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guān)注隴上詩書,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詩詞。
王之渙,盛唐時期迷一樣的詩人。
王之渙在《舊唐書》、《新唐書》均無傳,《唐才子傳》所記寥寥無幾。
根據(jù)墓志銘推測可知:王之渙生于武則天垂拱四年(688年),兄弟四人,他行次居末。當(dāng)時太原王家為名門望族。與同一時期的王維,王昌齡是同宗。
王之渙自幼聰穎好學(xué),少年時豪俠義氣,放蕩不羈,常擊劍悲歌,從五陵年少游,不到二十歲便能精研文章,不到壯年,便已窮經(jīng)典之奧。
以王之渙在詩詞上的成就而言,關(guān)于他的史料如此之少,實(shí)在是匪夷所思的一件事。
更加讓人費(fèi)解的是,王之渙僅有6首詩傳世,當(dāng)然,就盛唐時期詩壇的繁榮程度而言,能躋身于頂尖詩人的行列,已屬不易。
況且,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和《涼州詞》素有“唐詩壓卷之作”的美譽(yù),更是邊塞詩的翹楚。
王之渙雖說是大唐邊塞四大詩人之一,可他卻沒有任何邊塞生活的經(jīng)歷,可見他的成就之高,想象豐富。
《涼州詞二首》
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單于北望拂云堆 ,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到旗亭飲酒,遇梨園伶人唱曲宴樂,三人便私下約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詩篇的情形定詩名高下。王昌齡的詩被唱了兩首,高適也有一首詩被唱到,王之渙接連落空。輪到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則為“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王之渙甚為得意。這就是著名的“旗亭畫壁”故事。 表明王之渙的《涼州詞》在當(dāng)時已成為廣為傳唱的名篇。
“涼州詞”又名“出塞”,是當(dāng)時最流行的曲調(diào)之一,第一首寫得是戍邊士兵懷鄉(xiāng)之情,同時也展現(xiàn)了西北邊地廣漠壯闊的風(fēng)光。第二首詩反映了唐朝與北方胡人政權(quán)之間的關(guān)系,詩中牽涉到唐玄宗對待突厥問題的一些歷史事件。
公元726年,王之渙遭人誣陷誹謗,一怒之下辭去了官職,在家賦閑整整十五年,此間鉆研詩文,名聲大振。這首詩就是王之渙居家時所作。
能在書房里寫出邊塞壯麗的景色,可見王之渙的想象力,真的是遨游寰宇。這也是他能擠身盛唐頂級詩人的一個重要原因。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鸛雀樓:古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鵲棲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山西省永濟(jì)市境內(nèi)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黃河岸邊。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yuǎn)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fù),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jìn)取精神。
這首詩是王之渙35歲的作品,在寫法上有個非常重要的特點(diǎn):是一首全篇都用對仗的絕句。
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有評:四語皆對,讀來不嫌其排,骨高故也。
王之渙高門顯貴出身,卻沒有因此而攀附權(quán)力向上爬,反而隱居15年而不入仕。足可見他的心性,這也是出好作品的秘訣吧。
《送別》
楊柳東風(fēng)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yīng)為別離多。
這是王之渙早期的作品,此時王之渙剛?cè)渭街莺馑鞑?,離開長安時有感而發(fā),寫下了這首詩。
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xí)俗,寓意為惜別懷遠(yuǎn),柳的諧音為“留”。
這首送別小詩,清淡如水,短小精悍,款款流露出依依惜別的深情??v觀全詩,字字夫提送別卻字字點(diǎn)題,其中的描寫言簡意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九日送別》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yīng)作斷蓬飛。
九日:即農(nóng)歷九月九日,因九是陽數(shù),故也稱“重陽節(jié)”,古代此日有登高、插茱萸(避邪)、飲菊花酒的習(xí)俗。
薊(jì)庭:薊地的庭院。薊,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
斷蓬:斷梗飛蓬,喻漂泊無定。蓬,即蓬蒿,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天干枯,風(fēng)吹折斷而飛。
李白與杜甫分別時曾寫:飛蓬各自遠(yuǎn),且盡手中杯。
全詩抓住時令特點(diǎn),表現(xiàn)送別者與被送者雙方“同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孤凄心情。
這首《九日送別》是王之渙寫給高適的,當(dāng)時高適來訪,王之渙不在,便賦詩留贈。回家后,王之渙見高適詩,揮筆寫下了這首《九日送別》。
王之渙,王昌齡,高適三人為好友。王昌齡和高適的史料非常詳盡,可不知何緣故王之渙的史料如此之少,就連正常不過的生平都是根據(jù)墓志銘而來。
《宴詞》
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
畎(quǎn):田間小溝。
這首詩雖然是在宴席上所寫,描寫了宴會的情景和周圍美好的景色,長堤逶迤,水色碧綠,東風(fēng)鼓帆,桃花流水。
但是卻以樂景寫哀情,委婉含蓄地表達(dá)了深深的離愁,正所謂: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放在這里再也合適不過了。
從看到的、聽到的,及最后想到的,含蓄蘊(yùn)藉,意境深邃。
歷史就是如此,即使王之渙這樣名滿天下的大詩人只不過留下只言片語,如我這種寂寞無名的人又能留下什么呢?珍惜光陰,過好每一天才不枉此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