著香甜,那就去贈。但是如果說“不”,更能夠維護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秩序,那就果斷拒絕。
要牢記,善良不是心理包袱,只是我們讓自己和世界更美好的一種選擇。
我是沐棋,專注探索人性的弱點。關(guān)注我,帶你看清世間百態(tài),悟透人性冷暖凄涼。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