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潤齡|坎坷人生——一部家族簡史
父親史紀法
1911——1960
母親張家訓
1912——2007
?
?
— 長子史潤齡
一、富貴大戶張家的衰落
(1911-1925)
采石鎮(zhèn)橫江街,前山面水,是塊風水寶地,是四世同堂張老爺?shù)淖婕亍?/p>
清代末年,張老爺曾是揚州的紅頂命官。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國,張老爺解甲返鄉(xiāng),是鎮(zhèn)上的開明紳士。他熱心為民,辦事公正,深受大家擁戴,一致推選他為鎮(zhèn)長,還一如既往的尊崇他叫張老爺。
張老爺家運不好,噩耗不斷,他娶過四次親,前三任妻子都因病死亡,幸會娶上第四任的姚奶奶為他生下了3個兒子,依序叫張義福,張義祿,張義壽,長房長子生下了二女一男,依序叫張家訓,張文英,張家瑞。
母親張家訓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知書達理,精明強干,過目不忘,記憶非凡,外柔內(nèi)剛,從1996年她84歲起,用鋼筆把她的經(jīng)歷寫在練習本上,約有數(shù)萬字,密密麻麻,字跡工整、清晰,語言流暢,情感充沛、激昂,并題名叫“我的酸甜苦辣”交給小女兒,想幫她成書。
我才77歲,手卻抖得厲害,自愧不如,但是我想起母親遺愿,欣然命筆,仿造她“酸甜苦辣”之意,為“坎坷人生”,整理并打印成件,留給家族后代,以資懷戀,從中得到啟示。
張家人丁不旺,我母親8歲時,她的生母即不幸過世,妹妹6歲,弟弟才3歲,生父續(xù)娶了20歲的繼母。我母親12歲時,生父得了癆病過世,二房叔也相繼而亡,家中姚奶奶困乏無趣,日夜與煙土為伴,田地一次次當賣,太祖死后她也跟著走了,就在張老爺病危前,張家三房分成三個小家,張老爺口齒不清地交代:那間閣樓就給“金銀子”吧?!敖疸y子”是我母親張家訓的小名,因為她是長房長孫女。
繼母帶著我母親、妹、弟三人守在空房里。事過三年,繼母帶走金銀首飾等有價值的東西回娘家去了,丟下三個孤兒,全靠堂嬸、族叔照應,生活艱難,借債度日,被迫搶先賣掉江邊的蘆場,為此繼母把我們張家告上法庭。幾次開庭未果,原因是告方繼母雖離家未出嫁,主權在她;訴方三個孤兒無依無靠,生活窘迫。繼母無奈,就把我母親張家訓告上法庭。最后一次開庭,我母親一手牽著12歲的妹妹,一手牽著8歲的弟弟向縣長馬杰莊行了三鞠躬后,縣長問我母親:“是你賣掉了柴洲?”,我母親說“是的,生活所迫,借債還債?!薄澳惆彦X拿出來,一起過不好嗎?”“她不會有好心帶我們的,我生父不是在他手里死的嗎!”繼母辯解說:“這都是張家人為她(指我母親)出的主意”。縣長說:“不會的,孩子懂事了,你真心對他們好,怎么不肯跟你一起過呢?”驚堂木一拍,庭審定案了。
人各有志,繼母敗訴,住在娘家,也未改嫁,她已經(jīng)決定要削發(fā)為尼,但還是隔三岔五的來張家要這要那。不在張家住,房子又帶不走,還是張家息事寧人,最后給了她十畝田了事。事隔十幾年后,我在當涂念書,母親向我講述來龍去脈,前因后果,并要我代替她到尼姑庵去看望她的繼母,也就是我的繼祖母。從當年的唇槍舌戰(zhàn)到今日的化干戈為玉帛,真是感慨萬千?!拔覀儧]有怨恨,我年輕,他們年幼,我現(xiàn)在過清靜的日子很好,看到你我很高興,向你全家問好!”
我母親在福音堂教會學堂讀了三年書,是父親促成她讀完小學,被校長郭樹干留在采石小學擔任一年級教師。
作者兄妹六人和母親合影
二、年輕得意,曇花一現(xiàn)
(1925~1937)
草民史宅,客居采石九華街,祖父、祖母生下五男四女,父親是老大,太祖母健在,全家十二口人,雖然清貧,但也歡樂,是個四世同堂的和諧大家庭。
父親史紀法,少年帥氣,青年英俊瀟灑,好學上進,愛交朋友,在南京讀書,勤工儉學,寄居城北老虎橋朋友家,走讀金陵大學文史專業(yè)之際,還肩負著十幾名學生上門家教的輔導工作。他不怕勞累,為的是減輕家里的負擔,彌補自己的開支。父親性格開朗,談笑風生,關系融洽,領導器重,后在津浦鐵路浦口車站工作,薪俸不菲,待遇超群。
采石鎮(zhèn)上大名鼎鼎的開明紳士,時任鎮(zhèn)長的張老爺竟為父母早逝的長房長孫女——我的母親,相中了鄰街門不當戶不對的清貧草民長孫史紀法,一槌定音結(jié)為親家,一時佳音頻傳,鎮(zhèn)上家喻戶曉。
父親與母親的婚姻,雖然有媒人牽線、長輩做主,延續(xù)老式傳統(tǒng)的模式:提親、相親、定親、結(jié)親,但是他們的戀愛與婚情,已經(jīng)時尚地流露出西方白馬王子與白雪公主羅曼蒂克的浪漫情趣,他們除了不間斷的書信往來外,還有花前月下、相敬如賓的幸福時光。一次周末,父親風塵仆仆地從南京趕回家中,帶著精選的禮品邀四弟陪同到采石小學看望母親,見母親在球場上跑的正歡,眾目睽睽之下,不好意思地叫四弟把一雙繡花鞋和一條絲絹遞到她的手上,母親靦腆的含笑,好像是說等等我吧。母親是短跑健將,女籃隊長,到蕪湖參加校際比賽,也獲得較好成績。
年輕時的史紀法張家訓夫婦
戀愛甜蜜,結(jié)婚比蜜還甜,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父親24歲,母親23歲,他們結(jié)為伉儷。母親出嫁排場,父親迎娶體面,在當時鎮(zhèn)上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才子佳人,珠聯(lián)璧合,形影不離,如膠似漆。第二年,鶯歌燕舞閏三月二十二午時生下了我,父親替我琢名叫“潤齡”。之所以加用三點水的“潤”是為紀念這千載難逢的吉利時辰,同時意欲陽光雨露的滋潤,讓這株稚嫩的小苗茁壯成長為參天大樹,期待我將來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因當時宋家三姐妹聲名顯赫,故選用“齡”給我組名,以迎取時運。
母親生下了我,家中來道賀的人絡繹不絕,接產(chǎn)婆的好話說的多,拿了一個又一個紅包;一位官太太,結(jié)婚兩年未孕,拿了一個紅包放在母親床頭,允諾在馬桶上坐一下,說沾點喜氣帶回家早生貴子。滿月那天,家中張燈結(jié)彩,院子里擺滿了流水席;席后,父親帶領道賀的同仁游覽采石磯,一路上講述名勝古跡:太白樓前,赤烏井旁,蛾眉亭下,聯(lián)璧臺上,三元洞口,牛渚石邊都攝了影。遺憾的是,這些珍貴的史料,在非常時期都成為封資修的殘渣余孽而被洗劫一空。
在月子里母親過的又白又胖,父親高興的叫她“小胖子”。吃不了的,全家人跟著享口福。
我在嬰兒時好看好玩,睡在搖晃不響無震動的吊籃里,有時樂起來手舞足蹈,甚至發(fā)出咯咯的笑聲,道賀的人都以逗我一笑為滿足。客走人靜時,年近80高齡的太祖母輕聲躡腳的地走到吊籃前,彎著腰幾乎把臉貼到我的臉上,好一會才直起身子說:“我的乖乖、心肝、寶貝、心頭肉啊,好好的睡吧!”又嘮嘮叨叨的要家中人這樣做,不能那樣做。母親年輕,晚上睡著了怕壓著我,不放心的帶著我睡,她側(cè)著身子面對面的看著我,我簡直成了“天之驕子”了。
母親產(chǎn)后三個多月,父親把她接到身邊,住在下關贏州旅館五樓。父親在浦口上班,輪渡來回,生活方便。
我小時候人見人愛,父親陪母親抱著我走在街上,見到霓虹燈閃爍,感覺異常興奮;一個小姑娘在門口正玩得高興,見到我們走過來,馬上跑回家,要家里人出來看這個“娃兒”!又一個傍晚,父親陪同母親抱著我在街上散步,橋頭不遠處一男一女鬼鬼祟祟的,母親看出不祥的苗頭,急中生智,連忙高喊:“紀法,快來!潤齡撒尿了!”那一男一女便跑的無影無蹤。街上人圍過來,有人說:“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過嬰兒被搶,孩子被拐走的事”。嚇得母親出了一身冷汗。
節(jié)假日里,父親陪母親抱著我玩遍了南京城,一次游覽中山陵迎面見到了宋美齡,還有一次在游覽玄武湖時,幾位外國游客允諾給我拍照片……
美好回憶永恒在,貴子曇花不再有。
狼來了?。?!1937年底南京血流成河。
三、國破家喪、八年逃難
(1937—1945)
中日甲午海戰(zhàn)后,日寇一面搖旗吶喊“中日親善”、“東亞共榮”,一面又挑起事端,制造“九一八”事變,扶植傀儡溥儀建立偽滿洲國,1937年又發(fā)動“七·七”事變,大舉進犯我國,中國人民的抗戰(zhàn)開始了。華北陷落、松滬失守,日本兵打到南京城下,三十多萬軍民浴血奮戰(zhàn)倒在血泊之中,我的四叔史紀玉就在大屠殺中而一直杳無音訊,江南大片國土淪喪,泱泱中華,僅余半壁江山,亡國滅種之勢,岌岌可危。父親追隨省府遷逃到大別山金寨(時稱立煌縣),經(jīng)朋友舉薦,認識了時任安徽省長李品仙,并在省黨部干訓團頂了職。采石家中的母親此時已有了第二次身孕,帶著八個月的身子,跟著家里的老?。ǔ杲搜奶婺噶羰赝猓┍尘x鄉(xiāng),逃到了小黃洲,寒冬臘月,臨近春節(jié),十多人落在保長陳二爺家,就在他家母親生下了長女梅齡,爺爺和奶奶并和陳保長家結(jié)為干親,陳家和史家就像一家子人。土匪來騷擾,嚇得他們膽戰(zhàn)心驚。年后聽說鬼子“安民了”,一大陣人惶恐不安地返回采石老家。
身在大別山的父親牽腸掛肚,心急如焚,一封接一封來信寄到家中詢問家里情況,音訊不暢,母親的回信,父親沒有及時收到,他便在最后一封家信中,夾有一束頭發(fā),信中動情地說明:“……如此人不在,我就在大別山削發(fā)為僧了!”此后,父親史紀法就有了一個別名——“史寄發(fā)”。父親不能脫身親自來接母親,便和家里人謀劃好在采石找了沾親帶故的表弟秦明干送母親、我和梅齡到大別山。就在此時,生了九個兒女的奶奶,因積勞成疾,體質(zhì)脆弱不幸摔跤,臥床不起而去世,父親也不能奔喪。秦明干按照父親在信中畫好的路線圖按時啟程了。太祖母背著我送過江到金河口才返回。我們一行四人按照父親聯(lián)絡好的落腳點在和縣城葛繼成縣長家食宿,葛縣長還備好了大車,并再三叮囑車夫,一定要把我們安全地送到六安旅館落腳。第三天清晨,接著趕路。一路上吃盡了千辛萬苦,終于到達了目的地。父親迫不及待的想見到我們,迎路步行,一直到六安,哪知在六安走錯了路,父親在旅館問詢,才得知情況,便又乘轎子返回金寨。異途同歸,終于與母親見面了。母親見父親疲憊不堪,腳跟鼓起了大血泡,站不起身,一步一拐,心疼地流下了眼淚。
在金寨,我們一家人住在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的皮家溝,省府同仁們都住在這里。當涂城關的甘啟興老先生,巢縣籍的吳參議都互稱老鄉(xiāng),情同手足,親密無間,不分彼此。甘老先生一到我家就要史太太做家鄉(xiāng)菜給他吃。在立煌縣我們自己種了點蔬菜,當?shù)厝艘渤K蛠砀鞣N蔬菜、山珍、野兔、野雞等,那時野味是桌上的常菜。各家太太都喜歡和史太太敘聊家常,有時還一起搓搓麻將,異地他鄉(xiāng)不覺孤單,身為難民到也開心。秦明干像我家里人一樣,吃、穿、住都為他安排好了,還有一個心結(jié)就是盡快為他找份合適的工作。人人會做的熟練差事,不能讓他做,也不符合他的心意,就給他培訓上崗,在一家銀行當了個小職員,為此他很不滿意,他以為干訓團出來就該有個頭目,他盤算日后衣錦還鄉(xiāng)多威風,父親看出他的心思,安慰他說:“你年輕,有奔頭,路很長,靠你走。各有所長,各就各位,你總不能走馬上任吧!”秦明干佯笑著說:“表哥,事在人為,大權在握,你不是走馬上任了嘛!”父親笑而不答,還是苦口婆心的安慰他去好好工作。說來說去,父親不耐煩了,面無表情的說:“你執(zhí)意不干,我也沒有辦法,我可以安排你回家,給足路費,你吃的辛苦,我以后一定補償?!鼻孛鞲赡蛔髀暳?,事后父親跟母親說:“年輕人要面子,我理解,但是也不能這樣為人所難!他不學無術,又無自知之明,口吃得很,講話結(jié)結(jié)巴巴,不利索,就憑這一點也不能走來就當干部吧!”又懊喪的說:“當初怎么找到了他,我真還不清他的這筆人情債?。 ?/p>
1940年秋天,母親生了我的二妹菊齡,1943年母親在企業(yè)公司當出納員時,又生了三女兒企齡,父親高興的說:“我家有三朵金花了!”父親和母親常常評論哪個女兒長得漂亮,母親說:“都漂亮,都是我們生的嘛!”“我說哪個最漂亮!”父親接著又說:“夫妻感情好,生的孩子就漂亮,你看菊齡鼻梁高,還是她長的最漂亮!順手刮了企齡的鼻梁說:“你這個丑八怪!”企齡揉著眼睛哭了起來,母親哄她說:“企齡長大了,一定是個大明星!”母親對父親說:“我們以后不能在孩子中間制造矛盾。”父親心服口服。
父親和母親常常打情罵俏,一次全家在“四美村”飯館吃完飯回到家,母親沖著父親說:“我很不理解發(fā)現(xiàn)你老愛在這家飯店吃飯!”“因為飯菜合我口味嘛!”“不是吧,是四美勾引了你吧!”“四個美人我怎么就看到了兩個,也并不怎么樣。”“還有兩個說評書的,下次我們約她來?!薄澳且欢ㄊ墙^代佳人了!”“做生意嘛,不就是招攬顧客嘛!”
大別山區(qū),皖豫邊陲、山巒起伏也是紅軍的搖籃,據(jù)說老將軍皮定均就是當?shù)厝?。日寇不敢冒然進犯,總是先派飛機轟炸后再發(fā)起進攻。1942年,鬼子進攻金寨,父母拖兒帶女,和其他人一樣,迂回叢山峻嶺之中,在七上八下的寒風嶺、清風嶺遭到敵機空襲,俯沖掃射,父母用身軀覆蓋住我們兒女,一塊炸彈碎片擦過母親胳膊,血流如注,幸好只擦傷表皮,未觸及筋骨,留下三四寸長的傷口,其余家人幸免遇難。事后公家來慰問,送了補品和醫(yī)療費。日寇多次進犯,沒有攻克金寨。我們?nèi)胰嗽谌~家集不遠的柳樹莊住了一段時間,柳莊主很富有,待我們很好,我們嘗到了田園生活的美。
全家人回到了金寨的老房子里,濤聲依舊,父親在省黨部照了一張集體照,灰色棉服,戴瓦片帽,前有黨徽,佩有方塊胸章,橢圓肩章,神采奕奕,我記憶猶新。母親留給我的唯一遺物是她當年在企業(yè)公司上班用過的石質(zhì)印章,張家訓的“訓”是當年父親經(jīng)母親同意改為“珣”,父親深情地對母親說:“你是我們史家的無價之寶啊!“訓”太古舊了。”
皮家溝到處都有防空洞,以預防敵機空襲。我在張家畈小學讀一年級,張耀德是我最要好的同學,皮星明是我最好的朋友,一次在防空洞里,把我的頭發(fā)剪成和他一模一樣,以表示他和我的親密情誼。皮星明未讀過書,常帶我上山打栗子,采桑果,這一帶人質(zhì)樸無瑕,稱呼父親“史先生”,稱呼母親“史家娘子”,八年抗戰(zhàn)全家六口人是金寨山水哺育的,金寨是我家的第二個故鄉(xiāng)。
中國人民堅持八年抗戰(zhàn),1945年鬼子終于舉手投降了,太平洋戰(zhàn)爭宣告結(jié)束,父母帶著四個兒女踏上了返里的征途。
四、艱難困苦、四方奔波
(1945—1950)
回到離別八年的采石老家,生活無著落,全靠母舅張家瑞大力資助。史家無田無地,一大家人分住在大院的數(shù)間房子里,父母是長房,四個兒女,兩代上人,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天經(jīng)地義,肩上擔子有多重?父親走馬上任在查家灣區(qū)公所,不到一個月便憤然辭去,手下人背著他私分庫存,他身邊無知心,又無助手,怎能陷進污坑,而不能自拔,便回到采石,在剛直中學教書,母親在湯陽村謝蔭階老先生家教幾個學生,后又轉(zhuǎn)到采石小學任教。不久,父親又到上海郊縣松江教育局任職,并把母親和四個兒女接在他的身邊。后因他的頂頭上司縣長黃超人離任而辭職,又把母親和四個兒女送回采石家中,自己到徐州日報謀到一個手下無兵的中?!败娦琛避娿?。
史紀法先生在徐州云龍山公園
1948年暑假我在他身邊,一次在游覽云龍山時,他指著遠處的子房山向我講述了當年楚霸王項羽,兵士戀鄉(xiāng)厭戰(zhàn),兵敗垓下,逃往烏江自刎的故事。兵敗如山倒,淮海戰(zhàn)役前夕,徐州已分崩離隙,摯友約他潛逃去臺灣,他沒有應從,他不忍心丟下母親、兒女和上人,毅然決然逃回到采石與家人共患難,在當涂靜仁中學教書。這時又生下了次子靜齡,家境雪上加霜,父母連身七口了,他的好友夏明鏡到我家玩,看到二女兒菊齡長得好,便說:“給我做女兒吧!”便把她帶回佳山鄉(xiāng)高龍背村。1949年4月解放大軍過江,解放了江南的大片國土,我家大院里住了一個班戰(zhàn)士,常有女兵串門找母親談,見她有文化,想要她跟部隊走,因長期受國民黨反共的欺騙宣傳,對此時的共產(chǎn)黨雖有好感還是摸不清頭腦的。1950年土改斗地主分田地,夏明鏡身為地主,嚇得逃到外地去了,走前告知我家,又把菊齡接回來,村鄰張大發(fā)有個兒子叫張元琪家急要添人進口,長女梅齡走進張家,當了兒媳婦又分了田地。這段時間,父親閑在家中,母親和二女兒菊齡日夜紡線織漁網(wǎng),我讀完小學,輟學挑小擔子下鄉(xiāng)叫賣,一次被狗咬了,清水洗凈,安然無恙,二妹企齡體弱無力背著二歲的弟弟靜齡,一次坐在大門檻上無力起身滾跌到街心,留下一塊紀念的傷疤。全家人靠南瓜、野菜充饑,真是度日如年!
五、黎明即起,苦盡甘來,
雨過天晴,風云突變
(1950-1960)
土改評定成份,工作組走訪群眾,實情實景,我家定為城鎮(zhèn)貧民,并分得三樣勝利果實(二斤蔴,一件舊衣服和一雙舊鞋子),父母連身七口,無田無地,住的一間半老房子是上代分的,父母自由職業(yè),孩子們跟著自力更生。我十二歲起干過小工,做過小生意,兩個妹妹協(xié)同母親紡線織網(wǎng),兄妹三人常在路邊、田埂上挑野菜,或到山坳、坡地上撿“地踏皮”(一種野菜)……黎明即起,苦盡甘來,1951年父親當上了人民教師,1952年我考進了師范,1953年母親生了小弟弟,落地天亮,取名“曉齡”,一語雙關,家國新生,可喜可賀。同年秋天,三妹企齡走進江心洲殷實而又無兒無女的車家,得到車二娘子寵愛,改名車吉英后成了她家的掌上明珠。1954年我十八歲走上教師工作崗位,在和縣烏江大山腳下的一所農(nóng)村小學任教,同年冬天,母親相中了剛從部隊復員回來的街鄰汪亞昭,他忠實牢靠,體壯貌端,比二妹菊齡大三歲,二人一見鐘情,兩年后成為夫妻。
1955年發(fā)生由胡風牽動的肅反運動,暑期開始,父親等有歷史問題的教師都集中在蕪湖接受審查,清洗頭腦,歸校后不久提調(diào)到馬鋼公司職工干校任教,工薪福利大大提高,真是從糠籮里跳進了米籮。1956年剛放寒假,根據(jù)事前的約定,父親帶著八歲的弟弟靜齡,從采石徒步過江到金河口,沿江堤走到卜陳集,在我同窗同仁好友陳宏興學校吃了便飯,繼續(xù)步行到烏江,一路問到我所在的積賢小學,傍晚時分父子三人相聚,興奮異常,完全忘掉了饑餓勞累。我忙去做飯,洋蔥炒雞蛋,事先燒好的老鱉,現(xiàn)燒的青菜湯,美美地飽餐一頓。第二天一早,父子三人又一路徒步飽覽田園風光,當晚在和縣城里下榻,清早起來吃過早點,逛了菜市場并買了一只獵射的野鴨過江返回采石家中。屈指計算,三天累計走了足有150里路程,特別是八歲的弟弟靜齡,難能可貴,精神可嘉!1957年企齡回家在采小續(xù)讀五年級,1958年考進衛(wèi)校后在人民醫(yī)院上班當了醫(yī)生。
這里還有一個小故事:
《坎坷人生》作者史潤齡的父親史紀法先生是南京金陵大學(現(xiàn)南京大學)文史專業(yè)畢業(yè),是采石鎮(zhèn)上第一位大學生,于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就著書發(fā)行了《采石磯風景名勝小志》,飽含深情地對故鄉(xiāng)采石磯的人文歷史、迤邐風景做了一些詳盡生動的闡述,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字財富。
1956年,時任馬鞍山市第一任市長陳禮寬同志專為此書作者題詞:“希盡畢生的力量為人民寫作一些東西?!?/p>
史紀法著《采石磯風景名勝小志》
及陳禮寬市長題詞
祖父、太祖母生活無路只得把老房子一并賣給了化肥廠,各房分了幾十元錢。母親帶著兩個弟弟租住在唐賢街印大寶家用蘆席圈成的不到十平方的堂屋里,只容下一張床和一張桌子的地方,連一個房門都沒有。父親回來,四個人就生活在這里,母親總是夜間織網(wǎng),等兩個弟弟睡醒后才上床瞇一下,房東通情達理,從來沒有為難過母親。
鎖溪河干涸,兩個弟弟摸捉到小魚小蝦給父親煮湯下飯,哪知卻加重了父親腸胃炎的病情,父親身體每況愈下。病危前父親對母親說:“你跟我吃了多少苦,現(xiàn)在又受這些罪,我對不住你啊!我在世沒幾天了,這些天潤齡怎么沒回來呢?”“我沒有告訴他,他在和縣平平安安,回來對他有影響。”“我走后,兩個兒子還小,你們怎么過??!我要有幾個錢丟給你就好了!”“孩子漸漸大了,他們?nèi)诵s很懂事,你不是親眼看到我收衣服忙個不停嘛!有我這雙好手,我會把孩子帶大的!你放心,我不會走那條路的,世上沒有你這樣的好心人!”父親四月九日回家,二十二天后便體弱不支,于六零年五月二日晚上閉上了眼睛。街道汪主任對我母親下命令:“張家訓,唐賢街衛(wèi)生要緊,你要趕快把他處理掉?!蹦赣H東拼西湊了幾塊木板,找人做好“棺材”,又是母舅竭力幫忙,母親和身邊的兒女把父親遺體送上了山,我事后得知,沒能最后見他一面,留下終身遺憾。母親欲哭無淚,她才四十九歲,母親如此堅強,六個兒女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事隔幾天,一個不大不小的干部人物錚錚,相貌堂堂迎面帶笑地朝母親走來,語帶雙關地說:“張家訓!你還好過嗎?”母親不用察言觀色卻已心知肚明地說:“有我這雙好手帶著孩子苦苦地過唄!”
六、兄弟姐妹手足情,勿忘父母養(yǎng)育恩
(1961—2012)
父親去世后,母親下了鄉(xiāng),廉價買下了親家張大發(fā)家后面三間拴牛、擺放農(nóng)具的土墻草屋,經(jīng)過整修后煥然一新,母親帶著兩個弟弟
住了十幾年。在小屋里帶過小燕、慶華,承擔了兩人同時過麻疹發(fā)高燒的風險。企齡生第三個女兒時,長女何鳴也在這里帶過一段時間,小俊來時8歲,在村上讀書,一次放學回家在路上玩水,被母親扭了耳朵回家。七十年代中、后期兩個弟弟因為先后有了孩子上班不便把母親接去帶孩子,小俊還跟到向山續(xù)讀二年級,給他們增添了麻煩。我在和縣工作三十年期間,許多勞務都由弟妹分擔了。我的三個孩子都在和縣生的,住在丈母娘家,是她接的產(chǎn)。1984年我葉落歸根,舉家返里是弟弟靜齡用車把我們接送到七中,母親和我們住在一起,直到1987年秋天。此后母親就輪流跟著三個兒子,直到2007年離開人世。二十年間的前十多年,以母親為中心,每逢節(jié)假日都分別在六個子女家歡聚一堂。1991年母親八十壽辰,六個子女分別帶著各自子女齊聚在梅齡家——母親住了十幾年的小屋所在地。母親想象力豐富,描繪形象逼真,她傾吐肺腑地欣慰:“小雞總是圍著老雞轉(zhuǎn)啊!”接著她進入沉思,深深發(fā)出感慨:“我真不知怎么沖過火海,爬過刀山的!可憐你們的父親卻沒有享到一點福啊!”如今小雞都變成了老雞,每逢節(jié)假日“小雞圍著老雞轉(zhuǎn)”的畫面又重現(xiàn)在各個家庭,這是一幅永恒的畫卷?。?992年靜齡出差。帶母親到北京旅游,并在天安門廣場留下了身影。
老母親與作者一家的全家福
1994年母親在深圳小女兒女婿家住了一個多月。周圍的自然美景給她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1995年春節(jié)母親在我家歡度,幸福暖流涌動,我即興題詩一首:
年飯后看"春晚"吃茶點到午夜,凌晨鐘響四代人乘車到采石九華山敬(進)香。母親還講述了她與父親新婚不久,一次到九華山敬(進)香的故事:父親默不作聲地從母親頭上拽下一根云絲拴在送子觀音的娃娃脖子上,真靈,有求必應,第二年春暖花開日果真生下了我。
母親上山很累,在山下燒了香。是女婿王沛、張柏煜背她到半山土地廟,百級云梯陡險怕出意外,就沒有上山了。1996年應小妹妹妹夫盛情邀請,我和妻子何永英攜孫子史承志在女兒女婿張柏煜、史敏的陪同下一行六人在深圳過了春節(jié),即興抒懷,題詩兩首:
深圳小妹妹妹夫的家成了史姓“遠方的家”,2004年梅齡在深圳住了一段時間,2011年、2012年二妹史菊齡兩度去深圳,并與他們同行跨國出境旅游。小弟史曉齡也去過深圳,他的兒子史旭和媳婦還在深圳工作了幾年。這些手足情是父母恩,深深烙下的家族情緣,我們都要倍加珍惜!
老母親與子女團聚合影
又一幅《人世間》——老母親與作者一家合影
作者與女兒史敏、外孫女張嫻雅在一起
作者的外孫女張嫻雅幼時即喜愛文娛活動,并有良好的音樂天賦。11歲考入南京藝術學院附中并保送至本科、研究生,現(xiàn)為南京民族樂團二胡青年演奏家。下面是她演奏的二胡曲《悲歌》(又名《處世難》):
作者簡介
八十六歲的作者
史潤齡,(1936年~)安徽省馬鞍山市采石鎮(zhèn)人, 中共黨員。1954年當涂師范畢業(yè)后支援和縣教育事業(yè),1984年由和縣調(diào)回故鄉(xiāng)馬鞍山,先后在七中、二十二中學教導處工作,工作44年,1998年光榮退休。
?
【圖文編輯】老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