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孔廟:唐時在尚書省西隅國子監(jiān)附近。宋代幾經(jīng)搬遷,崇寧二年虞策將文廟,府學最終遷建于[府城之東南隅],即西安碑林博物館現(xiàn)址,使文廟、碑林、府學同在一處。
明成化十一年[重修西安府學文廟記]云:[擴其舊址,首建大成殿七間,崇四丈有五、深五丈,袤九丈有二。兩廡各三十間,崇深視殿半之,袤且數(shù)倍。次作戟門,又次欞星門,又次文昌祠,七賢祠、神廚、齋宿房、泮池……。]加之明萬歷二十年增建的"太和元氣坊"及清代構(gòu)建的七座碑亭,構(gòu)成今日西安孔廟的建筑格局.其中孔廟最主要的建筑大成殿,于1959年毀于雷火。貫穿于中軸線上的孔廟其它建筑如兩廡、戟門、欞星門、泮水橋、太和元氣坊、碑亭等建筑至今還保存完好。
陜西省西安市南城墻魁星樓下的碑林,因碑石叢立如林而得名。這是收藏中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名碑最多的漢族文化藝術寶庫。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佑二年,原為保存唐開元年間鐫刻的[十三經(jīng)]和[石臺孝經(jīng)]而建,后經(jīng)歷代收集,規(guī)模逐漸擴大,清代始稱"碑林"。1992年正式定名為西安碑林博物館。該館是在西安孔廟舊址上擴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陳列歷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為主的藝術博物館。館區(qū)占地面積31900平方米,由孔廟、碑林、石刻藝術室、書法四部分組成,設七個陳列室、六條游廊和一個碑亭,陳列面積4900平方米。西安碑林不僅是東方石質(zhì)歷史文化的寶庫,更重要的是書法藝術的寶庫,享有"西安碑林書法藝術故鄉(xiāng)"的美譽,令海外人士向往。碑林中早期石刻有宋代摹刻的秦嶧山刻石,原碑為秦國丞相李斯所書。東漢中平二年刻的"曹全碑",是用秀美的隸書寫的,這是全國漢碑中保存比較完整,字體比較清晰的碑刻,為漢碑中的精品。漢熹平石經(jīng)[周易]殘石",它保存[周易]文句,相傳是大書法家蔡邕以隸書書寫,方挺嚴整,為漢隸之典范。唐代是中國書法藝術的繁榮時期。在唐代書法藝苑中,名家輩出,時有杰作,猶如璀璨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輝。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quán)的楷書各創(chuàng)一體.歐陽通、徐浩、史維則、懷素等的書法作品赫然肅立.除了書法,在北魏、唐、宋等碑志上,還保存了大量具有藝術價值的精美圖案花紋。如唐刻《大智禪師碑》的兩側(cè),以線刻和減地兩種手法并用的圖案作為裝飾,將蔓草、鳳凰和人物穿插布置,使人感到繁麗、活潑、美妙而有生氣.北魏的[元暈墓志]四側(cè),分別刻著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形象,空隙中滿填流動的云彩,呈現(xiàn)出飄逸的奇特意境.石雕作品,陪襯著書法藝術,使碑林更加瑰麗無比.
西市大唐風雅頌
安定飄逸好書風
碑刻筆墨意無窮
林立石刻酣暢涌
[全文完]
黃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