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骨
【位置】在足小趾外側(cè),本節(jié)后陷中,赤白肉際處,即足外側(cè)緣,第5跖骨小頭后,骨的下緣。
【針法】直刺1寸,針入后囑患者每數(shù)分鐘活動腰腿幾下,以引針氣,下針后可立止腰腿痛。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捻針1次,捻針時活動腰腿部。
足臨泣
【位置】在足小趾、4趾本節(jié)后,足跗間陷中。正坐垂足,小趾、次趾本節(jié)后跖骨上踝之前陷中取之。(按:此穴在足小次趾縫后有一大橫筋,筋上兩骨間是臨泣,筋下乃地五會。)
【針法】直刺1寸,針入后囑患者每幾分鐘活動腰腿,以引針氣,下針后可立止腰腿痛。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捻針1次,捻針時活動腰腿部。稍偏后貼骨進針療效尤佳。
委中
【位置】在腘中央橫紋中。
【針法】患者面壁而立,小腿伸直,常規(guī)消毒后,用三棱針點刺委中穴靜脈怒張?zhí)?,即刻出針,此時可見紫褐色血液流出,使血自流,待不流為止(一般每次放血5~10ml,色濃紫者以轉(zhuǎn)紅為度)。以刺患側(cè)委中穴為主,也可雙側(cè)委中穴同時刺血。操作必須熟練、輕巧、恰到好處,體弱者取俯臥位,對于體質(zhì)素虛、病久體衰、孕婦、貧血、一切虛脫之證和習(xí)慣性流產(chǎn)、失血、易于出血的患者不宜刺血。一般每周刺血1次。
風(fēng)市
【位置】在大腿外側(cè)中央線之中點。
【針法】直刺1寸,針入后囑患者每幾分鐘活動腰腿,以引針氣,下針后可立止腰腿痛。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捻針1次,捻針時仍囑患者活動腰腿部。
環(huán)跳
【位置】在側(cè)臥或俯臥時,尾骨尖上2寸與股骨大轉(zhuǎn)子連線的中外1/3交界處。
【針法】用4寸毫針刺入3寸,提插捻轉(zhuǎn),得氣后使針感傳至病變部位,甚而散及下肢及足跟,留針30~45分鐘。每日或隔日針刺1次,直至癥狀消失。
秩邊
【位置】在第4骶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
【針法】患者取伏臥位,用4寸毫針刺入,捻轉(zhuǎn)進針3~4寸,得氣后使針感傳至病變部位,留針30~45分鐘。每日或隔日針刺1次,直至癥狀消失。
腕骨
【位置】位于手尺側(cè),第5掌骨與三角骨之間凹陷,赤白肉際處。
【針法】取對側(cè)腕骨穴,用1.5寸毫針直刺1寸,針入后囑患者每幾分鐘活動腰腿,以引針氣,下針后可立止腰腿痛。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捻針1 次,捻針時活動腰腿部。
靈骨
【位置】在手背拇指與食指叉骨間,即合谷穴后第1掌骨與第2掌骨接合處。
【針法】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直刺1.5寸,針入后囑患者每幾分鐘活動腰腿,以引針氣,下針后可立止腰腿痛。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捻針1次,捻針時活動腰腿部。
大白
【位置】在手背面,大指與食指叉骨間陷中,即第1掌骨與第2掌骨中間之凹處。大白穴即大腸經(jīng)之三間穴,但緊貼骨緣下針。
【針法】貼骨進針,直刺1.5寸,針入后囑患者每幾分鐘活動腰腿,以引針氣,下針后可立止腰腿痛。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捻針1次,捻針時活動腰腿部。
手千金
【位置】尺骨外側(cè),手五金穴(手五金在尺骨外側(cè),距豌豆骨6.5寸)后1.5寸,約距三焦經(jīng)走向外開5分。
【針法】手撫胸取穴,當(dāng)尺骨外側(cè),直刺1寸,針入后囑患者每幾分鐘活動腰腿,以引針氣,下針后可立止腰腿痛。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捻針1次, 捻針時活動腰腿部。
心門
【位置】在尺骨鷹嘴突起之上端,去肘1.5寸陷中。
【針法】手撫胸取穴,針深1寸,針入后囑患者每幾分鐘活動腰腿,以引針氣,下針后可立止腰腿痛。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捻針1次,捻針時活動腰腿部。
中極
【位置】關(guān)元下1寸,臍下4寸。
【針法】直刺,從腹側(cè)向背側(cè)刺入,針5分~1.5寸。
神闕
【位置】臍窩正中。
【針法】隔姜艾灸,每次5~10壯。
鼻翼
【位置】在鼻翼上端之溝陷中。
【針法】當(dāng)鼻翼中央上端之溝陷中取之。針深1~2分,針入后囑患者每幾分鐘活動活動腰腿,以引針氣。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捻針1次,捻針時活動腰腿部。
下關(guān)
【位置】在顴骨下緣,下頜骨髁狀突前方,當(dāng)顴骨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處,閉口取穴。
【針法】用1寸毫針直刺1寸,針入后囑患者每幾分鐘活動腰腿,以引針氣,下針后可立止腰腿痛。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捻針1次,捻針時活動腰腿部。
版權(quán)聲明:本公眾號所有非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權(quán)利人所有;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