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娜娜
經(jīng)典名著
法國作家左拉的代表作《娜娜》是他的鴻篇巨著《盧貢-馬卡爾家族》中一部頗有文學價值和藝術價值的長篇小說。它的問世擴大并鞏固了左拉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
《娜娜》發(fā)表后在法國引起了轟動,小說初版的第一天,其銷售量達五萬五千多冊,開創(chuàng)了法國出版界從未有的盛況。小說曾被改編為電視、電影在法國多次播映。
在左拉的全部創(chuàng)作中,《娜娜》是藝術成就較高的一部作品,自問世至今,已有一個世紀了,它在全世界范圍內擁有廣泛的讀者,相繼被譯成20多種上語言文字,即使在法國,其影響也經(jīng)久不衰。
《盧貢—馬卡爾家族》
《盧貢—馬卡爾家族》是法國著名作家左拉的一部《人間喜劇》式的大型連續(xù)性作品總集。也是左拉從28歲到53歲伏案工作25年的杰出創(chuàng)造,全書共20部,長達600萬字,出場人物多達1000余人;內容幾乎涉及法蘭西第二帝國和第三共和國時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政治、軍事、金融等,還有反映農(nóng)民和科學的。為寫這部作品,左拉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準備工作。按他的計劃,這部巨著將是“第二帝國時代一個家族的自然史和社會史”。作者的意圖是通過一個家庭五代人的生活說明遺傳和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
作者風采
左拉(1840—1902)是法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文藝理論家。1840年4月12日出生于巴黎,幼年喪父,在外祖父的接濟下生活。他在中學時已顯露出文學才華,試寫過一些作品。60年代,左拉發(fā)表了一些中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并逐步建立了他的自然主義理論。在他的《實驗小說》、《戲劇中的自然主義》等作品中系統(tǒng)地闡述了他的文學理論,成了自然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建者。從1868年開始,左拉伏案工作25年,完成了一部《人間喜劇》式的連續(xù)性大型作品《盧貢—馬卡爾家族》。全書共包括20部長篇。其重要作品有:《小酒店》、《金錢》、《萌芽》、《娜娜》等。繼《盧貢—馬卡爾家族》后,左拉又完成了長篇小說三部曲《三城市》。晚年,左拉寫了抒發(fā)他社會理想的《四禍音書》。他的作品氣勢雄渾,筆力酣暢,在法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銀屏再現(xiàn)
影片《娜娜》根據(jù)左拉的同名小說改編,由法國西泰電視電影工作室出品。
拿破侖三世的內侍長米法伯爵出身名門,他繼承了大筆的財產(chǎn),有榮譽也有地位,并且擁有美麗的妻子,然而他卻被娜娜弄得神魂顛倒。雖然,娜娜也被他的狂熱、彬彬有禮以及帝國官員的大家風范所吸引,但對她來說,米法與其他男人沒什么區(qū)別。米法卻無法適應沒有娜娜的生活。幾經(jīng)周折,娜娜回到了米法的懷抱,大肆揮霍他的錢財,還嘲笑他的富有。他的妻子因此離開了他,他的女兒也進了修道院,財產(chǎn)、房子、地位、榮譽都沒有了,一無所有的米法為了阻止娜娜投入他人的懷抱,一氣之下將她掐死。就這樣,娜娜嘗到了為自己種下的苦果,落得個悲劇收場。
68、兩個新嫁娘
經(jīng)典名著
《兩個新嫁娘》是巴爾扎克鴻篇巨著《人間喜劇》中的一部。
這部小說是以討論婚姻愛情問題為主的。書中講述了兩個年輕女人的愛情故事,她們擁有對愛情的不同理解,最終的結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路易絲理解的愛情是浪漫主義的,她注重于內心的激情,愛憎分明,她的愛情行為都是以此作為指導原則的,結果她的兩次婚姻都以悲劇而告結局。
相反,勒內的愛情是很現(xiàn)實的,她更注重于對夫妻雙方的責任和義務的履行,她的愛情就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最終,她的婚姻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結局。
這兩種愛情觀念,是現(xiàn)實生活中很普遍的兩種形式,對此的描寫已成為歷代文學家反復創(chuàng)作的主題。巴爾扎克的文學風格一貫以寫實為主,他對這個問題解答的傾向性是十分明顯的。他的這部作品正是試圖證明,現(xiàn)實的責任和義務,比起僅僅受激情支配的愛情觀念來說,更適合于作為家庭幸福的基礎。
巴爾扎克是法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有《人間喜劇》,其中《歐也妮?葛朗臺》等著名篇章,早已是家喻戶曉的杰作了。
作者風采
巴爾扎克(1799-1850),法國最杰出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恩格斯稱他是“比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一切左拉都要偉大得多的現(xiàn)實主義大師”。
巴爾扎克生于法國西部的杜爾城。他小時候在旺多姆教會學校讀書,后進入巴黎的一所大學學法律。畢業(yè)后的巴爾扎克不顧父母反對立志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第一部作品歷史悲劇《克倫威爾》完全失敗。曾一度棄文從商均告失敗。商業(yè)上的失敗使他債臺高筑,拖累終生,但也為他日后的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829年發(fā)表了長篇小說《舒昂黨人》,這是巴爾扎克獲得世界聲譽的第一部作品。此后他以旺盛的精力,驚人的速度寫出了一部又一部作品,筑成了宏偉壯麗的文學大廈——《人間喜劇》,主要作品有《驢皮記》、《歐也妮?葛朗臺》、《兩個新嫁娘》、《高老頭》、《幻滅》、《貝姨》等。
銀屏再現(xiàn)
影片根據(jù)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的同名小說《兩個新嫁娘》改編而成。
露易絲和勒內出身貴族,兩人在修道院時結下深厚情誼。勒內嫁給了年長十歲的貴族阿爾芒生活幸福,并勸阿爾芒投身政治,終獲成功。露易絲與流亡貴族菲利浦相愛并結婚,卻整日沉迷于社交活動,結果以悲劇告終。兩位姑娘相遇巴黎時,露易絲已與平民于連同居。露易絲對于連愛得發(fā)瘋,一次誤會讓她猜忌,以致郁結于心,終于病倒,勒內趕來看望她時,路易絲已奄奄一息了。
69、約翰?克利斯朵夫
經(jīng)典名著
《約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創(chuàng)作的一部獲得世界聲譽的長篇小說。這部作品從1890年開始孕育,經(jīng)過長期醞釀、構思,于1904年2月發(fā)表第一卷,到1912年10月完成最后一卷,共花了20多年時間才完成,被高爾基稱之為“長篇敘事詩”并給予高度評價。
小說以音樂家克利斯朵夫一生的戰(zhàn)斗為經(jīng),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二三十年間的歐洲生活為緯,表現(xiàn)了十月革命前整整一代西方正直知識分子的思想面貌和精神面貌,描繪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歐洲生活的廣闊的社會圖景,提出了歐洲現(xiàn)代生活和思想文化領域里眾多的重大問題,因而被譽為20世紀第一部最偉大的小說,獲1913年度法蘭西學士院文學獎,1915年獲諾貝爾獎。
作者風采
被譽為一代宗匠的法國進步作家的羅曼?羅蘭(1866—1944)出生于一個銀行小職員家庭。1886年先后在巴黎高等師范學校、法國考古學校等校讀書,獲博士學位。后在巴黎高師和巴黎大學講授藝術史,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兼寫音樂評論。早期主要創(chuàng)作劇本,著有《革命戲劇》。從1903年起陸續(xù)發(fā)表《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等英雄傳記。同時出版長篇巨著《約翰?克利斯朵夫》,描寫一個音樂家靠個人奮斗來反抗現(xiàn)實的悲劇,集中表現(xiàn)了作者早期的人道主義和個人主義思想。1922—1933年出版第二部重要的長篇小說《母與子》,反映知識分子從虛無主義走向斗爭道路的歷程。這兩部作品給他帶來了巨大的聲譽。
銀屏再現(xiàn)
影片《約翰?克利斯朵夫》根據(jù)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同名小說改編。
影片講述了音樂家約翰?克利斯朵夫平凡而偉大的一生。他的音樂一直領導著時代的潮流,不僅得到聽眾的理解,也受到媒體的褒獎。影片穿插了他與一個喜劇演員的短暫愛情,與牧師妻子的戀情,以及與奧利維一起參加社會黨為爭取每天8小時工作而進行的斗爭。晚年,克利斯朵夫與葛拉齊亞生活在一起,并享受著奧利維的兒子和葛拉齊亞的女兒對他的愛,在巴黎度過了他的余生。
70、幽谷百合
經(jīng)典名著
《幽谷百合》是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最優(yōu)秀的小說之一,是法國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青年貴族費利克斯追求莫瑟夫伯爵夫人。伯爵夫人的丈夫暴戾,家庭生活缺少樂趣。他的介入,掀起她感情上的波瀾。她忍受著內心的痛苦,對丈夫保持忠貞。費利克斯后去巴黎,經(jīng)不起貴婦迪特利小姐的誘惑,墜入情網(wǎng)。伯爵夫人得悉,悲痛欲絕,把死當做是天主的恩賜。彌留之際,費利克斯趕到,她在臨終時給他的信中吐露了隱衷。這是一曲哀婉動人的愛情悲歌。在古堡發(fā)生的故事中,讓我們看到了時代變幻的風云。百日政變的影響、宮廷的變化、老貴族的流亡生活、年輕貴族巴黎發(fā)跡等等,無一不打上深深的時代印記。
作者風采
巴爾扎克(1799-1850)是法國最杰出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恩格斯稱他是“比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一切左拉都要偉大得多的現(xiàn)實主義大師”。
巴爾扎克生于法國西部的杜爾城。他小時候在旺多姆教會學校讀書,后進入巴黎的一所大學學法律。
畢業(yè)后的巴爾扎克不顧父母反對立志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第一部作品歷史悲劇《克倫威爾》完全失敗。曾一度棄文從商均告失敗。商業(yè)上的失敗使他債臺高筑,拖累終生,但也為他日后的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829年發(fā)表了長篇小說《舒昂黨人》。這是巴爾扎克獲得世界聲譽的第一部作品。此后他以旺盛的精力,驚人的速度寫出了一部又一部作品,筑成了宏偉壯麗的文學大廈——《人間喜劇》,主要作品有《驢皮記》、《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幻滅》、《貝姨》等。
銀屏再現(xiàn)
影片《幽谷百合》根據(jù)法國著名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巨匠巴爾扎克的同名小說改編。
這是一曲哀婉動人的愛情悲歌。青年貴族費利克斯在一次舞會上偶遇莫瑟夫伯爵夫人,立刻被她的美貌和高貴的氣質所吸引。費利克斯回家鄉(xiāng)療養(yǎng)時,再度與伯爵夫人相遇,對她產(chǎn)生了真摯的愛情。伯爵夫人的丈夫脾氣暴戾,家庭缺少樂趣,費利克斯的介入令伯爵夫人感情上掀起了波瀾,但她卻不想背叛丈夫。兩人之間柏拉圖式的精神之戀,引起了英國女貴族杜德萊勛爵夫人的好奇,費利克斯經(jīng)不起誘惑,墜入情網(wǎng),不能自拔。伯爵夫人得知悲痛欲絕,把死當做天主的恩賜,彌留之際,費利克斯趕到了……
71、莎士比亞全集
經(jīng)典名著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他寫過37部戲劇,此外還有兩首長詩和154首十四行詩。他的詩歌代表作有《維納斯與阿都尼》、《魯克麗絲受辱記》和《十四行詩》。這些詩歌頌友誼和愛情,詩人把它們看做是人與人之間和諧關系的表征,他特別強調心靈的結合、忠誠和諒解這些人文主義理想。詩人歌頌青春和美,以與現(xiàn)實中的丑惡相對照,堅信美好的事物應當永存,并可以借助于文藝而成為不朽。
莎士比亞的戲劇可以分為歷史劇、悲劇、喜劇。莎士比亞的歷史劇具有史詩的宏大規(guī)模,雖然講的是英國過去的歷史,卻寫出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社會和當時人們所關心的問題,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代表作有《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理查三世》、《亨利六世》等。莎士比亞的悲劇創(chuàng)作不僅具有深刻的批判性質,而且在當時可能達到的程度上最真實地反映了現(xiàn)實。他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他們體現(xiàn)著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性格,也反映出作者的理想。代表作有《哈姆萊特》、《李爾王》、《奧瑟羅》、《麥克白》、《羅米歐與朱麗葉》等。
《羅密歐與朱麗葉》講述的是一對青年一見傾心,但因封建世仇,戀愛受到阻撓,導致二人的死亡。最后,雙方家長鑒于世仇鑄成的錯誤,言歸于好。這出悲劇反映了人文主義者的愛情理想和封建惡習、封建壓迫之間的沖突。詩人以抒情筆調,特別在月夜陽臺兩個主人公對話一場中,寫出了一首贊美青春和愛情的頌歌。詩人多用日光、月光、星光等代表光明的比喻來形容青春愛情的美,在封建的黑夜放出光明。青年主人公雖然最后都犧牲了,但劇本表明美好的事物和真正的愛情是不朽的,死神是無能為力的,在付出一定代價之后,封建偏見可以被克服。
《哈姆萊特》是莎士比亞最主要的悲劇作品之一。哈姆萊特的故事,最早見于12世紀末一部丹麥史。
丹麥王子哈姆萊特在德國人文主義中心維登堡大學讀書。他的叔父克勞狄斯毒死老哈姆萊特,篡奪了王位,并娶了嫂嫂。哈姆萊特回國以后,父親的鬼魂告訴他自己致死的原因,他遵照鬼魂囑咐,決定復仇。同時國王開始懷疑哈姆萊特,在大臣波洛涅斯的建議下,利用大臣在自己的女兒、哈姆萊特的情人奧菲利婭去試探他,又指使哈姆萊特的兩個同學羅森格蘭茲和吉爾登斯前去試探他,都被他識破。哈姆萊特利用一個劇團到宮廷演戲的機會,證實了鬼魂的話,決心行動。他說服母親疏遠國王,并把波洛涅斯錯當國王殺死。國王派來哈姆萊特和兩個同學去英國索討貢賦,想借英王之手除掉哈姆萊特,哈姆萊特發(fā)現(xiàn)陰謀,中途矯詔,折回丹麥。這時奧菲利婭因為父親被情人殺死,瘋癲自盡。國王乘機挑撥波洛涅斯的兒子雷歐提斯以比劍為名,設法用毒劍刺死哈姆萊特。在最后一場比劍中,哈姆萊特、國王、王后、雷歐提斯同歸于盡。
作者風采
莎士比亞(1564-161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詩人和戲劇家。生于英國的內陸艾汶河畔斯特拉福鎮(zhèn)的一個羊毛商人家庭。后因家庭經(jīng)濟困難,去倫敦謀生,先后當過劇場雜差、演員、編劇等。晚年回到故鄉(xiāng),在52歲生日那天去世。莎士比亞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37個劇本(分為歷史劇、喜劇、悲劇、傳奇劇四類),十四行詩154首和兩首敘事長詩。其中以悲劇為最佳,后人常把《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佩斯》稱為他的“四大悲劇”。《哈姆萊特》是四大悲劇中最重要的一部,無論從思想深度、生活廣度和藝術高度來說,都可以說是他的代表作。有“英國戲劇之父”之稱。莎士比亞的劇作往往取材于古代史料、民間傳說,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時代特征。藝術上,情節(jié)緊張,人物鮮明,語言生動,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對歐洲文學和戲劇的發(fā)展有深遠影響。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莎士比亞化”的創(chuàng)作原則,以肯定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
銀屏再現(xiàn)
《羅密歐與朱麗葉》
本片敘述莎士比亞膾炙人口名劇之一,羅密歐與朱麗葉兩人一見鐘情,然而他們兩家卻是世仇,雙方家長都阻止兩人戀愛,當這對戀人以死殉情后,兩家的仇怨才得的消釋。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曾數(shù)次搬上銀幕,本片為1954年所拍攝的,由意大利導演卡斯特拉尼執(zhí)筆并改編劇本,曾獲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獎。
《王子復仇記》
莎士比亞最著名的悲劇,奧斯卡四項金像金獎影片。
丹麥王子哈姆萊特在先王的幽靈指示下,得知他叔叔殺父篡位,但因性格不夠果斷而遲遲未能決定是否要為父報仇,結果釀成不可挽救的悲劇,最終哈姆萊特、國王、王后、雷歐提斯同歸于盡。
72、雙城記
經(jīng)典名著
《雙城記》是狄更斯一部成熟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它以巨大的歷史內容和出色的藝術表現(xiàn)力,贏得了讀者廣泛的稱譽,成為世界名著之一。
《雙城記》以法國醫(yī)生梅尼特的故事為主要線索,穿插了貴族青年查理斯和城市貧民革命者得發(fā)日太太的故事,以巴黎和倫敦兩個帝都為活動舞臺,展示了18世紀末法英兩國的廣闊現(xiàn)實,尤其對法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作了形象的描述,勾畫了一幅完整的歷史圖畫。
無論從思想深度還是藝術技巧來看,《雙城記》都堪稱是狄更斯創(chuàng)作藝術高峰的杰作之一,不愧列入世界文學名著之林,與世界第一流的長篇小說媲美。
作者風采
查理?狄更斯(1812-1870)是19世紀英國最杰出的小說家。他于
從1842年到1848年,是他的創(chuàng)作走向成熟的時期。這時期他先后到過美國、意大利、瑞士、法國旅游考察。作品有中短篇小說集《圣誕故事集》和長篇小說《董貝父子》。他1849年到1870年,是狄更斯創(chuàng)作取得輝煌成就的時期。他的重要代表作,都是在這一時期寫成的。先后寫的《大衛(wèi)?科波菲爾》、《荒涼山莊》、《艱難時世》、《雙城記》、《孤星血淚》等長篇小說,這些作品把揭露與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英國的國家制度、政治機構和建立在金錢基礎上的社會關系,同時對勞資沖突和工人命運給予了極大的關注。
狄更斯不知疲倦地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30余年,最后在寫作長篇小說《艾德溫?杜魯?shù)轮i》的過程中,因勞累過度而猝然逝世,那一天是
銀屏再現(xiàn)
美國米高梅公司出品的影片《雙城記》改編自英國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家狄更斯的同名小說。
這是一部直接表現(xiàn)法國大革命的名片。在艾佛蒙侯爵的殘暴統(tǒng)治下,法國農(nóng)民慘遭貴族的*殺擄掠。曼納特大夫被拘禁巴士底獄18年,得伐石太太在全家被殺后,發(fā)誓殺盡艾佛蒙的族人,但蒼天無眼,其仇卻報在家族中同情農(nóng)民并早已放棄貴族身份的達內身上。暗戀露西并受她鼓舞而重獲新生的酗酒律師卡頓以自己代替達內受刑來表達對露西的至愛。曼納特大夫的愛女露西在父親的祝福下,與仇人艾佛蒙的外甥達內幸福地結合。
73、斯巴達克思
經(jīng)典名著
長篇歷史小說《斯巴達克思》是意大利作家喬萬尼奧里的代表作。作品以公元前1世紀羅馬著名的斯巴達克思起義為題材,再現(xiàn)了這場波瀾壯的奴隸革命。這一革命風暴的偉大領袖就是斯巴達克思,他所領導的起義軍以氣吞山河的氣勢轉戰(zhàn)南北,深深動搖了羅馬奴隸制度。作者在展現(xiàn)這一歷史事件、塑造偉大歷史英雄的時候也是充滿激情的。他從多方面表現(xiàn)了奴隸起義軍的浩大聲勢,描述了一幅幅雄渾磅礴的斗爭畫面,對斯巴達克思這位叱咤風云、英勇崇高的奴隸英雄則熱情澎湃地予以謳歌。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斯巴達克思的英雄形象。將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以想象、夸張等手法強化人物的性格特征。作品氣勢宏偉、場面廣闊,主要人物形象鮮明,是意大利民族復興運動時期的優(yōu)秀作品之一。
作者風采
喬萬尼奧里(1838-1915),意大利作家。年青時在意大利撒丁王國軍隊中任軍官,在加里波第領導下多次參加反對奧地利侵略者、爭取民族獨立的解放運動,由于作戰(zhàn)英勇被任命為總參謀總的軍官。退役后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和新聞工作,并曾任羅馬高等女子師范學校校長,講授文學和歷史。他一生寫過六部歷史小說,還有劇本、詩集、文藝評論集等。長篇小說《斯巴達克思》是他的代表作,主要作品還有長篇小說《奧林匹亞》、《麥薩林娜》等。他是一位堅定的民主主義戰(zhàn)士。
銀幕再現(xiàn)
影片《斯巴達克思》根據(jù)意大利作家喬萬尼奧里的代表作改編而成。
影片以羅馬競技場血肉橫飛的角斗表演開幕。主人公斯巴達克是一個角斗士,殘酷的現(xiàn)實使他發(fā)誓要摧毀吃人的奴隸制度。經(jīng)過四年的組織準備,深夜在加普亞城發(fā)動暴動,并殺上維蘇威火山。起義隊伍不斷壯大,斯巴達克以其卓越的指揮才能和斗志,率起義軍與蘇拉為首的羅馬統(tǒng)治者的軍隊周旋,沉重地打擊了羅馬統(tǒng)治者,并拒絕了奴隸主的拉攏和誘降。最后,由于起義軍的內部分裂和敵人的破壞,起義失敗,斯巴達克在血戰(zhàn)中英勇犧牲。
74、窈窕淑女
經(jīng)典名著
肖伯納的喜劇《窈窕淑女》是一個酷似灰姑娘的喜劇,主人公伊莉莎?杜利特爾原本是個卑微、骯臟的賣花女,然而在息金斯的改造下,她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舉止優(yōu)雅的公爵夫人,艷裝華麗、珠光寶氣的伊莉莎也因此成了盛大舞會上轟動一時的人物。1913年10月,《窈窕淑女》在維也納首演后,獲得了成功,受到人們的歡迎。1950年,它被搬上了銀幕,改編成音樂喜劇,再次獲得輝煌成功。
作者風采
肖伯納(1856-1950),愛爾蘭著名戲劇家,生于愛爾蘭都柏林一個公務員家庭。因經(jīng)濟困難,15歲就在房地產(chǎn)公司當小職員。20歲時去倫敦從事文學和新聞工作,業(yè)余時間勤奮好學,博覽群書。早年寫了五部小說,均告失敗。90年代后轉而從事戲劇創(chuàng)作,寫出了《鰥夫的房產(chǎn)》、《華倫夫人的職業(yè)》、《巴巴拉少?!?、《圣女貞德》、《窈窕淑女》、《傷心之家》和《蘋果車》等50多部劇本。
肖伯納的社會問題劇在他全部劇作中占有很大比重,他繼承和發(fā)揚了易卜生開創(chuàng)的真實反映英國社會現(xiàn)實、揭露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丑惡和痼疾等社會問題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強烈反對“為藝術而藝術”的觀點,這是他對英國戲劇創(chuàng)作所做的主要貢獻,曾獲諾貝爾文學獎。
銀屏再現(xiàn)
影片《窈窕淑女》根據(jù)肖伯納的同名喜劇改編而成。
故事講述了出身貧寒的艾麗莎在語言學家希金斯教授的包裝下,具有了溫文爾雅的談吐、彬彬有禮的舉止,她那天生的風韻、甜美的歌喉和迷人的舞姿,使她在社交界大出風頭。教授改變賣花女只是為贏一場賭局,未料到自己竟愛上了艾麗莎,最后他終于放下驕傲的面具,和艾麗莎相愛。
早在20世紀30年代末,英國加布里埃爾?帕斯卡影片公司就把此劇搬上銀幕,多少年來此劇一直盛演不衰。
75、名利場
經(jīng)典名著
薩克雷的代表作《名利場》作于1847年,副標題是《一個沒有主角的小說》。小說女主人公蓓基?夏潑是個窮畫家的女兒,出身卑微,倍受歧視,她為此憤懣不平,憑自己的美貌和機智開始投機冒險的生活,不擇手段地獵取金錢,力圖進入上層社會。小說生動地塑造了這個虛榮好勝、自私自利而又機敏干練的女冒險家形象。小說另一條線索是奧斯本和賽德利這兩個資產(chǎn)階級家庭命運的變化,通過這種變化,深刻地揭示了資產(chǎn)者的思想面貌和心理特征,以及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冰冷的關系。其創(chuàng)作力求真實,筆下人物性格,采用講故事的敘述方法,親切隨便,風格獨特。它是薩克雷的成名作,確立了薩克雷在英國文壇上的重要地位。
作者風采
薩克雷(1811-1863),19世紀英國杰出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生于印度加爾各答阿里帕的一個英國官員家庭。幼年喪父,18歲入劍橋大學受到貴族化的教育。成年后,繼承父親遺產(chǎn),過了一段資產(chǎn)階級公子哥兒的生活。后自謀生計,學繪畫,想以賣畫為生,又搞證券交易,協(xié)助訴訟代理人經(jīng)辦民事案件,但均不成功。1833年起在報刊雜志發(fā)表文章,直到長篇小說《名利場》問世,他才被公認是天才的小說家。由于生活境遇的驟然變化,他開始重新觀察生活,看盡世態(tài)炎涼,也看破了世俗的浮華。他的文字滲透著幻滅的哀愁。早期作品有《當差通信》、《凱瑟林》、《霍加蒂大鉆石》、《巴利?林登的遭遇》,后期作品有《名利場》、《潘登尼斯》、《亨利?艾斯芒德的歷史》、《紐可謨一家》、《弗吉亞人》、《菲力普歷險記》等,最后一部小說《丹尼斯?杜瓦爾》僅完成八章。還有一些散文集,以《勢利人臉譜》最有名。在文學史上,薩克雷與狄更斯齊名,對世界文學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銀屏再現(xiàn)
影片改編自英國作家薩克雷的成名作《名利場》。
愛蜜麗亞與貝希同時畢業(yè)于英國一間著名的女子學校。善良的愛蜜麗亞將無家可歸的貝希帶回家。貝希是一位愛慕虛榮、貪圖勢利的女孩,她利用自己的年輕、美貌贏得了軍官司羅迪的歡心,他們結為夫婦。拜金的貝希很快成為上流社會的一朵交際花,在軍官與社會名流之間周旋。愛蜜麗亞的丈夫也為貝希著迷,這令愛蜜麗亞十分傷心。當時的社會風氣十分敗壞,人們賭博成風,羅迪欠下巨額賭債。貝希為了幫羅迪還清賭債,向伯爵借錢,條件是答應伯爵的晚餐約請。由此被羅迪誤會而離婚。此后的貝希貧困潦倒,淪為歌舞女郎。愛蜜麗亞不計前嫌與一直對貝希存有愛意的哥哥一起接貝?;丶?。此時的貝希決定重新面對生活。
76、大衛(wèi)?科波菲爾
經(jīng)典名著
《大衛(wèi)?科波菲爾》是19世紀英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狄更斯的一部重要作品,寫于1848—1850年。在這部帶有自傳性質的小說里,狄更斯借“大衛(wèi)自身的歷史和經(jīng)驗”,從某些方面回顧和總結了自己的生活道路,表現(xiàn)出他的人生態(tài)度、道德理想。作品所展示的繪聲繪色、豐富多彩的生活畫面,具有鮮明深刻的時代特點。
《大衛(wèi)?科波菲爾》寫一個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在資本主義社會尋求出路的故事。孤兒科波菲爾經(jīng)受了許多磨難,飽嘗人生辛酸,在一些善良的人們多方救助下,經(jīng)過不屈不撓的奮斗,終于獲得了事業(yè)上的成就和家庭的幸福。
作者風采
查理?狄更斯(1812-1870)是19世紀英國最杰出的小說家。他于
從1842年到1848年,是他的創(chuàng)作走向成熟的時期。這時期他先后到過美國、意大利、瑞士、法國旅游考察。作品有中短篇小說集《圣誕故事集》和長篇小說《董貝父子》。他1849年到1870年,是狄更斯創(chuàng)作取得輝煌成就的時期。他的重要代表作,都是在這一時期寫成的。先后寫的《大衛(wèi)?科波菲爾》、《荒涼山莊》、《艱難時世》、《雙城記》、《孤星血淚》等長篇小說,這些作品把揭露與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英國的國家制度、政治機構和建立在金錢基礎上的社會關系,同時對勞資沖突和工人命運給予了極大的關注。
狄更斯不知疲倦地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30余年,最后在寫作長篇小說《艾德溫?杜魯?shù)轮i》的過程中,因勞累過度而猝然逝世,那一天是
銀屏再現(xiàn)
影片《大衛(wèi)?科波菲爾》根據(jù)英國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家狄更斯的同名小說改編,美國米高梅影片公司1935年出品。
影片以資本主義社會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命運為主題表現(xiàn)了當時英國社會的狀況,揭露了資本家對童工的殘酷剝削和貴族人物的腐朽靈魂,展示了貧民在無權勢的情況下難以為生的境況。影片保持了原著的寫實主義風格。
該片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欣賞價值和審美價值,獲1936年度奧斯卡提名獎。
77、苔絲
經(jīng)典名著
《苔絲》是19世紀末英國杰出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托馬斯?哈代的代表作,這部小說確立了他19世紀末英國最杰出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家的地位。
美麗、善良的農(nóng)村姑娘苔絲遭到資產(chǎn)階級少爺亞雷?德伯的蹂躪,從此開始陷入痛苦的深淵。后來她遇上克萊爾,兩人真心相愛。在新婚之夜,苔絲為了忠于丈夫,將自己過去的悲慘遭遇告訴了克萊爾,沒想到換來的卻是克萊爾的無情離去。為困頓的生活所迫,苔絲再次落入亞雷手中。此時,克萊爾的歸來讓苔絲感到無比絕望。為了與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她殺死了給自己帶來無盡痛苦的亞雷。幾天后,苔絲被捕,以殺人罪判處死罪??巳R爾則遵照苔絲的囑咐,帶著她的妹妹開始了新的生活。
作者風采
哈代(1840-1928)是英國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家和詩人。生于緊鄰多塞特郡大荒原的一個小村莊。少年時代當過學徒,自學了拉丁文、希臘文和神學著作。曾在倫敦大學進修法語,同時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哈代一生著有《還鄉(xiāng)》、《卡斯特橋市長》、《德伯家的苔絲》和《無名的裘德》等14部長篇小說,還寫有4部短篇小說集,8部抒情集和史詩劇《列王》。哈代的小說大多以遠離城市文明、保留著傳統(tǒng)習俗的英國西南各郡農(nóng)村為背景,反映了資本主義勢力侵入英國農(nóng)村城鎮(zhèn)后所引起的社會經(jīng)濟、政治、道德、風俗等變化和人民的悲慘命運,揭露了使人窒息的資產(chǎn)階級道德、法律觀念的虛偽性,并謳歌了勞動人民的勤勞樸實、正直善良。哈代小說結構嚴謹,情節(jié)生動,地方色彩濃厚,頗具藝術魅力。在英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銀屏再現(xiàn)
影片根據(jù)19世紀英國大文豪托馬斯?哈代的小說《德尤伯維爾家的苔絲》改編。
美麗純樸的苔絲到貴族德尤伯維爾家當女傭,被少爺亞力克誘騙失身。后來,她到另一牧場,與青年克萊爾相戀,并嫁給他。但是,婚后不久,克萊爾就拋棄苔絲到巴西去了。她只好回到娘家。為生活所迫,苔絲不得已又和亞力克同居。幾年后,克萊爾從巴西歸來,想與苔絲重歸于好,但為時已晚。苔絲因不堪忍受精神上的痛苦,殺死毀掉她一生的亞力克而被判處絞刑。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選擇了一種樸素的、抒情式的陳述與相當細膩的寫實相互交融的手法,既忠實于原著的精神,又重現(xiàn)了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鄉(xiāng)村的氛圍。影片另一成功之處是扮演苔絲的新星娜斯塔西婭?金斯基,在導演匠心獨運的處理下,恰到好處地把主人公戲劇化的一生及其神秘色彩表現(xiàn)得頗為傳神,震撼了觀眾的心靈;金斯基也因此而倍受國際影壇的注目。
影片在80年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與觀眾見面后,先后在法國、英國、美國,重要評獎臺上獲得高度贊揚和褒獎,曾獲第53屆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金像獎。影評家認為,這部影片是羅曼?波蘭斯基回到法國后拍的一部最長、最美、最昂貴、最具有雄心的上乘佳作。
78、魯賓遜漂流記
經(jīng)典名著
《魯賓遜漂流記》是英國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這是一部流傳很廣、影響很大的文學名著,它表現(xiàn)了強烈的資產(chǎn)階級進取精神和啟蒙意識。這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fā)而創(chuàng)作的。1704年蘇格蘭水手賽爾科克在海上與船長發(fā)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荒島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國。賽爾科克在荒島上并沒有做出什么值得頌揚的英雄事跡。但笛福塑造的魯賓遜卻成了當時中小資產(chǎn)階級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學中第一個理想化的新興資產(chǎn)階級者形象。
小說講述了英國青年魯賓遜不安于中產(chǎn)階級的安定平庸生活,三次出海經(jīng)商的故事。因遇海盜被摩爾人擄住,做了幾年奴隸后逃往巴西,成了種植園主。為解決勞動力缺乏問題,在去非洲販賣黑奴途中遇風暴只身漂流到一座無人荒島。小說主要寫他在島上28年的生活。他戰(zhàn)勝悲觀情緒,建住所、制器皿、馴野獸、耕土地,用各種方法尋找食物。終于戰(zhàn)勝自然,改善了生活環(huán)境。在第十七年救了一個土著,經(jīng)訓練成為自己忠實的奴仆。后又獲得新的居民,成為該島的統(tǒng)治者。最后乘英國商船回國。作品歌頌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冒險進取的精神,在歌頌人和自然界斗爭的同時又極力美化殖民掠奪行為。魯賓遜成為資產(chǎn)階級企事業(yè)家的英雄典型。
作者風采
笛福(1660-1731),英國18世紀啟蒙文學的重要作家。生于商人家庭,青年時期經(jīng)過商,當過兵。到過西班牙、德國、意大利、法國等地。在經(jīng)營商業(yè)的同時,積極從事政治活動,鼓吹社會變革,反對封建專制。曾因著文諷刺宗教政策而被拘禁。服刑期間,創(chuàng)辦了英國第一份定期出版的文化政治刊物——《評論》雜志。出獄后,創(chuàng)辦過多種期刊,因言論偏激又兩次被捕入獄,被稱為“現(xiàn)代新聞報道之父”。
笛福59歲開始創(chuàng)作小說,先后寫成了代表作《魯賓遜漂流記》(共三部)和《辛格頓船長》、《杰克上?!返?。作品極力美化殖民擴張,歌頌資產(chǎn)階級個人進取精神,表達發(fā)展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愿望,反映了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和要求,是現(xiàn)實主義初期的優(yōu)秀作品,是標志著近代英國小說逐步形成的里程碑,他因而被稱為“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為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進一步成熟奠定了基石。
銀屏再現(xiàn)
因海難而漂流到孤島上的魯賓遜在孤島上生活了28年,以驚人的毅力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家園,并且樂觀地生活了下去,最后當一艘船將他帶回文明世界時他竟是對孤島戀戀不舍了……小說《魯賓遜漂流記》的問世,引起了許多作家對此類材料的效仿,本片忠于原著,為觀眾再現(xiàn)了青年魯賓遜在孤島上的生活。
79、愛瑪
經(jīng)典名著
英國女作家奧斯汀較有影響的長篇小說《愛瑪》創(chuàng)作于1815年,是奧斯汀作品中藝術上思想上最成熟的一部。小說主人公愛瑪是個任性的地主小姐。她在無聊之中把鄰近的一個孤女哈麗葉特置于自己的保護之下,主觀臆想地安排她的戀愛。哈麗葉特很隨和地一次又一次“愛”上了愛瑪給她選擇的“求婚者”。最后在愛瑪?shù)牟回撠煹膽Z恿下,竟自以為“愛”上了本地最大的地主兼地方官奈特里先生,這時愛瑪才猛然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是愛奈特里先生的,最后兩人都找到了與自己相匹配的伴侶。作者在小說中,已把愛情、婚姻與財產(chǎn)、社會地位聯(lián)系起來。小說現(xiàn)實主義成分增多,戲劇成分減少,結構精微巧妙,喜劇氣氛彌漫全書,趣味橫生。
作者風采
銀屏再現(xiàn)
80、圣女貞德
經(jīng)典名著
肖伯納的這部關于貞德的偉大的歷史劇《圣女貞德》作于他67歲時。15世紀上半期,英法兩國發(fā)生戰(zhàn)爭,英軍入侵法國。18歲的農(nóng)村姑娘貞德向法國當局提出想與法國士兵并肩作戰(zhàn)反擊英軍。在戰(zhàn)斗中,貞德鼓起士兵的士氣,率領軍隊擊退英軍,取得了勝利。當貞德在奧爾良取得勝利后,卻被法國人出賣給英國人,最后被作為女巫燒死。
在這部歷史劇中,作者通過法國15世紀的民族女英雄貞德的事跡,譴責天主教會對異教徒的迫害,歌頌貞德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
作者風采
肖伯納(1856-1950),愛爾蘭著名戲劇家,生于愛爾蘭都柏林一個公務員家庭。因經(jīng)濟困難,15歲就在房地產(chǎn)公司當小職員。20歲時去倫敦從事文學和新聞工作,業(yè)余時間勤奮好學,博覽群書。早年寫了五部小說,均告失敗。90年代后轉而從事戲劇創(chuàng)作,寫出了《鰥夫的房產(chǎn)》、《華倫夫人的職業(yè)》、《巴巴拉少?!贰ⅰ妒ヅ懙隆?、《窈窕淑女》、《傷心之家》和《蘋果車》等50多部劇本。肖伯納的社會問題劇在他全部劇作中占有很大比重,,他繼承和發(fā)揚了易卜生開創(chuàng)的真實反映英國社會現(xiàn)實、揭露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丑惡和痼疾等社會問題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強烈反對“為藝術而藝術”的觀點,這是他對英國戲劇創(chuàng)作所做的主要貢獻,曾獲諾貝爾文學獎。
銀屏再現(xiàn)
公元1420年法國諸侯盤踞,王室偏安南方,其中最強有力的諸侯屬柏根地,它聯(lián)合英國擁有了法國絕大部分主權。農(nóng)家女子貞德受天主召喚,前去南方見王子,要求王子授予兵權。奧爾良之役,圣女貞德拿下英軍最堅強的堡壘,以后一路攻下巴黎周邊的城堡,并為皇太子加冕成為法王查理七世。但在進攻巴黎前夕,法王周圍的小人進讒言,要求與英議和,想利用失去收復失土之機會,并解放軍隊。圣女貞德只有領著孤軍前往巴黎,她不幸在一次戰(zhàn)役中被俘,英軍假借宗教審判之名,將貞德定為女巫罪名而判決火刑
81、伊豆的舞女
經(jīng)典名著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也是一篇杰出的短篇小說,在讀者中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作品情節(jié)簡單,描述一名青年學生獨自在伊豆旅游時邂逅一位年少舞女的故事,伊豆的青山秀水與少男少女間純凈的愛慕之情交織在一起,互相輝映,給了讀者一份清新,也凈化了讀者的心靈,把他們帶入一個空靈美好的唯美世界。
作者風采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說家,日本唯美主義文學的代表之一。
1899年,川端康成出生于大阪,父親是一名醫(yī)生,川端康成的命運十分坎坷,在他的幼年時期,父母先后去世,不久,撫養(yǎng)他的祖父母也離開了人間,年僅16歲的他只得暫住在伯父家中。幼年的不幸生活反倒激發(fā)了川端康成的創(chuàng)作力,他決心在自己喜愛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闖出一片天空。經(jīng)過刻苦的學習和大量閱讀世界名著,1920年,川端康成考入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系,次年即轉入國文系。同年,川端康成與今東光等人合創(chuàng)《新思潮》,并在第二期上發(fā)表了自己的處女作——《掃魂祭一景》,自此蜚聲文壇。1924年,大學畢業(yè)后的川端康成與人共同創(chuàng)辦了《文藝時代》、《文學界》等雜志,并于1926年發(fā)表短篇小說《伊豆的舞女》,事業(yè)步入了輝煌期。先后曾任日本筆會會長、日本藝術院會員和國際筆會副會長,還曾獲得過日本ZF頒發(fā)的文化勛章,聲名遠振。川端康成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文學作品,其中不乏優(yōu)秀之作,如創(chuàng)作集《情感的裝飾》、短篇小說《水晶幻想》、《禽獸》、中篇小說《山之音》、《睡美人》等。1968年,川端康成憑借《雪國》、《千只鶴》、《古都》,摘取了當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
銀屏再現(xiàn)
影片《伊豆舞娘》根據(jù)日本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由山口百惠、三浦友和聯(lián)袂主演。
影片以第一人稱的手法,講述了“我”的一段經(jīng)歷。“我”因為人生孤寂,獨自去伊豆旅行,途中遇上一伙江湖藝人,便與他們結伴而行。藝人們心地善良,性情純樸,讓我感到了人生的溫暖。尤其是那個天真、爛漫、可愛的小舞女,她讓我產(chǎn)生了無限美好的浪漫聯(lián)想,萌發(fā)出一種朦朧的戀情。四天后當我和她們道別時,我先前郁結的情懷已得到了緩解……
影片表現(xiàn)了少男少女之間初戀的那種朦朧、純真的情感。
82、百萬英鎊
經(jīng)典名著
《百萬英鎊》是馬克?吐溫的一篇有名的小說,描繪了美國的一個小辦事員出海游玩,迷失方向后,幸遇救,隨船來到英國倫敦。他身無分文,舉目無親,兩個富有的兄弟給了他一張一百萬鎊的鈔票,并以他在三十天內憑這張百萬英鎊的鈔票能否活下去而打賭。在小說的結尾,小人物不僅活過了三十天,并且利用這張百萬英鎊發(fā)了一筆財,還獲得了一位小姐的芳心。小說通過小辦事員的種種“歷險”嘲弄了金錢在資產(chǎn)階級社會叱咤風云、呼風喚雨的作用。
作者用漫畫筆法勾勒了不同人物在“百萬英鎊”面前的種種丑態(tài),幽默滑稽,趣味橫生,就如同一幅世態(tài)諷刺畫,令人忍俊不禁。
作者風采
馬克?吐溫(1835—1910)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馬克?吐溫是筆名,他原名是塞繆爾?朗荷恩?克列門斯,生于密蘇里州的佛羅里達。父親是一名鄉(xiāng)村律師,家中生活拮據(jù)。12歲時父親去世,他開始自謀生計,先后當過報童、印刷所學徒、排字工、水手和舵手,所以他的創(chuàng)作具有堅實的生活基礎。26歲時,他當上了記者,并采用馬克?吐溫這個筆名發(fā)表作品。他的創(chuàng)作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早期作品表現(xiàn)了對美國民主所存的幻想,以短篇為主,幽默與諷刺結合,批判不足,作品有《競選州長》、《高爾斯的朋友再度出洋》等;中期以長篇小說為主,諷刺性加強,重要作品有《鍍金時代》、《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王子與貧兒》等;后期作品則由幽默諷刺轉到憤怒的揭發(fā)、譴責、甚至有悲觀的情緒,主要作品有《游記》、《給范斯頓將軍辯護》等。
銀屏再現(xiàn)
影片《百萬英鎊》根據(jù)美國著名小說家馬克?吐溫的同名小說改編。
《百萬英鎊》講述了一位美國窮小子亨利?亞當斯在倫敦的一次奇遇。倫敦的兩位富翁打賭,把一張無法兌現(xiàn)的百萬鈔票借給亨利,看他在一個月內如何收場。一個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僅沒有餓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并且贏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愛情。
83、羅生門
經(jīng)典名著
芥川龍之介是日本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他的文筆詼諧,作品意味深長,在創(chuàng)作上強調題材的多樣化,十分講究寫作技巧,注意藝術形式的完美。
在芥川龍之介所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中,《羅生門》、《鼻子》、《芋粥》、《地獄圖》、《戲作三味》、《竹林中》、《蜘蛛絲》等最為杰出。然而,芥川龍之介所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中總帶有一種傷感的情調。它們大多采取歷史上奇異的、超自然的事件,描寫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民眾,面對地獄般的現(xiàn)實,不斷復蘇野蠻的生命,頑強地掙扎著繼續(xù)生存所展現(xiàn)的“野性的美”??梢哉f,他以昔日的事寫小說,并非憧憬昔日的事,而是借助歷史的舞臺,展現(xiàn)現(xiàn)代的事,對現(xiàn)實和人生進行理性的思考。
尤其是其代表之一的《羅生門》,將現(xiàn)代社會的“現(xiàn)實場”放置在日本的歷史之中,通過細致地描寫主人公的心理歷程,來揭示人在善與惡、美與丑的對立和相克中所流露的不安定心緒,同時在對人的自私心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情況下,將矛盾的并存絕對化,來展現(xiàn)自己的觀念世界,達到以冷眼的旁觀者觀察社會上的利己主義的目的。
從這些作品里,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取材遍及古代至近代的各個歷史時期,但作者卻巧妙地用近代人的利己主義來解剖歷史上的人物,對人間賦予新的解釋。作為人生的觀察者,他有“兩個自己”,“一個是有活動能力的熱情的自己,一個是有觀察能力的冷酷的自己。”他正是以熱情與冷酷的雙眼,審視不同歷史人物的人生軌跡,冷靜地解釋現(xiàn)實和人生。
作者風采
芥川龍之介(1892-1927),明治二十五年誕生于日本東京京橋區(qū),因他是辰年辰月辰時出生,故父親給他取名為“龍之介”。他的父親名叫新原敏三,以牛奶屋為業(yè),在新宿和住地經(jīng)營牧場。龍之介剛生下來九個月,母親便發(fā)了狂,他便由舅舅芥川道章?lián)狃B(yǎng),遂改名為“芥川龍之介”。這對他的一生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
1898年,芥川龍之介6歲時進入江東小學讀書,18歲從第三中學畢業(yè),此后進入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科學習西方文學。1916年,他大學畢業(yè),時年24歲。芥川龍之介從小學一直到大學,學習成績均是優(yōu)秀。他喜愛讀書,尤其偏愛歷史,他曾打算成為一位歷史學家。與他同年級的學生里,有久米正雄、菊池寬、山本有三等人,后來都成了著名作家。
芥川龍之介被稱為日本的“秀才作家”,他是日本生于大正時期的最有名的短篇小說作家。他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148篇短篇小說,在日本文學史上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為紀念他,1935年日本文世春秋社的創(chuàng)始人菊池寬(1888-1948)設立了日本最重要、最有影響的文學獎——“芥川獎”。
銀屏再現(xiàn)
影片根據(jù)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名篇《竹林叢中》改編,但片名取自芥川的另一部作品《羅生門》。它是日本大導演黑澤明的傳世名作,也是日本電影在世界產(chǎn)生巨大影響的第一部作品。
影片講的是一個單線條的故事,只有有限的四處場景,人物不過七八人,可是影片卻拍得有聲有色,饒有趣味,而且蘊涵極為豐富,令人回味不盡。
影片在日本電影史上很有影響,是一部有紀念意義的作品,它為日本電影走上世界影壇打開了一扇新世紀的大門。影片體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者的深刻的人生思索。作品內涵十分豐富,它鞭撻了人的自私自利思想,但也流露出對人性不可信的絕望。
影片在拍攝時充分利用了光和影的變幻,表現(xiàn)三個人物心理和情緒上的變化,此片獲1915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金獅獎,獲美國影藝學院第2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同時被選入日本名片200部之列。
84、費加羅的婚禮
經(jīng)典名著
《費加羅的婚禮》是博馬舍“費加羅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創(chuàng)作于1778年。作品把伯爵放在人民的對立面,暴露了貴族的腐朽墮落,同時也反映出強烈的反封建的色彩,富有時代氣息,風格明快幽默,情節(jié)曲折生動,以嬉笑怒罵的語言,突出強烈的喜劇效果,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
《費加羅的婚禮》為法國和歐洲戲劇的發(fā)展積累了新的經(jīng)驗,俄國作家赫爾岑說:“《費加羅的婚禮》是一部天才的作品,法國舞臺上獨一無二的作品。”
作者風采
博馬舍(1732—1799)18世紀后期法國最著名的喜劇作家。出身鐘表匠家庭。1753年以鐘表師的身份入宮廷服務,1757年改名博馬舍,并加上貴族標志“德”。1767年寫出他的第一個劇本《歐也妮》,1770年寫出《兩個朋友》。1773年,博馬舍與人進行了一場訴訟,為此發(fā)表了四部《備忘錄》,揭露法院的內幕,引起了強烈反響。1775年,《塞維利亞的理發(fā)師》在巴黎公演,受到熱烈歡迎。70年代末,他發(fā)起法國第一個戲劇家協(xié)會,出版了法國第一部《伏爾泰全集》。1778年寫成了《費加羅的婚禮》,于1784年公演,成為法國戲劇史上的重大事件。
銀屏再現(xiàn)
影片《費加羅的婚禮》根據(jù)法國劇作家博馬舍的同名戲劇改編的。
貴族阿爾瑪伯爵愛上了夫人的侍女蘇珊娜,于是千方百計地想破壞蘇珊娜與府中男仆費加羅的婚事,聰明的費加羅看出了伯爵的心思,在夫人的幫助下,伯爵的邪念最終未能得逞,在一片歡慶聲中,費加羅與蘇珊娜終于結成美滿的姻緣。
這是一出輕松、幽默、詼諧的喜劇,是戲劇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
【說明】
博馬舍(1732—1799),出生于巴黎鐘表匠家庭。13歲時就輟學在家,但他勤奮好學,博覽群書,終于成為知識淵博,才氣橫溢的作家和社會活動家。
博馬舍1772年完成了以費加羅為主人公的第一部戲劇《塞維勒的理發(fā)師》(又名《防不勝防》),《費加羅的婚姻》(又名《狂歡的一日》1778年完成)于1784年在法蘭西劇院首次公演,取得驚人成功。這部喜劇也為莫扎特的同名歌劇提供了藍本。1792年完成“費加羅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有罪的母親》,思想性藝術性都較差,表現(xiàn)了劇作家革命精神的衰退。
博馬舍是繼莫里哀之后又一杰出的喜劇作家,他的優(yōu)秀劇作起著從古典主義向近代戲劇過渡的橋梁作用。
85、嘉爾曼
經(jīng)典名著
《嘉爾曼》(又譯作《卡門》)是法國作家梅里美的主要代表作。故事發(fā)生在西班牙,主人公嘉爾曼是個聰明美麗、獨立不羈、又十分任性的吉普賽女郎。她是一個具有強烈個性的、要求自由的女性。她身上有邪惡的特點,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但重要的是她的真誠、坦率、剛毅不屈。她蔑視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法律,用惡習的方式反抗社會,是社會的叛逆者。這部小說發(fā)表不久就被改編成歌劇,由法國作曲家比才(1838—1875)作曲。
作者風采
梅里美(1803—1870)法國小說家。1825—1830年是梅里美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階段,作品多是劇作、詩歌。1829年的歷史小說《查理九世時代的遺事》問世,標志著他創(chuàng)作的成熟。這期間,他還發(fā)表了幾部短篇小說,顯示出他短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才能。19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初他到西班牙、英國、意大利、希臘、土耳其等國。這個時期開始了中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取得出色的成就,特別是《高龍巴》、《嘉爾曼》更加膾炙人口,堪稱其代表作。1844年,進入法蘭西學士院。40年代末,曾翻譯普希金、萊蒙托夫、果戈理和屠格涅夫的作品。1848年革命中,贊成過共和,對革命表示同情。1853年6月成為參議員。
他的創(chuàng)作以中、短篇成就最大,故事情節(jié)扣人心弦,人物性格鮮明,具有特殊風格。
銀屏再現(xiàn)
嘉爾曼是一位美麗迷人而又桀驁不馴的吉普賽姑娘,她愛上了軍官唐何塞,使其陷入情網(wǎng)。唐何塞為嘉爾曼與上司拔刀相斗,被迫離開軍隊。不久,嘉爾曼移情別戀,愛上一位斗牛士,唐何塞難以忍受,要求嘉爾曼跟他走,遭到嘉爾曼的拒絕。傷心欲絕的唐何塞拔刀刺死了嘉爾曼后投案自首,將自己送上了絞架。
86、吝嗇鬼
經(jīng)典名著
五幕喜劇《吝嗇鬼》是法國劇作家莫里哀的代表作,作者在劇中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守財奴形象——阿巴貢。這一形象不僅在莫里哀的喜劇中,也成為歐洲文學史上著名的守財奴典型。他的吝嗇貪婪,以及高利貸剝削,反映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特性。他和兒女的矛盾,反映了以金錢為聯(lián)系紐帶的家庭關系的破裂,也揭露了資產(chǎn)階級對金錢的貪欲。作品將劇中人物經(jīng)濟上的對立、愛情上的沖突、性格上的矛盾巧妙集中在一起,具有發(fā)人深省的嚴肅喜劇效果,揭露有力,諷刺深刻。
作者風采
莫里哀(1622—1673)是歐洲17世紀古典主義著名劇作家。莫里哀的父親是富有的商人,1635年送莫里哀進貴族子弟學校讀書,1640年又為他買下碩士頭銜和律師職務。但莫里哀的志趣在戲劇方面。1643年與人合作,成立了“光耀劇團”,后因劇團經(jīng)營失敗負債累累而入獄。出獄后又加入另一劇團,離開巴黎周游大半個法國達12年之久,回巴黎后開始他的創(chuàng)作生涯。1659—1663年,莫里哀開創(chuàng)古典主義。1659年上演了《可笑的女才子》,以后相繼寫出了《丈夫學堂》、《太太學堂》等喜劇。1664—1668年是莫里哀創(chuàng)作成熟時期,寫了幾部優(yōu)秀劇本:《偽君子》、《恨世者》、《吝嗇鬼》等。后期,莫里哀又創(chuàng)作了《貴人迷》、《司卡班的詭計》等一些劇本。
莫里哀一生創(chuàng)作了近30部喜劇,反映生活面十分廣闊,直接嘲諷當時的弊端,富有時代氣息,表現(xiàn)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而且善于用夸張手法和性格化語言塑造人物形象,巧妙吸取鬧劇形式以加強戲劇效果。被譽為法國現(xiàn)實主義喜劇的首創(chuàng)者,對歐洲乃至全世界的喜劇藝術發(fā)展都有深刻影響。
銀屏再現(xiàn)
影片《吝嗇鬼》根據(jù)法國著名劇作家莫里哀的同名喜劇改編。
這是一部幽默的諷刺喜劇,阿巴貢是個靠放高利貸發(fā)財?shù)馁Y本家,他愛財如命、吝嗇成性,在兒女面前裝窮,要兒子娶不要彩禮的寡婦,逼女兒嫁不收嫁妝的老頭。當他埋在花園里的“命根子”——金幣被偷走后,他呼天喊地,靈魂也隨他的“命根子”而不得安寧。
飾演阿巴貢的路易?德?菲奈斯是大家熟悉的喜劇演員,他在《虎口脫險》中幽默、詼諧、精湛的表演令人難以忘懷。
【說明】
《吝嗇鬼》是莫里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創(chuàng)作于1668年。劇情借用古羅馬喜劇作家普勞圖斯的《金罐子》,寫高利貸者阿巴貢愛財如命的吝嗇可笑。阿巴貢放債,兒子舉債;兒子愛上的窮姑娘,又正是阿巴貢的意中人。戲劇矛盾尖銳突出,它通過栩栩如生的人物、戲劇性的情節(jié)和幽默諷刺的語言,真實深刻地揭露了資產(chǎn)階級積累財富的狂熱和金錢的罪惡,以及建立在金錢基礎上的人與人之間的冷酷關系。因其形象刻畫的真實深刻,阿巴貢成為“吝嗇鬼”的代名詞。
87、白鯨
經(jīng)典名著
美國著名作家梅爾維爾的長篇小說《白鯨》創(chuàng)作于1851年,小說描寫一位捕鯨船長在在海上捕魚時,不慎被白鯨咬掉了一條腿,他發(fā)誓要找到白鯨。船長航行了幾乎整個世界,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白鯨。于是,船長命令船員們靠近白鯨叉死它,船員明知九死一生但不得不服從船長的命令,他們叉中了白鯨,受傷的白鯨兇狠地沖向他們的魚船,魚船被撞得粉碎,船上的人除一人死里逃生外,都與白鯨同歸于盡了。
小說中稱霸海洋的白鯨被寫成一種強大可怕的、對人懷有敵意又難以制服的怪物。它是人類難以擺脫并深受其害的人間罪惡的象征。小說描寫了捕鯨的艱難和捕鯨工人的智慧和勇敢,很有現(xiàn)實意義,有濃重的象征意味和神秘色彩。小說撲朔迷離、欲辯難言的意境在20世紀30年代引起歐美文學界強烈反響,成為浪漫主義的杰作。
作者風采
梅爾維爾(1819-1891)是美國浪漫主義小說家和詩人。青年時代當過水手,在長達四年的海上生活中,品嘗了捕鯨船上的艱難與困苦。在南太平洋航行期間,他在一個海島上的土著泰比人中間生活了一段時間。他初創(chuàng)作的小說《泰比》和《奧穆》都是以他的經(jīng)歷見聞為基礎,描寫異國風土人情的作品。作者把未開化的、未被近代文明玷污的人們的純樸生活同資本主義的文明相互對照,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了深刻的揭露。梅爾維爾是美國浪漫主義后期的代表人之一。作品帶有一種神秘和悲觀的色彩。代表作品長篇小說《白鯨》所表現(xiàn)的神秘和悲觀的浪漫主義色彩引起當時歐美文學界很大的反響,并因此被尊為美國第一流的浪漫主義作家。
銀屏再現(xiàn)
本片根據(jù)美國著名作家梅爾維爾的巨著《白鯨》改編拍攝。片中主人公亞哈由美國著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飾演。
捕鯨船船長亞哈被一條叫莫比?迪克抹香鯨咬斷一條腿。為了復仇,他利誘威逼船員們不顧一切地去追捕白鯨,既不顧船員們的生命安危,也不顧陸續(xù)出現(xiàn)的兇險以及襖教徒的不祥預言,他們像發(fā)瘋似的在大海上與白鯨周旋惡斗,最后終于擊中白鯨,他的捕鯨船也被狂怒的白鯨掀翻,船員們葬身海底,亞哈本人被纏結的捕鯨繩絞死,只有水手以實瑪利一人死里逃生,成為悲壯故事的敘述者。
88、情感的迷惘
經(jīng)典名著
茨威格是奧地利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其精巧的結構、細致的心理分析、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出色的景物描寫,以及優(yōu)美的語言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茨威格早期作品受印象主義、象征主義和新浪漫主義影響,但基本傾向是現(xiàn)實主義。本書所選的六部小說《枷鎖》、《情感的迷惘》、《象棋的故事》等,體現(xiàn)了茨威格小說的風格和特色。他在作品中對人性的弱點和缺憾給予諒解和寬容,對弱者表示關注和同情,對法西斯破壞人類文明和摧殘人的精神的行徑加以抨擊。
作者風采
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著名作家、文藝評論家。1881年生于維也納一個富裕的猶太工廠主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1904年后任《新自由報》編輯。后去西歐、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歷。在法國結識維爾哈倫、羅曼?羅蘭、羅丹等人,受到他們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以后,發(fā)表反戰(zhàn)劇本《耶雷米亞》。在瑞士與羅曼?羅蘭等人一起從事反戰(zhàn)活動,成為著名的和平主義者。1938年流亡英國,并加入英國國籍。1941年到達巴西。他的文學成就主要有傳記文學《三位大師》、《羅曼?羅蘭》、《三個描摹自己生活的詩人》;中短篇小說集《最初的經(jīng)歷》、《馬來狂人》、《恐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情感的迷惘》和《象棋的故事》;惟一的一部長篇小說是《愛與同情》。茨威格在世界范圍內擁有廣大的讀者,他的作品被譯成50多種文字,銷行量達數(shù)百萬冊。高爾基稱他為“才華出眾的”、“真正的藝術家”。他的著作中享譽最高的是中短篇小說和傳記。
銀屏再現(xiàn)
影片《情感的迷惘》根據(jù)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
89、你往何處去
經(jīng)典名著
《你往何處去》是波蘭作家顯克微支于1896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它反映公元1世紀,羅馬暴君尼羅統(tǒng)治時期,羅馬的異教與基督教之間的斗爭,揭示基督教徒殉道的主題。尼羅為了欣賞大火,便下令焚燒羅馬城。事后,嫁禍于基督徒,大肆搜捕,并把他們押到斗獸場供猛獸嚙噬。暴君下令將基督徒黎吉亞公主裸體縛于牛角上,然后令勇士威爾史與牛搏斗。青年將領維尼裘斯飛身進入斗獸場,呼吁市民主持正義,保全公主的生命。在市民的一片鼓噪聲中,尼羅不得不答應。事后,他仍秘密搜捕基督徒彼得。彼得在逃離羅馬的途中巧遇基督。他跪在地上問道:“主啊!你往何處去?”基督答道:“因為你離開我的子民,我現(xiàn)在要到羅馬重豎十字架去。”彼得明白基督的啟示,遂返回羅馬,不幾天,就被暴君釘死在十字架上。他臨刑前,預言羅馬將大亂,尼羅必誅,基督教必昌。小說歌頌了基督徒彼得的勇敢、樂觀的殉道精神。作者把羅馬帝國頹廢時期的社會描繪得淋漓盡致,把基督教的信仰和道德與征服多神教的情景寫得恰如一幅圖畫。作品獲1905年諾貝爾文學獎,被譯成30余種文字,并被改編成電影在各國上演,影響深遠。
作者風采
顯克微支(1846-1916),波蘭現(xiàn)實主義作家,生于波德拉斯地區(qū)一個小貴族家庭,曾在華沙大學語文系學習。1872年,以李沃斯特的筆名在《波蘭報》上發(fā)表諷刺小品和短篇小說,一鳴驚人。1876-1879年,赴美采訪?;貒蟀l(fā)表通訊集《旅美書簡》和《為了面包》、《燈塔看守人》等短篇小說,揭露美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的虛偽性和波蘭移民的悲慘處境,體現(xiàn)了作家進步的民主主義思想。從80年代起,他轉向長篇歷史小說的創(chuàng)作,寫有歷史小說三部曲:《火與劍》、《洪流》、《伏沃迪約夫斯基先生》,反映17世紀波蘭人民抗擊異族入侵的斗爭,使讀者看到歷史上波蘭人民的決斗、戰(zhàn)爭,充滿著希望的呼聲,起到喚醒沉睡的民心和鼓舞人民斗志的作用。還寫有長篇歷史小說《你往何處去》和《十字軍騎士》。前者反映古羅馬多神教與基督教的斗爭;后者描寫15世紀初波蘭貴族反對日耳曼十字軍騎士團的入侵,贊美了波蘭和立陶宛人民共同抗擊入侵者的斗爭精神。1905年,以他“作為一個歷史小說家的顯著功績”,獲諾貝爾文學獎金,有“波蘭大仲馬”和“語言大師”的美稱。他的作品被譯成40多種文字,主要作品在國內外被改編成電影上演,影響深遠。
銀屏再現(xiàn)
羅馬皇帝尼羅在位時,指揮官維尼裘斯將軍對麗吉亞王國在羅馬的人質麗吉亞公主一見鐘情,尼羅遂將麗吉亞賞給維尼裘斯,未料麗吉亞卻是基督徒,她不能接受維尼裘斯以征服和屠殺一統(tǒng)天下的觀念,兩個人在心靈上無法溝通,麗吉亞便離開了他。
為追回麗吉亞,維尼裘斯將軍來到了基督徒秘密集會處,聆聽了彼得關于基督的說教,回程時遇到了到麗吉亞時,雖然此時兩人已相愛但維尼裘斯對基督教的精神仍感迷惑,他回皇宮時碰上瘋狂的尼羅為建尼羅之城而焚燒羅馬城,維尼裘斯將軍趕回火場,救出麗吉亞,并率領民眾突圍。難民涌入皇宮,皇后嫉妒維尼裘斯將軍對麗吉亞的愛,慫恿尼羅將焚城之罪嫁禍基督徒,將捕獲的基督徒或喂猛獅或釘十字架或烈火焚燒,圣徒彼得亦被釘上十字架,但所有的基督徒均高唱圣歌。維尼裘斯將軍當場揭發(fā)真相,引起民眾激憤,迫使尼羅自殺結束了自己暴行。
90、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經(jīng)典名著
茨威格是奧地利的著名作家,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作品。他的小說構思巧妙,對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刻畫得極為細膩,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和獨具的藝術特色。茨威格是位善于洞察和表現(xiàn)女性內心活動的作家,在刻畫女性形象、揭示女性心理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這本小說集收錄了他的6篇故事,其中《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家庭教師》、《夏天的故事》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作者風采
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著名作家、文藝評論家。1881年生于維也納一個富裕的猶太工廠主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1904年后任《新自由報》編輯。后去西歐、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歷。在法國結識維爾哈倫、羅曼?羅蘭、羅丹等人,受到他們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以后,發(fā)表反戰(zhàn)劇本《耶雷米亞》。在瑞士與羅曼?羅蘭等人一起從事反戰(zhàn)活動,成為著名的和平主義者。1938年流亡英國,并加入英國國籍。1941年到達巴西。他的文學成就主要有傳記文學《三位大師》、《羅曼?羅蘭》、《三個描摹自己生活的詩人》;中短篇小說集《最初的經(jīng)歷》、《馬來狂人》、《恐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情感的迷惘》和《象棋的故事》;惟一的一部長篇小說是《愛與同情》。
茨威格在世界范圍內擁有廣大的讀者,他的作品被譯成50多種文字,銷行量達數(shù)百萬冊。高爾基稱他為“才華出眾的”、“真正的藝術家”。他的著作中享譽最高的是中短篇小說和傳記。
銀屏再現(xiàn)
美國環(huán)球影片公司1948年出品。根據(jù)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同名小說改編。
本片是一部充滿了精巧構思和具有神秘吸引力的場面的作品。例如,在一個沉寂的維也納夜晚,當年輕的斯蒂芬偷偷摸摸地把一個*女帶進他的寓所時,14歲的麗莎在樓梯平臺上可憐地巴結他的場面;她母親搬走后,她從火車站回來,為的是最后看一眼她所鐘情的人或是聽一聽他的聲音的場面;當她出落成一個美麗的女郎時,她耐心地處理在雪地里希望能得到他顧盼的場面;以及當她離開丈夫時,最后一次去獻身于她所愛的惟一愛人時,她為他買了一大把白色花的場面等等,都是名副其實的電影化場面,敘事與抒情、表意密不可分地融合在鏡頭語言中。
奧菲爾斯相當卓越和獨到的導演手法,使兩位主角的表演放射出寶石般的光澤,以致含蓄而又層次豐富的表演風格和諧而多變,達到了令人贊賞的完美程度。美工師亞歷山大搭制的古老維也納的街道和內景是那樣真實、準確,攝影師弗蘭克的攝影機對光與影進行的處理是那樣富于創(chuàng)造性,又那樣細膩,正是所有這一些工作,才使本片成為渾然一體的藝術精品。
91、荒野的呼喚
經(jīng)典名著
《荒野的呼喚》中篇小說。杰克?倫敦著。作于1903年。小說描寫了一只名叫巴克的大狗被盜賣到阿拉斯加干苦工,勞動極為繁重,環(huán)境極為艱險。狗隊每天拉雪橇在雪地上行走
作者風采
杰克?倫敦(1876-1916)美國作家。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的舊金山。父親是破產(chǎn)的農(nóng)民,自幼就以出賣體力為生,讀報、卸貨等。曾一度進入大學學習。他寫了19部長篇小說,150篇短篇小說和故事,3部劇本,以及論文、特寫等。他的成名之作是1900至1902年發(fā)表的《狼的兒子》等3部短篇小說集。兩部描寫動物的小說《荒野的呼喚》、《白牙》被認為是卓越的作品。1905年至1910年間創(chuàng)作了一些優(yōu)秀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如《鐵蹄》、《馬丁?伊登》等。到后期,他逐漸脫離社會斗爭,追求個人享受。1913以后,他因經(jīng)濟上的挫折和家庭糾紛,精神受到嚴重打擊,經(jīng)常酗酒,
銀屏再現(xiàn)
這是一部由美國天皇巨星查爾屯?休斯屯主演,以美國早期阿拉斯加發(fā)現(xiàn)金礦為背景的故事片。
故事發(fā)生在一條叫巴克的狼狗,它原是一家富有家庭的愛犬。由于狗命升值,被貪心的傭人拐走賣給狗販,輾轉被賣到西雅圖。男主角桑頓先生由于接受了美國郵電局的雇傭,專程運途郵件,用雪橇翻山越嶺往尋金者密集的城鎮(zhèn),買了狼犬巴克同行,于是整個人與狗相依為命、與大自然、與惡人、印第安人相抗衡的動人故事發(fā)生了,處處令人動容,狗明星巴克的演技令人嘆為觀止。桑頓送到郵件后,他不愿與尋金者為伍,以砍伐木材為生,經(jīng)幾波折,最后還是經(jīng)不住誘惑去印第安人的黃金窟“黃月亮”。在一次印第安人襲擊中,桑頓被殺死。狼犬巴克最終回歸大自然,成為狼群的首領。
92、化身博士
經(jīng)典名著
《化身博士》和《金銀島》是英國著名作家史蒂文森最有代表性的兩部小說。
《化身博士》在英美是一部家喻戶曉的作品,當年剛出版就經(jīng)常被盜印,據(jù)說牧師們講道也用上此書,后來數(shù)次改編為舞臺劇并搬上銀幕。高大正直的杰基爾博士在實驗室里研究出一種“分身”藥,只需吞一點,他就能隨心所欲地變成另一個肉身——尋歡作樂、放縱自己的壞人海德——或作惡之后變?yōu)檎司拥慕芑鶢柌┦俊_@真是一件常人難以想像的事情,再加上前面一系列撲朔迷離的事件,使這部作品有了“科學小說”和“神秘小說”的聲譽。
《金銀島》又譯為《寶島》,既是史蒂文森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小說的中心情節(jié)是一個古往今來最著名的海盜的故事,作者無意向讀者指出兩幫人圍繞寶藏而進行你死我活的爭斗究竟有什么教訓,他要做的是通過脈絡清晰、波瀾迭起的驚險故事,自始至終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教人非一口氣讀完為止。針對這部成功的驚險小說,史蒂文森后來回憶道:“這是一個給男孩們讀的故事,不需要十分講究心理描寫或優(yōu)美的文體。”這當然是作者自謙之辭,實際上整部小說塑造了一系列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例如兩面三刀、心狠手辣,但又狡猾多端、見風使舵的約翰?西爾弗,又如霍金斯太太的固執(zhí)與坦率,她數(shù)死去的海盜留下的錢幣時,“不同意在收回欠她的賬之外多拿一個銅板,又頑固地不肯少拿一個子兒。”
作者風采
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1850-1894),英國19世紀后期新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者與杰出代表。他出生于蘇格蘭,祖父與父親均為著名的燈塔建筑師,1867年,史蒂文森入愛丁堡大學讀土木工程,后轉學法律,1875年取得蘇格蘭律師資格,但這些均非他的志愿而是家命難違。史蒂文森喜歡的是旅游、看書、寫詩,早期出版的《內陸游記》、《騎驢漫游錄》就是這種生活的記錄。19世紀80年代是史蒂文森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代,他認為“生活顯得很丑陋,沒有清楚的界限,不合邏輯同時又雜亂無章……因此藝術要承擔的任務是使作品變得明確、完整、合理……”,因此為了與平庸灰色的當代英國現(xiàn)實保持距離,他經(jīng)常把小說的背景推向古代,搬到異域他鄉(xiāng)。史蒂文森的小說的兩個鮮明特點就是歷史題材和異國情調。15世紀玫瑰戰(zhàn)爭中的俠盜復仇故事,18世紀活躍于蘇格蘭高地的愛國者的生活斗爭紀實在他的作品里色彩斑斕,如火如荼?!缎绿旆揭棺T》、《金銀島》、《化身博士》、《誘拐》、《黑箭》等膾炙人口的小說展現(xiàn)了作者全面的才華和旺盛的創(chuàng)作能力。
銀屏再現(xiàn)
影片根據(jù)英國作家史蒂文森的同名小說《化身博士》改編而成。
影片中的杰基爾博士為了探索人性的善惡,研究發(fā)明了一種藥,他用了這種藥,便化身為海德先生,再把自己身上的惡念,全都賦予了海德。杰基爾博士作為醫(yī)生多行善事,名聲極好。海德則無惡不作,殺人害命。最后杰基爾博士無法擺脫海德,自殺身亡…
93、牛虻
經(jīng)典名著
長篇小說《牛虻》是英國女作家艾?麗?伏尼契的代表作,小說自1897年出版以來,已被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在我國自1953年翻譯出版后,發(fā)行量達100多萬冊。
《牛虻》以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意大利人民反對奧地利殖民統(tǒng)治的斗爭為背景,以愛國志士“牛虻”的命運、遭遇和結局為線索,猛烈抨擊了天主教會虛偽的反動本質,熱情歌頌了意大利人民為民族解放,國家獨立所作的英勇斗爭。
作者風采
伏尼契(1864—1960)愛爾蘭女作家,出生在愛爾蘭,常住倫敦,在紐約度過晚年,她于1885年畢業(yè)于德國柏林音樂學院。1887年在倫敦結識了不少流亡工作者,其中以俄國民粹派作家克拉夫欽斯基對她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影響最深。1892年與波蘭流亡者米哈伊?伏尼契結婚。1897年她的小說《?!吩趥惗爻霭妗7崞踹€寫過自傳性的長篇小說《奧麗維亞?塔拉姆》,及敘述牛虻出走后經(jīng)歷的《中斷了的友誼》等,她不僅創(chuàng)作小說,而且還翻譯過很多俄國文學作品,寫過不少樂章。
銀屏再現(xiàn)
青年意大利黨黨員亞瑟被道貌岸然的主教所蒙蔽,在懺悔之際因泄露了黨的機密而被捕入獄,由此他看清了教會的反動本質。出獄后,他假裝投河自殺,隱匿自己的蹤跡。三年后,他從國外回來,化名“牛虻”組織武裝起義反抗壓迫。后來起義失敗,牛虻再次入獄,他的戰(zhàn)友策劃越獄未成功,牛虻慘遭殺害。
94、小婦人
經(jīng)典名著
路易莎?奧爾科特的代表作《小婦人》是一部美國文學的經(jīng)典著作,一本道德家世小說。馬奇家四姐妹對自立的權力的追求以及她們對家庭的忠誠眷顧構成了一貫全書的矛盾,使故事熠熠生輝,情節(jié)生動感人。
《小婦人》用樸實無華的寫實手法把四姐妹的命運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它不斷地提醒我們:我們要過的生活十分簡單,簡單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一個多世紀過去了,這本書的光彩不但未有稍減,它仍像一塊巨大的磁石,牢牢地將一代人與另一代人聯(lián)系起來,用無限溫馨甜美的家庭生活,打動著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
作者風采
路易莎?奧爾科特(1832-1888),美國作家。她的父親布郎遜?奧爾科特是馬薩諸塞州康科德一位自學成才的哲學家、學校改革家和烏托邦主義者。他一生沉迷于對理想的追求,以至無力擔負家庭生活。維持生計的擔子先是落到他的妻子身上,而后又落到他那富有進取精神的二女兒路易莎?奧爾科特身上,路易莎到學校教過書,當過女裁縫、護士,做過洗熨活,15歲時還出去做過傭人。
路易莎10歲時便已熱心于業(yè)余戲劇演出,15歲時寫出第一部情節(jié)劇,21歲開始發(fā)表詩歌及小品。
1868年,一位出版商建議她寫一部關于“女孩子的書”,她便根據(jù)孩提的記憶寫成《小婦人》。書中把自己描寫成喬?馬奇,她的姐妹安娜、亞碧、伊麗莎白便分別成為梅格、艾美、貝思。書中的許多故事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不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奧爾科特一家經(jīng)濟狀況遠不如她筆下的馬奇一家。出于作者意料的是《小婦人》打動了無數(shù)美國讀者,尤其是女性讀者的心弦。之后,路易莎又續(xù)寫了《小男人》和《喬的男孩子們》,1873年又以小說形式出版了自傳著作《經(jīng)驗的故事》。
路易莎成名后,繼續(xù)撰寫小說和故事,并投身于婦女選舉運動和禁酒運動。
銀屏再現(xiàn)
影片《小婦人》根據(jù)露易莎?奧爾科特的同名小說改編,由美國雷電華影片公司1933年出品。
小說發(fā)表于1868年,是奧爾科特的一部自傳性作品,喬?馬奇就是以她自己的經(jīng)歷為藍本的。影片的改編相當忠實于原著,完全保留了原著的精神。影片以南北戰(zhàn)爭為故事的背景,描述了一個普通美國家庭的日常生活,生動地刻畫了馬奇家四姐妹迥然不同的性格以及她們的愛情、婚姻和命運。影片以突出刻畫喬的性格為主,著力描寫她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善良、勇敢、堅強、無私、責任感、自我犧牲,表現(xiàn)了一個粗野、冒失和野心勃勃的小姑娘怎樣成長為一位成熟、深沉和具有社會意識的女作家。影片也描繪了在戰(zhàn)亂的社會環(huán)境里的一塊寧靜的綠洲,即和睦、美好、幸福的馬奇先生一家,而喬對梅格的依戀,對貝絲的柔情,以及她和勞里之間含蓄、真摯但又毫無結果的愛情,更是動人心弦。由于喬治?顧柯精湛質樸的導演技巧和凱瑟琳?赫本的出色表演,這部影片終于成為一出精美的“銀幕戲劇”,它于1933年公映后在國內外獲得很大成功,曾被好萊塢記者協(xié)會評選為該年度最佳影片。
95、紅字
經(jīng)典名著
美國著名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紅字》是一部描寫200多年以前,發(fā)生在新英格蘭殖民時期一個浪漫的愛情悲劇。
作品以17世紀中葉的北美殖民地新英格蘭的嚴酷教權統(tǒng)治為背景,描寫美麗善良的白蘭在丈夫齊靈窩斯失蹤后獨居的情況下,愛上了青年牧師丁梅斯代爾,并與他生了一個女孩。事發(fā)后,她被清教法庭判處胸口戴著標志通*的紅色A字示眾受辱。之后,白蘭到遠方定居,靠針線活謀生。丁梅斯代爾雖未暴露,但內心深感自責和恐懼。齊靈窩斯?jié)摶乇泵篮?,為了報復,以醫(yī)生的身份潛于丁梅斯代爾身邊,對他進行殘忍的精神折磨。白蘭約丁梅斯代爾同逃歐洲失敗。丁梅斯代爾公開自己的“罪行”后心力交瘁身亡。白蘭仍帶著紅字,處處克己助人,終于贏得了人們的尊敬。作品用層層深入的手法,對人物心理進行自然、細膩、逼真的描寫和分析,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作者風采
霍桑(1804-1864),美國作家。1825年大學畢業(yè)后即從事寫作,1842年出版了第一個短篇小說集《重講一遍的故事》,曾擔任海關職員,晚年成名后,曾出任駐英公使。他一生主要從事寫作。作品基本上以新英格蘭殖民時期的生活為背景,生動描述新英格蘭的風俗人情、社會風貌,特別是加爾文教的統(tǒng)治對人們心靈的摧殘以及清教徒、上層分子虛偽的道德,同時也流露出他的宗教意識和神秘主義觀點。重要作品有《紅字》、《七個尖角閣的房子》,另有《奇書》、《故事新編》、《有七面山墻的房子》、《福谷傳奇》等。他的小說在藝術上獨具一格,是美國19世紀浪漫主義的著名代表作家。
銀屏再現(xiàn)
影片《紅字》根據(jù)美國作家霍桑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
故事發(fā)生在200年前的波士頓。英國女子海絲特移民來此,她的丈夫準備過段時間趕來與她會合。海絲特與年輕的神父阿瑟邂逅,兩人一見鐘情,但懾于世俗不敢越雷池一步。后來傳來海絲特的丈夫在途中遇難的消息,這讓他們看到了一線希望,然而教義規(guī)定這種死亡必須經(jīng)過7年才能確認生效。
然而兩人之間的激情無法忍受長時間的煎熬,他們發(fā)生了關系,不久人們發(fā)現(xiàn)海絲特懷孕了,按當?shù)氐牧曀祝仨氄f出情人的名字,而那個男人將受到絞刑。海絲特不愿說出情人的名字,雖然阿瑟好幾次想站出來承認,都被海絲特阻止了,于是海絲特必須在胸前戴一個紅色的“A”字——通*者的標志。
出人意料的是,海絲特的丈夫并沒有死,他到美國后發(fā)現(xiàn)了妻子的罪行,為查出實情,并對那個男人實行報復,他化名為羅杰隱若下來,通過觀察,他漸漸得知阿瑟是他要找的人,于是他開始接近阿瑟,在心理上讓阿瑟產(chǎn)生一種負罪感,阿瑟最終無法忍受內心愧疚感的折磨,他終于在全體教徒面前挽著海絲特和他們的女兒,站到了7年前他該站的地方——絞刑架下。
96、蝴蝶夢
經(jīng)典名著
《蝴蝶夢》(原名《呂蓓卡》)是達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發(fā)表于1938年,已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再版重印四十多次,并被改編搬上銀幕,上映后經(jīng)久不衰,足見其小說魅力。
小說成功地塑造了一個頗富神秘色彩的女性呂蓓卡的形象,此人于小說開始時即已死去,除在倒敘段落中被間接提到外,從未在書中出現(xiàn),但卻時時處處音容宛在,并能通過其忠仆、情夫等繼續(xù)控制曼陀麗莊園直至最后將這個莊園燒毀。小說中另一女性,即以故事敘述者身份出現(xiàn)的第一人稱,雖是喜怒哀樂俱全的活人,實際上卻處處起著烘托呂蓓卡的作用,作者這種以“實有”陪襯“虛無”的手法頗為別致。同時,作者通過刻畫呂蓓卡那種放浪形骸之外的腐化生活,以及她與德溫特的畸形婚姻,對英國上層社會中的享樂至上、爾虞我詐、窮奢極侈、勢利偽善等現(xiàn)象作了生動的揭露。作者還通過情景交融的手法比較成功地渲染了兩種氣氛:一方面是纏綿悱惻的懷鄉(xiāng)憶舊,加之全書懸念不斷,使本書成為一部多年暢銷不衰的浪漫主義小說。
作者風采
英國女作家達夫妮?杜穆里埃(1907-1990)生前曾是英國皇家文學會會員,寫過十七部長篇小說以及幾十種其他體裁的文學作品,1969年被授予大英帝國貴婦勛章。她厭惡城市生活,長期住在英國西南部大西洋沿岸的康沃爾郡,她的不少作品即以此郡的社會習俗和風土人情為主題或背景,故有“康沃爾小說”之稱。
達夫妮?杜穆里埃深受19世紀以神秘、恐怖等為主要特點的哥特派小說的影響,同時亦曾研究并刻意模仿勃朗特姐妹的小說創(chuàng)作手法,因此,“康沃爾小說”大多情節(jié)比較曲折,人物(特別是女主人公)刻畫比較細膩,在渲染神秘氣氛的同時,夾雜著帶有宿命論色彩的感傷主義。
銀屏再現(xiàn)
這是一部古典的浪漫情節(jié)劇,故事以第一人稱展開,敘述了一個曲折、傳奇的愛情故事.“我”父母雙亡,擔任范霍伯太太的侍女。在蒙特卡羅城認識了從曼德利莊園的主人麥克西姆。麥克西姆愛上“我”,并將“我”帶回莊園。莊園中四處都彌漫著已故主人麗貝卡的陰影,一個表面善良卻心如毒蝎的女人,管家丹佛斯是麗貝卡的崇拜者,對“我”處處設計陷害,逼“我”自殺,這時傳來發(fā)現(xiàn)麗貝卡沉船的消息,案情在撲朔迷離中揭開了莊園的詭異之迷,“我”和麥克西姆又重獲真誠之愛,丹佛斯因偶像幻滅,讓自己和曼德利一起被濃煙烈火吞沒……
該片是著名英國電影導演希區(qū)柯克進軍好萊塢的開山之作。本片獲第1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攝影金獎。
97、老人與海
經(jīng)典名著
《老人與?!肥侵衅≌f。海明威著。發(fā)表于1952年。這是他20年代以來描寫的“硬漢性格”的繼續(xù)和發(fā)展。小說主要寫一個飽經(jīng)風霜的古巴老漁夫連續(xù)84天在海上打魚而一無收獲,第85天仍然繼續(xù)去捕魚,終于捕到了一條大馬林魚,但在返航的途中,又遇到了大群鯊魚的圍攻,老人桑提亞哥奮不顧身,與鯊魚進行了三天的搏斗,結果當老人返回岸上時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魚骨架子了。小說通過人與自然的斗爭,表達了人要勇敢地面對失敗的主題。桑提亞哥在同象征厄運的鯊魚的斗爭中雖然失敗了,但他并沒有在厄運面前屈服,認為人雖可以暫時戰(zhàn)敗,但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永遠也打不垮的。“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小說在藝術上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寓言性和象征性。運用反襯法、內心獨白來刻畫人物性格,語言清澈流暢、樸素無華。
作者風采
海明威(1899-1961),美國小說家。中學畢業(yè)后擔任見習記者。早期作品表現(xiàn)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青年一代的彷徨情緒,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稱。20年代末回美國佛羅里達州廣泛游歷,寫了不少以拳擊家、斗牛士、漁民、獵人等為主人公的短篇小說,創(chuàng)造了“硬漢性格”。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在歐洲為戰(zhàn)地記者。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里》、《沒有女人的男人》,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中篇小說《老人與?!?、另有《太陽也升起了》、《有的和沒有的》、《喪鐘為誰而鳴》、《渡河入林》、特寫《西班牙的土地》等。作品具有獨特的思想和藝術風格,是開一代文風的語言藝術大師。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銀屏再現(xiàn)
本片由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同名小說《老人與?!犯木幎伞?span lang="EN-US">
一名老漁夫渴望釣到一條大魚,幾經(jīng)在大海等待掙扎,總算完成心愿。本片是一部制作嚴謹?shù)奈膶W電影,演員,音樂和攝影都有出色表現(xiàn)。
98、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經(jīng)典名著
福爾摩斯是眾所周知的一個神奇的偵探,而柯南道爾也因為塑造了福爾摩斯這樣一個偵探的形象而成為最有影響的偵探小說作家。
柯南道爾是一位醫(yī)生,但他對文學懷有強烈的興趣。愛丁堡大學醫(yī)院里的外科醫(yī)生約瑟夫?貝爾為了使講解生動有趣,鼓勵學生像觀察判斷左撇子修鞋匠或由高原兵團退役的中士那樣,對病人進行精確的觀察和邏輯推理,作出必要的判斷??履系罓柺艿胶艽髥l(fā),在腦海里形成一個故事:一個具有高度科學頭腦的偵探,遇到一起謀殺案,作案人化裝成車夫……這個故事就是《血字的研究》的腹稿。經(jīng)過仔細琢磨,偵探被命名為歇洛克?福爾摩斯。作為一個小說家,柯南道爾認識到他的主人公必須有一個陪襯人物,并且還需要一個講故事的人出現(xiàn)。這樣,《血字的研究》就以醫(yī)生華生回憶的形式來進行描寫;并且概述了華生的職業(yè)背景,為今后許多側面的評論埋下伏筆。《血字的研究》于1887年出版。此后,柯南道爾又陸續(xù)寫出了幾篇故事,于1890年又出版了《四簽名》。
1891年7月,柯南道爾又創(chuàng)作了《波希米亞丑聞》,《紅發(fā)會》、《身分案》、《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五個結核》、《歪唇男人》等。這些故事引起公眾的極大興趣,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于1892匯編成《冒險史》出版。1892年,他又以《銀色馬》開始,再度創(chuàng)作了十二個故事繼續(xù)發(fā)表。1894年,這十二個故事匯集成《回憶錄》出版。這時,柯南道爾決心停止寫作這類故事,因此讓福爾摩斯在一次戲劇性的時刻,墮入深淵中淹死,而讓華生來結束《最后一案》這個故事。
對于福爾摩斯之死,廣大讀者感到非常遺憾,而且十分憤怒。1901年,柯南道爾聽到一個朋友講述達特摩爾的傳奇,他構思了一個神奇的故事,描寫一個家庭遭受一只鬼怪似的獵犬的追逐,并決定把它作為福爾摩斯早期的探險故事。這就是1902年出版的《巴斯克維爾的獵犬》;1903年,柯南道爾利用豐富的知識,在《空屋》這一故事里使福爾摩斯死里逃生,從而開始了另一組故事,題名《歸來記》,1905年出版。
1928年至1929年,所有關于福爾摩斯故事結集為《福爾摩斯探案全集》出版。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描述他的家庭和個人經(jīng)歷。
福爾摩斯是個具有高超偵探才能的人,他專門在緊靠大英博物館的貝克街租了間房子,在那里,他利用一切資料和機會研究有關偵探的經(jīng)驗和科學,養(yǎng)成了善于思考的習慣,掌握了正確的思維方法。因此,他所進行的各種偵探合乎邏輯,入情入理;他對各種案件的解釋和判斷,頭頭是道,使人容易接受并相信。
小說結構嚴密,絲絲入扣,起伏跌宕,引人入勝。它不斷從各個方面提出各種問題,吸引讀者尋求答案,不忍釋手。這種手法在某種程度上類似中國的章回小說,也是今天偵探小說常用的一種手法。小說還常常利用驚險的情節(jié),扣人心弦,刺激讀者的感情,使讀者既感到恐怖,卻又欲罷不能,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風采
柯南道爾(1859-1930),英國偵探小說家,生于愛丁堡。在英國文學史上,柯南道爾以寫偵探小說而聞名。1887年發(fā)表了他的第一部偵探小說《血字的研究》,1889年又出版了《四簽名》,這兩部小說塑造了福爾摩斯這一私人偵探形象。此后,又寫了68篇福爾摩斯的偵探故事和四部以福爾摩斯為主要人物的中篇小說??履系罓柕膫商叫≌f情節(jié)離奇曲折,以縝密的邏輯進行嚴謹?shù)耐评矶瓢?,?chuàng)立了偵探小說里著重推理的流派,對后來流行的推理小說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他的作品也從側面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履系罓栠€寫過一些歷史小說、冒險小說、科幻小說和劇本。
銀屏再現(xiàn)
影片改編自長篇小說《福爾摩斯探案全集》中的一個故事——《巴斯克維爾的獵犬》。
在一個濃霧彌漫的晚上,人們都人心惶惶,因為他們相信在沼澤的深處有極度兇殘的維爾獵犬的存在。查爾斯爵士倒斃在他家的臺階上,身上毫無傷痕,他留下了總值100萬的遺產(chǎn),他的惟一繼承人是亨利,亨利不斷受到威脅,而且,有人為此做了亨利的替死鬼,這令亨利生活在恐怖的氣氛中,福爾摩斯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了謀害亨利的主謀,這個人究竟是誰?
99、憤怒的葡萄
經(jīng)典名著
《憤怒的葡萄》長篇小說。斯坦培克著。作于1939年。是美國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一部史詩。小說主人公約德刑滿被釋回家,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一片荒蕪,只得攜家乘坐一輛破舊的汽車到西部謀生,在那里的一個農(nóng)場做工。一家人拼命干活,只能勉強糊口,農(nóng)場主還不斷地壓低工資。農(nóng)工們奮起反抗,舉行罷工,警察前來鎮(zhèn)壓,牧師凱綏同情農(nóng)工,被武裝流氓打死。約德將兇手擊斃,只得再次背井離鄉(xiāng)。這部作品,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對現(xiàn)存社會的日益不滿和叛逆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為此,斯坦貝克成了“被壓迫者的代言人”。在藝術上,再現(xiàn)了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生活,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強調外部特征,而不是探究微妙的心理,因而他筆下的人物是類型化的而不是個性化的。象征手法和諷刺手法在作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運用。
作者風采
斯坦培克(1902-1968)美國小說家。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蒙特雷縣塞利納斯鎮(zhèn)一個面粉廠主家庭。在母親的熏陶下,很早就接觸歐洲文學。1920至1925年間,他曾在斯坦福大學選修英國文學和海洋生動學課堂,并從事體力勞動謀生。在大學學習期間就開始寫作,1929年發(fā)表第一部長篇小說《金杯》,后發(fā)表兩部小說《天堂的牧場》和《獻給一位無名的神》,都未引起重視。1935年《托蒂亞平地》出版,立即受到好評,此后又發(fā)表《勝負未決的戰(zhàn)斗》、《鼠與人》、《長谷》、《憤怒的葡萄》是他的代表作。獲普利策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他到歐洲當過戰(zhàn)地記者,寫過報道和宣傳作品。后期主要作品是兩部長篇小說《伊甸園以東》和《我們的不滿的冬天》,斯坦培克于196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64年獲美國總統(tǒng)自由勛章。
銀屏再現(xiàn)
美國經(jīng)濟在蕭條時期,窮困潦倒的喬德一家,被迫背井離鄉(xiāng),到加利福尼亞州去尋找安居的樂土。他們在途中遇到種種磨難,并且前途茫茫,但母親仍鼓勵大家頑強地活下去……
憤怒的葡萄
作者:斯坦貝克 【美國】
在《憤怒的葡萄》一書中,斯坦貝克不時打斷故事的敘述,插進一些簡練的、印象式的段落,取得有趣的對位襯托效果,仿佛是在用一架電影照相機作紀錄似的,很快從一幕場景換為另一幕場景,從一個焦點轉到另一個焦點。這本小說是對我們的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強烈控訴、也是對西南部農(nóng)民糟蹋土地的尖銳批評?!稇嵟钠咸选返奶厣谟谒普娴兀敿毜?,雖然有時是自作多情地,描繪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大沙窩地區(qū)美國農(nóng)民的情況。
100、十日談
經(jīng)典名著
《十日談》是一部短篇小說集,它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早的代表作家卜伽丘對后世影響最大的作品,是歐洲近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現(xiàn)實主義作品。寫于1384年,成書于1353年。小說文筆精練,語言生動。作品開端敘述10個男女青年為躲避黑死病,住在佛羅倫薩鄉(xiāng)間的一個別墅里,每天每人講一個故事,在10天中輪流講了100個故事,故名《十日談》。它反映了當時意大利的廣闊現(xiàn)實社會,反對禁欲主義,歌頌男女愛情,反對等級特權,宣揚人類平等,揭露貴族的腐朽和愚昧,抨擊僧侶的虛偽和荒謬。故事大都取材于歷史事件、中世紀的民間傳說和東方民間故事。在形式上突破了中世紀小說單純講故事的方式,企圖在描寫自然風貌、勾勒人物特征、刻畫人物心理和雕塑形象方面探索新的途徑,對后來歐洲小說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
作者風采
卜伽丘(1313-1375),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早的代表人物之一,熱心研究古籍的人文主義者,通曉希臘文的學者,多產(chǎn)作。著有長篇小說《菲洛柯洛》,史詩《苔塞伊達》、《菲洛特拉托》,牧歌《亞梅托》,長詩《愛情的幻影》、《菲索塔諾的女神》等,其最重要的對后世影響最大的作品是短篇小說集《十日談》。這些作品反映了人文主義的觀點及早期人文主義的特點,如提倡復古文化,反對教會的禁欲主義,肯定人有享受現(xiàn)世幸福的權利,歌頌人間的愛情和歡樂等,同時,也表現(xiàn)人文主義思想的狹隘性,把個人幸福、個人利益看成是至高無上的東西。這正是資本主義萌芽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帶來的最初的成果。他與但丁、彼特拉克并稱文藝復興初期的“三杰”。
銀屏再現(xiàn)
影片《十日談》根據(jù)意大利作家卜伽丘的同名小說改編拍攝而成。
十四世紀的意大利內戰(zhàn)紛繁,人人自危。說書人博卡西奧為了心愛的女人菲梅塔不顧危險闖入城中??墒?,菲梅塔對他的追求無動于衷,還編出故事奚落博卡西奧。博卡西奧并不氣餒,運用自己的口才,向菲梅塔訴說自己的衷情,終于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博卡西奧憑著自己機智的頭腦、動人的故事和執(zhí)著的精神終于贏得了姑娘的芳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