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古言立左道,
為今人開旁門。
——少陽
我們在 草堂 | 孔子是只喪家犬 里面說了,孔子在齊魯衛(wèi)三國之間輾轉(zhuǎn)流亡,又在陳蔡兩國之間絕糧,稱自己如同喪家之犬。
但是,在那樣的情況之下,那樣的境遇之下,孔子給我們充份展現(xiàn)了一個圣人是如何處世的。
這個圣人,不斷地被人追殺,四處流亡,有時像牛一樣倔強,有時像孩子一樣可笑。
正因為孔子不管在哪種處境,怎樣的起伏,甚至是喪家之犬,都堅守著、堅信著自己的抱負和學(xué)問,所以才會被人尊稱為“圣人”。
有人就說,這不過是自負清高、迂腐孤傲罷了。
我要說,你只看到孔子的清高,卻不懂他的清醒。
你只看到孔子的孤傲,卻不懂他的傲骨。
一個君子,在應(yīng)該作為的時候,就要敢于站出來。
“知其不可而為之。”
一個君子,不會因為其他的一些原因,而放棄自己的志向和抱負。
很多人選擇不作為,做一個“瞎子”,因為他們不敢,他們害怕,害怕失去一些東西。
而孔子輾轉(zhuǎn)流亡的歷程,充分地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人是怎么一步一步修煉成圣的。
這樣的一條君子之路,每一步都充滿了荊棘和坎坷。
你每前進一步,它都會給你留下一道傷痕和印記。
孔子很明白,不想做“瞎子”,想要清醒地活著,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而他一直在默默承受著、堅持著。
即便走在這條道上,傷痕累累,他也絕不會后悔。
即便遇到多大的不公,受到多大的恥辱,他也不會心存怨艾。
即便所有的事情重來一遍,他的決定也還是一樣。
因為,這是孔子心中所愿,而做出的選擇。
年過七十了,孔子已經(jīng)不再追求名聲、權(quán)利或者是別的什么東西,而別人選擇做一個“瞎子”,是因為他們還需要這些東西。
孔子唯一惦記著的,只有心中的志向。
只有不斷地付之行動和實踐,印證學(xué)問,體會世間的真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才會不亦說乎。
而孔子一生,都在為此苦苦追求著。
所以,儒家的力量永遠是來自于行動,而不是語言。
“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如果,你真的能夠做到這樣,才配稱之為一個真正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