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世界著名指揮家排名

世界著名指揮家排名

NO1. 克里斯托弗·霍格伍德

Christopher Hogwood

克里斯托弗·霍格伍德

自70年代以來,歐洲盛行一種復(fù)古音樂表演流派。世界各國古樂團紛紛成立,其中霍格伍德1973年創(chuàng)立的古樂學(xué)會樂團被認為是最有代表性的古樂團。 

霍格伍德于1941年9月10日生于英國諾丁漢,早年就學(xué)于劍橋大學(xué),師從英國著名羽管鍵琴演奏家、音樂學(xué)家萊帕德(R.Leppard)和達德(T.Dart),也曾隨哥倫比亞羽管鍵琴演奏家普亞納(R.Puyana)和荷蘭羽管鍵琴演奏家萊翁哈特(G.Leonhardt)學(xué)習(xí)過。1964年畢業(yè)后又赴布拉格進修1年。1967年以羽管鍵琴演奏家的身份加盟由古樂吹奏家芒羅(D.Munrow)主理的倫敦古樂合奏團。同年他還與英國男高音(Countertenor)鮑曼(J.Bowman)等組成4重奏團,又參與由馬里納領(lǐng)導(dǎo)的圣馬丁室樂團。1973年創(chuàng)辦了古樂學(xué)會樂團(The Academy of Ancient Music)。翌年在伯明翰首演,廣受歡迎,引人注目。所首錄的阿恩(T.Ame)《8首序曲》(L'OISEAU-LYRE),十分暢銷,廣受贊揚,被認為是真正地再現(xiàn)了古樂時代的淳樸的風格。1976年和1977年,他帶領(lǐng)AAM赴中東、遠東、澳洲和新西蘭巡演,所到之處,備受好評。1978年,AAM / 霍格伍德首次在倫敦舉行逍遙音樂會,非常成功,名聲鵲起,是年他聯(lián)同AAM開始錄制莫扎特《交響曲全集》,經(jīng)過4年的努力,終于1982年完成全集。80年代,又計劃錄制貝多芬《交響曲全集》,自1983年開始分集錄制發(fā)行,至1989年全集完成。1983年,霍格伍德被選為"最受歡迎的世界10大音樂家"之一,排名第三。AAM成立15周年之際,他帶領(lǐng)樂團首赴南美洲、北美洲以及薩爾茨堡音樂節(jié)演出。為了集中精力主理AAM,1991年霍格伍德辭去圣保羅室內(nèi)樂團音樂總監(jiān)一職,改任為客席首指揮(至1993年)。此間,他繼續(xù)聯(lián)同女中音巴托莉、男高音海爾曼、女高音邦妮(B.Bonney)錄制莫扎特歌劇《蒂托的仁慈》。1993年8月,他與鋼琴家羅伯特o萊文(Robert Levin)合作,開始錄制莫扎特《鋼琴協(xié)奏曲全集》。次年3月,他在墨爾本指揮演出莫扎特歌劇《伊多梅紐》,廣受好評;6月他聯(lián)同羅伯特o萊文、AAM赴奧地利、以色列巡演,也很成功;年底又赴美國、日本舉行音樂會,更受歡迎。在1995年珀塞爾300周年冥壽紀念演出活動中,霍格伍德在倫敦巴比肯中心指揮演出的《印度女王》、《迪奧克西恩的經(jīng)歷》,受到輿論界的高度稱贊;同時,他還到劍橋大學(xué)演講珀塞爾的音樂成就及其演繹特色。是年發(fā)行的珀塞爾《狄多與埃涅阿斯》、莫扎特《蒂托的仁慈》,一上市就轟動樂壇,且獲得德國唱片大獎。 

霍格伍德除指揮古樂之外,還指揮過大型現(xiàn)代交響樂團,包括波士頓交響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圣路易斯交響樂團、底特律交響樂團等。除指揮、演奏之外,霍格伍德還是位音樂著作家,著有《宮廷音樂》、《3重奏奏鳴》、《海頓在英國》、《18世紀英國音》、《亨德爾》等。還參與《葛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撰寫有關(guān)18世紀英國音樂的條目。他為英國BBC電臺制作的古典音樂節(jié)目,很受歡迎 

NO2. 來奧納德·伯恩斯坦

來奧納德·伯恩斯坦

1918年8月25日,伯恩斯坦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勞倫斯.伯恩斯坦于1940-1941年,在波士頓寇蒂斯音樂學(xué)院隨指揮大師賴納學(xué)指揮;同時,又赴唐格爾伍德拜指揮大師庫塞維茨基為師.翌年,他成為庫塞維茨基的助手.
 1943年,在紐約愛樂樂團音樂總監(jiān)兼指揮羅津斯基(A.Rodzinsky)的推薦下,伯恩斯坦擔任了該團的副指揮.同年11月14日,紐約愛樂樂團演出了《曼弗雷特序曲》(舒曼曲) 《唐·吉訶德》(理查·施特勞斯曲)和《主題變奏曲與終曲》(羅扎曲).這是伯恩斯坦首次正式指揮演出.時為25歲,從此展開他多姿多彩的音樂生涯.
 1945年,他出任紐約市交響樂團音樂總監(jiān)兼指揮達3年.
 1947年,伯恩斯坦首次赴歐洲,在"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jié)中,指揮布拉格愛樂樂團演出美國音樂專場.
 1948年至1949年期間,他參加以色列音樂季的活動,在開幕式音樂會上指揮以色列愛樂樂團的演出.
 1951年,他成為唐格伍德音樂中心指揮班的領(lǐng)導(dǎo)人.
 紐約愛樂樂團定期舉行的"青年人音樂會",由伯恩斯坦出任指揮.在1957-1971年期間,他做了大量的音樂普及工作,成績卓著.
 1969年5月17日,伯恩斯坦以紐約愛樂樂團音樂總監(jiān)的身份,最后一次指揮該團音樂會的演出.11年來,他指揮該團共演出了942場音樂會,演出了各種類型音樂作品400首以上,其中包括美國作曲家的新作品100多首.他榮獲了永久性的"桂冠指揮"的稱號.
 1971年12月17日,他以"桂冠指揮"的身份指揮紐約愛樂樂團演出第1000次的音樂會.這是傲人的成就,也是光榮的記錄.
 1976年1月6日,美國建國200周年之際,伯恩斯坦在華盛頓指揮國民交響樂團演出美國音樂專場.隨后,帶領(lǐng)紐約愛樂樂團到全國及歐洲巡回演出,以事慶祝. 
 為了表彰伯恩斯坦在音樂指揮上的貢獻,奧地利于1977年8月16日-21日舉辦了伯恩斯坦音樂節(jié). 
 1984年,伯恩斯坦帶領(lǐng)維也納愛樂樂團赴德國、西班牙演出,并繼續(xù)在柏林舉行逍遙音樂會.
 1985年夏季,他參加日本廣島和平音樂會的活動,又在秋季帶領(lǐng)以色列愛樂樂團赴日本演出.
 1987年,伯恩斯坦又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參與薩爾茨堡音樂節(jié)的演出活動.1990年10月14日, 恩斯坦病逝于紐約. 
 他的指揮,最大的特點是能把自己所感受到的東西全部表現(xiàn)出來.他擅長指揮馬勒、拉威爾、西貝柳斯等人的作品

伯恩斯坦是DG唱片公司旗下的一名大將,錄有大量各種各類的唱片,以下為伯恩斯坦的CD佳作:
巴伯: 《弦樂柔板》
貝多芬: 《交響曲全集》 
比才: 《卡門》
布洛赫: 《所羅門》
布拉姆斯: 《交響曲全集》
科普蘭: 《第三交響曲》
德沃夏克: 《大提琴協(xié)奏曲》
埃爾加: 《繼語變奏曲》
費朗克: 《D小調(diào)交響曲》
李斯特: 《浮士德交響曲》
莫扎特: 《第三十五、第四十一交響曲》
舒伯特: 《第九交響曲》
舒曼: 《4首交響曲集》
西貝柳斯: 《第五、第七交響曲》
柴科夫斯基: 《第六交響曲》

NO3. 約翰·埃利奧特·加德納

John Eliot Gardiner 
約翰·埃利奧特·加德納

集管風琴演奏家、指揮家、音樂學(xué)家、古樂專家于一身的加德納,長期潛心于古樂奏法的研究,他創(chuàng)建的蒙泰威爾迪合唱團、樂團、英國巴洛克獨奏家樂團,革命與浪漫樂團錄有不少古樂CD,成績驕人,在當今樂壇頗有影響.
 1943年4月20日,加德納生于英國多塞特(Dorset),學(xué)于劍橋大學(xué),曾隨英國指揮家赫斯特(G.Hurst)學(xué)指揮.1964年他創(chuàng)辦的蒙泰威爾迪合唱團演出的《黃昏禱歌》(蒙泰威爾迪曲),廣受好評,引起注意.在劍橋大學(xué)畢業(yè)后,嗜好不倦的加德納還在倫敦跟英國管風琴演奏家達特(T.Dart)學(xué)習(xí),在巴黎隨法國指揮家布朗熱學(xué)習(xí).
 1968年,加德納創(chuàng)建蒙泰威爾迪樂團,以青年指揮家之態(tài)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倫敦亨利·沃德逍遙音樂會上,很受歡迎,遐爾聞名.10年后,他又以蒙泰威爾迪樂團精英為主,另組成英國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在1977年奧地利因斯布魯克音樂節(jié)上,采用古樂表演方式演出亨德爾的神劇《阿西斯與加拉蒂亞》(Acis and Glalatea),并首次為Archiv錄成唱片,獲得《留聲機》1978年度早期音樂最佳唱片獎.1990年,加德納又成立了嶄新的古樂團---------革命與浪漫樂團(Orchestre Revolutionaire et Romantique).
 此外,加德納也指揮歌劇、交響樂以及合唱音樂,如1969年首次在倫敦英國國家歌劇院指揮《魔笛》;1973年首次在倫敦皇家歌劇院指揮《伊菲姬尼在陶利德》(格魯克曲);1979年首赴美國指揮達拉斯交響樂團;1980-1983年出任CBC溫哥華樂團首席指揮;1983-1988年成為里昂歌劇院音樂總監(jiān)兼指揮;1981-1990年兼任德國哥延根亨德爾音樂節(jié)藝術(shù)總監(jiān);1991年被任命為漢堡德國北部電臺交響樂團(NOR)首席指揮.
 在1992年8月德國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音樂節(jié)上,加德納指揮德北部電臺交響樂團/合唱團、蒙泰威爾迪合唱團演出布里頓《戰(zhàn)爭安魂曲》,特獻給在前南斯拉夫戰(zhàn)爭中的犧牲者,電臺、電視做了現(xiàn)場演出實況直播,DGG推出了CD、LD.同年10月他帶領(lǐng)蒙泰威爾迪合唱團、革命與樂團赴日本演出,受到廣泛的歡迎.
 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10月12日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他指揮蒙泰威爾迪合唱團、革命與浪漫樂團演出遺失100多年的柏遼茲《莊嚴彌撒曲》(Messe Solennelle),樂隊使用的是古代樂器,包括奧非克萊德號(Ophicleide)、布西納號(Buccina)、蛇形大號(Serpent)等,并已由Philips錄制成CD(世界首錄),轟動樂壇.
 加德納的錄音多是遵循作品產(chǎn)生的當時原貌來進行演奏、演唱的,如他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便是.長期以來,他對貝多芬的交響曲作品進行了反復(fù)的考查,對當時的樂器構(gòu)造、樂隊編制、演奏方法、調(diào)音標準、演出形式以及聲音效果等進行深入的學(xué)術(shù)研究.從1991年-1994年,以古樂演奏的方式錄制貝多芬交響曲全集,在同類錄音版本中,此新版本的貝多芬并不摩登,音響的能量感雖不及現(xiàn)代的大型樂隊,似乎不適應(yīng)現(xiàn)代聽眾的欣賞要求,不過,聽下去并不覺平淡.貝多芬交響曲中的一些細節(jié)和自然古樸的風格是現(xiàn)代大型管弦樂隊難以表達的,此新版本力圖追尋貝多芬的樂隊聲響概念和音樂風貌,盡可能恢復(fù)貝多芬音樂純正的美.在演奏風格上比較自然、客觀、樸素,不夸張,不機械,有節(jié)制,有分寸,努力再現(xiàn)貝多芬交響曲的創(chuàng)作意圖,聽來頗有古樂純正的風格和高尚的趣味,有別于同類錄音的不同版本.如樂隊編制就按貝多芬時代60多人組成,樂隊聲部的聲響清晰可辨,克服了現(xiàn)代大型樂隊音響"臃腫"的毛病.樂器廣泛采用貝多芬時代的古樂器或復(fù)制品,如定音鼓是采用牛皮蒙鼓面的,所發(fā)出的響度,色彩豐富,比現(xiàn)代大型樂隊塑料皮膜、變音踏板裝置的定音鼓效果更為突出.弦樂演奏則少用揉弦(vibrato),講究貝多芬時代的實際音響效果.重要的是,這種既忠于古樂原作,而又不拘泥于古樂原作的古樂演繹,充滿了激情.

加德納已榮獲不少頭銜,其中包括:大不列顛帝國CBE勛章、里昂大學(xué)、英國皇家音樂學(xué)院名譽博士等.
加德納錄有大量的優(yōu)質(zhì)唱片,如:
巴赫《B小調(diào)彌撒曲》 ARCHIV
巴赫《馬太受難曲》 ARCHIV 
巴赫《約翰受難曲》 ARCHIV
巴赫《圣誕節(jié)神劇》 ARCHIV
貝多芬《交響曲全集》 DGG
貝多芬《C大調(diào)彌撒曲》 ARCHIV
貝多芬《莊嚴彌撒曲》 ARCHIV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集》 DG
布里頓《戰(zhàn)爭安魂曲》 DG
布克斯特胡德《康塔塔》 ARCHIV
德沃夏克《交響變奏曲》 DG
亨德爾《阿西斯與加拉蒂亞》 ARCHIV
亨德爾《赫爾克里斯》 ARCHIV
海頓《四季》 ARCHIV
雷哈爾《風流寡婦》 DG
蒙泰威爾迪《真福童貞女的晚禱》 ARCHIV
蒙泰威爾迪《奧菲歐》 ARCHIV
莫扎特《鋼琴協(xié)奏曲集》 ARCHIV
莫扎特《蒂托的仁慈》 ARCHIV
莫扎特《女人心》 ARCHIV
莫扎特《后宮誘逃》 ARCHIV
莫扎特《伊多梅紐》 ARCHIV
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 ARCHIV
莫扎特《塔莫斯埃及之王》 ARCHIV
珀塞爾《仙后》 ARCHIV
柏遼茲《浮士德的懲罰》 PHILIPS
柏遼茲《幻想交響曲》 PHILIPS
柏遼茲《莊嚴彌撒曲》 PHILIPS
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PHILIPS
福雷《安魂曲》 PHILIPS
格魯克《伊菲姬尼在陶利德》 PHILIPS
格魯克《奧菲歐與尤麗狄茜》 PHILIPS
亨德爾《彌賽亞》 PHILIPS
亨德爾《掃羅》 PHILIPS
亨德爾《參孫》 PHILIPS
亨德爾《亞歷山大節(jié)》 PHILIPS
莫扎特《著名交響曲集》 PHILIPS
莫扎特《安魂曲》 PHILIPS
珀塞爾《狄多與埃涅阿斯》 PHILIPS
羅西尼《奧里伯爵》 

NO4. Carlo Maria Giulini

1914年5月9日,朱利尼出生于意大利東南部城市巴列塔.
 1944年30歲時,朱利尼才第一次執(zhí)棒指揮奧古斯泰奧樂團演出(樂團后改名為圣西西里亞音樂學(xué)院樂團),兩年后被任命為羅馬電臺樂團總監(jiān).1950年他受委托組建米蘭電臺樂團,并親自出任指揮,同年在貝爾加莫市歌劇院第一次指揮歌劇演出(劇目《茶花女》).
 朱利尼的冒起,引起指揮大師托斯卡尼尼、薩巴塔的注意,邀請他在斯卡拉歌劇院當指揮助理,1953年后繼為首席指揮
 朱利尼在國內(nèi)指揮界有了名聲,便開始向國際樂壇進軍,1955年他應(yīng)聘為羅馬歌劇院首席指揮,并首次出國在愛丁堡音樂節(jié)、美國指揮演出.3年后,他在倫敦皇家歌劇院首次亮相.并于1960年率領(lǐng)該團赴美國、日本巡回演出.
 1963年,他在斯卡拉歌劇院指揮演出, 《唐·喬萬尼》,1967年在皇家歌劇院指揮演出《茶花女》.1969年-1972年為芝加哥交響樂團首席客席指揮.1973年-1976年成為維也納交響樂團音樂總監(jiān);1978年-1984年轉(zhuǎn)任洛杉磯愛樂樂團音樂總監(jiān)兼首席指揮.現(xiàn)今他定期客席指揮世界各地著名樂團演出.
 在近半個世紀的指揮生涯中,朱利尼榮獲不少名銜,其中包括維也納愛樂協(xié)會授予他的名譽會員、維出納交響樂團贈給他的"布魯克納指環(huán)" 、芝加哥迪·保羅大學(xué)頒給他的名譽博士學(xué)位、國際馬勒基金會授予他的馬勒獎?wù)碌?1989年5月,為了表彰朱利尼對DG唱片公司的卓越貢獻,DG特意贈予他"金留聲機",這是DG所發(fā)出的最高獎項.

朱利尼的錄音少而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貝多芬《第三交響曲》、《第五交響曲》、《第九交響曲》、《第一、第三鋼琴協(xié)奏曲》
布魯克納《第八交響曲》、《第九交響曲》
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
李斯特《第一、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
馬勒《大地之歌》 
舒伯特《第八交響曲》(未完成)
舒曼《第三交響曲》
威爾第《安魂曲》、《法爾斯塔夫》、《弄臣》
(以上為DG出品)
巴赫《B小調(diào)彌撒曲》
德彪西《大?!?
德沃夏克《第八交響曲》
費朗克《D小調(diào)交響曲》
莫扎特《安魂曲》、《第四十、第四十一交響曲》
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
舒曼《鋼琴協(xié)奏曲》
威爾第《圣樂4首》
(以上為SONY出品)

NO5. Nikolaus Harnoncourt

1929年12月6日生于柏林,早年就學(xué)于維也納音樂學(xué)院,師從格呂默爾(Grummer)學(xué)大提琴.23歲畢業(yè)后擔任維也納交響樂團大提琴師.
 1953年創(chuàng)建維也納古樂合奏團(Concentus musicus wien),采用古代樂器與當初的演奏方法專門演奏1200-1800年間的音樂作品.之后,與妻子小提琴家愛麗絲(Alice)拍檔率領(lǐng)樂團赴歐洲各地巡回演出,并錄制了大量的古樂唱片,備受好評,名聲大振,成為現(xiàn)代最著名的復(fù)古音樂表演流派之一,與霍格伍德(C.Hogwood)領(lǐng)導(dǎo)的倫敦古樂學(xué)會樂團(The Academy of Ancient Music)并駕齊驅(qū).
除指揮之外,哈農(nóng)庫特還四處講學(xué),宣講古樂.1972年他任薩爾茨堡莫扎特音樂學(xué)院研究所教授,在不來梅主理蒙特威爾迪與巴赫作品指揮訓(xùn)練班,并在各國主持古樂研討會.他還撰寫文章竭力提倡古樂,并主張必須保持古代的演奏方法和聲音效果,反對19、20世紀的某些演奏風格.他認為采用現(xiàn)代方法來演奏巴洛克音樂,音響效果是好,但那是大雜燴.巴洛克音樂有很多特殊的、細節(jié)的效果是用現(xiàn)代方法無論如何也無法表達的.因之,他的錄音多數(shù)都要盡可能地恢復(fù)古代的原貌(包括古樂器、樂隊編制、排列方式、調(diào)音標準、原版樂譜、演奏方法、聲音效果等),即所謂的原汁原味.
 哈農(nóng)庫特雖然一味推崇古樂,也得到唱片公司的鼎力支持,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他并不全盤否定現(xiàn)代大型樂隊,也不鄙視19世紀作曲家的作品.實際上,他曾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樂團灌錄了《舒伯特交響曲全集》《TELDEC 4509-91184-2》、施特勞特Ⅱ《蝙蝠》(TELDEC 2292-42427-2);指揮歐洲室樂團灌錄了《舒曼交響曲全集》(TELDEC 0630-12674-2);指揮維也納交響樂團灌錄了施特勞斯《吉普賽男爵》(TELDEC 4509-98821-2)等.最近,他指揮柏林愛樂樂團現(xiàn)場演出實況錄音的《勃拉姆斯交響曲全集》(TELDEC 0630-13136-2),顯示了他擅長小型的古樂隊,也擅長于大型的現(xiàn)代樂隊.
 值得注意的是,哈農(nóng)庫特能將古樂演繹得很"現(xiàn)代",也可將現(xiàn)代作品處理得很古典".他的古樂演繹方法用在現(xiàn)代樂隊,既深刻表現(xiàn)原作的精神和基本的風格,又具有現(xiàn)代的音響和時代的特征,理性和感性結(jié)合得非常之好,那種哲理之美很能激動現(xiàn)代人的心靈.
 勃拉姆斯的交響曲作品理智性比較強,帶有學(xué)院派的印記,一般的民眾不易認同、接受、品賞.BPO/哈農(nóng)庫特的演奏并不刻意地追求色彩和輝煌的表現(xiàn),而是以格外的精致且富有表情地提示出勃拉姆斯交響曲的抒情性、歌唱性,那即興式的氣質(zhì)和豐富的音樂形象,全然是勃拉姆斯式的,宏偉史詩性的《第一交響曲》,風俗舞蹈性的《第二交響曲》,抒情悲壯性的《第三交響曲》,古典悲劇性的《第四交響曲》,都是特點.

哈農(nóng)庫特是TELDEC旗下的一名大將,錄有大量的優(yōu)質(zhì)CD,具有代表性的CD有:
巴赫《勃蘭登堡協(xié)奏曲全集》、《樂隊組曲(序曲)全集》、《康塔塔全集》(10集60CD) 、《約翰受難曲》、《馬太受難曲》、《B小調(diào)彌撒曲》
貝多芬《交響曲全集》、《費德利奧》
勃拉姆斯《交響曲全集》
亨德爾《彌賽亞》、《參孫》、《伯沙撒五》、《圣賽西利亞頌》、《西奧多拉》
海頓《"倫敦"交響曲集》(No.93-104)、《四季》、《創(chuàng)世紀》
門德爾松《第三、四交響曲》、《仲夏夜之夢》
蒙泰韋爾迪《真福童貞女的晚禱》、《歌劇集》、(奧菲歐、烏利塞利還鄉(xiāng)、波佩阿的加冕)
莫扎特《交響曲集》(No.25-41)、《女人心》、《唐·喬萬尼》、《伊多梅紐》、《費加羅的婚禮》、《魔笛》
珀塞爾《狄多與埃涅阿斯》
舒伯特《交響曲集》(No.1-8)
舒曼《交響曲全集》
施特勞斯Ⅱ《蝙蝠》
泰勒曼《序曲集》、《最后審判日》
維瓦爾第《四季》
韋伯《自由射手》

NO6. 卡洛斯·克萊伯

Carlos Kleiber
卡洛斯·克萊伯


音樂家大多數(shù)都不同意自己的子女以音樂為生,奧地利著名指揮家Eo克萊伯(E.Kleiber)就不希望兒子Co克萊伯(C.Kleiber)繼承自己的事業(yè).因之,Co克萊伯20歲才學(xué)音樂,40歲才成名,大器晚成,其音樂生涯充滿著傳奇性.
 1930年7月3日,Co克萊伯生于柏林.1954年在波茨坦(Potsdam),他首次登臺指揮輕歌劇演出,1956年在杜塞爾多夫指揮德國歌劇,隨后的8年,他任職于蘇黎世歌劇院.1966年Co克萊伯與斯圖加特沃坦伯格國家歌劇院簽約.自1968年起,他是慕尼黑歌劇院的客席指揮.1974年,首次在拜羅伊特音樂節(jié)指揮瓦格納的《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名聲鵲起,從此開始躋身于世界一流指揮家的行列,足跡遍及世界著名的歌劇院和音樂廳,其中包括維也納音樂節(jié)和"布拉克之春"等.
 在當今指揮家中,Co克萊伯指揮浪漫樂派的歌劇作品中有其獨到之處的,如韋伯的《自由射手》、瓦格納的《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比才的《卡門》、威爾第的《奧賽羅》、《茶花女》、施特勞斯的Ⅱ《蝙蝠》、理查o施特勞斯的《玫瑰騎士》等,一絲不茍,剛?cè)峒鎯?yōu)評價很高.在音樂會演出方面,則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而有所選擇,曲目較少,最擅長的還是施特勞斯家族的圓舞曲作品

NO7. 奧托·克倫佩勒

Otto Klemperer 
 奧托·克倫佩勒


1885年5月14日,克倫佩勒生于布雷斯勞,16歲中學(xué)畢業(yè)后,進入法蘭克福的霍赫音樂學(xué)院學(xué)習(xí),翌年轉(zhuǎn)入柏林的施特恩音樂學(xué)院,師從普菲茨納(H.E.Pffizner)學(xué)習(xí)作曲與指揮.1905年,克倫佩勒當了指揮家費里德(O.Fried)的助手.1907年克倫佩勒應(yīng)聘出任布拉格德國歌劇院指揮.隨后的十幾年,他在巴門、斯特拉斯堡、科隆、威斯巴登等地方擔任指揮工作,終于在1927年當上了新建成的柏林克羅爾(Kroll)歌劇院音樂總監(jiān)兼指揮.1931年克羅爾歌劇院因政治壓力和經(jīng)濟拮據(jù)而被迫關(guān)閉,克倫佩勒加盟柏林國家歌劇院.兩年后,納粹執(zhí)政,克倫佩勒被迫流亡國外,舉家逃到奧地利、瑞士,后居美國,應(yīng)邀擔任洛杉磯愛樂樂團指揮.克倫佩勒早期主要從事歌劇指揮工作,他的交響樂指揮也負有盛名,在短短的6年間就使樂團成為世界第一流的演奏水平.
 克倫佩勒畢生命途多舛,禍不單行,受盡苦難.1933年在他被納粹驅(qū)逐前不久,在萊比錫格萬特豪斯樂團排練時,不慎跌倒,頭部嚴重撞傷,留下后遺癥,曾一度離開樂壇;1939年他進行腦瘤切除手術(shù),導(dǎo)致半身癱瘓,暫停指揮活動;1951年蒙特利爾機場飛機失事,他右腿嚴重骨折,4年康復(fù)后,坐輪椅指揮;1958年一場火災(zāi),他全身嚴重灼傷,幾乎沒命.真是災(zāi)難連連,惡運當頭. 
 令人敬佩的是,他卻以驚人的毅力戰(zhàn)勝了一切的不幸,重新站立在指揮臺上.二戰(zhàn)期間,他一直居住在美國,并加入美國國藉.盡管美國擁有一流的樂團,他仍懷念歐洲,就任布達佩斯歌劇院音樂總監(jiān)兼指揮(1947-1950年).后因他堅持要上演現(xiàn)代歌劇而受阻,鬧得不歡而散.
 事事不如意的克倫佩勒來到倫敦,能讓這位音樂老人大顯身手的是由EMI萊格(W.Legge)創(chuàng)建的愛樂樂團在此展開了他指揮生涯的新的一頁,也是他事業(yè)成功的新的起點.重要的是,萊格促使他與EMI簽約并錄制了大量的優(yōu)質(zhì)唱片,唱片給他帶來了名聲,晚年終于躋身本世紀最杰出的指揮大師的行列,歷盡波折,不屈不撓,令人敬仰.
 60年代,他還在倫敦皇家歌劇院指揮演出《費德利奧》(1961年) 、《魔笛》(1962年) 、《羅恩格林》(1963年)等.
 1970年他移居耶路撒冷,并獲以色列國籍.除指揮之外,他作有6部交響曲、9部弦樂4重奏、1部小提琴協(xié)奏曲、5部歌劇、100多首歌曲,并著有《回憶馬勒》(1960年)等書.1973年7月6日,克倫佩勒病逝于瑞士蘇黎世,終年88歲.
 克倫佩勒早期的錄音,輕快活潑,活力充沛,朝氣蓬勃;晚期的錄音,速度過慢,音感過重,節(jié)奏散漫,帶有一種孤高之情,這正是歷盡滄桑的人生寫照.

克倫佩勒的CD有:
巴赫《B小調(diào)彌撒曲》
巴赫《馬太受難曲》
貝多芬《交響曲全集》 
貝多芬《鋼琴協(xié)奏曲全集》
貝多芬《費德利奧》 
貝多芬《莊嚴彌撒曲》
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布魯克納《第四交響曲》
布魯克納《第五交響曲》 
布魯克納《第六交響曲》 
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曲》 
費朗克《D小調(diào)交響曲》
克倫佩勒《第二交響曲》
李斯特《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
馬勒《第二交響曲》(復(fù)活) 
馬勒《大地之歌》 
門德爾松《第三、第四交響曲》 
莫扎特《交響曲選集》 
莫扎特《女人心》
莫扎特《唐·喬萬尼》 
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 
莫扎特《魔笛》 
舍伯特《第8交響曲》
理查·施特勞斯《死與凈化》
瓦格納《序曲集》 
瓦格納《管弦樂曲集》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以上為EMI出品)
馬勒《第二交響曲》
馬勒《亡兒之歌》
(以上為DECCA出品) 

NO8. 威廉·富特文格勒

Wilhelm Furtwangler 
 威廉·富特文格勒

1886年1月25日,富特文格勒出生于柏林一個書香世家.富特文格勒早期的指揮生涯是從地方歌劇院開始的.19歲時,他先在布雷斯勞國家歌劇院擔任排練員.翌年在慕尼黑,他首次登上指揮臺,指揮凱姆管弦樂團演出貝多芬的《獻堂曲禮》序曲、布魯克納的《第九交響曲》以及他自己的《B小調(diào)交響曲》廣板,初露鋒芒,成績尚可.從此真正開始了多姿多彩的指揮生涯.
 1911年25歲時,他擔任呂貝克(Lubecd)歌劇院指揮一職務(wù),在此,他首次指揮了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1915年,富特文格勒被選為鮑丹茨基(A.Bodanzky)的繼承人,一躍成為曼海姆歌劇院的指揮.1920年,富特文格勒繼理查·施特勞斯之后接任柏林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指揮.從此,在他的指揮生涯中開拓了成功之路.1922年36歲的富特文格勒登上了世界聞名的這兩支樂團的指揮寶座1925-1927年,富特文格勒3次赴美國指揮紐約愛樂樂團的演出.1927年出任維也納愛樂樂團指揮,一人就統(tǒng)率著德奧3大樂團,成為國際樂壇一霸.1954年9月19日和20日,在柏林音樂節(jié)上,他帶病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貝多芬的《第一交響曲》和自己的《第二交響曲》,成為富特文格勒最后一次的公開演出.9月28日-10月6日,他在維也納為EMI灌錄瓦格納的歌劇《女武神》,這是他最后一次的指揮工作.1954年11月30日,他肺炎發(fā)作,病逝于巴登,享年68歲.
 富特文格勒是本世紀最偉大的指揮家.在指揮上,他受到浪漫的比洛和精確的尼基什的影響很大,從而揉成自己內(nèi)在的、抒情的指揮. 
 

NO9. 貝姆.卡爾

貝姆.卡爾生於奧地利的格拉茨。曾於格拉茨大學(xué)研習(xí)法律,同時又在格拉茨音樂會院上鋼琴和理論課。他的父親是位律師及業(yè)馀音樂家,也是漢斯.李赫特的朋友,他認為兒子如果不能作一個有出息的音樂家,就必須有律師這個職業(yè)作後盾。後來貝姆在維也納音樂學(xué)院師從門迪契夫斯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役受傷後,貝姆返格拉茨大學(xué)修得法律博士學(xué)位(1919),并在格拉茨歌劇院擔任提詞員。從未正式學(xué)過指揮的他聽從李赫特勸告,放棄法學(xué)而專事音樂指揮。1920年首次被任命為格拉茨歌劇院指揮。當他指揮華格納的《羅安格林》演出時,正巧卡爾.穆克(Karl Muck)在場,聽後大為心儀,乃主動表示愿幫他學(xué)習(xí)華格納歌劇。經(jīng)他向華爾特推薦後,貝姆去了慕尼黑歌劇院,一年後被華氏聘用。貝姆深受華爾特演出莫札特歌劇風格的影響,縱然他後來認為華爾特對莫札特演奏得過於傷感。他說:「你可以感覺到莫札特音樂的所有感情,但他從不多愁善感?!共贿^他認為史特勞斯表現(xiàn)莫札特速度太快。華爾特離開慕尼黑後,貝姆轉(zhuǎn)至克納佩茲布許手下工作,後赴達姆斯達特任首指揮(1927-1931),1933年前他在漢堡也當過兩年首席指揮,1934-1943年間接替布許擔任德勒斯登歌劇院音樂監(jiān)督,最後轉(zhuǎn)往維也納國立歌劇院。在德勒斯登他擁有頗為理想的條件,歌者與團員沒有什麼變更,長期共事,不須為長途巡回演出及其它的雜務(wù)干優(yōu)。此間他與薩克森國家管弦樂團合作為HMV公司灌錄的78轉(zhuǎn)唱片中,最著名的主要有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小提琴協(xié)奏曲》(施特魯布獨奏)、《第三號鋼琴協(xié)奏曲》(柯列沙獨奏),《第四號鋼琴協(xié)奏曲》(季雪金獨奏)、《第五號鋼琴協(xié)奏曲》(費雪獨奏),布拉姆斯《小提琴協(xié)奏曲》(許奈德漢獨奏),布魯克納的《第四號交響曲》、《第五號交響曲》,理查.史特勞斯交響詩《狄爾的愉快惡作劇》、《唐璜》以及華格納歌劇《紐倫堡名歌手》的第三幕全本。

 貝爾格的《伍采克》於1928年也由貝姆在達姆斯達特指揮下首演,貝爾格親自出席聆聽了最後幾天的排練。之後貝姆便成了貝爾格歌劇《伍采克》和《露露》的權(quán)威詮釋者,DGG公司曾錄了這兩部歌劇。自1933年理查.史特勞斯在漢堡拜訪了正準備《阿拉貝拉》上演的貝姆後,他倆便交往密切。後來於德勒斯登他首演了《沉默的女人》首史氏題獻給他的《達芬妮》。史氏的主要管弦樂作品和歌劇都是由貝姆指揮首演的。貝姆說史氏堅持務(wù)必要使劇本臺詞清晰可辨,排練《沉默的女人》時,貝姆抱怨木管部份密度太大以致聽不清臺詞,史氏便欣然重寫,將木管調(diào)淡。此外,貝姆也聽過史特勞斯指揮自己的交響詩和歌劇,這些經(jīng)歷使他能洞察這些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自然使他的詮釋具備了相當權(quán)威性。1936年貝姆率德勒斯登國家歌劇院在柯芬園演出《玫瑰騎士》和《崔斯坦與伊索德》,之後被邀請再次返演《艾雷克塔》和《莎樂美》,但貝姆卻以藝術(shù)方面的理由拒絕了。

 二次世界大戰(zhàn)後,貝姆被允許重登指揮臺(1947年)。擔任了維也納國家劇院指揮(1950-1953)。早在1933年他已在維也納指揮過《崔斯坦與伊索德》,1954年他受聘簽了五年合同,翌年,Ringstrasse歌劇院重建後的首演便是由他指揮《費黛里奧》,不料遭致當?shù)貜娏遗u,主要原因是他并沒有老老實實地待在維也納,特別是1950-1954年間去了南美,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Teatno Colon當?shù)聤W曲目顧問。合同只履行了15個月他便辭職了,後由卡拉揚接任。不過他仍繼續(xù)在維也納指揮。但他在合作期滿前就與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毀約??ɡ瓝P和以後的馬捷爾也有這種經(jīng)歷。貝姆於1956年首度在美國露面,客席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不久,在達姆斯達特與他共事過的魯?shù)婪颍e(Rudotf Bing)聘請他為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效力,於是1957年他首次在大都會推出莫札特的《唐喬萬尼》而大受青睞。後來他又演出《紐倫堡名歌手》和《伍采克》(1959年)、《帕西法爾》(1961)、《費黛里歐》(1963)、《達芬妮》(1964)、《漂泊的荷蘭人》、《莎樂美》(1965)、《沒有影子的女人》和《羅安格林》(1966)。盡管他在大都會和科隆歌劇院大部份的精力都放在的德國劇目上,但在義大利和德國他也指揮過不少義大利歌劇。一次他有德勒斯登為了準備《法斯塔夫》上演,一共進行25次總排練和15次舞臺彩排。他一生總共指揮過150部不同歌劇,1962年在拜魯特他作了一次精彩絕倫的表演,劇目是《崔斯坦與伊索德》,已被錄制成唱片保存。他還曾率領(lǐng)柏林愛樂在日本巡演。1963年在拜魯特首次推全本《尼布龍根指環(huán)》,也已制成唱片。1967年他率領(lǐng)維也納愛樂巡演美國、加拿大。1970年他因?qū)S也納音樂界貢獻卓越而榮獲金牌大獎?wù)拢⑾硎軍W地利音樂總監(jiān)督的殊榮。1973他在薩爾茲堡指揮倫敦交響樂團,1977年接替布利斯爵士任該樂團總監(jiān)。

NO10. 克勞迪奧·阿巴多

 Claudio Abbado 
 克勞迪奧·阿巴多

進入新世紀的第一年,樂壇就有大事發(fā)生,雖然這是大家早就知道即將會發(fā)生的事,但它的發(fā)生,的確還是會對這個圈子造成非常大的影響。今年,阿巴多即將離開工作了12年的柏林愛樂,可能會成為第一個沒在任內(nèi)殉職的柏林愛樂常任指揮。而樂壇可能也第一次被迫思考,怎樣去對待一位王座頂峰卸任的王者。

 12年前,柏林愛樂選擇了阿巴多,雖然還稱不上爆冷門,但事實上在眾多的角逐者里,他的確不是最顯眼、最強勢的一位。而許多媒體在報導(dǎo)這件事時,也多半將阿巴多接任的原因,歸因於個人的行事風格圓融,與團員之間相處氣氛和諧,似乎也不認為這位新指揮在音樂藝術(shù)有何過人之處。

 就許多由各種管道流出的文件、消息顯示,阿巴多與樂團團員之間的相處和睦,管理方式的確與以前卡拉楊時代那種君臨天下、唯我獨尊的模式截然不同。在柏林愛樂的12年里,這個世界頂尖樂團算得上政通人和。問題是,在這段時間里,無論是阿巴多本身,亦或是柏林愛樂,對於這個世界的影響力,都無法和卡拉楊那個時代相提并論。而阿巴多無論是在現(xiàn)場演奏、或是錄音計劃的質(zhì)量,也都無法和卡拉楊相提并論,然而這種因為大環(huán)境改變而產(chǎn)生的衰退,真的會為因為一兩個主事者改變,就產(chǎn)生改變嗎?

 每個時代的人,都會有自己的偶像。以NBA為例,看過魔術(shù)強生和大鳥博德激烈交戰(zhàn)的人,很難理解喬丹君臨天下時期的公牛王朝時代,球賽到底有什麼精采之處。而喬丹退休後,又會有一個世代的球迷因為心中的神遠離,或刻意或無意的減低了看球的熱情。然而現(xiàn)今群雄爭霸的NBA,有雙塔擎天、有KO連線、有初出茅廬的新飛人、有血肉長城、還有年近40依然未見衰退的老黃忠在球場上活躍,由這些球星激烈交鋒產(chǎn)生的球賽,精采度真的降低了嗎?

 同樣的,不同世代的指揮都各有不同的指揮風格。老一代沉迷於福特萬格勒充滿戲劇性詮釋的樂迷,自然會認為卡拉揚太過雕琢。習(xí)慣卡拉揚雕琢沉溺的,自然會覺得阿巴多的表現(xiàn)方式太過樸素。而喜歡阿巴多、梅塔、馬捷爾的人,可能就會覺得拉圖、薩羅年、提勒曼這些新生代還端不上臺面。但就像馬勒之後,不管你喜不喜歡,就是出現(xiàn)史特拉溫斯基、就是出現(xiàn)荀白克、就是出現(xiàn)梅湘。先不管風格,這些人對於音樂的開拓能力、以及在音樂史上的地位,可一點也不輸給舒伯特、舒曼這些掌著浪漫派大旗的大師。

在阿巴多卸任後,音樂世代交替又要開始進行了,雖不至於說這是一個時代的結(jié)束,但我們知道,以阿巴多為首、包括海汀克、馬捷爾、梅塔,一直到較年輕的辛諾波里、慕提等,這個從二十世紀中葉開始崛起、而在這世紀交替之時,陸續(xù)達到自己生涯最顛峰的指揮世代,已經(jīng)必須開始面對後生晚輩的挑戰(zhàn)。并開始思考自己要在歷史上留下怎樣的地位。

 觀察阿巴多,這個世代最具代表性的指揮大師,或許我們可以從其中找出一些答案。

生平、經(jīng)歷
 阿巴多出生在義大利北部大城米蘭,這個擁有深厚藝術(shù)資產(chǎn)的一個音樂家庭中。阿巴多的父母都是音樂工作者,父親是米蘭威爾第學(xué)院的小提琴家兼教師,母親則為鋼琴家。在阿巴多八歲時,聽了瓜尼耶利(Guavnieri)指揮的德布西《夜曲》,就迷上了樂團指揮家的風采。他先自學(xué)修習(xí)鋼琴與作曲,然後進入父親執(zhí)教的威爾第音樂學(xué)院受教。

 畢業(yè)後,阿巴多到設(shè)在Siena的Chigianar學(xué)院的Zecchi大師班進修。1956年赴維也納音樂院隨史瓦羅夫斯基專修指揮,在這時候,阿巴多和來自印度的祖賓.梅塔作了一陣子的同學(xué),後來兩個人還一起去美國發(fā)展。對於阿巴多而言,在史氏門下修習(xí)訓(xùn)練的二年,影響他後來指揮聲言甚多。史瓦羅夫斯基傳給阿巴多精湛清晰的指揮技巧、冷靜理智的總譜分析法以及豐富的人文素養(yǎng)。

 阿巴多并沒有從事過樂團的其他職務(wù),而直接登上指揮臺,1958年他於特里斯特首次登臺指揮獲得成功,同年於麻薩諸塞州的柏克夏音樂中心,榮獲檀格塢音樂節(jié)的「庫基維茨基獎」。不過在得獎後,阿巴多卻沒有馬上展開他的指揮家生涯。相反的,他回到帕瑪音樂學(xué)院,擔任室內(nèi)樂教師一職兩年。根據(jù)阿巴多個人的說法,這段與青年學(xué)生為伍的時光,非常愉快而值得懷念,他覺得他從學(xué)生身上所學(xué)習(xí)到的,比他交給學(xué)生的還多。而且他認為室內(nèi)樂作品往往是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精華所在,可以每天浸淫其中,實在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1963年,阿巴多參加紐約米卓洛普羅斯指揮大賽,與卡爾德隆和科什勒同登榜首,也因此獲得在紐約愛樂擔任伯恩斯坦助理的機會。雖然阿巴多并沒有機會臨時代理伯恩斯坦上場指揮,然而與樂團成員的合作經(jīng)驗,卻給他一個始料未及的印象:「演奏水準很高,卻不怎麼熱愛音樂」。

 在1965年,阿巴多的機會來到,指揮帝王卡拉揚聽了他在柏林的指揮後,就邀請他在當年的薩爾斯堡音樂節(jié)客串,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出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fù)活》,因為其杰出表現(xiàn),使阿巴多開始在歐美樂壇嶄露頭角,并榮獲當年的飛利浦獎。翌年,阿巴多又在愛丁堡音樂節(jié)指揮新愛樂管弦樂團演出馬勒第六號交響曲,同樣也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之後,世界各大樂團的指揮邀約就不斷涌來。

 在1968年,阿巴多第一次接任世界級樂團的重要職務(wù),他在故鄉(xiāng)義大利米蘭最高藝術(shù)殿堂史卡拉歌劇院,接任常任指揮的工作。在此之後,阿巴多在樂壇的地位不斷提升,我們將他所擔任重要樂團職務(wù)的清單列於後方,從這份名單,大家可以了解到阿巴多在世界樂壇的地位。

1968 常任指揮兼音樂總監(jiān) 義大利米蘭史卡拉歌劇院管弦樂團 
1971 首席指揮 奧地利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 
1972 藝術(shù)總監(jiān) 義大利米蘭史卡拉歌劇院 
1972 首席客座指揮 英國倫敦交響樂團 
1977 音樂總監(jiān) 歐洲共同體青年樂團 
1979 首席指揮 英國倫敦交響樂團 
1981 音樂指導(dǎo) 歐洲室內(nèi)管弦樂團(由歐洲共同體青年樂團改組而成)
 
1982 首席客座指揮 美國芝加哥交響樂團 
1983 音樂總監(jiān) 英國倫敦交響樂團 
1986 音樂總監(jiān) 奧地利維也納國立歌劇院 
1986 創(chuàng)辦人兼音樂總監(jiān) 古斯塔夫.馬勒青年管弦樂團 
1987 音樂總監(jiān)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市 
1989 常任指揮兼音樂總監(jiān) 德國柏林愛樂管弦樂團 


 

行事待人
 在取得柏林愛樂這柄絕世武器後,阿巴多登上了世界樂壇的頂峰,而他也和前幾任柏林愛樂總監(jiān)一樣,同時保持了和維也納的良好關(guān)系。不過因為個性使然,阿巴多并沒有如卡拉揚般,以帝王的姿態(tài),在樂壇建立唯我獨尊的專制政權(quán)。相反的,根據(jù)大部分的流出的資料顯示,阿巴多待人謙和、謙虛,總以溝通者的身分與樂團團員溝通,因此總能得到團員們的支持,獨奏家也都樂意與他合作。阿巴多認為美好的音樂必須由所有參與演奏的人,各盡一己之力,才能達成作曲家設(shè)下的音樂指標。因此,指揮應(yīng)該以誠待人,團員們才能感受到來自指揮誠摯的邀請,自然的投入演奏之中。

 阿巴多具有大戰(zhàn)期指揮大師的某些特質(zhì),例如敏銳的音樂鑒賞力,全神貫注的工作精神,充沛的精力以及超人的記憶力。由於阿巴多的母親在二次大戰(zhàn)期間,曾因庇護一個猶太兒童而遭納粹監(jiān)禁,讓他對於專制政權(quán)極為憎惡,而這也有可能是這位指揮大師不喜歡用高壓手段與樂團團員相處的原因之一。

 阿巴多喜歡和青年人一起演奏,這就是為什麼他會在百忙之間,還去接任許多青年樂團音樂總監(jiān)職務(wù)的重要原因。他認為熱情是音樂工作者最重要的美德,而青年樂團與職業(yè)樂團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青年樂團投注於音樂的熱情,要比職業(yè)樂團強烈。為了讓年輕的樂手擁有更好的學(xué)習(xí)與合奏環(huán)境,阿巴多四處奔走,終於在1977年籌設(shè)歐洲共同體青年管弦樂團,除了自己分文不取,擔任音樂總監(jiān)一職,給予義務(wù)的指導(dǎo)外。并邀請當時最好的獨奏家與著名樂團指揮,擔任這些青年的教練。從這一年開始,每年暑假都會有許多歐洲的青年學(xué)生樂手共聚一堂,以樂會友。在阿巴多的指揮指導(dǎo)下,歐洲共同體青年樂團的評價極高,與職業(yè)級樂團相比,演奏水準毫不遜色。多年後,歐洲共同體青年樂團改組為歐洲室內(nèi)管弦樂團,已經(jīng)成為世界非常重要的音樂團體。

 雖然喜歡和青年共同演奏,但阿巴多本身卻沒有意愿教授指揮,他認為指揮的各種動作是非常自然的,很難肢解分析。因為經(jīng)過分析,這些動作便會喪失自然。阿巴多認為一旦指揮動作喪失自然,指揮家的魅力也就跟著消失,所以他不愿因為讓額外的教學(xué)工作干擾他的指揮。
指揮風格
 雖然阿巴多總是毫不隱瞞他對福特萬格勒的喜愛,但身上的義大利血統(tǒng),卻又讓他時常被視為托斯卡尼尼的繼任者。而受卡拉揚提拔而成名,并且在卡氏之後接掌柏林愛樂此事,又讓阿巴多具有老卡後人的味道。但事實上,這位跨世紀的指揮大師,并沒有刻意去模仿前輩指揮風格的意思。像他清楚地指出福特萬格勒的指揮特長,并且為此欽羨不已,但他也知道這些指揮方式都只能參考不能模仿,如果只學(xué)習(xí)其中部分,可能會顧此失彼,而陷入見樹不見林的危機中。

 阿巴多喜歡背譜指揮,因為他認為一邊閱譜、一邊指揮會影響到指揮與團員的接觸互動。排練時,阿巴多顯得沉默,相信適當?shù)氖謩莺脱凵瘢绕疬^多的言語更有助於彼此間的溝通。他認為指揮必須完全了解樂譜,盡可能研習(xí)任何與作曲者或曲目有關(guān)的各種資料,以期能全面深入感受作曲家的音樂風格。阿巴多認為∶「一位指揮應(yīng)該研究作曲法,并學(xué)習(xí)樂器演奏,必須具有良好的節(jié)奏感與音感,并熟悉人心,并有好的記性。更重要的是,他必須要熱愛他的事業(yè),對音樂有獻身的熱情,否則指揮這件事就會成為他的例行公事,而讓自己的喪失音樂成就?!埂钢笓]還應(yīng)該理解并尊重個性與自己有別的演奏家或歌唱家,尤其是參與歌劇演出時,這點更是重要。因為每個人對於一部作品,對會有自己的見解,而理解每個人不同的想法,并和他們作深入溝通,就是指揮應(yīng)盡的責任?!?

 阿巴多的指揮精準而熱情洋溢,他非常注重原譜的研究,但在正式上場時,卻不會死守原譜上的指示,而是表現(xiàn)出自己心中樂曲所應(yīng)有的樣貌。對於阿巴多而言,致力於樂譜的研究,是為了讓自己更加了解作曲家的原意,而對樂譜的研究越清晰,就會得到更多有關(guān)於樂曲的資訊,也就更加接近作曲家與他的音樂。而這些研究的心得,就會在實際的演奏中,自然的被流洩、表現(xiàn)出來。筆者認為或許我們可以從準備一場演講來理解這件事,一場精采的演說,必須要有一篇好講稿,而對演說主題作廣泛的資料收集與深入的研究。但在正式上場演說時,就不能完全按照講稿,照本宣科,否則這場演講必定無法打動人心。音樂會的現(xiàn)場氣氛可以鼓動阿巴多的熱情,也因此他許多優(yōu)秀的錄音,都出自於現(xiàn)場演奏。

 今年,阿巴多即將卸下柏林愛樂音樂總監(jiān)的職務(wù),免去了行政工作的牽絆,是否有利於他在音樂演奏的投入,且讓我們拭目以待這位跨世紀音樂大師更多的傳世之作。

 

就音樂史的發(fā)展進程來看,事實上整個二十世紀的音樂主流思潮,還是處在浪漫樂派的籠罩當中。幾位著名的指揮家,如早期的馬勒、尼基許,乃至於大戰(zhàn)期間的福特萬格勒、卡拉揚、華爾特,到後來成名的羅林.馬捷爾、賽門.拉圖甚至於年輕的提勒曼,即使自認為自己的詮釋最忠於作曲家的原意,但都還是免不了根據(jù)現(xiàn)代樂團編制、演奏廳的架構(gòu),對樂曲作適當?shù)脑鰟h改編。身處在這個時代的阿巴多,不但是這個潮流的跟隨者,也在某個程度上,作了引導(dǎo)的工作。

古典時期以後、後浪漫派
 對於幾位在二十世紀中葉稱霸整個樂團的指揮而言,無論是巴哈的清唱劇、貝多芬的交響曲還是華格納的大型樂劇,都是音樂史上的重要杰作,擅長這些曲目對於一個指揮家而言,是絕對必要的技能。而到了二十世紀中晚期,樂壇的思維模式有了巨大的改變,有些指揮家開始提倡「原譜運動」(按∶這是筆者自己取的名字,沒有什麼學(xué)術(shù)根據(jù)),也就是樂曲的演奏必須按照原譜的指示,這些指揮不但將樂團的編制構(gòu)成回歸原譜指示,甚至還刻意去制造當時使用的古樂器來演奏(現(xiàn)在樂團演奏的各種樂器,其實都是陸續(xù)修正,才變成現(xiàn)在的樣子)。

 有了以演奏巴洛克乃至古典時期為主的專門樂團,再加上幾位後浪漫時期作曲家如馬勒的作品,漸漸為大家所接受。讓以阿巴多為首的幾位所謂中生代指揮,多半將演奏曲目集中於古典樂派海頓以後,一直到後浪漫派理查.史特勞斯前的這段時期作品。除了這段時間的正統(tǒng)德奧樂派作品外,阿巴多對於一些民族樂派的作品也頗有涉獵,例如俄國的穆索斯基、柴可夫斯基,捷克的楊納杰克、德弗札克等人的作品,他的詮釋都得到不錯的評價。

NO11. 小澤征爾

小澤征爾(Seiji Ozawa,1935.9.1-)

日本著名指揮家,后加入美國籍。生于中國沈陽,1951年入日本東京桐朋學(xué)園高等學(xué)校音樂系學(xué)習(xí)指揮。1959年在法國第九屆貝桑松國際指揮比賽、伯克郡音樂節(jié)的指揮會演和卡拉揚主持的比賽中獲獎。1960年初次登臺指揮法國國立廣播管弦樂團,接著又出色地指揮過紐約愛樂樂團,舊金山、加拿大、倫敦交響樂團和維也納樂團等,1970年起任舊金山交響樂團常任指揮和音樂指導(dǎo),后與波士頓交響樂團簽訂終身合同,任音樂指導(dǎo)兼指揮,并兼任新日本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每年都有一定時間回日本。

1959年,出生在中國東北沈陽的小澤征爾獲得法國貝桑松國際指揮比賽第一名后,先后跟隨指揮大師卡拉揚和伯恩斯坦學(xué)習(xí)。從1973年開始擔任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總監(jiān)后,他躋身世界最優(yōu)秀的指揮家行列。在波士頓近30年的指揮生涯中小澤征爾創(chuàng)造了古典樂壇的奇跡,使樂團成為國際上最優(yōu)秀的交響樂團之一。1979年3月,他曾率該樂團成功地訪問中國。2002年7月,當他從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總監(jiān)光榮卸任時,全體波士頓市民都對他表示了最高的敬意。他從2002-2003音樂季開始擔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音樂總監(jiān),更增強了他在國際樂壇上的影響力和威望。2002年,小澤征爾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演出了2002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并大獲成功。

小澤征爾的指揮風格,既能熱情洋溢、豪邁奔放地將樂曲引向高潮,又能恰如其分地控制速度和力度的變化;他善于運用帶有表情的目光和“會說話”的雙臂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音樂表現(xiàn)意圖十分明確。他指揮時好像在浩瀚的音樂海洋中游泳,使觀眾感到他渾身都是音樂。  

NO12. 祖賓·梅塔

祖賓·梅塔(1936年4月29日—) ,印度籍猶太人指揮家。

職業(yè)生涯

祖賓·梅塔1936年出生于印度孟買的一個音樂世家,父親梅萬·梅塔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小提琴教師和指揮家、孟買交響樂團和弦樂四重奏團的創(chuàng)始人。祖賓·梅塔7歲時就受到了正規(guī)的小提琴和鋼琴教育,所以他很小的時候已經(jīng)對歐洲音樂非常熟悉。作為父親的學(xué)生,他16歲的時候就指揮了孟買交響樂團??墒撬裱改傅囊庠福W(xué)習(xí)醫(yī)學(xué)。 但上了兩個學(xué)期的課之后,他就轉(zhuǎn)投到音樂的懷抱中了。18歲的時候他去了維也納音樂學(xué)院學(xué)習(xí)鋼琴,作曲。在漢斯·斯瓦洛夫斯基底下完成了指揮的學(xué)業(yè)。

1958年他利物浦國際指揮大賽上勝出,并在當?shù)負我粯穲F的副指揮一職。 20多歲的梅塔就已經(jīng)指揮過維也納愛樂樂團和柏林愛樂樂團。而且時至今日,他們還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guān)系。在美國坦格伍德指揮大賽上他獲得了第二名(第一名是阿巴多)。這時候他認識了波士頓交響樂團的指揮查爾斯·孟許,后者對梅塔影響深遠。 1960年他第一次和紐約愛樂,費城樂團和蒙特利爾交響樂團合作,1962到1966年他還任蒙特利爾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

祖賓·梅塔在1962年到1978年任洛杉磯愛樂樂團音樂總監(jiān)。1969年他還成為了以色列愛樂樂團的音樂顧問,1977年升為首席指揮,1981年任終身音樂總監(jiān)。1978年他成為紐約愛樂的音樂總監(jiān),歷時13年,直到繼任者庫特·馬蘇爾的到來。

歌劇方面,他在蒙特利爾,大都會歌劇院,維也納國立歌劇院,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倫敦皇家歌劇院,柯文特花園指揮過歌劇演出。

1998年起,梅塔成為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jiān)。

祖賓·梅塔是佛羅倫薩的榮譽市民,1997年成為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榮譽會員。

2004年初他成為慕尼黑愛樂樂團榮譽會員。
附:小資料
姓名:祖賓·梅塔  性別:男  國籍:印度  生日:1936年4月29日  祖賓·梅塔,1936年4月29日生于印度孟買的一個音樂世家.家庭是古老的印度猶太系人.
    父親梅里是孟買交響樂團的創(chuàng)建人之一和常任指揮,后曾出任美國寇蒂斯弦樂4重奏團第二小提琴、加利福尼亞大學(xué)音樂部長、洛杉磯美國青年管弦樂團音樂總監(jiān).
    梅塔自幼生活在家庭音樂環(huán)境中,他是在搖籃中受到古典音樂的熏陶的.7歲就開始跟父親學(xué)小提琴和鋼琴,并在學(xué)校管弦樂隊擔任低音提琴手.9歲之時,隨父親到美國紐約,拜美國著名小提琴家加拉米安(I.Calamian)為師.
    1954年,他赴奧地利留學(xué),進入維也納音樂學(xué)院,隨指揮系主任、匈牙利指揮家斯瓦洛夫斯基(H.Swarowsky)學(xué)指揮.
    在學(xué)院里,除指揮外,他學(xué)鋼琴、作曲和低音提琴,好學(xué)不倦,十分勤快.1957年,他獲得指揮學(xué)位,時為21歲.
    在音樂之都,剛出道的梅塔就有演出的機會.他指揮的第一部歌劇是貝多芬的《費德利奧》,接著是理查·施特勞斯的《莎樂美》、《玫瑰騎士》等.最為可貴的是他得到E·克萊伯、賴納、卡拉揚、庫貝利克和瓦爾特等多名指揮大師的指導(dǎo).梅塔從中學(xué)到了"維也納式的聲音".
    1958年,22歲的梅塔,榮獲英國利物浦國際指揮家比賽二等獎,一鳴驚人,轟動樂壇.隨即被聘為利物浦愛樂樂團助理指揮,并應(yīng)邀在歐洲各地擔任客席指揮,被視為杰出的青年指揮家.翌年,他首次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成為樂團歷史上最年青的指揮家.
    1961年,他受聘為加拿大蒙特利爾交響樂團音樂總監(jiān)兼指揮,一個25歲的小伙子,竟能獎一支水準平平的樂團,提高到專業(yè)副指揮,次年,晉升為音樂總監(jiān)兼常任指揮,成為樂團歷史上最年輕的音樂總監(jiān).
    有著猶太血統(tǒng)的梅塔,對以色列愛樂樂團十分關(guān)注.早在1962年,他就首次指揮該團,之后合作無間.1969年出任樂團音樂顧問,1977年改稱為音樂總監(jiān),且1981年終生受聘,成為以色列愛樂樂團的永久音樂總監(jiān).他帶領(lǐng)IPO赴5大洲巡演超過1600次.受到世人的歡迎,成為世界著名樂團之一,梅塔功勞最大.
    梅塔出任紐約愛樂樂團音樂總監(jiān),就任日期是1978年9月,就任之前為客席指揮.
    梅塔曾多次率領(lǐng)紐約愛樂樂團到世界各地進行大規(guī)模的巡回演出,如1978年阿根廷及多米尼加、1980年歐洲之行、1981年美國及墨西哥、1982年南美洲、1983年美國、1984年亞洲、1985年歐洲及以色列、1987年拉丁美洲、1988年蘇聯(lián)及歐洲10國之行,所到之處,備受贊賞.在13年期間,梅塔指揮NYPO演出的音樂會超過1000場之多.1991年5月,卡內(nèi)基音樂廳建成100周年,他還指揮NYPO演出了勛伯格《古雷之歌》.隨后,他突然忍痛辭去NYPO的指揮職務(wù),原因種種,這次他學(xué)精了,不說一句對NYPO不滿的話,保持"友好"關(guān)系.翌年,他還兩次回來客席指揮NYPO演出,一次是世界首演梅丁昂最后一部管弦樂作品《EclairsSur1’EauDela》,一次是NYPO150周年紀念音樂會.
    梅塔離開NYPO之后,重返以色列愛樂樂團(IPO).
    1985年起,他還兼任意大利佛羅倫薩歌劇院/佛羅倫薩節(jié)日樂團的首席指揮.1989年他還曾帶領(lǐng)歐洲共同體青年樂團赴歐洲及印度巡回.途中到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英國皇家歌劇院、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擔任指揮.梅塔于1988年3月率領(lǐng)IPO于1989年9月率領(lǐng)NYPO到香港演出,我都聽了,水準一流,終生難忘.
    很有愛心的梅塔,1994年6月,在被戰(zhàn)爭破壞了的薩拉熱窩國家圖書館,指揮薩拉熱窩交響樂團演出莫扎特《安魂曲》,向世界26個城市直播,為聯(lián)合國難民資金會籌款.
    1996年3月,梅塔成功指揮芝加哥歌劇院演出了瓦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huán)》.是年為了慶祝他60大壽,他帶領(lǐng)IPO赴美國從大西洋岸到太平洋岸進行了一系列巡演,生日那天在洛杉磯,他聯(lián)同IPO、IAPO以及特別演出嘉賓祖克曼、帕爾曼和巴倫勃依姆舉行了盛大的生日音樂會.
    近些年來,梅塔頻繁穿梭往返于IPO佛羅倫薩歌劇院和VPO之間,一年一度的VPO1989年新年音樂會是他指揮的.1998年他還兼任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jiān),任期5年.1998年9月,梅塔率領(lǐng)佛羅倫薩節(jié)日樂團、合唱團200多人專程赴北京,聯(lián)同中國600多名群眾演員組成強大陣容,在北京紫禁城太廟演出了普契尼的《圖蘭多》,為"世紀之作",轟動一時,值得一提的是,期間,正遇上中國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梅塔與《圖蘭多》劇組將原定商業(yè)演出的午間音樂會改為賑災(zāi)義演,分文不取,梅塔還與夫人共同再捐贈2萬美元給中國災(zāi)區(qū).義演演出了威爾第的《安魂曲》,贏得人們的贊賞.
    梅塔身在樂壇40年,獲得無數(shù)殊榮,如尼基什指環(huán)、維也納愛樂樂團名譽指環(huán)、名譽團員、臺拉維夫市名譽市民以及印度、意大利、法國頒授的勛銜等以及一大學(xué)授予的名譽音樂博士等.
梅塔非常重視唱片錄音工作,當他以指揮家的身份初次指揮演出時就錄有唱片,他的大量的優(yōu)質(zhì)唱片散見各大唱片公司,他的CD,封套面多印有他的肖像,這位俊男,蠻有魅力哩.
    梅塔是樂手出身,對樂隊了如指掌,很能統(tǒng)馭樂隊的音響,特別強調(diào)弦樂,宛如人聲.他的音響,既有明晰度,又有渾厚度.早年,他一味追求許多音響效果,表面的東西多了些.現(xiàn)在,他的指揮,有音樂,有情感,有個性,有美感,具有現(xiàn)代氣息;他的風格,既有富特文格勒的氣質(zhì)、托斯卡尼尼的熱情,又有瓦爾特的浪漫、卡拉揚的流暢,更有他自己的豪爽,兼收并蓄,博采眾長,集各方大師之特色于一身,揉成自己的指揮風度.最令人欽佩的是,梅塔把各國作曲家的音樂作品消化為自己用,然后又把音樂作為一種國際的語言,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這就鮮明地顯示出他的獨特的指揮風格.他最擅長指揮后期浪漫派作曲家布魯克納、馬勒、理查·施特勞斯等人的作品,也熱心指揮現(xiàn)代音樂.
    梅塔長期居住在歐美,他一直希望在祖國(印度)能建立一個國家級的交響樂團,讓他有機會為國效力,他期待著,他盼望著.

他的具有代表性的CD有:
巴托克《第一、二小提琴協(xié)奏曲》BPO
貝多芬《第五交響曲》IPO
勃拉姆斯《交響曲全集》IPO
勃拉姆斯《小提琴協(xié)奏曲》NYPO
布魯赫《蘇格蘭幻想曲》IPO
布魯赫《第一小提琴協(xié)奏曲》LAPO
布魯克納《第八交響曲》IPO
肖邦《第一、二鋼琴協(xié)奏曲》IPO
德沃夏克《小提琴協(xié)奏曲》NYPO
福雷《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組曲IPO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IPO
李斯特《前奏曲》BPO
馬勒《第三交響曲》IPO
莫扎特《長笛協(xié)奏曲(K.313314)IPO
普羅科菲耶夫《第一、三、五鋼琴協(xié)奏曲》IPO
普羅科菲耶夫《第一、二小提琴協(xié)奏曲》圣-桑《第三小提協(xié)奏曲》IPO
勛伯格《古雷之歌》NYPO
斯美塔那《我的祖國》IPO
理查·施特勞斯《英雄的生涯》、《莎樂美》BPO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NYPO
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NYPO(以上為SONY出品)

柏遼茲《幻想交響曲》LPO
弗朗克《D小調(diào)交響曲》BPO
格什溫《一個美國人在巴黎》NYPO
霍斯特《行星組曲》NYPO
奧爾夫《布朗尼之歌》LPO
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協(xié)奏曲》LPO
普契尼《托斯卡》RAI
西貝柳斯《第二交響曲》NYPO
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IPO(上上為TELDEC出品)

肖松《詩》(OP.25)NYPO
拉羅《西班牙交響曲》IPO
莫扎特《小提琴、中提琴協(xié)奏曲》IPO
普契尼《西部女郎》ROH
維瓦爾第《四季》IPO(以上為DG出品)

貝多芬《第四、五鋼琴協(xié)奏曲》
布魯克納《感恩贊》
柏林國家歌劇院克拉夫特《打擊樂協(xié)奏曲》LAPO
馬勒《第四交響曲》IPO普契尼《圖蘭多》LPO(以上為DECCA出品) 




3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劉雪楓榜單至臻版》:馬勒交響曲全集
馬勒 I 第一交響曲(泰坦)
《劉雪楓榜單至臻版》之“貝多芬交響曲”
克勞迪奧·阿巴多:當代著名的意大利指揮家,位列“20世紀十大指揮家”之列
世界著名指揮家(非常系統(tǒng),非常全)
19名世界著名指揮家簡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