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絕招

和頸椎有關的眩暈頭痛眼花,又說道老問題了,治病一定要弄清病理,你如果總以為眩暈是椎動脈受虐待,那么你永遠不會去考慮軟組織,其實這個很簡單,高軟組織外科學的和小針刀的都知道,主要搞一下枕后部和肩胛提肌,中醫(yī)理論看起來雖然有點荒唐,但是,有些東西還真挺陰差陽錯的,你比如這個眩暈,中醫(yī)基本上也比較喜歡選枕后面的穴位,還有腰痛,現(xiàn)在軟組織外科學他們主張的小肌肉,正好也在夾脊穴上,雖然路不同,最終到達了同一個終點。要注意的是,中醫(yī)的穴位都在凹陷的地方,搞軟組織的恰好相反,要找突起的軟組織痙攣,這一點很重要。

做手法的時候察言觀色,慢慢領悟出來,一定要抓住病灶點,

包括小針刀,突然發(fā)現(xiàn)豁然開朗,尤其是那些治療點完全是漫漫摸索出來的,如果你不接觸這些理論,時間長了也可能總結出來,

 

簡單的說,我們一定要弄清楚這個病是怎么好的,比如急性扭傷,很多人總是說自己的方法如何別出心裁,效果如何好,恨不得寫一篇一萬字的論文,其實道理很簡單,搞定軟組織痙攣基本上就差不多了,關鍵是判斷哪一部分痙攣了,然后根據(jù)部位不同選擇用針還是手,如果病人不著急,用理療把肌肉都放松一下,同樣可以,有時候小肌肉你是很難判斷的,這時候可以用強刺激的方法一邊陣痛,一邊讓患者活動,活動開了,癥狀自然也就緩解了,特別這個強刺激的所謂的學位,成千上萬,有的人說的神乎其神,說白了,也就是專門找敏感的地方刺激就得了。

 

"主要搞一下枕后部和肩胛提肌,

 

  • 單純頸椎病頭暈的可以用小針刀扎枕大神經(jīng)和枕小神經(jīng)松解,和頸2錐版,錐枕肌,配合撥針透撥頭夾肌,胸鎖乳突肌,肩部斜方肌,至于肩胛提肌很深,盡量做到,一般頸椎頭暈的伴隨的有肩膀和手臂不舒服,這樣的病有很多,又叫頸肩綜合癥,還要松解頸5,6,7錐版上的多列肌,配合岡上肌,菱形肌最好。
  • 治病一定要弄清病理,你如果總以為眩暈是椎動脈受虐待,那么你永遠不會去考慮軟組織,說的好
  •  

  • 《針灸學》上治療眩暈(目眩、頭暈)的學位全部在此:

    手陽明大腸經(jīng)

    (八)下廉

    [定位]在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曲池穴下4寸處。

    [解剖]在橈骨的橈側,橈側有腕伸短肌及腕長伸長肌,深層有旋后?。挥袠飫用}分支;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jīng)及橈神經(jīng)深支。

    [主治]頭痛,眩暈,目痛,肘臂痛,腹脹,腹痛。

    [操作]直刺0.5~1寸。

    足陽明胃經(jīng)

    (二)四白

    [定位]目正視,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中。

    [解剖]在眶下孔處,當眼輪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間;有面動、靜脈分支,眶下動、靜脈;布有面神經(jīng)分支,當眶下神經(jīng)處。

    [主治]目赤痛癢,目翳,眼瞼目閏動,口眼口咼斜,頭痛眩暈。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

    (八)頭維

    [定位]額角發(fā)際直上0.5寸。

    [解剖]在顳肌上緣帽狀腱膜中;有顳淺動、靜脈的額支;布有耳顳神經(jīng)的分支及面神經(jīng)額顳支。

    [主治]頭痛,目眩,口痛,流淚,眼臉目閏動。

    [操作]平刺0.5~1寸。

    [附注](1)足陽明、足少陽經(jīng)與陽維脈交會穴。(2)《甲乙》禁不可炙。

    (四十)豐隆

    [定位]外踝高點上8寸,條口穴外1寸。

    [解剖]在趾長伸肌外側和腓骨短肌之間;有脛前動脈分支;當腓淺神經(jīng)處。

    [主治]頭痛,眩暈,痰多咳嗽,嘔吐,便秘,水腫,癲狂癇,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

    [附注]足陽明經(jīng)絡穴。

    (四十一)解溪

    [定位]足背踝關節(jié)橫紋的中央,足母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解剖]在足母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有脛前動、靜脈;淺部當腓淺神經(jīng),深層當腓深神經(jīng)。

    [主治]頭痛,眩暈,癲狂,腹脹,便秘,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1寸。

    [附注]足陽明經(jīng)所行為"經(jīng)"。

    足太陰脾經(jīng)

    手少陰心經(jīng)

    手太陽小腸經(jīng)

    (五)陽谷

    [定位]腕背橫紋尺側端,尺骨莖突前凹陷中。

    [解剖]當尺側腕伸肌腱的尺側緣;有腕背側動脈;布有尺神經(jīng)手背支。

    [主治]頭痛,目眩,耳鳴,耳聾,熱病,癲狂癇,腕痛。

    [操作]直刺0.3~0.5寸。

    [附注]手太陽經(jīng)所行為"經(jīng)"。

    (七)支正

    [定位]陽谷穴與小海穴的連線上,陽谷穴上5寸。

    [解剖]在尺骨背面,尺側腕伸肌的尺側緣;布有骨間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jīng)分支。

    [主治]頭痛、目眩,熱病,癲狂,項強,肘臂酸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手太陽經(jīng)絡穴。

    足太陽膀胱經(jīng)

    (一)睛明

    [定位]目內眥旁0.1寸。

    [解剖]在眶內緣瞼內側韌帶中,深部為眼內直??;有內眥動、靜脈和滑車上下動、靜脈,深層上方有眼動、靜脈本干;布有滑車上、下神經(jīng),深層為眼神經(jīng),上方為鼻睫神經(jīng)。

    [主治]目赤腫痛,流淚,視物不清,目眩,近視夜盲,色盲。

    [操作]囑患者閉目,醫(yī)者左手輕推眼球向外側固定,左手緩慢進針,緊靠眶緣直刺0.5~1寸。不捻轉,不提插(或只輕微地捻轉和提插)。出針后按壓針孔片刻,以防出血。本穴禁炙。

    [附注]手足太陽、足陽明、陰蹻、陽蹻五脈交會穴。(《素問氣府論注》

    (三)眉沖

    [定位]攢竹穴直上,入發(fā)際0.5寸。

    [解剖]有額肌;當額動、靜脈處;布有額神經(jīng)內側支。

    [主治]頭痛,眩暈,鼻塞,癲癇。

    [操作]平刺0.3~0.5寸。

    (五)五處

    [定位]曲差穴上0.5寸,距頭部正中線1.5寸。

    [解剖]同眉沖穴。

    [主治]頭痛,目眩,癲癇。

    [操作]平刺0.5~0.8寸。

    (六)承光

    [定位]五處穴后1.5寸

    [解剖]在帽狀腱膜;有額動、靜脈,顳淺動、靜脈及枕動、靜脈的吻合網(wǎng);當額神經(jīng)外側支和枕大神經(jīng)會合支處。

    [主治]頭痛,目眩,鼻塞,熱病。

    [操作]平刺0.3~0.5寸。

    (七)通天

    [定位]承光穴后1.5寸。

    [解剖]有帽狀腱膜;有顳淺動、靜脈和枕動、靜脈的吻合網(wǎng);布有枕大神經(jīng)分支。

    [主治]頭痛、眩暈,鼻塞,鼻衄,鼻淵。

    [操作]平刺0.3~0.5寸。

    (八)絡卻

    [定位]通天穴后1.5寸。

    [解剖]在枕肌停止處;有枕動、靜脈分支;布有枕大神經(jīng)分支。

    [主治]頭暈,目視不明,耳鳴,癲狂。

    [操作]平刺0.3~0.5寸。

    (十八)肝俞

    [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有背闊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第九肋間動、靜脈后支;布有第九或第十胸神經(jīng)后支的皮支,深層為第九胸神經(jīng)后支外側支。

    [主治]黃疸,脅痛,吐血,目赤,目眩,雀目,癲狂癇,脊背痛。

    [操作]斜刺0.5~0.8寸。

    [附注]肝的背俞穴。

    (五十八)飛揚

    [定位]昆侖穴直上七寸,承山穴外下方。

    [解剖]有腓腸肌及比目魚?。徊加须枘c外側皮神經(jīng)。

    [主治]頭痛,目眩,鼽衄,腰腿疼痛,痔疾。

    [操作]直刺1~1.5寸。

    [附注]足太陽經(jīng)絡穴。

    (六十)昆侖

    [定位]外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中。

    [解剖]有腓骨短?。挥行‰[靜脈及外踝后動、靜脈;布有腓腸神經(jīng)。

    [主治]頭痛,項強,目眩,鼻衄,癲癇,難產(chǎn),腰骶疼痛,腳跟腫痛。

    [操作]直刺0.5~0.8寸。

    [附注](1)足太陽經(jīng)所行為"經(jīng)"。(2)《針炙大成》:"妊婦刺之落胎。"

    (六十二)申脈

    [定位]外踝下緣凹陷中。

    [解剖]在腓骨長短肌腱上緣;有外踝動脈網(wǎng)及小隱靜脈;布有腓腸神經(jīng)的足背外側皮神經(jīng)分支。

    [主治]頭痛,眩暈,癲狂癇,腰腿酸痛,目赤痛,失眠。

    [操作]直刺0.3~0.5寸。

    [附注]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蹻脈。

    (六十五)束骨

    [定位]第五跖骨小頭后緣,赤白肉際。

    [解剖]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第四趾跖側總動、靜脈;有第四趾跖側神經(jīng)及足背外側皮神經(jīng)分布。

    [主治]頭痛,項強,目眩,癲狂,腰腿痛。

    [操作]直刺0.3~0.5寸。

    [附注]足太陽經(jīng)所注為"輸"。

    (六十六)足通谷

    [定位]第五跖趾關節(jié)前緣,赤白肉際。

    [解剖]有趾跖側動、靜脈;布有趾跖側固有神經(jīng)及足背外側皮神經(jīng)。

    [主治]頭痛,項強,目眩,鼻衄,癲狂。

    [操作]直刺0.2~0.3寸。

    [附注]足太陽經(jīng)所溜為"滎"。

    足少陰腎經(jīng)

    (一)涌泉

    [定位]于足底(去趾)前1/3處,足趾跖屈時呈凹陷。

    [解剖]在足底第二、三跖骨之間,跖腱膜中,內有趾短屈肌腱,趾長屈肌腱,第二蚓狀肌,深層為骨間肌;深層有來自脛前動脈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內側神經(jīng)分支。

    [主治]頭痛,頭昏,失眠,目眩,咽喉腫痛,失音,便秘,小便不利,小兒驚風,癲狂,昏厥。

    [操作]直刺0.5~1寸。

    [附注]足少陰經(jīng)所出為"井"。

    手厥陰心包經(jīng)

    (六)內關

    [定位]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解剖]同郄門穴。

    [主治]心痛,心悸,胸悶,胃痛,嘔吐,癲癇,熱病,上肢痹痛,偏癱,失眠,眩暈,偏頭痛。

    [操作]直刺0.5~1寸。

    [附注](1)手厥陰經(jīng)絡穴。(2)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維脈。(3)參考資料:據(jù)報道,電針刺激正常人內關、合谷、足三里等穴,血清淀粉酶并無明顯改變,但針治急性胰腺炎患者時,其血清瀉粉酶常能迅速下降。

    手少陽三焦經(jīng)

    足少陽膽經(jīng)

    (四)頷厭

    [定位]頭維穴至曲鬢穴弧形線的上1/4與下3/4交界處。

    [解剖]在顳肌中;有顳淺動、靜脈頂支;布有耳顳神經(jīng)顳支。

    [主治]偏頭痛,目眩,耳鳴,齒痛,癲癇。

    [操作]平刺0.5~0.8寸。

    [附注]手足少陽,足陽明經(jīng)交會穴。

    (八)率谷

    [定位]耳尖直上,入發(fā)際1.5寸。

    [解剖]在顳肌中;有顳淺動、靜脈頂支;布有耳顳神經(jīng)和枕大神經(jīng)會合支。

    [主治]偏頭痛,眩暈,小兒急、慢驚風。

    [操作]平刺0.5~0.8寸。

    [附注]足少陽與足太陽經(jīng)交會穴。

    (十三)本神

    [定位]神庭穴(督脈)旁3寸,當神庭穴與頭維穴連線的內2/3與外1/3連接點處。

    [解剖]在額肌中;有顳淺動、靜脈額支和額動、靜脈外側支;布有額神經(jīng)外側支。

    [主治]頭痛,目眩,癲癇,小兒驚風。

    [操作]平刺0.5~0.8寸。

    [附注]足少陽經(jīng)與陽維脈交會穴。

    (十五)頭臨泣

    [定位]陽白穴直上,入發(fā)際0.5寸。

    [解剖]在額肌中;有額動、靜脈;布有額神經(jīng)內、外側支會合支。

    [主治]頭痛,目眩,流淚,鼻塞,小兒驚癇。

    [操作]平刺0.3~0.5寸。

    [附注]足少陽、足太陽經(jīng)與陽維脈交會穴。

    (十七)正營

    [定位]目窗穴后1寸。

    [解剖]在帽狀腱膜中;有顳淺動、靜脈頂支和枕動、靜脈吻合網(wǎng);布有額神經(jīng)和枕大神經(jīng)會合支。

    [主治]頭痛,目眩,唇吻急強,齒痛。

    [操作]平刺0.3~0.5寸。

    [附注]足少陽經(jīng)與陽維脈交會穴。

    (十八)承靈

    [定位]正營穴后1.5寸。

    [解剖]在帽狀腱膜中;有枕動、靜脈分支;布有枕大神經(jīng)分支。

    [主治]頭痛、眩暈,目痛,鼻塞,鼽衄。

    [操作]平刺0.3~0.5寸。

    [附注]足少陽經(jīng)與陽維脈交會穴。

    (十九)腦空

    [定位]風池穴直上1.5寸。

    [解剖]在枕肌中;有枕動、靜脈分支;布有枕大神經(jīng)分支。

    [主治]頭痛,目眩,癲狂癇,頸項強痛。

    [操作]平刺0.3~0.5寸。

    [附注]足少陽經(jīng)與陽維脈交會穴。

    (二十)風池

    [定位]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之間凹陷中,平風府穴處。

    [解剖]在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停止部的凹陷中,深層為頭夾肌;有枕動、靜脈分支;布有枕小神經(jīng)分支。

    [主治]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鼻淵,鼽衄,耳鳴,頸項強痛,感冒,癲癇,中風,熱病,瘧疾,癭氣。

    [操作]針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風府穴。

    [附注](1)足少陽經(jīng)與陽維脈交會穴。(2)深部中間為延髓,必須嚴格掌握針刺的角度與深度。

    (四十三)俠溪

    [定位]足背,第四、五趾間縫紋端。

    [解剖]有趾背側動、靜脈;布有趾背側神經(jīng)。

    [主治]頭痛,目眩,耳鳴,耳聾,目赤腫痛,脅肋疼痛,熱病,乳癰。

    [操作]直刺0.3~0.5寸。

    [附注]足少陽經(jīng)所溜為"滎"。

    足厥陰肝經(jīng)

    (二)行間

    [定位]足背,第一、二趾間縫紋端。

    [解剖]有足背靜脈網(wǎng),第一跖背動脈;為腓深神經(jīng)的跖背神經(jīng)分為趾背神經(jīng)的分歧處。

    [主治]頭痛,目眩,目赤腫痛,青盲,口口咼,脅痛,疝氣,小便不利,崩漏,癲癇,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帶下,中風。

    [操作]斜刺0.5~0.8寸。

    [附注]足厥陰經(jīng)所溜為"滎"。

    (三)太沖

    [定位]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中。

    [解剖]足母長伸肌腱的外緣;有足背靜脈網(wǎng),第一跖背動脈;布有跖背神經(jīng)。

    [主治]頭痛,眩暈,目赤腫痛,口口咼,脅痛,遺尿,疝氣,崩漏,月經(jīng)不調,癲癇,嘔逆,小兒驚風,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0.8寸。

    [附注](1)足厥陰經(jīng)所注為"輸"。(2)肝的原穴。(3)參考資料:據(jù)報道,對施行膽囊切除術和膽總管探查術的急性膽道疾病患者,針刺足三里、陽陵泉,或單刺太沖,觀察到都能使注射嗎啡后膽道壓力不僅停止上升,而且迅速下降。針刺太沖緩解膽道口(奧狄氏)括約肌痙攣的作用大于足三里、陽陵泉。

    督脈

    (十六)風府

    [定位]后發(fā)際正中直上1寸。

    [解剖]在枕骨和第一頸椎之間,有枕動脈分支及棘突間靜脈叢;布有第三枕神經(jīng)與枕大神經(jīng)之分支。

    [主治]頭痛,項強,眩暈,咽喉腫痛,失音,癲狂,中風。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不可深刺。

    [附注](1)督脈與陽維脈交會穴。(2)深部為延髓,針刺注意安全。

    (十七)腦戶

    [定位]風府穴直上1.5寸。

    [解剖]在枕外粗隆上緣,左右枕骨肌之間;有左右枕動、靜脈分支;布有枕大神經(jīng)分支。

    [主治]頭暈,項強,失音,癲癇。

    [操作]平刺0.5~0.8寸。

    [附注]督脈與足太陽經(jīng)交會穴。

    (十八)強間

    [定位]腦戶穴直上1.5寸。

    [解剖]在矢狀縫和人字縫交界處,帽狀腱膜中,有左右枕動、靜脈吻合網(wǎng);布有枕大神經(jīng)分支。

    [主治]頭痛,目眩,項強,癲狂。

    [操作]平刺0.5~0.8寸。

    (十九)后頂

    [定位]強間穴直上1.5寸。

    [解剖]在帽狀腱膜中;有左右枕動、靜脈吻合網(wǎng);布有枕大神經(jīng)分支。

    [主治]頭痛,眩暈,癲狂癇。

    [操作]平刺0.5~0.8寸。

    (二十)百會

    [定位]后發(fā)際正中直上7寸。

    [簡便定位法]耳尖直上,頭頂正中。

    [解剖]在帽狀腱膜中;有左右顳淺動、靜脈吻合網(wǎng)及左右枕動、靜脈吻合網(wǎng);布有枕大神經(jīng)分支及額神經(jīng)分支。

    [主治]頭痛,眩暈,中風失語,癲狂,脫肛,陰挺,不寐。

    [操作]平刺0.5~0.8寸。

    [附注]督脈與足太陽經(jīng)交會穴。

    (二十一)前頂

    [定位]百會穴前1.5寸。

    [解剖]在帽狀腱膜中;有左右顳淺動、靜脈吻合網(wǎng);布有額神經(jīng)分支及枕大神經(jīng)分支。

    [主治]頭痛,眩暈,鼻淵,癲癇。

    [操作]平刺0.5~0.8寸。

    (二十二)顖會

    [定位]前發(fā)際正中直上2寸。

    [解剖]在冠狀縫和矢狀縫交界處,帽狀腱膜中;有顳淺動、靜脈吻合網(wǎng);布有額神經(jīng)分支。

    [主治]頭痛,眩暈,鼻淵,癲癇。

    [操作]平刺0.5~0.8寸。

    [附注]小兒前囟未閉者禁針。

    (二十四)神庭

    [定位]前發(fā)際正中直上0.5寸。

    [解剖]在左右額肌交界處;有額動、靜脈分支;布有額神經(jīng)分支。

    [主治]頭痛,眩暈,失眠,鼻淵,癲癇。

    [操作]平刺0.5~0.8寸。

    [附注](1)督脈與足太陽、陽明經(jīng)交會穴。(2)《甲乙》:禁不可刺,令人癲疾。

    任脈

    奇穴

    (一)四神聰

    [定位]百會穴前后左右各1寸處。

    [解剖]在帽狀腱膜中,有枕動、靜脈,顳淺動、靜脈頂支,和眶上動、靜脈的吻合網(wǎng);布有枕大神經(jīng)、耳顳神經(jīng)及眶上神經(jīng)分支。

    [主治]頭痛,眩暈,失眠,健忘,癲癇。

    [操作]平刺0.5~0.8寸。

    (二)印堂

    [定位]兩眉頭連線的中點。

    [解剖]在掣眉間肌中,兩側有額內動、靜脈分支,布有來自三叉神經(jīng)的滑車上神經(jīng)。

    [主治]頭痛,眩暈,鼻衄,鼻淵,小兒驚風,失眠。

    [操作]平刺0.3~0.5寸。

    (十二)安眠

    [定位]翳風穴與風池穴連線的中點。

    [解剖]在胸鎖乳突肌和頭夾肌中;有枕動、靜脈;布有耳大神經(jīng)和枕小神經(jīng)。

    [主治]失眠,眩暈,頭痛,心悸,癲狂。

    [操作]直刺0.8~1.2寸。

  • 你如果總以為眩暈是椎動脈受虐待,那么你永遠不會去考慮軟組織

    說得好,椎動脈常受累只是一個癥狀,關鍵是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椎動脈受累。

  • 支持一下!
  • 《靈樞》:"上工十全九"!
  • 中醫(yī)的穴位都在凹陷的地方,搞軟組織的恰好相反,要找突起的軟組織痙攣,那是因為凹陷的地方適合針灸刺激筋膜,而搞軟組織的恰好相反,要找突起的軟組織痙攣,適合手法和大的針具減漲止痛!
  • 這些搞小針刀的都很清楚,
  •  

    跖跗關節(jié)紊亂是一并不少見的足部損傷。多發(fā)生于扭傷或碰撞后。癥狀特點為足背或腳掌疼痛,尤其在行走、久立及吃力時明顯。拖延日久會累及踝關節(jié)、小腿及膝部。檢查可發(fā)現(xiàn)局部有腫脹,關節(jié)間隙有明顯壓痛,縱向推擠跖骨或牽拉相應足趾可引起受傷關節(jié)處的疼痛。X線或其他影像檢查陰性。
    整復方法:
    患者坐或仰臥位,將患肢墊高,保持松弛。術者面對患者腳底而坐。
    先以輕手法點按足、踝穴位,放松相關肌腱、韌帶,減輕局部張力和患者緊張心理。
    雙手四指并攏,拇指張開,分別從患足的內外側握持患足,兩拇指置于涌泉或相應跖骨頭下方。輕輕推拉患足數(shù)次(足背伸及跖屈),然后握緊并極度跖屈患足,同時向腳趾方向牽引,再快速背伸,同時四指按壓跖跗關節(jié)背側,拇指向上推跖骨頭,(注意動作要干脆利索,力量夠但幅度不要過大),如聽到骨節(jié)間發(fā)出清脆彈響,即為復位成功。稍適整理捋筋手法,患者下地行走當覺明顯輕松。新傷一次即可,舊傷可于一二日后再行一次。
    如一、二次整復不成功,不可勉強追求彈響,可先用中藥外洗數(shù)日,再試手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足少陽膽經(jīng)穴
    人體經(jīng)絡總圖 各經(jīng)絡包含的穴位及作用(下)
    腧穴+腧穴主治示意圖+五腧穴圖表歌訣
    溫故知新:足少陽膽經(jīng)各論(三)
    中西醫(yī)結合助理醫(yī)師實踐技能考試四十個穴位
    人體各部穴位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