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攝影師可以從許多經典藝術作品中學到很多東西——不僅是早期攝影師的作品,還有畫家、雕塑家和其他生活在攝影之前的藝術家。其中,一種特別適用于攝影的技術稱為明暗對比。
字面意思是“亮/暗”。傳統(tǒng)上指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其中主體光線充足且是三維的,通常具有夸張的陰影和高光,背景過渡到更暗、陰影更重的區(qū)域。文藝復興之后的其他藝術家也使用了明暗對比法。
明暗對比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是卡拉瓦喬的以下作品:
它有一種深色、對比鮮明的外觀,帶有濃密的陰影——盡管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它并不是完全黑色的。在背景中使用陰影使這幅畫具有深度和立體感。與此同時,拍攝對象被落在他們身上的光影仔細照亮,幾乎是雕塑般的。
明暗對比的另外兩個美麗的例子是維米爾的《天文學家》和倫勃朗的《加利利海風暴中的基督》。
在上面的所有三幅畫中,藝術家都依靠豐富而細微的陰影來賦予畫作靈魂。它接近于聚光燈效果,盡管深色背景并非完全黑色或平坦,就像強聚光燈可能會達到的那樣。明暗過渡在所有三件作品中仍然可見。
盡管明暗對比最初并不是指照片,但您可以看到如何應用相同的原理。如果你的照片有暗影、高對比度和精心設計的高光,你可能已經在不知不覺中以明暗對比的方式拍照了。
對我來說,一張很暗或有大片陰影區(qū)域的照片不一定是明暗對比。
例如,下面的照片具有與一些明暗對比示例中大致相同的明暗色調,但它沒有使用這些色調來塑造深度感;陰影沒有落在主體上,圖像缺乏立體感。我不會稱它為明暗對比:
NIKON Z 6 + 20mm f/1.8 @ 20mm, ISO 6400, 20 秒, f/2.0
盡管圖像中的暗色調并不是真正的明暗對比
另一方面,這張照片我稱之為明暗對比的例子。它有一個明亮但陰影覆蓋的主體,周圍環(huán)繞著較暗(但不是均勻的黑色)區(qū)域,使照片具有清晰的深度和維度感:
尼康 D7000 + 17-55mm f/2.8 @ 17mm, ISO 100, 0.6 秒, f/8.0
為什么要在照片中使用明暗對比?我相信它可以成為攝影中非常理想的視覺效果。由于高對比度,明暗對比在照片中喚起了一種深思熟慮的感覺。明暗對比的好照片給人立體感和精致感。在上方,深沉的陰影和偶爾出現(xiàn)的高光以一種深度感塑造了這片森林。有一些小面積的漆黑,但幾乎所有的陰影都有細微的細節(jié),這與剛才的銀河示例照片完全不同。
盡管大多數(shù)關于攝影中明暗對比的討論都集中在定義的“黑暗”部分,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深度和對比度。要在照片中實現(xiàn)這一點,一切都從找到合適的主題開始。
與陰天相比,當存在明顯光源時最容易捕捉明暗對比。您需要在整個場景中尋找深陰影,而其他區(qū)域(最好是您的拍攝對象)保持光線充足。拍攝對象的陰影應該賦予它立體感,而照片的其余部分通常會更暗,以幫助您的拍攝對象在周圍環(huán)境中脫穎而出。
我拍了很多照片,其中一些元素適合明暗對比,而另一些則不適合。我認為下面的照片正好在明暗對比的邊緣,例如:
尼康 D800E + 70-200mm f/4 @ 135mm, ISO 100, 1/125, f/8.0
它實際上具有明暗對比的色調,并且主體上的直射光賦予它一點深度。但是,明亮的山峰上方和下方完全沒有特征的區(qū)域使這張照片看起來比明暗對比通常所示的更平坦,更不立體。倒不是說它不好看,而是跟明暗對比不完全一樣。
同時,我認為下面的照片更接近傳統(tǒng)意義的明暗對比:
尼康 Z 7 + 尼克爾 Z 14-30mm f/4 S @ 14mm, ISO 64, 1/6, f/16.0
在上圖中,最重要的主體上有微妙的高光,而陰影則提供了深度感??傮w而言,這是一張黑暗且對比度高的圖像,但即使是最深的陰影也具有看起來平坦的紋理。很少有現(xiàn)實世界的場景能與明暗對比繪畫的確切感覺相匹配,但這幅照片絕對已經傾向于那個方向。
當然,明暗對比只是一種外觀,必須符合您想要傳達的情緒。
除了找到合適的主題之外,在照片中呈現(xiàn)明暗對比感的最佳方式是細致的后期處理,僅靠提高對比度和降低亮度通常是不夠的。
可以選擇性地使照片的某些部分變亮或變暗。通常,用于將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到您的主題上并遠離照片中分散注意力的部分。
這是一張經過最低限度處理的圖像,絕對不會讓人聯(lián)想到明暗對比:
尼康 Z 9 + 尼克爾 Z 24-120mm f/4 S @ 24mm, ISO 64, 1/125, f/5.6
上圖是在陰天拍攝的,因此相對明亮,照片中幾乎沒有明顯的陰影。結果是一張非常平淡的照片,盡管場景在現(xiàn)實世界中有足夠的深度。
像這樣完全陰天的場景不太可能是明暗對比的完美示例,無論我進行何種后期處理調整。但與原始照片相比,我仍然可以將照片朝那個方向顯著推進:
尼康 Z 9 + 尼克爾 Z 24-120mm f/4 S @ 24mm, ISO 64, 1/125, f/5.6
至少更近了!雖然處理的可能有點夸張,但希望現(xiàn)在您可以看到通過后期處理可以將圖像推向明暗對比的方向。請注意,這不僅僅是加深原始照片的對比度。許多地方實際上比以前更亮,比如瀑布本身和底部樹附近的巖石。
最后,盡管我之前說過提高對比度/降低亮度本身不足以實現(xiàn)明暗對比,但我仍然會提到我在沒有局部減淡和加深的情況下達到效果的快速方法。您需要做的就是將 Lightroom 中照片的“曝光”滑塊降低 1-2 檔,并將色調曲線面板中的“高光”提高大約 +40 到 +60,使您的圖像整體變暗,即使在圖像的最暗部分也有深陰影、明亮的高光和紋理區(qū)域。
我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您了解更多關于明暗對比的知識,并可能給您一些來自經典繪畫世界的靈感?,F(xiàn)實攝影世界的場景通常無法像畫家那樣實現(xiàn)“完美”明暗對比,但您仍然可以通過仔細選擇主題和后期處理將照片朝那個方向推近。
就個人而言,作為一名風景攝影師,每當我在暴風云下拍照時,光線仍然落在風景上時,我就會開始考慮明暗對比。這是拍攝黑暗、高對比度照片的絕佳機會,這些照片仍然突出我的主題并賦予它深度感。但我也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多地使用日常黑白照片來實現(xiàn)這種外觀,與典型的彩色圖像相比,這些照片在后期處理方面有更大的余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