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瘙癢癥是指臨床上無原發(fā)損害,而以皮膚瘙癢為主的一種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由于不斷搔抓,常有抓痕、血痂、色素沉著、苔蘚樣變等繼發(fā)損害。皮膚發(fā)癢的范圍不定,可局限于一兩處或廣泛發(fā)生,也可全身皮膚發(fā)癢。發(fā)癢程度也不定,往往間歇出現(xiàn),也可連續(xù)不斷。好發(fā)于老年人及成年人,性別無明顯差異。本病一般屬中醫(yī)學“癢風”、“癢癥”、“風瘙癢”等范疇。
本文給大家舉薦幾個外用配方,方便實用,歡迎收藏或轉載!
1. 復方狼毒液
(1)處方 狼毒、苦參、蛇床子、金銀花、艾葉、土槿皮、滑石各30g,黃柏、連翹各20g.
(2)方法 以上方藥煎湯坐浴、熏洗患處。
2.四昧外洗液
(1)處方 艾葉90g,雄黃、花椒各6g,防風30g.
(2)方法 以上方藥水煎外洗患處。
3.活血燥濕液
(1)處方 當歸、黃精、地膚子、透骨草各30g,蛇床子、苦參、白鮮皮、薄荷各20g,花椒15g,冰片10g.
(2)方法 以上方藥煎湯浴洗患處。
4.清熱祛風液
(1)處方 何首烏30g,艾葉38g,地膚子、浮萍、白芷、石楠葉、黃芩、松節(jié)、獨活、羌活、防風、荊芥、甘草、芒硝各10g,薄荷5g.
(2)方法 以上方藥水煎取汁,擦洗癢處。
5.燥濕殺蟲液
(1)處方 甘草、川椒、白鮮皮、蛇床子、地膚子、大楓子、芒硝、苦參、硫黃、滑石、明礬各30g。
(2)方法 上藥前7味煎3次取汁1 000ml,余4味藥研為細末后加黃丹粉20g,放入煎汁中,攪勻后趁熱用毛巾搽洗周身。
6.解毒殺蟲液
(1)處方 川椒15~30g,細辛4~lOg,川槿皮、苦參各20~30g,射干、黃柏、連翹、五倍子、蒼術、白鮮皮各15g,百部、蛇床子、地膚子、板藍根、大青葉、蒲公英、蒼耳子、艾葉、白礬、菊花、馬齒莧各309,金銀花50g,兒茶、白及各72g,白芷10g,海藻、大黃各20g,石菖蒲9g,蚤休15~20g。
(2)方法 以上方藥水煎熏洗患處。如有炎性滲液痂皮可以濕敷;有皮損者可輕輕搽洗;會陰部可用熱湯蒸氣熏,待溫后坐浴。
7.清解止癢液
(1)處方 蒼耳草、艾葉各50g,蜂房、白鮮皮、苦參、地膚子、川槿皮各30g,川椒、白礬各20g.
(2)方法 每日l劑,加水煎湯,過濾去渣,收集藥液,趁溫洗浴,每天1—2次,每次搓擦15~20分鐘,7天為1個療程。
8.清濕祛風液
(1)處方 蒲公英、黃芩各12g,地丁18g,稀薟草、荊芥、麻黃、地骨皮、銅綠各9g,白芷、防風各6g.
(2)方法 以上方藥水煎取汁,以紗布蘸洗患處,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鐘。
9.膚康噴霧劑
(1)處方 野菊花、荊芥、地榆、甘草、藿香、茵陳、冰片、薄荷腦各適量。
(2)方法 配制時先將前6味中藥水煎3次,濃縮,用95%乙醇沉淀,過濾,然后加入冰片、薄荷腦,最后調成含50%乙醇的中藥液。每40ml裝瓶備用。治療時以藥液外噴患處,每日2~3次。
10.三味通絡酊
(1)處方 紅花、冰片、樟腦各10g.
(2)方法 以上方藥用白酒500ml浸泡l周,取汁每日搽患處3-4次。
11.清燥止癢膏
(1)處方 硫黃40g,黃連、苦參各15g,輕粉、雄黃、大楓子仁各25g,冰片5g,凡士林250g.
(2)方法 上藥前5味研細末,大楓子仁蒸后搗泥,凡士林加熱熔化,共同攪拌均勻。涂于患處,用手揉搓5~10分鐘,每日1次。
12.復方硫黃膏
(1)處方 升華硫10g,樟腦3g,甲硝唑0.2g,撲爾敏0.024g.
(2)方法 以上方藥共研細末,加入油包水型板基質霜40g,調勻,密封備用。治療時洗凈患部,早、晚各外涂藥物1次,連續(xù)4天。
13.止癢敷臍膏
(1)處方 紅花、桃仁、杏仁、生梔子各等量,冰片適量。
(2)方法 以上方藥共為細末,用凡士林或蜂蜜調成糊狀,敷臍上固定,約3cm×3cm×lcm大小,每日1次。
14.活血敷臍膏
(1)處方 紅花、紫草、梔子、大黃各20g,冰片5g.
(2)方法 將紅花、紫草、梔子、大黃烘干研末,加入冰片,用凡士林調成糊狀,攤成3cm×3cm×lcm大小餅塊,貼于臍上,再用敷料覆蓋固定,每日換藥1次,直至痊愈。
聯(lián)系客服