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日升|
中國書法史上最亮的那顆星 ——談王羲之及他的《蘭亭序》
中國書法歷史淵源,博大精深,名家及作品數(shù)不勝數(shù),燦如繁星,而王羲之就是最亮的那顆星。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出生地不詳,史說瑯琊人(今山東臨沂)。雖有從政經(jīng)歷,官至右軍,故又稱之為王右軍,但他的書法成就是其人生標志性成果,是最輝煌的篇章,史上譽為“書圣”,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是《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氏家族在東晉早期,是一流高門,王家子弟列為朝廷,王羲之的父親王曠、伯父王廙和王導、叔父王彬等等都是朝廷要員,主持朝政,故而出現(xiàn)“王與馬共天下”(馬指司馬睿,即東晉開國皇帝晉元帝)的局面。因為王羲之幼年喪父,受學養(yǎng)深厚、“工書畫”的伯父王廙教育影響最大,王羲之的書法成就,與伯父王廙言傳身教密切相關,有“書為右軍法”之說。
王馬共天下
王羲之雖然只活了59歲,但他的生命價值常人望塵莫及,名揚天下,可謂從政、書法兩不誤。5歲時,隨伯父王廙到都城建鄴、后改建康(今南京)。13歲時,拜名士周顓為師,獲益良多。23歲前后,出仕,在建康先后任秘書郎、會稽王(司馬昱)友。27歲前后,與太尉郗鑒之女結婚,門當戶對,“東床快婿”的典故就發(fā)生在他身上。
王羲之東床快婿
30歲前后,任江洲(今九江)臨川太守。32歲時,地位迅速攀升,應征西將軍庾亮之召,在武昌(今鄂州)庾將軍府任參軍、后升任長史,在這里,他結識了一批貴族子弟和文學名士,經(jīng)常一起雅集傳觴,為后來的蘭亭雅集打下了基礎。38歲時,在庾亮的推薦下,任江洲刺史,軍號寧遠將軍,但在江洲任職約一年多就卸任回京?;蛟S是他看破了當時朝廷政治斗爭尖銳,想遠離是非,回京后,朝廷雖屢召他就職,可他不就,賦閑在家,專心書藝。40歲時,書法名氣大盛,朝野爭效,皆學習他的書法,早年書法名氣在他之上的庾翼(庾亮之弟),大為不滿,于是有了“家雞野鶩”之說;46歲時,經(jīng)好友勸告,出任京師護軍將軍,但他依然不安心在朝廷任軍職,請求外出任職,終于在他49歲那年,愿望實現(xiàn),離京出任會稽(今紹興)內史,軍號右軍將軍。在會稽郡,他盡心盡職,為民做了許多好事,還舉辦了有41位名流參加的蘭亭雅集,寫出了著名的蘭亭序,時年51歲。
蘭亭雅集,流水傳觴
53歲時,因與故舊官員有隙,不愿蒙羞,看破紅塵,主動辭去官職,決定告別官場,永不從政,過上了閑散生活。在會稽,他游山玩水,結交朋友,專心書法,寫下了大量名帖。59歲病逝,葬于會稽。
王羲之共有七兒一女,內外孫十六人。晚年的王羲之生活過得悠哉幸福,享盡人間之樂。其最小的兒子王獻之書法成就最高,能與他比肩,我們常說的“二王”書法,就是指王羲之和王獻之。
提起王羲之,就不能不說他的書法。他一生寫下了多少書法作品,沒有確切的數(shù)字。尤其40歲以后名揚天下的真跡,人們倍加喜愛,被朝野視為珍寶,廣泛收藏。只可惜,由于歷史變遷、戰(zhàn)亂不斷,他的書法真跡都毀佚了,所幸的是后人學習他的書法很多,今天我們看到的他的作品,都是摹本或刻本,而非真跡,是為憾事。他的書法師承衛(wèi)夫人和伯父王廙,后來化古為師、潛心專研,創(chuàng)造了“今體”,讓書法生動飄逸起來,比如草書,他從章草一變?yōu)榻癫?。他諸書體皆能,尤以草書、行書、楷書最有名、最見神采,傳世的作品中,草書數(shù)量最多,書風屬當時草書大家張芝一路,約占總量的70%以上,比如他的《十七帖》、他的手札等等是代表;行書《蘭亭序》自然是他的杰出代表作,還有《快雪時晴帖》、《平安帖》以及懷仁集王羲之字的《圣教序》等等;楷書師承鍾繇系統(tǒng),代表作品有《樂毅論》、《黃庭經(jīng)》等等。他的這些書法作品,都是國寶級的,成為今人頂禮膜拜的臨書范本。
趙孟頫跋王羲之快晴帖圖片
如果劃分一下他個人的書法史,大概分五個階段:一是青少年階段(20歲之前),師承衛(wèi)夫人和王廙;二是不足觀階段(30歲之前),史評王羲之作書“未有奇殊”,不勝庾翼;三是嶄露頭角階段(30—40歲),學有所成,嶄露頭角,庾翼贊其“煥若神明”;四是名聲大振階段(40—48歲),學有所成,自成一家,朝野皆學;五是至高無上階段(49—59歲),人書俱老,達到了頂峰狀態(tài),可能與他辭官賦閑、時間充裕和廣交名士、涵養(yǎng)學識有關。此時的他,書法地位登峰造極,紅極一時,歷代帝王不少都喜歡他的作品。書法史上,對他書法的評價有:“龍?zhí)扉T、虎臥鳳閣”,“飄若游絲、矯若驚龍”,“天質自然、豐神蓋代”等等,評價之高,令人驚羨。
《蘭亭序》是公認的天下第一行書,共28行324字,在中國書法史上,幾乎沒有一件書法名作能與之媲美,是王羲之于永和九年(353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邀請一批貴族和名流在會稽山陰郊外舉行蘭亭集會時創(chuàng)作的。拿現(xiàn)在話說,就是文人聚會。就其環(huán)境來說,陽春三月,“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一觴一詠、暢敘幽情”,此景此情濃烈地感染著王羲之,靈光一現(xiàn),他在微醺的狀態(tài)下,即興創(chuàng)作,一氣呵成,寫出了驚世駭俗的《蘭亭序》,真正是“無意于佳乃佳”。就其藝術性來說,筆姿變化多端,筆法豐富,筆力勁健而蘊含于內,正鋒與側鋒相得益彰,運筆速度流暢,大小欹側相生,同字不重復,僅“之”字有二十幾個,但個個寫法不一樣,實屬難得的上乘佳品,后人競相學習臨摹。就其內容來說,在記敘了雅集良辰美景的同時,又抒發(fā)了自己對宇宙、人生、得失的感悟,是一篇非常優(yōu)美的散文,可謂情景交融,書文俱佳。
今天所見的《蘭亭序》,或摹本、或刻本,版本比較多,典型的有唐代的三個版本:馮承素的《蘭亭神龍本》、諸遂良《諸本蘭亭序》、虞世南《虞本蘭亭序》,還有北宋的定武蘭亭、南宋的御府本、元代趙孟頫的臨本、明末清初有董其昌的臨本等等,在這些版本中,學界公認蘭亭神龍本最好,最接近真跡。至于《蘭亭序》的真跡,據(jù)史料載,唐太宗李世民對《蘭亭序》深愛不已,他死后將其作為殉葬品“存放”在昭陵墓內,從此再也見不到真跡。
《蘭亭序》始作于東晉,其摹本盛于唐,延續(xù)于宋、元、明、清,蓋由帝王、文人所致,即便今天,依然輝煌不輸當年,足見它的生命力和魅力有多大。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吸收了《中國書法史》魏晉南北朝卷和《書法》雜志的一些史料。
【作者簡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